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學業水平考試試題命制“要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以便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現象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要求不僅體現了對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視,也為物理教學和評價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淮安市中考物理試題為例,探討基于真實情境的試題命制策略,旨在為中考物理試題的命制提供參考,推動物理教學與評價的改革。
1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談物理試題情境的來源
試題的真實情境要求命題所選場景必須是現實中可以發生的,而非憑空虛構的。試題所引用的數據、現象等必須是符合實際的。基于真實情境命制試題不僅強調試題情境的真實性,還要求試題考查學生是否能將知識點或者物理模型置于適當的情境中,正確解釋客觀現象或者解決實際問題。
真實情境命制的試題能較好地避開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對考試結果的過度影響。
1.1 生活中的物理情境
物理知識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蘊含著豐富的物理原理。從生活情境中提出問題,不僅能夠考查學生的物理素養,還能讓學生感到文章編號:1003-6148(2025)8-0054-4熟悉和親切,增強試題的親和力。
例1(2023淮安中考卷第2題)中考考場內常用的電波鐘是通過接收無線電信號來進行自動校正,從而實現所有考場時間顯示的精準性和一致性。電波鐘接收的信號是( )
A.紅外線 B.超聲波C.電磁波 D.次聲波
本題通過考場中學生都能見到的電波鐘,考查學生對電磁波應用的理解。學生需要結合電波鐘的功能和選項中幾種波的特點,確定正確答案。
從生活中選擇合適的情境,要求命題人能留心身邊現象,從現象中能敏銳地發現蘊含其中的物理知識。無論日常所見的場景如廚房里、馬路上、教室中、運動場,還是外出所見如博物館、動物園、大海上、深山里,生活豐富多彩,物理無處不在,只要處處留心,到處都有好的物理命題素材。只有見得更多,才能找到更豐富、更新奇、更震撼的物理情境。
1.2 閱讀中的物理情境
閱讀是獲取知識、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我們可以了解生活中無法直接接觸的現象。以閱讀材料中獲取的知識內容創設試題情境,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在文學、藝術與自然之美中涵養審美情趣,更有助于其通過跨學科知識遷移拓展認知視野,同時在分析物理現象與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其物理學科審美素養。這種命題策略實現了美育滲透與學科能力培養的雙重價值。
例2(2022淮安中考卷第2題)如圖1所示,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采用24節氣倒計時,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霜降\"節氣到來,路邊草木附著一層白色的霜,霜形成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升華 B.凝華 C.熔化 D.液化
圖1霜降場景

本題以中國24節氣之霜降為情境,既考查學生對凝華現象的理解,也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傳遞出對中華文化的自信,滲透價值觀教育。
從閱讀中選擇情境,要求命題人具備廣泛的閱讀興趣,能夠從文學、藝術、科技、歷史、科普、新聞等多領域,從書籍、報刊以及各種媒體的作品中發掘物理知識,并將其轉化為試題情境。
2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談物理試題情境的描述
基于真實情境的試題命制,要求試題能將問題與情境完美融合,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釋現象或者解決問題,不能拼湊情境。試題要語言精準,能夠準確描述情境和問題的含義;還要求言簡意賅,能用最少的文字將命題者的意圖準確傳達給學生,避免因語言冗長或表述不清而干擾學生的理解。語言還要形象生動,便于學生理解題意,建立模型。
2.1 借物言理,給問題穿上情境的外衣
學生平時學習的知識點往往是抽象化的概念、規律。考查這些抽象概念、規律時要找到它們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在這些“原型”中認識、理解對應的概念和規律,這些“原型”就是物理現象。
例3(2024淮安中考卷第9題)湖北隨州曾
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時期的編鐘距今2400余年。敲擊編鐘發出的聲音是由編鐘 產生的;敲擊不同的編鐘,發出聲音的不同。
本題考查的是聲音的產生規律和音調的概念,不是直接提問這兩個知識點,而是將聲音由振動產生具體化為編鐘振動發聲,將樂音的特征也具體化為不同編鐘發出聲音的不同,知識點與情境完美契合。
每個知識點都會有很多對應的“原型”,編制試題時要找到各種相關“原型”,選擇典型現象,用生動形象、精準精練的語言將情境表達出來。
2.2 看圖說話,用圖景描述情境和問題
物理圖景是人們研究物理問題時,將復雜的物理現象、物理狀態和物理過程,經過充分的想象、分析、判斷并應用圖示、圖像、圖形、框架及語言等符號,做出的形象化的描述[2]。廣義的物理圖景包括所有蘊含一定物理意義的視覺形式,可以是手繪的圖片、數學圖像、示意圖,也可以是框架圖、流程圖等,甚至可以是某些照片。
例4(2024淮安中考卷第4題)2024年2月17日,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在內蒙古呼倫貝爾拉開帷幕。如圖2所示是短道速滑項目的精彩瞬間,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以看臺上的觀眾為參照物,運動員是運動的B.運動員在轉彎過程中,其運動狀態保持不變C.運動員到達終點后,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慣性作用D.運動員站立時對冰面的壓力和運動員所受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圖2短道速滑

本題綜合考查學生對運動的相對性、力與運動關系的理解。一幅圖景,不需要更多的語言描述,學生能從這幅圖景中讀出更多信息,從而領會命題的意圖,根據自己的理解作出選擇。
在實際命題中,物理圖景的形式多種多樣,利用圖景描述情境信息量大,可以使語言更精練,減少學生審題時間。
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談實驗探究的考查策略
實驗探究和跨學科實踐都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主題。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學生實驗、學生活動、試一試等實踐問題,都可以是考查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素材。課程標準規定了21個學生必做實驗,這更是考查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重點。將實驗探究置于真實解決問題的情境中考查,是提高信度、選拔優秀、引導教學的重要途徑。
例5(2022淮安中考卷第24題)如圖3所示,央視 3?15 晚會曝光市場出售的電纜線中,存在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現象,有一款標注 2.5mm2 (銅芯橫截面積)規格的電線,實際銅芯橫截面積只有 2mm2 。低于國家標準的電纜線,嚴重影響電力傳輸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給社會安全、環保和健康帶來重大隱患。
圖3電纜線

學校實驗室新購一批標注 2.5mm2 的電纜線,不知是否符合國家標準。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剪取 4m 長的電纜線,設計兩種方案進行鑒別。表1中數據為國家制定的部分電纜線標準。
表1電纜線的國家標準(部分)

(1)方案一:用托盤天平測質量
A.天平放在 臺面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調節 _,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
B.去掉 4m 長電纜線的絕緣層,用調節好的天平測量銅芯質量,天平再次平衡時,由圖4中右盤所加砝碼和游碼位置,讀得銅芯的質量為g,結合表格數據,可判定電纜線(選填“符合\"或“不符合\")國家標準。
圖4砝碼質量與游碼位置圖

(2)方案二:用伏安電路測量
A.測量 4m 長電纜線的 ,鑒定其是否符合標準,依據是 。B.電路開關閉合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移到圖5中最 (選填“左\"或“右\"端。C.保證電路安全,閉合開關后,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都無法讀得電流、電壓值,檢查電路連接無故障、元件完好。請利用圖表信息,簡述無法鑒別的原因:
圖5實物連線圖

方案一,用密度知識鑒別導線是否合格,指向的是測量物質密度這一學生必做實驗。學生要從題干中提取信息,結合對銅密度這一物理屬性的理解,通過用天平測量銅導線的質量判斷其與國家校準是否吻合。試題在考查概念與規律以及實驗技巧的同時,更側重于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考查學生建立模型和應用模型進行推理論證的能力,滲透了知識為生產生活服務的意識
方案二,利用導體的屬性一一電阻來鑒別銅導線是否符合標準。對于確定的導體,其電阻應該是保持不變的,大小取決于其材料、長度、橫截面積以及溫度。學生能理解這一知識,結合題干中所給信息,就可得出鑒別導線是否符合標準的另一種思路。試題不僅考查電阻大小及其測量方法,更要求學生通過所給信息計算,結合結果對實驗方案進行反思,從更高的思維層次考查學生推理論證及反思評價的能力。
將實驗探究置于真實解決問題的情境中考查,可以有兩種命題思路。第一種思路是演繹法,就是利用實驗室器材,根據所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上題。另一種思路是歸納法,利用生活中其他器材代替實驗室器材進行實驗探究,比如用衛生間的玻璃門探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當然,也可以將兩種思路結合在一起,命制更復雜的試題。總之,實驗探究題也可以有新穎的情境,也應該在新穎的情境中完成對學生素養和能力的考查,而不應僅僅是課本上實驗探究過程的重現。
4 結束語
當前,試題情境化已經成為考試命題實踐與研究中共同關注的熱點[3],是今后命題的方向,也是引領教學改革的指揮棒。教師平時要善于觀察生活,拓展閱讀領域,積累素材,在教學中多引入真實情境,鼓勵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應布置多樣化、情境化的作業,實現教學評一致性,以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9.
[2]施堅.“延遲判斷”中的物理圖景之美[J].物理教師,2014,35(2):33-36.
[3]葉兵.初中物理試題命制的情境設計[J].物理教學探討,2023,4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