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8-0016-04
讀寫結合是最科學的教學設計,能夠有效形塑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教師需要有融合設計和組織的意識,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推出讀寫訓練任務,讓學生在深人閱讀和多元寫作中發展學科核心能力。閱讀前設計預寫任務、閱讀中組織批注鑒賞活動、閱讀后推出仿寫續寫訓練,都能夠為學生創造讀寫結合的機會,教師要及時給出提示,設計具體的讀寫要求,以完成讀寫融合目標,這對促進學生學科素養成長有重要作用。讀寫結合形式眾多,教師要有創新設計的意識,根據學生讀寫現實需要做出針對性設定,以滿足不同群體學生學習需求,也能夠促進學生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
一、閱讀前預寫,啟動生本讀寫思維
閱讀教材文本之前,教師要有意識設計一些預讀、預寫任務,讓學生在深度閱讀基礎上掌握批注閱讀的方法,或者是隨時記錄閱讀體會、撰寫讀書筆記,這對有效啟動學生閱讀寫作思維有一定幫助。學生對新課文內容有閱讀渴望,教師設計具體的閱讀任務,提出閱讀預寫具體要求,為學生規劃清晰路徑,這樣可以確保讀寫訓練的順利進行。
(一)設計自讀任務
閱讀教學之前,教師先期研究課文內容和學生閱讀學力基礎,適時設計一些自讀任務,能夠順利啟動學生讀寫思維,讓學生在自覺完成讀寫任務的同時,發展語文學科核心能力。梳理課文主要內容、歸結段落大意、搜集閱讀素材、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掃除文字障礙、積累典型詞語、撰寫閱讀體會、講述課文故事等,這都屬于課前閱讀學習任務范疇,教師要精選讀寫任務,讓學生以書面形式呈現預習任務,為后期的讀寫訓練奠定堅實基礎。
如教學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中的《桂花雨》一課時,教師設計預讀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先期閱讀課文內容,并以書面形式介紹閱讀體驗和收獲,包括生字詞認讀解析、作品背景信息搜集、課后訓練閱讀、課文內容歸結、核心情節梳理、閱讀體驗和感悟等。學生領受自主閱讀任務后,都能夠快速行動起來,自覺規劃自主閱讀計劃,而且隨時將閱讀收獲和體悟記錄下來,準備參與集體交流活動。學生進入課文閱讀環節,根據教師指導和要求展開對應梳理和歸結,順利完成自主閱讀任務,并且以讀書筆記形式呈現閱讀成果。教師組織學生集體展評這些讀書書面材料,要求學生主動介紹自己的閱讀經歷,分享閱讀收獲,學生積極回饋,課堂教學順利進人交流評價環節。學生對自主閱讀課文任務比較熟悉,教師要求學生隨時記錄閱讀體驗和收獲,這為學生提供了閱讀反思的機會,學生主動閱讀和思考,自覺展開讀寫結合操作,無疑是比較明智的選擇。讀寫思維的順利啟動,為后續的深度閱讀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師設計自主閱讀任務,要求學生學會記錄讀書經歷,能夠促進學生閱讀思維的順利啟動,也能夠有效鍛煉學生讀寫基礎能力。自主閱讀任務形式眾多,學生習慣自由閱讀,甚至閱讀之后都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這樣的閱讀是低效的,教師本著“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原則,設計自主閱讀任務,成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其訓練價值更為豐富。
(二)鼓勵圈點勾畫
圈點勾畫是閱讀的基本方法,在閱讀教學程序啟動之前,教師要求學生先期閱讀課文,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進行閱讀標注,不僅能夠讓學生熟悉課文主要內容,還能夠啟動讀寫思維。學生自行設計閱讀符號,對閱讀內容進行直觀化處理,這是深度閱讀的具體表現,教師不妨提出一些閱讀標注意見和建議,讓學生運用自己看得懂的符號進行閱讀標注,對閱讀文本進行深度思考,與文本形成更多情感共鳴,由此建立的閱讀體驗更為直觀而有形。
教學《將相和》這篇課文時,教師設計預習任務: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拿起筆來,開始閱讀教材課文內容,將一些典型的字詞、短語、句子、段落,用一些讀書符號標注下來,這些標注的符號未必要統一,但你自已要認識,雖然只是一些簡單的符號,卻能夠表達你閱讀的感悟和啟迪。學生對圈點勾畫式閱讀學習比較熟悉,也能夠自行創設一些閱讀符號,或者是借用一些常見的閱讀符號,對課文內容進行詳細的標注。教師深人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圈點閱讀情況進行適時監督,并隨時做出指導和提醒,讓學生順利啟動閱讀思維,在預習學習中掌握課文主要內容,厘清主要情節,熟悉主要人物,對個性語言也有更多關注。雖然這些閱讀符號不是文字表達,但其表達意義是極為豐富的,這也是一種讀寫結合的訓練形式。圈點勾畫式閱讀學習因為簡單易行,有較強的直觀性,學生對其較為歡迎。教師設計投放圈點勾畫閱讀任務,成功調動了學生讀寫主動性,其訓練價值更為突出,說明教師教學設計是比較適合的。學生利用簡單符號完成閱讀梳理,其感知體驗是立體而鮮活的,這與符號式閱讀有直接關聯。如果有需要,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交流符號閱讀應用經驗,讓學生推薦一些閱讀符號,這樣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閱讀啟示,也能夠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學習思維和習慣,這對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有一定幫助。圈點勾畫、引入閱讀符號,都是比較有個性特點的讀寫訓練形式,具有更高的推廣價值,教師要做好創新設計,以提升學生讀寫綜合素質。
二、閱讀中寫作,改善生本讀寫體驗
閱讀進人課堂教學環節,教師設計批注閱讀、鑒賞閱讀任務,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對課文內容進行詳細解讀,可以讓學生在深度閱讀中建立語感。學生進人批注閱讀和鑒賞閱讀環節,不僅能夠快速啟動閱讀思維,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語感,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
(一)組織批注閱讀
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深度閱讀,不妨設計批注閱讀任務,讓學生利用文本空白處進行閱讀批注,這是最原始的讀寫結合形式。學生大多沒有閱讀批注的習慣,教師要做示范引導,將一些現成的閱讀批注范文進行直觀展示,并傳授一些批注方法,這樣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方法支持,確保批注閱讀的順利展開。學生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教師設計批注閱讀任務,學生會主動回饋學習,在模仿操作中形成閱讀批注習慣,如果能夠堅持這樣的習慣,其讀寫能力自然會大幅度提升。
學生對閱讀批注還比較陌生,教師在設計閱讀批注訓練任務時,要給予學生更多方法支持,確保閱讀批注的順利展開。如教學《獵人海力布》這篇傳奇故事時,教師提出批注閱讀的建議,并現場展示一些批注閱讀的范例,介紹這些批注閱讀的特點。批注閱讀不是單純地批閱,而是將閱讀隨想、閱讀啟迪、閱讀體悟等內容標注下來,為后期的閱讀提供信息支持,也為其他閱讀者提供借鑒和啟迪。教師跟進觀察學生的批注閱讀情況,及時給予技術指導,讓批注閱讀順利展開。學生在批注閱讀時經常會遇到一些困惑問題,教師給予專業解讀,確保批注閱讀學習的順利推進。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批注閱讀圓滿結束,教師精心挑選一些優秀的批注閱讀案例,組織學生進行現場展覽,讓更多學生學習其科學的設計,感受批注閱讀的精彩,交流批注閱讀經驗,共享批注閱讀的方法。在教師的鼎力協助下,批注閱讀學習活動圓滿結束,學生在觀摩學習和互動評價中建立批注閱讀基礎能力,其感知體悟逐漸豐富起來。批注閱讀是最常用的閱讀學習方法,教師針對性引導和組織,為學生提供讀寫思維訓練機會,從學生讀寫表現可以看出,教師批注閱讀任務設計是比較明智的,學生都能夠主動進入批注閱讀環節,在學法交流中內化閱讀認知,學科核心能力培養更為高效。
(二)推出鑒賞閱讀
鑒賞性閱讀不僅能夠訓練學生閱讀分析能力,還能夠鍛煉學生表達能力,教師將讀寫結合運用到閱讀鑒賞之中,讓學生展開主動閱讀和討論,也屬于讀寫的另類結合,其訓練效果值得期待。學生對語言鑒賞最為熟悉,教師不妨針對性傳授一些鑒賞方法,鼓勵學生展開深入閱讀和廣泛交流,讓學生在主動閱讀、思考、歸結、分類、規劃、表達、呈現學習中建立讀寫基礎能力。學生鑒賞閱讀普遍缺少學法積累,教師要在學情分析基礎上展開具體引導,讓學生自覺進人語言鑒賞環節,在深度思考和廣泛討論中發展閱讀能力。
教師設計鑒賞讀寫任務時,要先期研究課文內容,精心選擇適合的片段,傳授一些鑒賞方法,為學生自行鑒賞提供技術支持。如教學《白鷺》,教師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內容,布設鑒賞學習任務:反復閱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片段,進行語言鑒賞行動,以書面形式呈現鑒賞設計。學生對語言鑒賞比較有感覺,大多會從字詞、修辭等角度進行設計和呈現,但鑒賞角度選擇、鑒賞內容設計、鑒賞順序打開等方面都存在一些認知短板,教師做示范設計。如這樣一段話:“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边@段話運用了排比、對比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描繪白鷺的精致外表和個性特點,表達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教師詳細介紹自己的鑒賞過程,梳理鑒賞設計程序,先確定鑒賞角度,也就是修辭方法運用,然后分析這些修辭方法的語境表達效果,最后是主旨揭示和作者的情感表達,鑒賞程序安排科學合理,鑒賞效果顯著。學生接受鑒賞任務后,開始模仿教師的鑒賞設計,選擇適合的片段,確定鑒賞角度,理順鑒賞程序,揭示文本主旨和作者情感,語言鑒賞獲得豐富成果。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為學生做出示范設計,引導學生順利掌握鑒賞方法,因為是書面呈現,學生讀寫訓練體驗更為深刻而豐富。學生缺少鑒賞方法,教師及時傳授鑒賞技巧和方法,為學生提供模仿的機會,學生讀寫訓練順利推進。
三、閱讀后仿寫,升華生本讀寫認知
仿寫、續寫是最為常見的讀寫訓練任務,教師設計具體的操作要求,讓學生進人讀寫結合學習環節,在創造性學習中建立學科核心能力。學生有課文閱讀經歷,自然掌握一些表達技法,教師適時推出仿寫、續寫任務,能夠有效觸動學生讀寫思維,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發展讀寫基礎能力。
(一)創新仿寫設計
仿寫是一種典型的讀寫訓練形式,教師設計仿寫任務時,要提出具體的操作要求,規劃學習目標,甚至要傳授一些仿寫技巧,確保仿寫訓練的順利推進。仿寫是模仿性寫作,需要對原文進行深度研究,歸結原文的寫作方法,借鑒其設計方法展開寫作行動,不僅要做到形似,更要體現神似,以提升仿寫訓練價值。仿寫可以是片段仿寫,也可以是全文仿寫,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需要做出明確設定,為學生順利展開仿寫提供更多便利條件。
如教學《第一場雪》這篇課文時,教師與學生一起閱讀文本,并對一些精彩描寫片段進行鑒賞討論,學生對課文描寫方法運用有了全面了解。教師設計仿寫任務:在我們的生活中,一些有特色的自然景觀,你有觀察經歷嗎?能不能將你看到的景色用課文運用的描寫方法,直觀呈現出來呢?學生都有生活觀察體驗經歷,對這樣的讀寫任務也比較熟悉,自然有主動接納的意愿。教師適時提出一些操作要求:仿寫不是單純模仿,需要結合生活觀察經歷,對自然景觀進行詳細觀察、分析、描繪,運用課文中使用的描寫方法,直觀地描繪你看到的景色。學生進入仿寫環節,教師跟進觀察和指導,要求學生描繪景色時,要體現語言的個性化特點,增強其表現力和感染力。在展評環節,學生都能夠主動展示自己的仿寫作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互動評價,梳理歸結仿寫中表現優秀的地方,找到一些不足和問題,并給出一些修改建議。教師指導到位,學生仿寫操作順暢,訓練效果顯著。讀寫結合有不同的呈現形式,教師要做好篩選工作,為不同群體提供不同仿寫要求,能夠有效啟動學生讀寫思維,并在創造性操作中發展學科綜合能力。教師在仿寫評價時給予方法指導,這是學生最為需要的,讓學生主動找到仿寫存在問題,才能更好地給予學生輔助和引導。
(二)設定續寫任務
續寫是延伸原文情節長度,需要在深度閱讀基礎上展開延伸思考和規劃,以便做出貼合性設計,讓續寫內容與原文緊密對接,教師要先組織學生深入閱讀,集體討論續寫方向,提示學生展開對應思考,讓學生在反復閱讀和廣泛討論中形成續寫方案,確保續寫內容的融合性。續寫是最為典型的讀寫結合,教師在設計續寫要求時,要關注學生延伸思維的培養,適時提醒學生調整思考方向,利用適合的語言進行表達呈現,這對培養學生讀寫基礎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牛郎織女》是一篇神話故事,教師與學生一起閱讀課文內容,讓學生講述故事主要情節,然后設計續寫訓練任務:牛郎織女故事廣為流傳,這個故事寄托人們什么樣的希望?展開延伸思考,歸結合理的情節,為故事增加一個情節內容,準備參與集體展評活動,看誰設計得更為合理,情節更具有看點。學生繼續閱讀文本內容,開始構思可能出現的后續情節,教師適時提醒: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屬于千古佳話,表達人們的美好愿望,雖然是神話故事,但和我們的生活有很多關聯,你對牛郎織女的故事有什么新思考?不妨從這個角度展開思考,設計更為感人的后續故事情節,希望看到不一樣的設計。學生根據教師引導展開深度思考,自覺進入集體討論環節,教師深人學生群體中間,傾聽學生的設計和打算,并及時做出輔助引導,讓學生逐漸厘清續寫方向,斟酌選擇適合的語言,續寫漸入佳境。在展評環節,教師對學生續寫情況做專業點評,選擇比較出色的續寫作品,進行集體鑒賞和評價,學生積極回饋,課堂進人集體評價環節。教師設定續寫任務后,可以做出對應的引導,組織學生集體討論,為學生提供更多信息支持,確保續寫訓練的順利推進。特別是續寫集體評價,為學生續寫討論提供便利條件,學生閱讀一些優秀的續寫作文,自然能夠吸收一些營養,借鑒價值更為突出。學生進人續寫訓練環節,其思維是靈動的,教師及時提醒最為關鍵,能夠喚醒學生續寫思維,提升續寫質量,這對培養學生讀寫基礎能力有很大幫助。
四、結論
讀寫結合能夠歷練學生語文學科綜合能力,教師要在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推出讀寫訓練任務,為學生創造更多讀寫體驗的機會,這對全面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能力有重要幫助。學生對讀寫訓練任務比較熟悉,教師要有創新設計的意識,設計預寫、批注、鑒賞、仿寫、續寫、擴寫等讀寫任務,設計具體的讀寫要求,學生主動接納這些讀寫任務,并在創新探索中鍛煉讀寫基礎能力。
參考文獻:
[1]鄒立凡.語文作文教學中“讀寫融合”的學情應用探析[J].小學教學研究,2024(30):74-75.
[2]楊繼美.讀寫融合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教育,2024(26):152-154.
[3]王學進,顧麗.“教一學—評”一體化在讀寫融合教學中的落實[J].小學語文,2024(7):85-88.
[4]王慧.“雙線融合”視角下小學語文生本課堂教學實踐[J].生活教育,2024(9):50-53.
[5]陸常波.深度學習視域下閱讀教學生本課堂的實施路徑[J].語文世界,2024(28):64-65.
[6]吳碧英.“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自學共 學,生本課堂”教學探索[J].語文新讀寫,2024 (8):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