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對人類社會影響深遠,尤其在數(shù)學、文字、農(nóng)業(yè)和建筑等方面。他們首先將“零”用于數(shù)字的概念,采用 60 進位制。他們還發(fā)明了最古老的文字,創(chuàng)辦了人類最早的學校。早期美索不達米亞居民種植谷物,馴養(yǎng)家畜,修建河渠,穩(wěn)定的食物供應使他們能夠定居,并組成社區(qū),形成城市。美索不達米亞人發(fā)明了琉璃構件,以此為建材建造拱門、立柱和穹頂?shù)取?/p>
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蘇美爾人
美索不達米亞早期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是蘇美爾人,約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出現(xiàn)于今伊拉克南部幼發(fā)拉底河沿岸。由于地處河流密集的區(qū)域,他們居住的地方需要排水才能利用。蘇美爾人便開掘運河,重新安排水道,把沼澤分隔為農(nóng)田和水域。蘇美爾人還制作了帶輪的馬車和驢拉貨車,或許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車輛。他們用車輛將農(nóng)作物運送到市場上,這就產(chǎn)生了貿(mào)易。蘇美爾人使用楔形文字,字符呈現(xiàn)為三角形,狀如楔子,故而得名。考古學家史曼特·白瑟拉特認為,楔形文字最早出現(xiàn)在公元前3200年的蘇美爾,官員需要登記農(nóng)民生產(chǎn)的農(nóng)作物和牲畜數(shù)量,以便確定農(nóng)民繳稅的數(shù)額,于是就在粘土版上壓一些符號,以此作記錄。蘇美爾人用滾筒形印章簽署文件。這種印章是帶有雕刻圖案的管狀物,用石灰石、象牙、水晶等材料雕刻而成。每個圖案都是唯一的,滾動印章在泥版上形成整幅的圖像,用來作為經(jīng)手人的識別標志。


蘇美爾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由城邦(具有國家功能的城市及其周圍的農(nóng)莊)組成的地區(qū)。每個城邦有自己的統(tǒng)治者和貴族階層,也有獨立的經(jīng)濟體系。主要的蘇美爾城邦有烏爾、烏魯克、拉格什、基什和尼普爾,它們都建在河流沿岸,城市周圍有大片的農(nóng)田,很多土地是被奉獻給神的地產(chǎn),歸神廟所有。這些神廟土地可以出租給個人,神廟的祭司和地方官員也會耕種一部分土地,他們不需要交付租金。農(nóng)耕是主要的勞作方式,大類的農(nóng)產(chǎn)品有大麥、小麥、豆類、橄欖和葡萄等,同時人們也飼養(yǎng)牛、綿羊和山羊。農(nóng)民負責生產(chǎn)社區(qū)所需的食物,工匠則制造實用性的產(chǎn)品和奢侈品。珠寶匠制作項鏈、手鐲和戒指;木匠建造房屋,制作家具;織工把羊毛和亞麻紡織成布;皮匠生產(chǎn)皮革制品;鐵匠打造青銅工具。各種商品在露天市場出售。在商業(yè)方面,蘇美爾人對世界的貢獻是確定了貨物出售的重量標準,因為要用秤稱量谷物,所以砝碼要準確無誤。
蘇美爾的每個城邦有自己的國王。第一位有記載的蘇美爾國王是埃塔納,約于公元前2800年在位,他是基什城邦的國王。文獻對他的記載很模糊,稱他是“安定四方的人”,可見他對鄰近的城邦有一定的影響。蘇美爾有記載的第5位國王吉爾伽美什是個重要人物,他是著名的《吉爾伽美什史詩》中的英雄。有關吉爾伽美什的史詩被寫在12塊泥版上,這是人類留存至今最古老的英雄史詩,講述的是吉爾伽美什與其密友恩奇都的故事。吉爾伽美什是烏魯克國王,在史詩中有著半人半神的特性,吉爾伽美什和恩奇都出發(fā)進行了一連串的冒險,包括尋找能夠長生不死的永生。在路上,他們遇到一些神,用勇氣和謀略建功立業(yè),也經(jīng)歷了失敗和苦難,遭遇了洪水、死亡和魔鬼,接受了一些關于如何度過人生的建議。在史詩中,女神伊楠娜想獲得吉爾伽美什的愛,遭到拒絕,這表現(xiàn)了他的智慧,因為伊楠娜的大多數(shù)情人都死得很慘。伊楠娜為報復吉爾伽美什,以帶走他最好朋友恩奇都生命的方式來懲罰他。在史詩中,吉爾伽美什情真意切地悼念恩奇都:
吉爾伽美什為他的朋友恩奇都哭泣,
他在荒野中放聲痛哭。
“我也會死嗎?
我也會像恩奇都一樣死嗎?
讓我如何承受滿腹的悲傷,
這無休止地驅(qū)使我前行的死亡的恐懼!若是我能找到那個眾神使他永生的人,我會問他如何征服死亡。”
因此,吉爾伽美什徘徊著,
他的心極度苦悶。
他向著東方游蕩,
尋找烏特納皮施提,
那個神賦予永生的人。
蘇美爾國家之間存在的問題是它們內(nèi)部無休止的權力爭戰(zhàn),國力的損耗使得蘇美爾人難以抵御外部的入侵。大約在公元前2300 年,來自北方的阿卡德國王薩爾貢一世率領大軍入侵,蘇美爾地區(qū)被納入阿卡德王國的版圖,蘇美爾國家的歷史終結(jié)。
蘇美爾人的生活
蘇美爾社會由3個社會階層組成:阿美魯、穆什基努和奴隸。阿美魯是貴族、官員和祭司;穆什基努這一階層包括商人、農(nóng)民和工匠;第三個也是最低的社會階層是奴隸。不過蘇美爾的奴隸不是永久性的,身份可以改變,奴隸被允許賺錢、擁有財產(chǎn)且可以學習技藝,奴隸也有一定的權利,其中一項是有結(jié)婚自由。如果奴隸與自由人結(jié)婚,他們的子女就是自由人。
城里的蘇美爾人居住在單獨的房子中,房子大小取決于房主的經(jīng)濟條件。國王住在有上百個房間的王宮中,大多數(shù)穆什基努住在用泥磚建造的單層小住宅中。這些住宅通常有五六個房間,通常與鄰居家有共同的墻,面對一個開放的小院。阿美魯階層的人會有一座兩層的住宅,房間數(shù)量是穆什基努家庭住宅的數(shù)倍。城里的街道沒有排水系統(tǒng),一旦下雨街道就變得泥濘。蘇美爾人不回收垃圾,人們把垃圾傾倒在街上,當垃圾成堆時在上面覆蓋上一層厚土。當街道變得很高時,人們甚至要用梯子回到住宅。
蘇美爾人的飲食多種多樣。他們在烹飪時會用香草和其他各種調(diào)料,家庭用罐子儲存風干的香草,既用于烹飪也入藥用。麥類谷物既用于做面包,也用于熬粥。當?shù)貤椧瑯渖系臈椏梢陨浴窀苫蚺胫螅驗樘K美爾人沒有糖,糖是后來印度人的發(fā)明,所以棗、葡萄和蜂蜜就代替了糖。他們飲食中的蛋白質(zhì)來自魚肉、獸肉和禽肉。由于蘇美爾的城市大多位于河邊,人們很容易捕到魚,他們也吃人工飼養(yǎng)的魚,泥版文書中曾提到養(yǎng)在水塘中的淡水魚。獸肉主要有羊肉和牛肉,雞鴨鵝則在拔毛、加調(diào)料后烘烤。有塊泥版還告訴我們當時的人吃肉腸,這或許是世界上最早的香腸。
國王和阿美魯階層的人雇用專業(yè)廚師,這是一個很體面的職業(yè)。為了確保每次都能以同樣的方式準備菜肴,廚師會把食譜記錄下來。蘇美爾人居住的地方氣候炎熱、干燥,肉食容易變質(zhì),不適合長期存放,他們就用鹽和調(diào)料腌制、在太陽下曬干等,還懂得把肉放在木炭上熏烤以保存。
蘇美爾人生活的中心是家庭。一個家庭意味著有父親、他的妻子和他們的子女。父親是一家之長,幾乎擁有全部的權力,他可以因為一點小錯就休掉妻子,比如不能生育,他就有權再娶一個妻子。父親對子女有管教權,甚至可以把子女賣為奴隸。蘇美爾人的婚姻通常由雙方父母安排。當父母為兒子選擇了妻子,就會宣布訂婚,自訂婚開始,女孩就被視為她丈夫家庭的一員。盡管婦女的地位不如男子,但她們也有一些法定的權利。她們可以擁有財產(chǎn),經(jīng)營商業(yè),可以學習讀寫,買賣財產(chǎn),借錢放貸,以及在神廟中擔任女祭司。蘇美爾的神話傳說也突出婦女的地位,有一條諺語告誡人們:“聽從你母親的話,就像那是神的話。”女孩從童年起就被訓練如何做家務,為家庭的每日餐飯準備食物。女孩必須學習如何做啤酒和葡萄酒,學習把纖維紡成線或紗,用線織成布。
大部分蘇美爾人,無論男女都穿用綿羊皮做的裙子,皮面向里、毛面向外。裙子包裹身體,整體用一個大別針固定,蓋住下面直到膝蓋。從約公元前2500年開始,人們的服裝從用皮和生羊毛制作向羊毛織品轉(zhuǎn)變。織工有技藝使織成的衣服保持羊毛簇絨的外觀。發(fā)型對阿美魯階層的人很重要,富有的男女戴著發(fā)型復雜而精細的假發(fā)。他們還經(jīng)常佩戴在金屬首飾中嵌入寶石的珠寶,以漂亮的別針把斗蓬別在一起。天青石和紅玉髓用于項鏈、垂飾和手鐲的點綴。
在 宗 教 信 仰 方 面,蘇 美 爾 人 是 多 神 論 者。在他們的神譜中,安是天空之神,恩利爾是自 然 和 空 氣 之 神。有的神主宰天氣,有的神掌管作物, 還 有 神 保佑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和事業(yè)成功。女神也有著重要的地位,據(jù)說大母神納姆生下了所有的神。 前 面 提到的伊楠娜對蘇美爾人來說是最重要的女神,她是愛、豐產(chǎn)和戰(zhàn)爭女神,也是眾神之父安和眾神之母納姆的女兒,伊楠娜后來別稱伊什塔爾,出現(xiàn)在各種神話和傳說中,西亞名城巴比倫就有一個巍峨的琉璃磚城門叫伊什塔爾門。據(jù)蘇美爾人傳說,伊楠娜宣稱她要統(tǒng)治地府(陰間),這冒犯了實際掌管地府的女神埃利什基伽爾,埃利什基伽爾很憤怒,判處伊楠娜死刑。伊楠娜的死給大地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所有植物都與她一起枯死,寸草不生。當然神不會真的死去,伊楠娜只是被困在地府,后來在恩基神的幫助下,伊楠娜逃出地府。恩基說,如果有另一個人代替她在地府,她就可以重生。伊楠娜選擇了她的丈夫塔木茲來代替她,從此塔木茲每年都有一半的時間代替伊楠娜住在地府中。這個神話解釋了植物生長的季節(jié)循環(huán),伊楠娜從地府出來的半年內(nèi)植物茁壯生長,當她返回時植物就枯死。由此可見,蘇美爾人相信來世,認為人死后會去地下世界,這是人們無法逃脫的嚴酷世界。
蘇美爾人認為諸神創(chuàng)造人類是為了服侍眾神,因此每座城市至少要有一座主神廟。神廟是城市的中心,舉辦的最重要的宗教活動是每年的新年婚禮。在新年第一天,國王會通過舉行一個他與伊楠娜“結(jié)婚”的儀式向這位女神致敬。蘇美爾人相信,如果伊楠娜對這個儀式滿意,她就會保佑當?shù)厝嗽谛碌囊荒昀锕任镓S收,生活幸福。婦女是在神廟中祈禱的主力,阿美魯階層的婦女有一種祈禱方式,她們會把代表自己的塑像留在神廟中。當這些婦女忙于日常事務時神廟中的塑像看起來就像是虔誠的祈禱者。



蘇美爾人文化
有關蘇美爾文明最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是烏爾王陵。20世紀20年代,英國考古學家吳雷主持了大英博物館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對烏爾王陵的聯(lián)合發(fā)掘工作。烏爾王陵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從未被盜掘過,出土了數(shù)量驚人的藝術珍品,如各種繪畫、金銀珠寶等。墓葬中發(fā)現(xiàn)最有代表性的文物是“烏爾軍旗”,它可能是一種弦樂器的共鳴箱,側(cè)面鑲嵌著天青石和打磨過的貝殼,組成精美的圖像,類似中國的漆器畫。圖像分成幾排,看起來像是在為宴會做準備,各種人物出現(xiàn)在色彩斑斕的嵌板上,具體圖案有和平的聚會,有出征的場面,其中就有對早期戰(zhàn)車的描繪。戰(zhàn)車由驢拖電,車輪為無車輻的實心輪。有人稱“烏爾軍旗”是蘇美爾人留下的世界上最早的戰(zhàn)爭與和平長卷。
蘇美爾人愛好音樂,歌手和樂師在宗教慶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樂器包括鼓和弦樂器,一些廢墟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七弦琴和豎琴,烏爾王宮遺址發(fā)現(xiàn)木制七弦琴用金子和天青石裝飾。神廟和王宮中都發(fā)現(xiàn)有鼓,它們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較大的有定音鼓,小的有如同鈴鼓的手鼓。
玩樂方面,蘇美爾人有很多游戲烏爾王陵曾出土一塊正方形游戲板,配有兩種顏色的圓棋子,下棋雙方各執(zhí)色,似乎是現(xiàn)代西洋雙陸棋的簡化版。
文學在蘇美爾人的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除了《吉爾伽美什史詩》,蘇美爾人可能創(chuàng)作了世界上最早的諺語和格言,有一則諺語談到窮人所遇到的難題:
窮人活著不如死了;
如果他有面包,他就沒有鹽;
如果他有鹽,他就沒有面包;
如果他有肉,他就沒有羊羔;
如果他有羊羔,他就沒有肉。
蘇美爾文學作品中還記載了有關大洪水的傳說,其內(nèi)容和《圣經(jīng)》中諾亞方舟的故事相似:傳說眾神創(chuàng)造了人類,但又對人類感到失望,所以他們要用洪水來毀滅地球上所有的物種,故事主人翁是太陽神烏圖和蘇美爾國王茲烏蘇德拉,持續(xù)6天的暴風雨使得洪水暴漲,就要溢出河岸,淹沒蘇美爾的城邦,就在這時茲烏蘇德拉登上一艘船。當洪水停正時,茲烏蘇德拉在附近一座山山頂?shù)募缐霞漓搿:樗K于退卻,人類得到眾神赦免。有關這一傳說,在泥版文書中有這樣的描述:
一場洪水將橫掃祭祀中心;毀滅人類的種子..…這決定,是眾神會議的話。由安和恩利爾下達的命令.…其王權、其統(tǒng)治將會終結(jié).所有的風暴,極其強有力的,像一股風暴襲來,與此同時,洪水橫掃祭祀中心。之后,七天七夜,洪水橫掃大地,大船在大洪水的風暴中顛簸,烏圖出現(xiàn)了,他把光線投射到天空和大地,茲烏蘇德拉打開大船的窗口,英雄烏圖把光線照到大船上。
大多數(shù)有身份的蘇美爾人都接受教育,他們?nèi)ネ环Q為“泥版屋”的教室里學習,老師也被稱為“泥版屋之父”。有個學生在泥版上記述了他上課的時間:

“回憶我在‘泥版屋’的每個月如下:自由的時間每月3天,節(jié)日每月3天,在里面每月24天。這就是我住在‘泥版屋’中的時間,這時間太長了。”學生學習的是楔形文字,這種文字不容易寫,各種組合有上千種,一般通過抄寫老師的范文來學習書寫。每個學生持一塊濕泥版和一根稱為筆的三角形蘆葦,抹平泥版就能重新書寫。除學習文字外,蘇美爾人還學習數(shù)學用于編制歷法,發(fā)明了60進位制,以60年為一個輪回,今天的60進位制主要就來源于蘇美爾人,如一小時60分鐘、圓360度。
(作者為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