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4-0118-03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學生常常背負著較大的學習壓力,容易影響情緒,這些不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積極心理學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心理學視角,它能夠關注學生的心理特質,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積極對待處理。小學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有效地利用積極心理學將提高管理效率,實現高效引導,利于解決日常管理中一些問題。本文聚焦于小學班主任應用積極心理學來助力學生的成長,通過提出具體策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其全面健康成長。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源于20世紀,其打破了以往的傳統心理學,能夠專注于開發人類積極心理特質。積極心理學主要關注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特征以及積極的社會組織環境。積極情緒包括個體的一些正向情緒,比如喜悅、滿足、自豪等,它能夠讓個體具備更強韌的心理素質。積極人格則包括樂觀、堅韌不拔、創造力等優秀品質。這些特質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面對一些生活中的難題。此外,積極的社會組織環境強調個體是群居性的,所以,良好的環境將促進個體的發展,包括了社會環境、班級環境、家庭環境,在小學教育過程中,積極心理學也關注了學生的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特質以及積極的社會組織環境,圍繞這些點,讓學生能夠具備內在學習動力,形成優良品格,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中,讓學生健康成長,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積極心理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缺乏積極心理學專業知識
在小學教育中,部分教師接受了傳統的師范教育,著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掌握了一些常規的教育心理學知識。但是,對于積極心理學則研究得較少,這導致教師在心理學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對于積極心理學的核心概念沒有全面掌握,比如,對一些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積極社會環境不了解,所以,在學生面臨一些心理問題時,教師無法利用積極心理學給予高質量的指導,這不利于學生挖掘自身潛能,也不利于其未來的成長,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對積極心理學知識進行全面的學習,強化自己的專業能力,拓展學習范圍,以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
(二)教育觀念與評價體系過于傳統
長期以來,傳統教育觀念一直秉持著“知識至上”的原則,過度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對于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則關注不足。同時,評價體系也顯得過于單一和僵化,僅僅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標準,完全忽視了學生在樂觀心態、堅韌意志等積極人格特質方面的發展。這種觀念與體系的束縛,導致教師們即便意識到了積極心理學的價值,也難以在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中真正融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
三、小學班主任運用積極心理學的實踐策略
(一)營造積極班級氛圍,設計班級文化活動
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班級氛圍,就如同滋養心靈的沃土,讓學生在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能力。在營造氛圍過程中,首要步驟是細致規劃教室環境。班主任可以引領學生共同參與教室的布置,比如在墻壁上貼上勵志的標語,如“日積月累、成就非凡”,同時展出學生的優秀作品,記錄他們的成長歷程,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時刻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被肯定。接下來,設計多元化的班級文化活動也至關重要。例如,開展“贊美接力賽\"活動,讓學生兩兩配對,互相發現并大聲贊揚對方的優點,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此外,定期舉行班級讀書會,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書籍和閱讀感悟,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和表達能力。還可以組織戶外探險活動,如公園尋寶游戲,以小組形式共同完成挑戰,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應對挑戰的能力。通過這些精心策劃的班級文化活動,班主任能夠全方位地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為學生在積極的心理環境中實現身心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支持。
(二)開展鼓勵與賞識教育,促使學生擁有積極情緒體驗
積極情緒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強化他們的心理韌性,還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及人格塑造產生深遠影響。當學生沉浸在積極情緒中時,他們更愿意探索新知,勇于直面挑戰。在具體實踐中,首先,教師在課堂上應敏銳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當學生主動舉手發言,即便回答并不完全準確,教師也應及時肯定其勇氣和積極思考的態度,如:“你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這非常難得,如果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再思考一下,你的答案會更加完善。\"其次,在日常互動中,給予學生由衷的贊美。當學生幫助同學時,教師應及時表揚:“你今天主動幫助同學解決難題,你的善良和樂于助人的精神讓班級更加溫馨。\"再次,在作業反饋環節,除了指出錯誤外,更要強調學生的進步和優點。在評語中可以這樣寫:“這次作業你的書寫更加工整,解題思路也更加清晰,繼續加油,你會越來越出色的。\"此外,定期舉辦“進步之星”“助人為樂之星\"等評選活動,對在不同領域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公開表彰,讓學生在鼓勵與賞識的氛圍中持續獲得積極情緒體驗,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實現全面發展。
(三)創設多元實踐機會,使得學生具備積極人格品質
積極人格特質是支撐學生成長的重要基石,能夠幫助他們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而為學生創造多元化的實踐機會則是培養這些品質的關鍵所在。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鍛煉堅韌不拔的毅力、勇于創新的精神以及出色的團隊協作能力等積極的人格特征。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探究式的學習任務來促進學生的成長。例如,在科學課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索物體沉浮的原理。在實驗過程中,面對困難和失敗,學生需要不斷嘗試和調整,這一過程有助于他們培養出堅韌不拔和勇于創新的品質。在校園活動方面,組織各類社團活動也是培養學生積極人格特質的有效途徑。比如,成立機器人社團、繪畫社團等,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與成員緊密合作,共同完成任務。4這一過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技巧,還能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此外,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同樣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如環保宣傳、關愛孤寡老人等。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責任與奉獻的意義,從而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另外,組織戶外拓展活動也是培養學生積極人格特質的好方法。比如,安排學生參加登山、露營等活動,讓他們在面對自然挑戰時學會克服內心的恐懼,培養出勇敢和自信的品質。
(四)給予學生尊重與理解,建立積極師生關系
積極的師生關系如同溫暖的陽光和滋潤的雨露,深深地滋養著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著難以估量的積極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耐心傾聽學生的內心聲音。小學班主任應當每天安排特定的時間段,專門用于傾聽學生分享他們在校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論是快樂還是煩惱。例如,在課間休息時,班主任可以坐在學生中間,耐心地聆聽他們講述與同學間的小摩擦、課堂上的新發現等,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的。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個人選擇。在班級活動的規劃、班干部的選舉等事務上,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給予他們充分表達想法和參與決策的機會。比如,在組織班級出游活動時,可以通過投票的方式讓學生決定目的地,從而體現對多數學生意見的尊重。此外,對學生的錯誤持包容態度。當學生犯錯時,應避免嚴厲的斥責,而是與學生一同分析錯誤的原因,并引導他們找到改正的方法。例如,當學生未能完成作業時,應先詢問原因,若是因為遇到了難題,則應耐心地給予輔導,幫助學生認識到錯誤所在,并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這些具體的方式,教師可以全方位地給予學生尊重與理解,從而建立起積極的師生關系。
(五)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個性化積極引導
在小學階段,學生之間展現出顯著的個體差異,因此,關注這些差異并實施個性化的積極引導顯得尤為重要。若忽視學生間的差異,采用統一的教育方式,可能會限制部分學生的潛力發揮,甚至引發學習上的倦怠感。教師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通過課堂觀察、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以及家訪等多種方式,教師可以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點,接下來,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對于數學天賦出眾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更具挑戰性的數學難題,并鼓勵他們參加數學競賽;對于熱愛繪畫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他們加入繪畫社團,組織課外寫生等活動。同時,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教師也要給予不同的引導。對于外向型學生,教師可以多鼓勵他們參與團隊項目,鍛煉領導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對于內向型學生,教師可以提供一對一的輔導和更多的展示機會,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心。
四、結語
本文深入探究了小學班主任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的原理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心理學為小學教育帶來了新的視角和路徑,但當前仍面臨一些挑戰,如部分教師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以及傳統教育觀念與評價體系的限制。針對這些問題,班主任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包括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實施鼓勵與賞識教育、創造多元化的實踐機會、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以及提供個性化的成長引導。通過這些策略,能夠顯著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幫助他們塑造健全的人格特質,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推動小學教育邁向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魏弘.小學班主任運用積極心理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策略研究[J]中國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教育,2025(1):124-127.
[2]楊小娟.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校園實踐活動[J]教書育人,2024,34(16):39-41.
[3]巫旻哲.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積極心理學的應用實踐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4,13(7):124-126.
[4]趙文芳.潛心育人向陽而行一—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策略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4,23(5):139-142.
[5]秦陽.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教書育人,2024,34(7):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