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云未改,城已變
青苔漫石階,暈染舊韶年
檐鈴搖碎影,云棲灤水源
風撫宮墻碧,天青似舊箋
霓光攀玉闕,璃彩映新喧
輪轍碾散老街夢,市招煥作繁鮮
武烈河銜雙際天
畫舫裁開今古弦
奶茶香沁艾蒿味,縈繞廊前畔
云守舊時容面
廊間疏影,輕托飛檐
任流光在琉璃繾綣
抬眸凝望間
盼舊熱河重煥
半城煙火,半城流年
灤河之源
我立于混沌初開的圣境
看一滴水舉起燕山的脊梁
在玄武巖的史詩里,你篆刻著
最純粹的天地文章
萬年雪魄在此凝華
化作流動的昆山玉
每道波痕都銘刻著
媧皇補天的遺韻
那些沉入河脈的英魂
鑄成不朽的九州鼎
他們以骨為契,將精魄
譜成永恒的華夏交響
引灤人啊,你們用丹心
在燕趙大地繡出
銀河遺落的錦帶
讓焦渴的唇舌
啜飲瑤池的瓊漿
此刻,我捧起這亙古的澄明
見星斗在掌心流轉
灤水奔雷,挾龍驤之勢
在北國山河揮灑
一幅氣吞八荒的
萬里江山圖長卷
大河口與西山灣齊舞
在歲月脈絡里,你們藏起鋒芒
像兩尾溯流的魚,扎根草原胸膛
承繼灤河源的殷切叮囑
把守護的使命,釀成粼粼細浪
大河口的漣漪,漫過經年守望
將源頭的清澈,編織進每道水紋
西山灣的碧波,倒映歲歲時光
把上游的囑托,鐫刻成永恒信仰
管道是血管,輸送生命的渴望
閘門開合間,流淌無聲的倔強
那些護水人的腳印,深深淺淺
早與堤岸和草木
長成同一種模樣
風起時,水波輕晃
你們跳起默契的雙人舞
以樸素的姿態,在天地間吟唱
沒有聚光燈的舞臺
卻讓每寸干涸的土地
都記住你們溫柔又堅韌的力量
從灤河源的晨曦到暮色蒼茫
你們接力傳遞澄澈的希望
把上游的星火,燎原成生命的光
每一次奔涌,都在回應源頭的回響
縱使無人問津,依然初心不忘
用綿長的守望,勾勒山河的詩行
將歲月釀成的承諾,化作細流
默默滋養著大地.續寫灤水篇章
灤河交響:汛前的生態詩行
我俯身親吻灤河源的山崗
松針在風中呢喃,裹挾遠古的回響
剎那間,遠方傳來潘家口水庫閘口的低吟
似一曲磅礴的交響,叩響大地的心房
在6月19日的晨曦里
大黑汀水庫率先起舞,舞動水的綢帶
220立方米每秒的激昂
是引灤人揮就的山河長卷
2.2億立方米的深情奔赴
喚醒了干涸的河床,重續失落的時光
20年踐行“兩山”的莊嚴諾言
此刻化作粼粼波光,躍動希望
騰庫迎汛與生態補水的雙重韻律
譜就防洪與滋養的和諧交響
當明日水頭涌入渤海的懷抱
整條灤河舒展翡翠長卷
任綠意恣意流淌
地下水脈的暗河悄然蘇醒
草灘上的馬蹄,踏響濕潤的節拍
調度室的屏幕如星閃爍
每一次精準調控
都是對萬物最溫柔的守望
這奔涌的綠色詩行
正沿著河道,鐫刻生態復蘇的勛煮
在時光的長河里,熠熠生光
從小灤河濕地到塞罕壩展覽館
白云在天空鋪展詩行
我們循著灤河源的脈絡探訪
小灤河濕地捧出翡翠的絲帶
蘆葦輕搖,將倒影揉進粼粼波光
每粒水珠都噙著遠古的回響
漣漪蕩漾,應和大地綿長的詠嘆
沿著時光的轍印北上
塞罕壩展覽館的門扉緩緩啟敞
泛黃照片鐫刻著拓荒者的脊梁
荒漠之上,青春澆灌出綠浪
機械轟鳴與號子聲交織成潮
汗水浸潤的年輪,在時光里生長
灤河水蜿蜒成歲月的紐帶
一端系著濕地的溫婉
一端連著林場的蒼茫
天人在此共舞
山河同頻吟唱
那些灼燙的誓言
早已化作永恒的星光
被歷史鐫刻在天地的華童
雙峰寺水庫:避暑山莊的守護神
站在大壩上
青石壩體橫臥
如巨人枕著群峰
水紋在腳下靜靜舒展
薄霧裹著飛鳥的蹤跡
而遠方
避暑山莊的宮墻
在波光里若隱若現
防洪:馴服野馬
洪峰曾如野馬奔涌
啃噬堤岸的筋骨
將渾濁的恐懼漫入街巷
宮苑的雕梁浸透嘆息
市井的燈火在濁浪中飄搖
如今鐵閘如巨臂垂落
穩穩攔住暴怒的浪頭
這億萬立方的深靜
是鎮守關隘的基石
將百年驚惶
鎖進庫底無聲的巖層
供水:滋養命脈
水廠的管網在地下延伸
如同大地新生的脈管
清冽從源頭在此匯聚
不再依賴淺灘的殘喘
水龍頭擰開
是山巒沉淀的澄澈
流入千家萬戶的陶罐與鋼鍋
縱使早魃逞威
龜裂的土地焦渴嘶鳴
這泓碧水依舊
捧出汩汩不竭的甘霖
哺養整座城的晨昏
生態:潤澤山莊
看那下游的武烈河床
清流不再輕易斷流
碧波重新擁抱山莊的基石
湖面映著亭臺復活的倒影
干涸的湖底記憶著枯荷垂首
如今蓮葉接天
承接著自上游而來的恩澤
這悠悠長流
是注入歷史血脈的活水
讓沉睡的龍鱗蘇醒
讓避暑的清涼
真正沁入時光的骨髓
愿這水恒久如鏡
映照宮闕,映照市街
映照它懷中安臥的
銅鈴般的安詳
武烈河的晚霞
自灤河源頭啟程
丈量過蜿蜒遠方
當暮色漫上武烈河的面龐
一場瑰麗正悄然登場
天空鋪展橘紅的海
晚霞如綢緞在天際流淌
波光將絢爛擁入懷抱
整條河便釀成了蜜糖
文化廣場沸騰歡躍
舞步踏碎黃昏的寂寥
孩童笑聲串串清亮
是晚風里搖晃的銀鈴叮當
我們沉醉在這畫卷中央
任風輕拂發梢與衣襟
垂釣者靜坐成詩行
歸鳥啁啾為暮色歡唱
愿時光將溫柔封藏
讓漣漪里生長永恒安康
愿武烈河粼粼波光
永遠倒映幸福的模樣
致敬,默默奉獻的水利人
從大河口到西山灣
多倫與圍場的風里
藏著灤河蜿蜒的故事
小灤河、伊遜河的浪花
拍打著歲月的堤岸
見證水利人的堅守
水文站的老儀器
刻滿手工記錄的年輪
風雨中
孤獨與單調交織成歌
如今智能設備閃爍
數據如星子流淌
卻不變那份自律的執著
三代人的接力
在堤壩與水文間傳承
把青春熬成歲月的長河
那位揮毫潑墨的職工
將對灤河的深情
寫進橫豎撇捺的詩行
從烏龍磯到石佛
從西城峪到遠方
水利人的腳步
永遠朝著下一站
繼續丈量山河的壯闊
聆聽潘家口的心跳
從灤河源頭凜冽的晨光啟航
每一滴水都沉淀著遠古的密碼
蚩尤的箭鏃沉入河床
先民的號子化作浪花
在燕山的溝壑里
時光靜默如石,暗涌千年風華
游船劃開潘家口水庫的滄浪
燕山展開懷抱,雄渾而寬廣
千萬座山峰托著一汪碎銀
水底的長城挺起不屈的鋒芒
沉睡的垛口睜開疲憊的眸光
讓浪花輕訴,烽火的過往
指尖撫過大壩的碑坊
祖輩在凍土中埋下希望
父輩用汗水澆筑成鏗鏘
青年握著智能監測儀守望
接力的手掌,讓荒原披上碧裳
讓管道流淌,生命的瓊漿
仰望刺破云層的紀念碑高昂
31個年輕的生命
正在孕育新的輝光
護林人走過的山道上
松濤和儀器的鳴響
在高空匯成不朽的樂章
望向渤海鎏金的蒼茫
海平線鍛造浪的勛章
萬千濤聲不停回響
當灤河鋪開銀色長卷
入與山河,如何命運共襄
此刻,我的脈搏與大壩共振
海平面傳來星辰墜落的清響
那是引灤人代代相傳的守望
用青春丈量山河的寬廣
以歲月書寫奉獻的詩行
他們的足跡,是大壩上永不褪色的銘章
他們的汗水,化作滋潤華北的瓊漿
在水底,在山間
在每一寸土地里生長
感人的故事仍在續寫
鐫刻出入與自然共生的永恒模樣
讓潘家口的心跳
永遠與時代同頻,共舞狂放
灤河人海口遐思
自燕山深處的第一滴清冽啟程
你劈開草原的脊梁,赴一場蔚藍之約
我站在你與滄海相認的渡口
看浪花翻卷著嶄新的歲月
恍惚間,跌進童年天津的暮色
粗瓷碗盛著渤海的苦澀
鹽堿在齒間結晶,像母親熬不盡的長夜
每一口吞咽,都藏著祖輩皸裂的期盼
17萬雙手攥緊鋼釬鑿穿山巒
號子震落星辰,熱血浸透巖壁
引灤巨龍翻山越嶺而來
甘甜的希望,漫過津唐干涸的唇舌
工廠重燃星火,稻浪涌起新綠
鹽堿灘開出生活的花朵
如今,綠水青山是大地的勛章
護水人用腳印丈量每一寸碧波
樹苗織成防風的翡翠屏障
白鷺掠過溫地,銜起春天的詩行
那些治理的雙手
撫平河流的傷疤,繪就生態長卷
讓灤河永葆少女眼眸般的澄澈
人海口正上演盛大的重逢
浪花推著古老的陶片
與現代水管涌出的清甜相遇
貝殼豎起耳朵,聆聽
上游松濤的低語,泵站齒輪的呢喃
還有孩童擰開水龍頭時
清脆的笑聲,濺起幸福的水花
看吶,灤河的脈搏融人大海的心跳
載著千年故市,奔向更遼闊的遠方
每一滴水都帶著守望的溫度
在潮汐譜寫的永恒里
讓成澀與清甜,共吟歲月長歌
作者簡介:郭曉勇,筆名曉勇,詩人,高級記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外文局原常務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