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本文系寧化縣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24年度立項課題“素養導向下‘備·教·學·評’一體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編號:NHKT-2425)課題項目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4-0064-03
隨著新課改的深人推進和新課標的廣泛實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面臨著許多挑戰與機遇,需要教師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以及文化自信等全面素養。而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往往存在備課、教學、學習、評價相對獨立的情況,各環節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與協同,難以充分滿足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備·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出現,為小學語文課堂的優化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對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助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備·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
“備·教·學·評”一體化是一種系統性的教學理念,涵蓋了備課、教學、學習、評價這四個核心要素。備課環節需要教師深入研讀新課標,準確把握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方面的要求,同時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興趣等學情狀況。基于此,精心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流程等,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全面準備。
教學與學習環節是一體的,是師生雙方將備課階段所規劃的內容付諸實踐的過程。很多時候,也是學生預習成果的延伸。教師要依據預設的教學方案,靈活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的學習、理解與運用中,注重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并在以生為本的基礎上,重視課堂上的生成性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保障目標達成。
而評價環節并非教學結束后的單獨行為,它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既包括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表現性評價,如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小組合作情況等;也包括對學生學習結果的總結性評價,如階段性測試、作業完成質量等。通過評價收集反饋信息,用以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而對下一輪的備課內容進行調整優化,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
二、“備·教·學·評”一體化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構建原則
其一是目標導向性原則。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指引,教師要依據新的課程標準規定的學段目標及具體的單元目標、課時目標,明確學生在核心素養方面應達到的具體要求。備課階段就要圍繞這些目標來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目標的達成情況;評價環節則以目標為參照,衡量學生學習的成效。[2]
其二是以生為本原則。“備·教·學·評”一體化課堂的構建應該基于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需求的充分了解,不能只考慮教師教學的便利;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尊重學生的想法和觀點;評價環節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采用多元評價方式,保障每個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其三是整體性原則。“備·教·學·評\"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小學語文課堂構建時要始終秉持整體性思維。利用備課為教學提供藍本,利用教學對備課進行實踐,評價則是對備課與教學的反饋與優化。各環節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教師要在整體框架下,統籌安排好各環節的具體工作,形成一個完整且流暢的教學鏈條,共同服務于學生的語文學習。
三、“備·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語文課堂構建策略
(一)精準整合教學資源
在“備·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語文課堂構建中,基于教學目標精準地整合教學資源至關重要,是達成教學目標、順暢開展教學活動、吸引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基礎所在,也是備課的主要工作內容。教師應以小學語文教材為核心,深度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知識體系、人文主題等,梳理出清晰的知識脈絡。同時,篩選與教材相關且有助于拓展學生視野、深化理解的課外資源,比如與課文主題契合的經典文學作品片段、貼合教學內容的科普視頻等,豐富教學內容。而且要避免教學資源的簡單堆砌,使其形成一個完備的資源體系。例如,在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教學中,教師首先確定了教學目標:掌握本課的生字生詞;讀通讀懂課文主要內容,感悟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從而產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加強有關景色描寫的語言積累。圍繞上述目標,在備課時以教材文本為主,梳理課文中描寫西沙群島的景物特點等關鍵內容,作為教學主線。然后搜集關于西沙群島美麗風光的視頻資料,制作成微課視頻。與此同時,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學生自主收集整理一些描寫海洋風光的文章段落,作為課外閱讀拓展資料,并通過班級群分享給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教師一方面能夠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使得學生直觀感受到西沙群島的魅力;另一方面則可以把同學們提供的內容篩選整合后,請同學們對比閱讀,加深學生對課文寫作手法及情感表達的理解,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
(二)設計生本教學活動
在\"備·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中,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要幫助學生達到預設目標。因此,教師應該精心設計以生為本的教學活動,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配合教師。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思想,共同探究問題;也可以創設情境式教學活動,將語文知識融人具體的生活情境或故事情境中,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通過上述以生為本的教學活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予學生廣闊的思考和探究空間,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和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高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母雞》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精心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圍繞“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后有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隨機參與到各小組中,鼓勵小組成員各抒己見,通過對課文內容的仔細研讀、分析,共同梳理出答案。隨后每個小組派代表進行匯報分享,其他小組可以補充質疑。教師也可以將情境教學融入進去,在同學們理解了作者的情感,把握了“母雞”的特點后,組織角色扮演,同學們分別扮演作者和母雞,把課文內容呈現出來,還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由學生自己營造出充滿趣味的學習情境。通過上述生本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向著“深人理解課文情感表達和寫作意圖”的學習目標前進,提升學習效果。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影響著小學語文課堂的構建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否能夠達到有機的統一,相得益彰。教師應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采用,并在必要時加以綜合應用。比如講授法與探究式教學法相結合,在講解基礎知識和重難點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體驗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深人掌握語文知識背后的原理與規律,更好地理解課文或其他教學內容的內涵。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課文背景,以圓明園的歷史、建筑等要素為核心,讓學生對課文相關的基礎知識有清晰了解。接著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引導學生思考“圓明園為什么會被毀滅,這一事件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啟示”等問題,請學生結合預習中所獲得的其他資料,展開深人探究,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引導學生對歷史的反思。學生有了初步的感悟后,教師再通過朗讀法,鼓勵學生帶著感情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字里行間的悲憤之情。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使學生對課文有了全面且深刻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將探究式教學法延伸到課后,讓學生完成一篇小作文,說一說作為小學生應該怎樣做來體現我們銘記了歷史的教訓,鼓勵學生彼此交流,充分探究,自主表達。
(四)構建動態評價體系
評價是“備·教·學·評”一體化的關鍵環節。基于該理念本身以學生為主體,而學生隨時在成長變化的特點,教師應建立動態評價體系,將評價滲透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即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考查學生學習的過程,如課堂發言是否積極,小組合作中是否做出了較大的貢獻等。同時,在評價主體方面,應該讓學生參與進來,積極組織自評與互評,提升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最后,及時根據評價反饋的結果,調整教學策略,一方面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鞏固提升;另一方面也是教師自身的成長進步。例如,在執教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一課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留意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對于積極回答問題、見解獨到的學生,應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以激勵班級同學向他學習,認真思考。在完成一個階段的教學任務后,布置相關作業,根據作業完成情況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結果性評價。本課教學工作全部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組內互評,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再引導學生自評,回顧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收獲與存在的困惑。最后,教師展開總結性的評價,對于學生表現出的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問題加以指導,或在后續教學中調整教學方法、評價方式,提高備課質量。如果具備相應條件,教師還可以嘗試應用信息化的評價工具,比如通過網站或軟件布置作業,學生完成、提交后,能夠馬上得到基礎的評價反饋,進一步提升評價的效率。
四、結語
總之,“備·教·學·評”一體化為小學語文課堂的優化提供了科學且有效的路徑。通過明確其內涵,遵循構建原則,采用相應的構建策略,能夠讓教學更為高效,使小學語文課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切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更加開放、順暢、全面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核心素養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陳麗芬.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4(6):97-99.
[2]胡佳.教學評一體化視角下小學語文課堂建 構思路[J].漢字文化,2024(4):165-167.
[3]張建蓮.“教學評”一致性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24,13(5):51-53+92.
[4]傅茂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評”一體化實施策略——以課文《夜間飛行的秘密》為例[J]華夏教師,2023(31):74-76.
[5]王利.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的應用[J].嘉應文學,2023(17):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