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企業是連接城鄉的紐帶,在區域協調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要想實現縣域企業轉型升級,就得重視人才。不過,相比資源稟賦優越、發展水平較高的大城市,經濟相對落后的小縣城因人文環境、待遇保障、個人發展等方面存在短板,縣域人才的“引、留、用”問題變得越來越棘手。
縣域企業人才引進與培養面臨的突出困境
人才引進吸引力不足
縣域產業結構單一,多以傳統農業、低端制造業為主,新興產業和高端服務業占比少,不能提供高薪崗位以及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此外,由于技術研發水平差、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等因素,縣域企業的條件遠不能夠滿足高端人才的需求,高層次人才也就不會選擇到縣域工作。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條件不足也是吸引不來人才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地區縣城交通擁堵嚴重,出行不便且費時費錢;醫療衛生及教育資源匱乏,既沒有好的教育環境讓人才的小孩讀書,也缺乏足夠的文體場所供其休閑放松,難以讓人才就地安心工作。此外,一些偏遠縣區距離經濟發達地區的空間距離較遠,對外的信息溝通較少,不能第一時間了解行業的前沿技術,再加上有些地方因資源過度開采破壞了當地生態環境,這種情況顯然無法鼓勵人才留下來。
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
部分縣域企業的培養目標不貼合實際,制訂的培養方案沒有按照產業發展趨勢、企業人才需求等方面需求改進,職業培訓和技能培訓設置不符合縣域特色產業特點,導致培養出來的技能人才不能完全契合企業的人才需求。此外,企業沒有根據不同人群開展個性化培養,不利于提升人才的積極性。
縣域內教育資源不充沛、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設施較為落后。并且,存在職業技術教育與技能培訓的實訓基地缺乏實踐設備,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才培育的質量。再者,企業不積極參與培養人才的全過程,校企間的協同育人水平較低,并不能很好地促進人才培養工作發展。
人才激勵機制不健全
由于經濟實力的原因,縣域企業不能給出較高的薪酬待遇。而且薪酬結構也有些不合理,固定工資占比大,績效工資和獎金占比小,沒有跟業績掛鉤的激勵辦法,長期激勵也不夠。這樣一來,企業就很難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這些優秀人才常常會為了更高的工資,去大城市找工作、謀發展。
縣域企業體量偏小,管理方式相對滯后,員工晉升路徑較窄。不少人才入職后很快就會遇到職業瓶頸,企業又沒有合理的、科學的晉升機制與職業規劃,他們找不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個人的工作滿意度和工作歸屬感都不高。
現在縣域企業的人才激勵做得太簡單表面,大多只給物質獎勵,不太注重精神和榮譽上的鼓勵。人才做出成績、付出努力,企業也沒及時對其進行肯定和表揚,這滿足不了他們更高層次的需求。這樣一來,人才工作的勁頭和創新的想法就受影響,對人才隊伍建設也沒好處。
人才流失嚴重
城市在經濟、就業、生活這些方面優勢很明顯。同時,現在交通和信息都更加便捷,縣域人才更易接觸城市發展機遇,一旦獲得更好職位、發展空間或生活環境,他們就會選擇離開。而且,城市的公共資源豐富,社會保障體系完善,這些都在吸引縣域人才往城市走。
縣域企業人才面臨著工作壓力大、環境相對較差和人際關系復雜等問題。加上當地的人才政策不穩定,執行落實不到位,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和產業調整帶來潛在的就業風險,使人才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促使其流向發展環境更穩定的城市。
縣域企業人才引進與培養的應對措施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縣域企業想要吸引更多人才,得靠縣域經濟的不斷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根據縣域自身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培育發展縣域新興產業,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同時,出臺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投入的支持力度,幫助企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提供更多的職業發展空間,引導更多人才來到縣域工作。
企業要做出好產品,滿足大家對品質生活的追求。比如,圍繞當地縣域特色農產品,大力挖掘開發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和農村電商,帶動鄉村旅游發展。做到這些,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到本地發展。
加大基礎建設投資力度,完善交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打造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縮短城鄉之間的距離。完善縣域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體系,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提高縣域教育水平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建設文化體育場所,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宜居宜業良好生態環境。
通過提升縣域基本公共服務質量,讓各類人才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認同感,為縣域吸引人才安家落戶提供有力支撐。
完善企業人才培養體系
根據縣域產業的發展規劃和需求,制訂人才培養目標、計劃,根據產業需求實行人才培養動態對接機制,適時調研、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強化校企深度融合,實行訂單式培養,促進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并且注重個性化的培養方式。
加大縣域教育投入力度,完善教學設施設備,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引進優秀教師。統籌職業院校、培訓機構和企業,搭建多種形式培養平臺。學校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形成協同育人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健全人才激勵機制
建立科學的薪酬體系,提升縣域人才薪酬水平,使薪酬符合崗位業績貢獻度。加大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薪酬傾斜力度,健全薪酬結構,提高績效和獎金的比例。縣域企業要用待遇留人,充分調動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實現人崗相適。
優化企業管理制度,設置明確的職業晉升通道,實行晉升公平、公正、公開,為員工發展留足空間。企業加強人才職業規劃指導,根據員工的能力合理安排崗位,并給予員工更多的機會去搞科研、搞創新,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來實現自身職業發展。
除了物質獎勵以外,還要用好精神和榮譽激勵等多種激勵方式,大力表彰突出貢獻人才,授予其相應榮譽稱號,并通過新聞媒體宣傳先進典型事跡,在全社會營造尊才愛才的良好氛圍。建立人才關懷制度,關心人才工作生活需要,及時幫助人才解決實際困難。
對于縣域企業來說,引才和育才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直接影響著縣域發展。目前縣域引進人才難、培養體系不健全、缺乏激勵機制、存在人才流失等多方面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必須統籌做好環境優化、培養體系健全、激勵機制完善等工作,從根本上減少人才流失,構建立體化的人才發展體系,提高縣域對人才的吸引力、培育能力和凝聚力,進而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推動縣域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