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特征為持續的氣流受限,通常呈進行性發展。氣流受限與氣道和肺組織對有害氣體或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
慢阻肺的發病機制
炎癥機制: ① 慢性炎癥。慢阻肺的主要特征是氣道和肺部的慢性炎癥,涉及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等多種炎癥細胞。 ② 炎癥介質。這些細胞釋放的炎癥介質(如白介素-8、腫瘤壞死因子 -α 白介素-6等)導致組織損傷和修復過程異常。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機制: ① 蛋白酶增加。炎癥細胞釋放的蛋白酶(如彈性蛋白酶)降解肺組織中的彈性蛋白。 ② 抗蛋白酶不足。抗胰蛋白酶等抗蛋白酶不足,導致肺組織破壞和肺氣腫。
氧化應激機制:氧化應激增加是慢阻肺發病的重要機制之一。 ① 自由基增加。吸煙和環境污染等因素增加自由基,破壞抗氧化防御系統,導致氧化應激。 ② 細胞損傷。氧化應激損傷蛋白質、脂質和DNA,加劇炎癥和組織損傷。
氣道重塑: ① 結構改變。慢性炎癥和修復過程導致氣道壁增厚、纖維化和平滑肌增生,使氣道狹窄和氣流受限。 ② 黏液分泌增多。杯狀細胞增生和黏液腺肥大導致黏液分泌增加,加重氣道阻塞。
其他機制: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營養不良、氣溫變化、遺傳和環境因素等都可能參與慢阻肺的發生和發展。
慢阻肺的臨床癥狀
慢阻肺的臨床癥狀通常呈漸進性發展,早期可能不明顯,但隨著病情加重,癥狀會逐漸顯著。以下是其主要臨床表現
典型癥狀: ① 慢性咳嗽。慢阻肺的首發癥狀之一,初期為間歇性咳嗽,后發展為持續性咳嗽。常被誤認為“吸煙者咳嗽\"或慢性支氣管炎表現。可能伴有少量白色黏液痰,急性加重時痰量增多或呈膿性。② 咳痰。多為白色黏液痰,感染時痰液變黃或膿性。部分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可能出現痰中帶血。③ 呼吸困難。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初期僅在活動時出現(如爬樓梯、快步走),后期靜息時也可發生。患者常描述為“呼吸費力\"\"氣不夠用\"或“喘息”。嚴重者可出現“縮唇呼吸\"以延長呼氣時間。 ④ 喘息或胸悶。部分患者出現喘息(尤其是急性加重期),易與哮喘混淆。胸悶感在活動時或合并其他疾病(如心臟病)時更明顯。
疾病進展期的癥狀: ① 體重下降和食欲減退。因呼吸困難導致進食困難或長期炎癥消耗。 ② 肌肉萎縮(尤其四肢)。與活動減少、缺氧或全身炎癥反應有關。 ③ 疲勞。因呼吸功增加和缺氧導致日常活動耐力下降。
急性加重期的癥狀:慢阻肺患者可能出現癥狀突然惡化的情況,常由感染、空氣污染等誘發;呼吸困難顯著加重,靜息時即明顯存在;痰量增多、出現膿性痰或痰色變深;發熱(提示感染可能);嚴重者可出現意識模糊(提示呼吸衰竭或高碳酸血癥)。
晚期并發癥相關癥狀: ① 低氧血癥。口唇、指甲發紺(青紫色)。 ② 高碳酸血癥。晨起頭痛、嗜睡(二氧化碳潴留表現)。 ③ 肺心病。下肢水腫、頸靜脈怒張(右心衰竭征象)。 ④ 自發性氣胸。突發胸痛、呼吸困難急劇加重,需緊急處理
其他癥狀: ① 癥狀晝夜變化。部分患者晨起時咳嗽、咳痰較重。 ② 季節性加重。冬季或寒冷季節易因感染導致病情惡化
診斷慢阻肺的注意事項: ① 早期識別。許多患者直到肺功能顯著下降(如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 lt; 50% )時才就醫,錯過最佳干預時機。 ② 鑒別診斷。需與哮喘、心力衰竭、支氣管擴張等疾病區分(慢阻肺的癥狀通常具有不可逆性,但可緩解)。 ③ 非典型表現。少數患者以乏力或體重下降為首發癥狀,尤其是老年患者。
若出現上述癥狀,尤其是長期吸煙或暴露于危險因素者,建議盡早就醫進行肺功能檢查。早期干預可延緩肺功能下降,改善生活質量。
慢阻肺的診斷
慢阻肺的診斷主要基于患者的癥狀、危險因素暴露史、體格檢查、肺功能檢查及影像學檢查。 ① 癥狀:持續存在且漸進性加重,慢性咳嗽、咳痰(通常為黏液痰,感染時膿性);活動后氣促(標志性癥狀,早期僅勞力時出現,后期靜息時也可發生)。 ② 危險因素暴露:長期吸煙(包括被動吸煙);職業粉塵/化學物質暴露(如煤塵、棉塵、二氧化硅等);生物燃料(如柴草、動物糞便)燃燒煙霧暴露;室內外空氣污染。 ③ 體格檢查:早期可能無明顯異常;中晚期時患者可能出現呼吸音減弱、桶狀胸、呼氣時間延長、發紺、杵狀指。 ④ 肺功能檢查:診斷慢阻肺的金標準。通過測定患者的肺活量、殘氣量等指標評估患者的肺功能狀況。 ⑤ 影像學檢查:胸部X射線或CT檢查有助于觀察肺部的結構變化,如肺紋理增多、肺氣腫等。 ⑥ 血氣分析: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情況,用于判斷是否存在呼吸衰竭。 ⑦∝1- 抗胰蛋白酶水平檢測:用于排除 ∝1- 抗胰蛋白酶缺乏癥(尤其是年輕患者或有家族史者)。 ⑧ 排除其他疾病,需與以下疾病鑒別:哮喘(癥狀波動大,夜間/晨起明顯,肺功能可逆性顯著);支氣管擴張(大量膿痰,反復感染,CT可見支氣管擴張);血性心力衰竭(肺底濕啰音,影像學提示肺水腫);肺結核(低熱、盜汗,影像學特征性改變)。
慢阻肺的治療
慢阻肺的治療分為穩定期管理和急性加重期處理,其治療目標是緩解癥狀、延緩病情進展、改善生活質量并減少急性加重。
(一)穩定期
生活方式干預: ① 戒煙。吸煙是慢阻肺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因此戒煙是治療慢阻肺的重要措施。② 避免接觸污染物。患者應避免長期暴露在污染的環境中,減少有害顆粒和氣體的吸入。 ③ 增強免疫力。通過健康作息、合理飲食等方式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有利于恢復。
藥物治療: ① 支氣管舒張劑。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能夠緩解氣道痙攣,改善通氣。 ② 抗炎藥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等),用于減輕氣道炎癥。 ③ 祛痰藥和黏液溶解劑。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有助于患者排出痰液,保持氣道通暢。
氧療:存在缺氧癥狀的患者可以進行氧療,以改善缺氧癥狀。
康復治療:肌肉訓練、肺功能鍛煉、呼吸康復訓練等物理治療手段可以增強肺功能和呼吸肌肉力量,提高肺部的氣體交換能力。
手術治療: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如存在肺大皰、肺氣腫等情況)可以考慮進行手術治療,以緩解癥狀。手術方式包括肺大皰修補術、肺減容術、肺移植等。
(二)急性加重期
急性加重表現為癥狀突然惡化(如呼吸困難加重、痰量增多、痰液變膿),需及時治療。 ① 氧療:維持血氧飽和度在 88%~92% 之間,避免過度氧療導致二氧化碳潴留。 ② 支氣管擴張劑:增加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如沙丁胺醇)的使用頻率。 ③ 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口服或靜脈使用。 ④ 抗生素:如有感染跡象(如膿痰、發熱),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類、喹諾酮類)。 ⑤ 機械通氣:無創通氣是首選,用于嚴重呼吸衰竭患者;無效時考慮有創通氣。
如何預防慢阻肺
① 戒煙:吸煙是慢阻肺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因此戒煙是預防慢阻肺的首要措施。吸煙者應盡量戒煙,非吸煙者則應避免二手煙的暴露。戒煙可有效降低患慢阻肺的風險,同時也有助于改善已經受損的肺功能。 ② 避免接觸有害氣體:盡量避免在空氣質量差的環境中活動,尤其是霧霾天氣和工業區。有害氣體(如氨氣、氯氣、二氧化硫等)會對肺部造成損害,增加患慢阻肺的風險。如果必須在這些環境中工作,應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如佩戴防護口罩、使用空氣凈化器等。 ③ 保持健康飲食:均衡飲食有助于增強免疫力,預防慢阻肺。建議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如西紅柿、橙子、香蕉等,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于保持身體健康。同時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入,避免高鹽、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以降低患慢阻肺的風險。 ④ 定期鍛煉:適量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強肺功能和心肺耐力,預防慢阻肺。建議定期進行適當的鍛煉,如快走、爬山、游泳、騎自行車等。這些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代謝水平,增強免疫力,同時也有助于改善心情,減輕壓力。⑤ 減緩壓力:心理因素也是影響患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長期的精神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增加患慢阻肺的風險。因此,建議保持心情愉悅,避免不良情緒的影響。可以通過看書、聽音樂、做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活動來減緩壓力,達到內心的平靜。 ⑥ 注意保暖: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天氣適當增減衣物,避免受涼感冒。慢阻肺在氣溫驟降時容易發作,因此注意保暖是預防慢阻肺的重要措施之一。 ⑦ 規律作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加班、過度勞累等不良生活習慣,以免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慢阻肺的風險。
編輯:王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