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農廣校萬州區分校(以下簡稱“萬州區農廣校”)作為重慶市農民教育培訓的主渠道與主陣地,始終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己任,通過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鞏固農民田間學校前沿陣地、在改革中拓展職能,不斷創新培育模式,涌現出黨的二十大代表余小平、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李達山、“手機屏幕上種田”的萬健鑫等一大批優秀學員,萬州區農廣校先后榮獲“育才興農示范校”“全國高素質農民培育百佳校”等榮譽。學校現有編制34人,每年開展各類農業農村人才培訓5000人次,為萬州區的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一、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筑牢農民教育的核心基石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提升農民教育培訓質量的關鍵。萬州區農廣校從情懷塑造、能力提升、競技錘煉及協同發展等多個維度,系統推進師資隊伍建設,致力于打造一支富有“三農”情懷、理論水平高、實踐技能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一)厚植“三農”情懷,夯實精神根基
“三農”情懷是農民教師扎根基層、服務鄉村的力量源泉,萬州區農廣校將“三農”情懷教育置于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一方面,將其納入教師日常教育培訓體系,通過專題學習、研討交流等形式,強化教師對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農村人才培育使命的深刻認知與責任擔當。另一方面,積極引導教師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農家院落,在與農民的零距離接觸和生產實踐指導中,真切了解農民的所思所想、所困所盼,從而實現對“三農”事業的情感認同與責任擔當的深度內化,確保教師隊伍能夠真正“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
(二)持續培訓賦能,提升綜合素養
“事業因人才而興”,為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萬州區農廣校實施了持續、分層的師資能力提升計劃。以2024年為例,學校組織3人參加市級師資培訓,開展農民田間學校教師培訓50人,并組織9人到河南省夏邑縣農廣校進行對標交流學習。培訓內容緊密圍繞農業發展新趨勢、教學理念創新、教學設計優化、授課技巧提升等核心環節,旨在全面提升教師的理論功底和實踐技能,著力培育“雙師型”教師隊伍,確保教學內容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教學方法與農民需求精準對接。
(三)以賽促教強能,激發教學活力
為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授課水平和課程設計能力,萬州區農廣校組織教師參與各級各類教學競賽。在2024年的比賽中,3名教師成功晉級南部大區賽,其中2人獲得大區賽優秀獎,1人晉級全國總決賽并榮獲三等獎。通過參賽,不僅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駕馭能力,還激發了教師隊伍鉆研教學、改革創新的積極性,促進了優質教學經驗的交流與推廣,推動了教學課程的改革與創新。
(四)協同推進精品專業與金牌師資打造
萬州區農廣校秉承“以農民為中心,服務產業發展”的辦學理念,緊密結合區域農業特色和產業發展需求,科學開設精品專業。在專業建設過程中,注重選配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優秀師資力量,形成“名師帶名專業”的良好格局。通過“以教帶學,以學促教,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實現教師與學員的共同進步。例如,針對本地高標準農田建設后對農機技術人員的迫切需求,2024年開設了高素質農民農機操作人員培訓班3期,共培訓150人,其中146人通過考試取得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操作證。在2023—2024年農業農村部學用貫通智能農機班項目中,35名學員均實現就業,33人取得至少1項專業技術證書,購買農機22臺套,作業面積達18萬畝,學員已成為當地鄉村產業振興的“生力軍”和“排頭兵”。在此過程中,教師隊伍也得到了錘煉與成長,如教師李西富在第一屆全國鄉村振興農機修理工賽項中榮獲“銀獎”,成為本地農機技能培訓領域的金牌教師,實現了精品專業與金牌師資的協同共進。
二、鞏固農民田間學校前沿陣地,創新農民教育的實踐載體
農民田間學校是農民教育培訓的一線陣地。萬州區農廣校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范運營管理、創新培訓模式及拓展國際交流,不斷鞏固和提升農民田間學校的功能與影響力,使其成為農民家門口的“實踐課堂”和“致富搖籃”。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辦學條件
為提升農民田間學校的承載能力和教學效果,萬州區農廣校持續投入,對萬州區村社、鎮鄉、區縣三級農民田間學校的辦學條件進行改善。學校每年遴選2所新建農民田間學校,給予每所5萬元的硬件設施補助;遴選4所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成效突出的農民田間學校,給予每所2萬元的設施補助。截至目前,萬州區已建成全國示范農民田間學校1所、全國共享農民田間學校1所、縣級優質農民田間學校2所,正常運行的農民田間學校共計50所,形成了覆蓋廣泛、層級分明、功能完善的農民田間學校網絡,為農民提供了便捷、實用的學習場所。
(二)強化標準規范管理,提升培訓質量
規范管理是農民田間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萬州區農廣校嚴格按照《農民田間學校建設管理規范》,從申報程序、經費管理、檔案建立等環節入手,統一標準,推動農民田間學校規范化運營。同時,萬州區農廣校高度重視師資與資源整合,每年定期組織農民田間學校的“土專家”“田秀才”等師資力量開展能力提升培訓,確保其能夠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實用技術,從而整體提升農民田間學校的教學水平和培訓質量,使農民學有所獲、用有所成。
(三)創新培訓模式,擴展國際交流與影響力
萬州區農廣校推動農民田間學校培訓模式的改革創新,并注重拓展國際視野與交流合作,逐步構建起“本土化實踐+國際化融合”的發展新格局。學校申報的《“田間學校”迭代升級“田間學院”持續助農增收模式出海——中國和斯里蘭卡的農業職業教育合作實踐案例》,巧妙融合了“以農民為中心的田間學校”“婦女就業創業”及“一帶一路農業職業教育合作”等元素,榮獲第五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減貧案例”。此成就不僅在國際舞臺上生動講述了“中國減貧故事”,也為推動國際減貧合作、構建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鄉村人才培訓機制貢獻了“萬州經驗”,提升了國際影響力。
三、在改革中爭取職能拓展,融入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
“有為才有位,有位更有為”。面對機構改革的新形勢,萬州區農廣校主動順應“三農”工作發展要求,拓展職能,將自身工作全面融入鄉村振興偉大戰略,在服務大局中實現了自身價值的提升。
(一)積極爭取,拓展核心職能
學校主動向各級領導匯報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及成效,爭取領導重視與支持;同時,主動對接相關機構,承接業務,擴展工作職能。機構改革后,萬州區農廣校的工作職責已涵蓋農民教育培訓、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農民體協工作、農情信息和數字農業等多個關鍵領域,實現了從單一培訓向綜合服務的轉型,為更深度參與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
(二)多元服務,貢獻“農廣”力量
在承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就業創業技能培訓方面,學校累計培訓“萬州烤魚師傅”“巴渝大嫂”、電工等專業學員1500余人,有效提升了脫貧人口的就業創業技能,持續鞏固和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在承接智慧農業發展方面,學校推動智慧農業“四大行動”推廣應用項目,參加全國數字鄉村創新大賽并入圍復賽,參與萬州區全域數字鄉村平臺建設及國家第二批數字鄉村試點申報工作并取得成功。在參與和美鄉村建設方面,舉辦“和美鄉村(跑遍萬州)歡樂跑”等特色文化體育活動,并爭取到2025中國農民豐收節村歌大賽西部大區賽于9月在重慶市萬州區舉辦,為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提升鄉村文明程度貢獻了力量。在指導萬州區農民體育事業方面,2024年5月,萬州區農廣校組隊代表重慶市參加全國“村跑”宜賓站,在“微馬”健康跑項目中斬獲男子組冠亞季軍、女子組冠軍和季軍;組隊參加成渝雙城經濟圈和美鄉村乒乓球邀請賽,榮獲冠軍、團體一等獎及優秀組織獎。
通過上述舉措,萬州區農廣校每年培訓全區高素質農民1000人、農業農村部學用貫通試點100人、1500名脫貧人口就業創業培訓等項目,為培養本土人才,服務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展望未來,萬州區農廣校將繼續緊抓鄉村全面振興戰略機遇,主動適應農業農村發展對新產業新業態的人才需求,進一步加強高素質農民培訓和學用貫通試點工作,聚焦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創新培訓內容與方式,努力培養更多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農人,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農廣”智慧和力量。
(作者單位:重慶市農廣校萬州區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