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一直靠銀行貸款來融資?,F在出現了新的金融方式,通過與互聯網金融的結合,使資金分配更合理,也加快了信息交流的速度。企業之間互惠互利,合作共贏,明顯提高了融資效率。與此同時,企業對市場的反應也更靈敏,合作得更緊密,這樣就讓整個鏈條上的企業形成健康的生態,對經濟發展也有好處。
供應鏈金融是一種基于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商業關系而開展的金融服務。它依托供應鏈網絡中的核心企業信用,把銀行、上下游中小企業與真實貿易流打通,通過信用嫁接、數據共享與風險共擔,為鏈上各節點注入流動資金與信用增值,最終形成一個共生、共享、共穩的產業金融生態圈。供應鏈金融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是現代經濟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金融工具。
供應鏈金融的進展。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制造業發展得很快,吸引了不少跨國公司把供應鏈里的制造和配件組裝環節布局到中國。這時候,供應鏈金融也跟著從無到有、發展迅速。我國供應鏈金融在短短十余年時間內,完成了從集中階段到開放式階段的順利轉型,不僅提高了貨幣資金的周轉效率,還通過各種金融工具的設計和使用,為企業發展提供支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給制造業帶來了活力,還推動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
供應鏈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及困境
供應鏈金融發展現狀及困境
我國的供應鏈金融起步不算很早,但是發展很迅速,只是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相關政策不健全、市推動經濟增長,讓市場更有活力,也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種方式。
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及困境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規模持續擴大,融資結構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截至2025年4月末,全國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近14萬億元。同時,借貸融資占比也持續提升,占增量融資規模。
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分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與我國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高有關。國內銀行給中小企業放貸時,企業需要貸款的金額越多,銀行需要承擔的責任就越大。因此,銀行更愿意給大型企業貸款,中小企業就更缺少資金,久而久之也難達到銀行的貸款要求。
場參與者水平參差不齊、銀行這些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難以控制等。
很多商業銀行建立了在線交易平臺,為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更為便捷的各種金融服務。這不僅提高了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效率,也使資金流通率更高,從而帶動商業快速發展,推動金融生態的創新和變革。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既為中小企業的發展開拓了新空間,也為核心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商業機會,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偟膩碚f,供應鏈金融能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所占GDP比重、納稅比例,充分說明經濟建設中不僅要重視發展大企業,更要重視發展中小企業。若是他們一直無法得到資金支持,則會嚴重影響其發展和創新。
供應鏈金融主要依靠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發揮主導作用,這些核心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這才真正解決了傳統供應鏈中產業和金融脫節的老問題。中小企業本身在融資時就會遇到很多困難,核心企業的參與不僅能夠幫助中小企業補充資金,也增強了整個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
中小企業融資產生約束的原因
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企業融資約束。信息不對稱源于市場經濟活動中供需雙方掌握數據信息及質量的不匹配,是中小企業信貸供給過程中的核心問題,信息不對稱容易引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之間的信用信息不對稱表現為:金融機構難以掌握中小企業真實經營、市場履約、償債能力及意愿等信用信息,而中小企業也不了解金融機構的各類融資產品。這樣的信息不對稱會增加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但只要提高信息透明度、及時調整融資策略,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就能得到一定程度地解決。
資信水平低導致企業融資困難,限制發展與資金獲取能力。中小企業融資難,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較差的信用記錄。大多數中小企業存在個體經營、私營經營模式,規模小、負債大、固定資產不多,且信譽普遍不高。這使得銀行在放貸時產生很多顧慮,擔心貸款無法收回。許多中小企業因融不到資,無法改善緊張的現金流,進一步惡化了企業的信譽,形成了惡性循環。融資困難還讓它們缺資金維持日常運轉,信貸方面的麻煩也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信用偏低的企業,可以考慮通過提供擔保或抵押物來降低貸款風險,增加貸款機構對企業的信任度。
融資成本高使企業融資受限,影響發展與資金流動。中小企業由于資質偏低、缺乏抵押、質押、擔保,往往在融資渠道上受到限制。傳統的銀行貸款是其主要的融資方式,但銀行貸款的門檻較高,條件嚴格,使得中小企業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中小企業能貸到的錢比較少,很多時候還是因為資信水平低,而資信水平低,又使得銀行在放貸更謹慎,融資成本就變得更高。另外,融資成本還跟資金周轉的周期長短有關。貸款手續辦得慢,融資成本也隨之增加,企業付出的成本就越高。因此,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要從降低信貸交易成本著手,簡化貸款手續,提高信息透明度,分擔由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
供應鏈穩定性的作用機制
中小企業因其經營范圍廣泛、經營方式靈活、但競爭力稍弱的特點,加之風險識別、信用及數據獲取成本高以及貸款需求的短期、小額、頻繁等特性,導致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成為困擾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梗阻。不過,當中小企業再遇到融資難的問題,就可以利用供應鏈金融這種模式打破這種限制。
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和上下游配套企業成為一個整體,能獲得更多樣的融資方式,貸款條件也更寬松,最終實現利益最大化。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構成的是一種互惠互利的供應鏈共生系統,核心企業通過賒銷、貸款等形式給予中小企業信用和支持,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壓力。中小企業則通過自己靈活的生產能力及市場變化快的特點,為核心企業提供服務。
供應鏈金融給中小企業提供了必要的資金,還推動了資源整合,形成了一個共贏的中小企業供應鏈共生系統。這不僅對中小企業成長有好處,也能促進經濟持續發展。在現在的供應鏈共生系統里,上下游企業和保理機構用賒銷、貸款這些靈活的融資方式,和核心企業形成了互相服務、互相制約又互相聯系的互利關系。這種關系既能幫助核心企業提高供應鏈的運行效率,又能大幅提升中小企業的經營業績和融資能力。
因此,建立一個健康的供應鏈共生系統,不僅有利于企業間的共生,而且還能為經濟注入新活力,實現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這對中小企業也有好處,不僅可以獲得更多貸款,貸款成本和額度也能有所降低,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
供應鏈金融緩解
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機制
提升供應鏈金融透明度,助力企業有效管理資金流動。在現代供應鏈金融模式中,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進行信用評級和財務狀況調查,是為了確認相關數據的真實性以及中小企業還款能力。這樣做能更好地控制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減少供應鏈金融帶來的風險。推動金融機構、核心企業、政府部門、第三方專業機構等各方加強信息共享,依托核心企業構建上下游一體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統、信用評估和風險管理體系,動態把握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建立金融機構與實體企業之間更加穩定緊密的關系。要做好各方的信息共享與風險管理、完善供應鏈金融,相關企業需建立完善的數據庫。有了這樣的數據庫,既能給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樣、更靈活的融資方式,也能給金融機構提供更多參考。
供應鏈金融提升了中小企業資信水平。目前金融機構正在做出改變,不再只看中小企業的信用來放貸。因此,中小企業得打造自己的信用名片,建立商業信用,讓金融機構相信自己的信用度。中小企業提高信用度,不僅使其在融資時更有競爭力,也會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企業憑借著真實信息,能獲得金融機構的信任,這樣就能通過供應鏈里的核心企業拿到融資,從而推動自身發展,實現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金融機構的合作共贏。因此,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條件下,中小企業要重視自身的資信水平,與大型企業、金融機構實現共同進步。
供應鏈金融降低了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供應鏈金融模式可以提高企業的資金利用率,從而降低企業各方面的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合理利用貸款,不僅可以優化企業的運營模式,在科學規劃還款節奏的同時還能降低資金流動壓力。同時,中小企業通過供應鏈金融,可以更加精準地進行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及時支付供應商款項,并與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獲得更有利的采購價格和條件,使企業迸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