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后,就會開始追求精神消費。這源于人性中對心理慰藉的天然渴望。抱著這樣的想法,我把投資重心放在了虛擬知識產權上。我用九成時間研究市場和產品,找到了這條潛力不小的賽道。我發現,即便面對成年人,只要長期通過玩樂和互動,還是能讓知識產權更深入地融入他們的生活和日常需求。待產品有了一定知名度,我打算把虛擬知識產權和平面媒體結合,比如和積木(樂高)、文具(晨光)甚至商業地產公司合作。
現在社會發展很快,產品的使用價值越來越不重要,更關鍵的是藝術性和精神屬性。就像小時候我努力得來的那些小手辦,它們不只是設計和產品本身,還承載著消費者,或者說玩家的回憶和感情。
但很多行業還沒察覺到這個未來趨勢。因為他們固有的經營模式擔不起這么大的風險,也很難打破創造的邊界。日本的創意產業給了我很多啟發,他們有不少結合知識產權的項目都很成功,在日本和歐美,這種產業融合已經很受歡迎。在中國,這一切才剛起步,所以我們有更廣闊的藍圖和沒被描畫的圖紙。現在,我已經拿起畫筆,準備描繪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