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8-0089-04
當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形勢,也無法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想要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高中英語教師必須在傳輸知識時融人跨學科的資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跨學科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連接不同學科的知識體系,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真正理解相關知識的內涵,并達到發展自身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跨學科教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高中英語跨學科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同學科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時對思維方式的要求存在差異,以跨學科的方式傳輸知識內容,能夠使學生運用綜合思維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比如,將英語學科的知識和歷史學科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可以讓學生從歷史時空觀的角度解析英語知識,提高學習和記憶水平。通過開展跨學科教學,能夠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審視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這種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教育方法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效率,以及引導學生養
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可以實現各學科知識的融合
高中英語跨學科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接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體系在內的多元化知識。通過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知識內容,可以打破傳統教育模式中各學科之間的壁壘,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能夠從整體的視角看待相關問題,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通過創造跨學科連接點,篩選出豐富的資源內容,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從跨學科的視野下探究知識,還能豐富學習體驗,感受到英語學科的魅力,強化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并在學習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人深度學習的狀態。
(三)有助于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當前,高中教育目標發生了變化。教師應當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設計完整的教學方案。教師通過開展跨學科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跨學科的教學方式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在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關注學生對多元化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薄弱項,繼而通過針對性的引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借助這種教學手段不僅可以提高高中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還能夠幫助學生夯實學習基礎,開發學生的潛能,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做好鋪墊。
二、高中英語跨學科教學模式的應用現狀
(一)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明確
當前,部分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學科教學時存在教育目標不明確的情況。尤其是在跨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但由于缺乏清晰的界定和具體的指向,教師很難把控教學流程,掌握教學節奏,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未能明確教學目標也很難反映出各學科知識間的內在關聯,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容易給教師的教育評價和課后匯總工作帶來負面影響,同時不利于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和高中英語跨學科教育模式的發展。
(二)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不足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成為教育改革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使用現代化技術和數字化教育資源能夠豐富教學內容,讓師生間展開高效互動。但部分高中英語教師在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未能充分融合跨學科的知識內容,也沒有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所以在教育實踐中也會難以引導學生深入地研究跨學科知識內容,無法達到提高學生跨學科知識探究能力的目的。
(三)情境模擬教學深度不足
情境教學法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教育手段,但當前部分高中英語教師在跨學科教學時存在情境模擬教學深度不足的情況。相關教學情境需要融合跨學科的知識內容,同時對學生而言具備代入感和探究興趣,但部分高中英語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忽略了對學生情感態度、文化意識等的培養,相關情境內容對學生而言吸引力不足,且無法很好地體現跨學科的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很難從具體的情境出發,完成知識的深度探究。
(四)相關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關聯并不密切
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應當從生活中篩選資源,并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但當前有的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跨學科教學時,未能從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獲得合適的教育資源有效豐富課堂內容,因而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高中英語跨學科教學模式的實踐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
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可以讓教師在融合跨學科資源時更加高效。教師可以根據教育目標來串聯相關知識點,提高教學的連貫性。學生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好地了解跨學科知識內容,提高對多元化知識的探究水平。教學目標是教師在不同教育環節中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支撐,若目標不明確,或在教學過程中違背了教育目的,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會限制學生對跨學科知識的理解。比如,在對外研版選擇性必修第二冊中Unit4“Breakingboundaries”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跨學科的教學工作,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在備課時,要先厘清教學目標,同時借助該課程的教學工作,強化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在備課時,教師要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分析該單元的主要授課內容,繼而將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在進行跨學科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也能找準方向,提高教學水平。在該單元,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作者作為無國界醫生,在日常工作中面對的難題,加深學生對“無國界”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該課程的主題鮮明,教師可以設置“人與自我”的主題語境,將英語學科的教學工作和思政學科的教育內容結合起來,從而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達到跨學科教育的目的。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作者作為無國界醫生無私奉獻和科學嚴謹的精神,可以讓學生找出文章中能夠凸顯“人與自我”主題的片段,通過查閱資料、進行翻譯、表達觀點與看法,完成語言交流和知識的深度探究。教師還可以在授課過程中引入一些醫療領域的知識和國際新聞,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無國界醫生在國際救援事業中的貢獻,繼而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能夠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也是英語學科和思政學科跨學科教育的體現。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要觀察學生的表現,搜集學生的學習信息,進而通過課后的總結和審查,判斷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教師也要分析未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原因,繼而在后續的跨學科教學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有效提高高中英語課堂的跨學科教學水平。
(二)合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融人越來越廣泛,這些技術手段也能夠成為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工具。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尋跨學科的知識內容,再結合高中英語課程,設置合理的教育方案。借助信息技術呈現跨學科知識,還能夠以圖片、視頻等多樣化的形式提高課程的吸引力,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研究深度和廣度,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比如,在對外研版選擇性必修第二冊中Unit5“Adelicateworld”中“Understandingideas”課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厘清單元主要內容,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跨學科教學工作。該單元的文本介紹了澳大利亞的麥夸里島,對該島嶼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征、島上動物的生活情況等展開了介紹。教師可以將高中英語知識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開展跨學科教學,幫助學生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儲備。為了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讓學生直觀了解到麥夸里島的情況,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入視頻片段,如麥夸里島的紀錄片和旅游宣傳片等,讓學生直觀感受麥夸里島的美麗風光,了解相關動物的外貌特征、生活習性等知識。借助信息技術,以動態視頻、圖文并茂等方式呈現英語知識和地理知識,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印象,降低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教師除了在課上引入數字化資源輔助跨學科教學過程,還可以在課后設置微課,將該課的知識要點上傳至班級學習群,讓學生能夠定期回顧該課程的知識內容,鞏固課上所學。教師還可以上傳聽力材料,對麥夸里島附近的地理環境加以介紹,引入更多的地理知識,來幫助學生鍛煉聽力。也讓學生通過進行課外的自主學習,延伸課上所學的知識內容,豐富個人的知識儲備。借助信息技術呈現相關知識內容還能減輕教師教學負擔,教師可以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在多媒體設備中以便捷化的方式呈現相關資源內容。教師在引入跨學科知識時也能夠更加的生動和形象化,從而讓學生更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后,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行搜集跨學科的知識內容,根據個人的需求去開展自主學習,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三)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
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沉浸式地完成跨學科知識探究。教師在篩選跨學科教育資源的過程中,要考慮相關知識結構體系的共性,要將這些知識內容有效結合在一起。教師可以借助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豐富課堂內容,達到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不僅要與英語課程的主題相關,也要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跨學科知識內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就相關話題進行交流和溝通,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比如,在對外研版選擇性必修第二冊Unit6“Survival Presenting ideas”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結合歷史學科的知識內容,進行跨學科教學。該單元的主題為“Improvingyourself”,學生要在學習該單元知識的過程中理解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同時要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表達對自我提升的看法和建議。為了達到跨學科教學的目的,教師可以介紹一些歷史上偉大的人物,讓學生了解他們在遇到困難時的做法,同時教師也可以借此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可以融入歷史情境和話題情境,進行思考和交流。借助這些歷史人物的故事,還能鼓舞學生,讓學生做到勇于克服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不斷挑戰和提升自我,從而實現該單元的教學目標。司馬遷在蒙受屈辱之后,仍舊于逆境中奮發有為,給世人留下了不朽的巨著《史記》。如海倫·凱勒在身體殘疾的情況下,仍舊努力提升自我。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跡,講述歷史知識、文化知識,達到豐富學生知識儲備的目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英語詞匯和語法知識。在講述這些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以口頭表述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在引出這些歷史人物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分享最近遇到的困難。這是一種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同時分享在遇到困難時應當如何去做。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提升自我”的話題表達個人的看法,鍛煉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語言應用能力。
(四)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
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高中英語知識的興趣,同時學生在記憶相關知識點時也能夠更加深刻。尤其是在高中英語跨學科教學中,融合不同學科的知識,需要教師找到良好的切入點,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背景進行跨學科教學,更能提升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達到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和思維習慣的目的。同時學生也能夠從自身的實際生活出發,強化個人的認知,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內容。比如,在對外研版選擇性必修第二冊Unit 2“Improving yourself”課程教學時,教師就可在備課時多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設置鮮明的教育主題,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水平的目的。在該課程中,學生需要快速閱讀文章并領悟文章的核心思想,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同時獲得啟發。這篇文章介紹了5位同齡人參與“社會媒體脫癮”活動的經歷與感受,教師可以借助該課程的教育內容,讓學生擁有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意識,同時可以在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過程中,擁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反思性和評價性的監測評估,了解個人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分析不足和未來的改進方向。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生物學科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分析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優缺點等內容,并研究“社會媒體脫癮”的必要性。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社會媒體脫癮”的必要性展開論述。學生需要運用該課所學的知識,和組內成員進行交流。教師還可以結合生物學學科的話題進行跨學科教學,讓學生分析健康生活習慣在生物學學科中的表現和具體的實踐方式。學生可以提出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運動習慣等觀點,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對這些觀點進行細化分析,如讓學生分享個性化的健康飲食搭配方案、聊聊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的運動鍛煉技巧等。這些內容都和學生的個人生活息息相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交流溝通的欲望。教師也能借此融合生物學學科、體育學科、營養健康學科等多學科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可以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分享經驗,提高對生活技能和健康常識等知識內容的認知程度。
四、結論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跨學科教學模式意在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各學科知識體系的融合,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但當前高中英語跨學科教學還存在許多問題,如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在應用信息技術時未能充分融合跨學科的知識內容,也沒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等。所以,教師必須認真審視這些不足,通過創新教學方法,融人跨學科的資源,積極展開情境化的教學工作,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學生的長遠發展鋪路。
參考文獻:
[1]榮強.基于跨學科視野的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分析[J].學苑教育,2024(20):19-21.
[2]李文樞.多模態協同視角下高中英語跨學科教學探究[J].中小學班主任,2024(S1):36-38.
[3]何睿思.基于跨學科教學的高中英語科普閱讀教學的開展策略[J].校園英語,2024(10):148-150.
[4]盧大道.跨學科視角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模式探索[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4(3):45-47.
[5]丁暢.跨學科教學在高中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J].基礎外語教育,2023,25(1):71-7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