“我將帶領駐村工作隊隊員,落實駐村幫扶職責,助力產業興旺,讓麻會村的農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這是劉剛的心聲,也是他一以貫之的工作目標。讓我們走近駐村第一書記劉剛,聆聽他的駐村幫扶故事。
麻會村位于嵐縣西北方向5.6千米處,北鄰青臺村,東接石家莊村,地處209國道和46省道交匯處,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嵐城河穿村而過,不僅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無限生機,更為農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灌溉水源,保障了農業生產的穩定。全村戶籍人口共有144戶447人,常住人口50戶90人,青壯年勞動力在該村總人口中占比較高。在土地資源方面,麻會村擁有900畝(約0.6平方千米)耕地、180畝(約12公頃)林地,這些肥沃的土地是村民賴以生存的基礎。得益于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這里的耕種與收割作業已全面實現機械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麻會村的產業結構相對單一,以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導。在種植業方面,村民們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雜糧等傳統作物。在養殖業方面,全村共有11戶養殖戶,養殖的牛約有200頭,養殖業收入約占村民年均收入的7%。
2023年5月,劉剛被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派駐至山西省呂梁市嵐縣東村鎮麻會村,開始擔任該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在近兩年的駐村時間里,劉剛扎根一線,與麻會村村“兩委”緊密合作,深入調研,了解村情民意,因地制宜地制定發展規劃,致力于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麻會村悄然發生著變化,昔日寧靜的小村莊正逐步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村民們的生活品質也在不斷提升。
建強基層黨組織
自開展駐村工作以來,劉剛深刻認識到,要真正改變麻會村的面貌,就必須將基層黨組織的建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
為了更好地夯實黨建基礎,除定期組織“三會一課”,推動麻會村黨支部組織生活常態化、規范化外,劉剛還致力于豐富主題黨日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更好地提高黨員的思想認識,切實增強黨員的凝聚力。
2024年3月,在劉剛的精心策劃下,村中的17名黨員集體參觀了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通過實地學習革命歷史,接受紅色教育,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同年7月1日,劉剛協同麻會村村“兩委”組織開展了“迎七一”主題黨日活動,通過回顧黨的光輝歷程,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偉大精神,激勵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進一步激發了大家投身產業發展的熱情和信心。
自2024年4月起,劉剛還帶領駐村工作隊隊員參加了系統的黨員干部輪訓班。這不僅讓他們對黨的政治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和工作紀律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更增強了他們遵規守紀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在駐村工作隊例會、學習教育活動中,劉剛總是反復強調作風紀律的重要性,要求駐村工作隊隊員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嚴守紀律底線,在駐村幫扶和為民服務中主動作為,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為提升黨員的履職能力,劉剛與麻會村村“兩委”成員聯合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習、交流活動,如交流會、主題研討活動,確保每位黨員都能及時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成果,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和黨性修養。他們還積極“走出去”,趕赴嵐縣王獅鄉李家灣村、東村鎮前黃簽村等地交流、學習優秀的黨建工作經驗,不斷拓寬自身視野,提升工作能力。

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2024年初,劉剛與駐村工作隊隊員、麻會村村“兩委”成員圍坐在一起,共同商討如何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支持農戶的春耕備播,提升全村整體種植水平。經過深入調研和細致分析,他們發現農戶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面臨一些實際困難,特別是地膜等農資的采購成本較高,給農戶帶來了不小的經濟壓力。為此,劉剛迅速行動起來,積極向上級政府申請幫扶資金,用于采購聚乙烯環保地膜,并計劃將這些地膜免費發放給麻會村的農戶。在幫扶資金到位后,劉剛與駐村工作隊隊員立即著手采購工作,確保地膜的質量符合環保要求,同時數量也能滿足農戶的實際需求。
除了發放地膜外,劉剛和駐村工作隊隊員還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農戶們施肥、補種等。在田間,他們耐心地向農戶傳授種植技巧,引導他們適當增加經濟附加值更高的糯玉米等農作物的種植比例,以期在豐收季節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為提高農產品的銷售量,劉剛與駐村工作隊隊員積極對接嵐縣832平臺,引導村中的農戶開設網店、加入翼支付農特產板塊等線上銷售渠道,拓寬農產品的銷售路徑。同時,他們還積極與選派單位溝通,幫助村民銷售羊肉、土豆、糯玉米等農產品,進一步拓寬了農戶的增收渠道。通過一系列努力,麻會村2024年在該平臺共計銷售出6萬元的農產品,有效提升了農戶的收入水平。
此外,劉剛還結合當地種植、養殖的實際情況,與麻會村村“兩委”成員共同制定了村莊的總體發展規劃和產業計劃。在養殖業方面,通過引導養殖戶抱團發展、集中采購草料、擴大養殖規模、推廣智慧牧業等方式,有效降低了養殖戶的養殖成本,提升了他們的抗風險能力。在種植業方面,劉剛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支持,加快促進土地托管和流轉等政策的落地,促進了玉米、土豆等作物的規模化種植。
通過這些扎實有效的工作,麻會村的農業生產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農戶的收入水平也穩步提高。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2023年5月,劉剛來到麻會村后,發現每逢雨季或上游嵐城水庫放水,上漲的河水就會淹沒入村的漫水橋及部分路面,加之,漫水橋年久失修,橋面坑洼不平,導致道路阻斷,村民種田放牛、村內往來車輛通行受到嚴重影響。
與此同時,麻會村的村中主干道也面臨著老化破損的問題。這條多年前修建的水泥路已老化開裂,路面狹窄且不平整,不僅給村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面對這一現狀,劉剛和麻會村村“兩委”成員深感責任重大。他們深知,麻會村要想實現長遠發展,就必須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基礎設施問題。于是,劉剛將橋梁和道路建設列為駐村工作的重要事項,由駐村工作隊親自牽頭,多次向東村鎮、嵐縣交通局、縣委領導匯報情況,并提交了詳細的報告。經過不懈努力,他們終于成功爭取到580萬元的建設資金,用于麻會村漫水橋及主干路建設項目。2024年5月底,該項目順利完成招標工作。同年6月,施工方正式進場施工。經過數月的建設,2024年11月,橫跨河道的橋梁和煥然一新的主干路建成通車,大大便利了村民的出行。
為了進一步提升村容村貌,營造出一個更加宜居宜業的鄉村環境,劉剛與駐村工作隊組織開展了村中墻體的整體粉刷工作。他們不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對每一面墻體都進行了清理與粉刷,使其煥然一新,而且還結合實際需要,設計出了數十條富有創意和深意的墻體標語。這些標語的內容涵蓋廣泛,包括“倡導文明新風”“整治人居環境,建設和美鄉村”“污水治、廁所改、農村美”等。每一條標語都經過精心設計,白底紅字的整體效果簡潔美觀,成為村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然而,劉剛并未止步于此。近年來,他與駐村工作隊隊員充分發揮選派單位的信息化管理優勢,持續投入資金,為麻會村開通了寬帶和5G網絡,并建成了數字鄉村平臺。這個平臺涵蓋智慧大屏、平安監控、天翼云播、智慧黨建、網格管理、村情政務等模塊,為麻會村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其中,平安監控接入了中國電信視聯網,實現了全村范圍內的實時監控。通過天翼云播,駐村工作隊定期為村民宣傳最新政策,讓村民們能夠及時了解到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村里的重要事務。
2023年,嵐縣縣委組織部、太原理工大學的教師隊伍先后來到麻會村參觀,了解數字鄉村的建設工作。他們的到來,無疑是對麻會村數字鄉村平臺建設運營成效的肯定。
落實為民服務
2024年,劉剛精心組織駐村工作隊隊員深入學習并貫徹落實《山西省2024年入戶走訪暖心工程行動方案》《駐村幫扶工作指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確保每一項幫扶工作都能精準對接村民的實際需求。
同時,劉剛組織駐村工作隊隊員通過開展例會、自學等形式,深入學習鞏固各項幫扶政策,確保每位隊員都能做到“五個清”,即清楚幫扶政策、村情民意、發展規劃、困難問題和幫扶措施,為幫扶工作落到實處奠定了基礎。
在劉剛的帶領下,駐村工作隊與麻會村村“兩委”緊密協作,通過高效地溝通和協調,全面而深入地開展了愛心超市運營、環境衛生整治、種植養殖技術培訓、農產品銷售渠道拓展等“十個服務”項目。此外,他們還建立了詳盡的為民辦事服務臺賬,確保每一項服務都能精準對接村民需求,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力求取得實效。
特別是在優化愛心超市的運營方面,劉剛與駐村工作隊隊員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們充分利用4萬元的幫扶預算資金,精心策劃采購方案,不僅購置了春節對聯、節日慰問品和日常必需品,用以支持超市的日常運營,還巧妙地結合麻會村村“兩委”的工作計劃,以積分兌換物品的方式,配合麻會村村“兩委”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建設等工作。這一系列舉措,不僅顯著提升了愛心超市的社會效益,也加快了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步伐。
2023年5月,劉剛偶然發現村黨群服務中心有近1 000冊圖書,數量非常可觀,內容多涉及飲食健康、農業技術、生活百科等與農村息息相關的領域,卻因缺乏有效管理而鮮有人問津。
為了有效利用這一資源,劉剛與麻會村村“兩委”成員經過商討,決定對這些圖書進行系統性整理,并正式開放圖書室。

經過有序的準備工作,位于黨群服務中心一樓的圖書室正式向村民開放。豐富的藏書和溫馨的閱讀環境,吸引了眾多村民前來借閱圖書。在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之余,圖書室也成為村民獲取知識、提升自我、享受文化生活的新平臺,為鄉村文化的繁榮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日常工作之余,劉剛還敏銳地捕捉到了村民生活中的細微需求。針對老年人理發難的問題,他和駐村工作隊隊員自費購置了理發工具,定期為村內高齡、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費理發服務,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因村中沒有快遞點,村民網購的物品需要到縣城取,劉剛與駐村工作隊隊員每次往返縣城時,經常會幫助村民寄取快遞……這些點滴的小事像一股暖流,溫暖著村民的心,看著村民的笑臉,他們也感到無比欣慰。
此外,劉剛與駐村工作隊隊員還通過微信群、短視頻等形式開展法治鄉村、移風易俗等系列宣傳活動,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村民們的精神面貌。在文娛活動的組織方面,劉剛提及:“我們很注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振興的實踐中。通過組織音樂晚會、詩歌朗誦、書法展覽等文化活動,不僅激發了村民的創造力,提升了他們的審美情趣,也讓傳統文化在鄉村大地煥發新生。”在幾個月前組織的詩歌朗誦比賽中,村民們紛紛用詩歌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現了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麻會村的變化日益顯著。村民們的精神面貌有了可喜的改觀,鄉風文明得到了有效提升。
展望未來,劉剛將繼續秉持初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決心,投身于麻會村的建設與發展中,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探索實踐,為麻會村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讓這片土地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