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商業環境復雜多變、競爭激烈,集團公司的發展既面臨挑戰,也蘊含著機遇。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是集團運營管理的關鍵環節,共同支持集團穩健發展。會計是集團財務信息的基礎記錄者,審計承擔對會計工作的監督與糾偏職責,財務管理則致力于集團未來規劃。三者均作用重大,卻也存在諸多問題,如會計人員不受重視、審計獨立性受干擾、財務管理缺乏動態調整等。深入探究三者關系,對集團公司長遠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集團公司會計工作:存在認知偏差需要加以優化
集團公司要執行新企業會計準則,旗下有些組成部分,比如小微企業或其他小型企業,可能在使用小企業會計準則。編制合并報表時,這些部分的會計處理需要應用新企業會計準則,同時要確保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等保持一致。做到這些,合并底稿的編制才能相對準確,從而能夠滿足集團報表合并的基本要求。
當前不少企業在會計人員管理上存在認知偏差。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大型企業,普遍對會計人員重視不足,認為其工作僅限于記賬,且非專業人員通常難以理解賬目內容。此外,許多對外報送的賬簿報表僅為應付稅務、銀行等部門的要求,并未真實反映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在這種導向下,企業自然不會對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提出過高要求。這類記賬工作純粹是應付性事務,只會增加企業成本,卻無法通過賬簿報表發現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基于這種態度,企業在招聘會計人員時往往優先考慮如何降低成本,而低成本往往對應著低服務質量。長此以往,會計市場便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這種短視做法實則不利于公司長遠發展,其模式也難以為繼。企業若想長久運營,對外提供準確財務信息至關重要,這既便于投資者決策,也利于稅務部門依法征稅。若僅顧及現有股東尤其是大股東的短期利益,企業很難實現持續發展。提供真實準確的財務信息,本就是企業長久發展的必要條件。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需確保財務信息對會計人員公開透明、無隱瞞;另一方面,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也不可或缺。否則,即便掌握真實信息,若因能力不足導致憑證出錯,賬簿與報表的真實性便無從談起。
因此,吸引并留住高水平會計人才至關重要。要留住這些人才,就得給予合理的薪酬保障和應有的尊重。有些公司招聘會計主管,既要求持有CPA證書,卻只發放三四千元的月薪,顯然不現實。對有一定規模的集團公司來說,總部會計主管理應具備CPA證書,豐富的工作經驗也不可或缺。要讓這類兼具資質與經驗的人才留下來,合理的薪酬體系和完善的晉升制度必不可少。
執行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對任何公司都很有必要,對大中型集團公司來說則尤為重要。該分離的職務若不分離,會大幅增加公司財務舞弊的風險。大中型企業資金流量巨大,旦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造成的損失往往難以估量。其實,類似記賬與出納職責分離、記賬與稽核職責分離、固定資產卡片登記與記賬分離等安排,都是保障財務安全的必要舉措,需要切實落實到位。
這項制度需要在集團公司全面推行。不僅集團總部要嚴格執行,納入合并報表的各子公司也應照此落實。唯有建立起一套自上而下的分離制度,才能實現良好的集團內控,有效防范舞弊行為。
集團公司審計工作:注重強化獨立性
集團各組成部分內部審計。有一定規模的集團公司應當在下屬各子公司、孫公司設置內部審計機構。這類機構的級別至少要與公司其他部門平齊,尤其不能隸屬于財會部門,否則便失去了監督的原本意義。可以讓內審機構實行垂直領導,也可以在下屬公司中安排一名副總,由其擔任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主任或專管內審的副總經理。通過這些方式,能顯著增強下屬公司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對于有定規模的集團公司來說,總部工作人員很難在總部就隨時掌握下屬公司存在的各類財會問題。而在下屬公司設置內部審計機構,能夠及時發現各公司存在的問題。在審計獨立性得到相對保障的情況下,上下級之間的審計信息也能實現無障礙交流。
集團總體內部審計。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崗位的設置,與下屬公司類似。其內部審計部門必須與總公司各職能部門平級,由母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主任負責管理。在獨立性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下屬公司的個別或普遍問題能及時反饋至母公司內審部門,母公司自身存在的問題也可及時發現,從而更有效地為公司整體服務。
集團公司外部審計。外部審計的作用,一方面是為公司外部投資者、社會公眾等提供審計報告,幫助他們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另一方面也能讓公司董事會等在審計過程中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外部審計的核心在于保持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不受大股東等因素干擾。否則容易產生虛假審計報告,扭曲公司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進而誤導外部投資者。近年來,部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時,外部審計機構配合出具無保留意見,最終導致公司退市的案例并不少見。因此,集團公司的外部審計必須保持完全獨立,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及時發現并推動解決公司存在的問題。
集團公司財務管理工作:聚焦預測、協同與動態調整
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應著重對未來現金流等做好預測。這類預測并非財務管理部門單獨能完成的工作,需要采購、銷售、研發等多個部門協同配合、通力合作。只有基于現實數據形成的現金流等預算,才具有實際意義。而現實數據的準確性,離不開會計與審計扎實的基礎工作作為支撐。
對集團公司來說,總部必然要配備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各子公司則可根據自身規模大小,合理配置相應的財務管理人員。子公司的財務管理人員與集團總部的財務管理人員,在目標等預測方面要保持一致,畢竟部分要服從于整體的規劃。
相關的預測工作,還應當根據各種主客觀條件的變化及時作出修正,不能固守成規、一成不變。只有通過不斷修改完善,形成動態調整的過程,才能更好地適應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
集團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的共生邏輯
會計是處理企業現有財務信息的基礎,沒有會計,集團公司的財務報表便無從形成。審計的作用則在于發現會計信息處理中的錯誤與舞弊,提出建議并推動修正,讓財務報表更真實地反映集團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審計結論。集團財務管理人員更多聚焦于對公司未來經營的預測,而預測的基礎是現有信息的準確。缺乏會計與審計的基礎工作,或是基礎工作薄弱,財務管理便成了空中樓閣,難以落到實處。
集團公司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的協同發展是應對復雜商業環境的關鍵。會計需夯實信息基礎,扭轉認知偏差,以專業人才與規范制度保障數據真實;審計要堅守獨立性,通過內外聯動構建監督屏障;財務管理則依托前兩者成果,動態規劃未來。三者環環相扣,唯有形成“會計筑基、審計護航、財務領航”的協同機制,才能為集團穩健運營注入持續動力,助力其在競爭中實現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