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8-0155-04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教師應當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教師要以繪本為媒介,通過聯想、加工,將繪本故事內容打造成系統性的戲劇表演游戲活動,使幼兒在各類不同的表演情境下進行角色扮演和語言表達,從而達到發展幼兒語言能力,促進幼兒認知發展和情感發展的教學目的。幼兒戲劇表演游戲教學是復雜性強的工程,教師可以從推進繪本閱讀與戲劇表演游戲的多點對接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發揮繪本教學資源及戲劇表演游戲教學的助學價值。
一、整合繪本資源,創設戲劇表演情境
優質的繪本閱讀材料是戲劇表演劇本的直接來源。教師要注重繪本戲劇資源的開發整合,選擇蘊含豐富游戲要素、教育要素的繪本素材融人閱讀教學設計,善于從繪本內容中提煉出戲劇表演素材,為幼兒創設富有創意、生動有趣的戲劇表演情境。
(一)整合繪本戲劇資源
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材料豐富多樣,但并不意味著這些繪本都適合作為戲劇表演的劇本。教師應增強教學資源篩選意識,從繪本的情節、角色及主題的設定等角度進行綜合考量,篩選出情節豐富、角色鮮明、主題適合幼兒閱讀學習以及閱讀理解難度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繪本材料,提高繪本閱讀材料的整體質量,增強繪本戲劇資源對幼兒的吸引力。
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和講解等方式,引導幼兒思考繪本戲劇劇本的具體情節,指導幼兒站在整體視角構建劇本內容的故事線,使幼兒可以更加準確地在表演活動中呈現故事情節。例如,繪本《老鼠娶新娘》故事具備鮮明的中國民間特色,繪本故事主線較為單一,故事情節發展具備一定反轉性和生動性,適合作為中班、大班戲劇表演游戲活動的劇本選擇。教師在教學操作中,可借助有效設問引導幼兒解讀繪本的主要故事內容,如“老鼠村長拋繡球為女兒選新郎為什么失敗了?為了女兒的幸福,老鼠村長踏上尋找全世界最強女婿的旅程,他先后找到了誰做他女婿?最終,老鼠村長選擇了誰作為他的女婿,為什么?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道理”。幼兒在問題的引領下閱讀和分析繪本內容,能夠清楚地梳理出繪本故事的主要線索,明確繪本中出現的角色,以及他們各自具備的特點,為幼兒之后的戲劇表演做好了鋪墊。
(二)提煉戲劇表演元素
教師要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從繪本中捕捉戲劇表演元素,引導幼兒分析繪本故事中的人物特點和情節發展,構建靜態閱讀與動態表演相結合的戲劇表演游戲體系。戲劇表演元素體現在劇本的情節、角色、臺詞、音樂、舞美等多個方面設定中,教師需深入繪本,以專業化視角發掘這些戲劇表演教學元素,對接幼兒認知能力,優化戲劇劇本設計,增強戲劇表演游戲對幼兒的吸引力,激發幼兒戲劇表演興趣。
教師在提煉整合繪本中的戲劇表演元素時,應盡量兼顧繪本作品的教育性和藝術性,保持繪本故事情節推進的完整性。選定《老鼠娶新娘》作為戲劇表演劇本基礎后,教師應認真挖掘繪本中的戲劇元素,對戲劇表演游戲活動設定進行整體規劃。具體來說,故事情節維度,主要情節內容有拋繡球、黑貓鬧事、找太陽、烏云遮太陽、風吹烏云、撞墻、阿郎打洞、成親等;角色維度,該劇本主要設定老鼠村長、新娘、阿郎、黑貓、太陽、烏云、墻幾組角色;臺詞維度,臺詞內容分為旁白臺詞和人物臺詞,旁白臺詞主要負責劇本故事情節順利推進,人物臺詞集中在老鼠村長與太陽、烏云、墻的對話當中;音樂維度,由背景音樂和場景音樂兩部分組成;舞美維度,包含服裝、道具制作,并且需要根據故事情節設定舞臺場景。多維度的繪本戲劇元素發掘和整合,為戲劇表演游戲的劇本設計和活動組織提供了重要參考價值,有利于戲劇表演游戲活動的高質量開展。
二、分配繪本角色,調動戲劇表演熱情
合理設置繪本戲劇角色和表演任務,能夠增強幼兒繪本閱讀和戲劇表演游戲的自的性,最大化幼兒學習成果。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個性特點,為幼兒挑選和塑造契合度更高的繪本戲劇角色,在幼兒戲劇表演能力范圍內設定表演任務,提高幼兒戲劇表演游戲參與度和學習成效。
(一)解析繪本戲劇角色
以繪本故事為戲劇劇本設定依據的表演游戲中,若幼兒的性格特點與其所扮演的戲劇角色相似,幼兒往往可以準確、深入地理解戲劇角色的所做所言,更容易在表演環節投入感情;若幼兒負責扮演與自己性格不同,甚至相反的戲劇角色,幼兒的表演效果往往會大打折扣。教師要加強對繪本故事中戲劇人物特點的解析,為幼兒分配更為適合的戲劇角色,讓每個幼兒都可以從容、輕松地參與到戲劇表演游戲中,樹立表演成功的自信心。
為幼兒分配繪本戲劇角色時,教師可推出互動交流活動,組織幼兒逐一表達自己對各個戲劇角色的看法,引導幼兒自我評估與角色的匹配程度,通過參加角色競選爭取自己喜歡的繪本戲劇角色。例如,大班繪本劇《三只小豬》表演游戲中,教師圍繞繪本故事的主要角色小豬老大、小豬老二、小豬老三、大灰狼,組織幼兒分別說出自己想要扮演哪個角色、這個角色有什么特點以及自己競選該角色的優勢。在教師引導下,幼兒有序展開角色競選,有的幼兒想要飾演小豬老三的角色,向大家分析了小豬老三的角色特點是比較勤勞能干、頭腦機靈,認為自己生活中做事時便不怕吃苦、不怕受累,與小豬老三的角色特點相契合;有的幼兒想要飾演大灰狼角色,分析出大灰狼具備狡猾、強壯、兇狠等角色特點,是該戲劇劇本中表演難度最大的角色,自己的競選優勢是扮演過多個戲劇活動中的大灰狼形象,相比其他幼兒有更豐富的角色扮演經驗,適合扮演這種難度較大的戲劇角色等。教師組織幼兒為競選者投票,得到更高票數的競選者獲得表演該角色的資格,提高戲劇角色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二)設定戲劇表演任務
小班、中班、大班幼兒的年齡雖然相差不大,但在認知層次、表演經驗等方面還是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教師應從幼兒實際學情出發,有側重地安排不同班級戲劇表演任務內容。針對小班,多安排音樂劇表演游戲,注重引導幼兒伴隨音樂進行自發性行為表達;針對中班,加強話劇表演任務設定,強化幼兒交流表達能力,豐富幼兒角色表演技巧;針對大班,則在此基礎上加入表演任務更加復雜的啞劇元素,提升幼兒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師應基于幼兒選擇的繪本戲劇角色特點,為幼兒設定特定的戲劇表演任務要求,并針對性做好戲劇表演技巧指導,提升幼兒戲劇表演任務完成度。確定了《三只小豬》繪本劇角色分配后,教師應為參演幼兒設定各自具體的戲劇表演任務。如表演小豬老大這一角色時,要塑造出懶散、不愛干活的角色形象;表演大灰狼這一角色時,需要表現出哄騙小豬開門的狡詐形象、一口氣吹散稻草屋和木板屋的兇狠形象以及鉆煙囪被小豬捉弄后逃跑的狼狐形象等。針對不同的戲劇表演任務,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個性化表演指導,提升幼兒戲劇表演的技巧性和表現力。表演結束后,教師可組織觀看表演的幼兒點評各個角色表演效果,并從中選出新的戲劇角色扮演者,開啟新一輪戲劇表演游戲活動,為更多幼兒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
三、組織繪本活動,增強戲劇表演體驗
(一)優化繪本戲劇活動
教師應優化繪本戲劇活動組織,整合與繪本內容聯系密切的圖片、音樂、動畫、視頻等媒體素材進行教學展示,為幼兒直觀感知繪本故事情節發展、分析繪本人物形象提供可視化學習材料支持。教師應從幼兒學習心理特點出發,篩選整合的數字化教輔資源要以可視化材料為主,且需具備一定的生動性、趣味性,以便牢牢抓住幼兒繪本戲劇活動專注力,深化幼兒對繪本故事的劇本理解。
數字化教輔資源具備化抽象為具象、化靜態為動態的教學優勢,將其與繪本戲劇活動進行教學對接,是對繪本故事內容的重要補充,可以更好地激發幼兒感官體驗,幫助幼兒準確感知、理解繪本內容。以繪本《好喝的湯》為例,該繪本描述了小貓、小雞、小兔子、小鴨子等動物先后將自已喜歡的事物放到鍋中做湯的過程,繪本故事情節介紹較為清晰,但自始至終沒有圖片介紹鍋內的湯,使得整個繪本故事的視覺刺激和感官體驗存在一定短板。教師可以針對性整合動畫媒體素材引入戲劇表演游戲活動,用動畫形式向幼兒展示鍋內的湯由最初的清水到不斷加入各種食材產生變化,最終得到“好喝的湯”整個變化過程。動畫形象支持下,這種變化不但體現在視覺上的顏色變化,還拓展了幼兒在味道上的想象空間。幼兒在動畫的詳細演示中,能夠理解每一次加入新的食材后,湯的味道就會隨之變化,主動思考每種食材對湯的味道產生的影響以及自己該如何表演出不同味道的湯,從而對繪本戲劇表演內容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刻。
(二)創新戲劇表演組織
教師引人數字化教輔資源,不僅豐富了幼兒繪本學習和戲劇演繹的感性認知素材,還打破了傳統戲劇表演游戲教學的時空局限性,能夠構建起人機互動的數字戲劇表演新形態。教師應基于繪本故事內容,設計包含豐富互動元素的動畫素材,創意使用電子白板、交互一體機等信息技術教學設備進行呈現,組織幼兒通過點觸動畫內容的方式,直接與動畫人物“對戲”,給幼兒戲劇表演游戲學習帶來全新體驗。
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具備強大的信息兼容性和實時交互性,能夠根據幼兒操作第一時間做出反饋,實現即時性的人機交互。同樣是《好喝的湯》戲劇表演游戲活動,在進人表演環節后,教師可以用交互一體機展示Flash動畫軟件,將繪本中出現的魚、青菜、蘑菇、蝦、豌豆、蘿卜等食材圖片都以動畫形式展示給幼兒,并在這些食材旁邊增加鹽、糖、醋、辣椒油等調味品圖片。幼兒戴上代表小貓、小雞、兔子、鴨子等動物身份的頭飾展開表演,分別將自己喜歡的食材和調味品加入湯鍋中,用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表演來表達湯的味道。交互一體機的創新性應用,可以讓幼兒直接拖拽動畫中的食材、調味品圖片進行表演操作。幼兒對這種數字戲劇動畫的表演形式表現出很高的學習熱情,都能認真觀察其他同伴的動畫操作方法和味道表達表演,活動學習氛圍逐步被推向高潮,極大地增強了幼兒戲劇表演的學習體驗和情感體驗。
四、拓展繪本空間,內化戲劇表演認知
教師要強化拓展教學意識,關注繪本戲劇空間與戲劇表演訓練的拓展設計,提升幼兒戲劇表演游戲活動參與效果和訓練效果,使幼兒更好地內化戲劇表演游戲活動認知理解,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完善繪本戲劇空間
戲劇表演游戲活動教學空間應當有效利用視覺元素,在活動場地內布置與故事情節、情感氛圍相適切的表演場景,從而增強戲劇表演的真實性,給幼兒帶來身臨其境的表演感受。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的表演活動范圍,劃定足夠幼兒在表演中自由移動、安全進行戲劇表演的活動場地,并利用各類生活物品,在活動空間內布置符合繪本戲劇主題的故事情境,增強表演場地的視覺效果,調動幼兒戲劇表演積極性。
教師應根據繪本故事主題要素和情節設計,巧妙設計和布置戲劇表演游戲場地,使幼兒感覺自己置身于繪本故事情境中,增強幼兒的表演參與感。例如,《小鼴鼠摘月亮》繪本戲劇表演中,理想的繪本戲劇表演場景應當是只有月亮和點點星光的黑夜場景。但現實教學條件下,教師即便拉上窗簾,也難以達到這種理想的表演場景狀態。為此,教師應整合與之相關的生活材料,優化表演場景布置,用藍黑色的布幔和點綴的LED小燈營造星空背景,在星空背景的最上方,點亮代表月亮的圓形燈具,巧妙利用這些生活道具共同構成夜晚的故事環境。在這樣的表演空間輔助下,幼兒扮演繪本故事中的小鼴鼠展開探險,用竹竿、松果、課桌作為道具,嘗試“摘下月亮”,增強了戲劇表演互動性,促使幼兒通過表演,理解繪本中小鼴鼠的感慨“月亮真的非常美”“但是它真的沒有看起來那么近啊”,豐富幼兒繪本戲劇表演學習成果。
(二)延伸戲劇表演訓練
《指南》指出,教師應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并給予適當的指導。這要求教師充分彰顯幼兒戲劇表演游戲的主體地位,創新戲劇表演組織,為幼兒參與戲劇表演游戲留出必要的創造空間。教師應延伸戲劇表演訓練活動,推出創編故事情節、設計戲劇劇本、自主編排表演等開放性訓練內容,引導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原有的繪本戲劇表演游戲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再表演”,提升幼兒訓練活動學習成效。
教師延伸戲劇表演訓練教學域度時,可以構建家校溝通聯系橋梁,邀請幼兒家長加入,在幼兒家庭環境中延續繪本戲劇表演游戲教學效果。家長在其中扮演著多樣化的教育角色,發揮出不同的教育促進作用,可以是戲劇表演層面促進幼兒成長,如,《老鼠娶新娘》《三只小豬》《好喝的湯》等繪本故事包含了多個戲劇角色,家長和幼兒一起創編繪本故事情節,豐富或續寫繪本故事內容,并參與到這些自主創編劇本的角色表演中,指導幼兒語言表達方式和戲劇表演技巧,豐富幼兒戲劇表演經驗;也可以在知識層面促進幼兒各類知識掌握和應用,如《小鼴鼠摘月亮》繪本故事是圍繞月亮展開的,關于月亮在中華文化中的象征意義、人類對月亮的太空探索歷程等知識,都可以作為知識拓展教學方向。家長可利用信息網絡和幼兒一起查閱相關資料,拓寬幼兒知識學習視野,提升幼兒自主學習能力。
五、結論
幼兒教師積極推動繪本閱讀與戲劇表演游戲教學的對接融合,能夠激發幼兒閱讀學習和戲劇表演的創造力,促進幼兒語言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加強優質繪本資源的開發整合,探究繪本內容的教學價值,確保戲劇表演游戲活動的設計能夠匹配幼兒認知加工能力和思維發展水平,使幼兒能在閱讀和表演中收獲豐富知識,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周圍的世界,為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自力.談幼兒園繪本戲劇表演的教學實踐[J].當代家庭教育,2023(6):98-100.
[2]陳橋.利用繪本進行幼兒創意戲劇表演的途徑[J].家長,2023(15):174-176.
[3]張立穎.幼兒園繪本教學中表演游戲的運用分析[J].教育界,2024(19):89-91.
[4]盧睛.淺談依托繪本開展幼兒創意戲劇表演活動的策略[J].名師在線,2022(10):36-38.
[5]張健,譚強.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游戲化的價值、原則與策略[J].教育觀察,2023(30):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