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催生了大量農村小型建設項目。這些項目雖規模不大,卻在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助力農業生產、豐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縮小城鄉差距、推動農村現代化意義深遠。審計作為保障項目合規、資金規范使用的關鍵環節,在這類小型項目中尤為重要。但在實踐中,農村小型建設項目審計仍存在不少問題,制約了審計的質量提升和監督職能發揮。與此同時,審計資源不足、技術方法滯后等問題愈發突出,因此,深入探索提升審計質量的策略十分緊迫,這對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繁榮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農村小型建設項目審計現存問題
參與主體執行程序不規范,加大了審計的難度和風險
未嚴格執行招投標程序,直接簽訂施工合同。多數小型建設項目工期較短,不少未達招標限額的項目,甲乙雙方直接簽訂施工合同;部分已達招標限額的項目,建設部門為縮短工期、節省成本,也采用直接簽約方式確定施工方。這導致施工方水平不一,加上建設部門把關不嚴,一些不具備相應資質的施工單位或個人得以承接項目,為資金管控、工程質量及后期維護埋下隱患,也給審計工作帶來諸多挑戰。比如,施工方水平有限,提供的審計資料可能缺失或不實,增加了證據收集難度;施工過程隨意性大,簽證單常出現補簽、漏簽情況,審計人員需進一步核實工程內容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加大了審計工作量;施工方技術和管理能力不足,容易造成施工成本超支、產生不必要費用,審計人員要仔細甄別哪些是施工方自身原因導致的不合理支出,以準確界定責任,這對審計人員的成本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施工合同簽訂不規范,合同條款缺失或表述模糊。建設部門往往缺乏專業的合同管理知識與實踐經驗,對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能充分意識到合同條款能嚴格界定甲乙雙方的權利義務,導致合同簽訂不規范,增加了審計風險。比如,沒有明確約定結算方式,尤其是變增加的部分,會讓審計因缺少結算依據而影響進度,還能導致結果出現偏差;未清晰界定雙方權利義務,施工容易推諉責任,審計人員難以判斷雙方是否履約或存在約,進而影響審計效率與質量;質量保修期限和范圍不確,后期發生維修支出時,審計人員無法準確判斷是否在超范圍或重復支出的情況。
審計資源短缺
農村小型建設項目覆蓋廣泛,涉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生態環保等多個領域,這對審計人員的跨學科知識和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審計人員除工程審計外,還需通曉財務審計、績效審計、合規性審計等專業知識。但目前基層審計機關里,恰恰缺少這樣的復合型人才。
此外,隨著公眾對審計監督的期待越來越高,對審計工作的深度和廣度也有了更高要求。加之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農村小型建設項目數量不斷增加,有限的審計力量難以應對。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審計人員往往難以查深查透,難以透過表面深挖本質,最終影響審計質量。
審計方法與技術手段相對落后,影響審計質量提升
一些審計人員在農村小型建設項目審計中,對這類“小項目”重視不足,僅用傳統方法滿足基本需求,沒有投入足夠精力關注審計中的異常與矛盾之處。比如,他們只通過查閱方式審核立項文件、招投標資料、施工合同、圖紙、簽證等書面材料,卻很少到項目現場實地勘察,也不比對施工圖紙與現場實際情況,難以保證審計數據真實準確。審計過程中,對現代化技術手段的運用也較為欠缺,例如沒能熟練使用數據分析工具整理、分析數據以找出異常和潛在問題,或是沒有借助BIM模型核算工程量、監控施工進度、檢測碰撞情況。
審計整改工作落實不到位,導致審計成果轉化不充分當前農村小型建設項目整改不到位的根源在于農村基層組織沒有充分認識到整改的重要性,缺乏主動整改的積極性,使得整改流于形式,也沒有針對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和監督跟蹤機制。例如,審計人員發現合同管理不嚴、簽訂不規范等問題,并未及時完善加強合同管理的內控制度,導致類似問題在后續項目中反復出現,既削弱了審計監督作用,也不利于小型建設項目長遠健康發展。
農村小型建設項目審計質量提升策略
充實審計力量,提升審計人員專業審計能力。要提升審計質量、充分發揮審計職能,就得持續加強隊伍建設。有關部門可以通過招聘、抽調、引進人才等方式充實力量,緩解人員不足與項目增多的矛盾;定期組織審計人員參加財務、工程、績效審計及法律法規等專題培訓,幫助他們深入理解小型建設項目審計的重要性與特殊性。同時,還可以開展各領域案例交流、職稱考試培訓,以此不斷提高精細化審計水平和綜合素養。
建立健全針對農村小型建設項目的審計制度。要讓審計人員更重視小型建設項目,有關部門可梳理這類項目常出現的問題、風險點及處理方式,制定合規且切實可行的專屬審計流程、方法和標準,讓審計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優化審計質量考核機制,以此激勵審計人員主
動重視小型建設項目審計。
創新審計技術方法。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大數據審計技術在審計領域的應用愈發廣泛。農村小型建設項目審計中,應提升審計人員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的能力與積極性,打破僅依賴傳統方法的固有思維,借助多樣化的技術手段挖掘潛在審計線索。比如,可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整合項目數據并做空間分析;通過Python、Tableau等工具對數據關聯比對、深入分析;利用工程建模精準核算工程量與價款等。
強化審計成果運用。審計人員要與被審計部門多溝通,及時掌握整改中遇到的困難和客觀情況,建立跟蹤機制,避免整改流于形式。同時,還要注重審計成果轉化,結合發現的問題深入分析,給被審計部門提出有針對性、可落實的整改建議。例如,遇到農村小型建設項目簽證單記錄粗略、明顯不符實際的情況,可建議相關部門加強項目全過程監管,完善內部管理制度,確保工程質量和資金使用合規。
當前農村小型建設項目審計問題愈發突出,提升審計質量已刻不容緩。審計主體通過充實審計力量、創新技術方法、強化成果運用等舉措,不斷提高審計質量,以便充分發揮監督與服務職能,為鄉村振興順利推進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