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問診與購藥的便利途徑越來越多,人們常行居家治療。但由于缺乏藥物專業知識,人們常陷入使用抗感染藥物的誤區,可能出現用藥效果不佳、耽誤疾病治療,甚者引起嚴重副作用等情況。本文著重介紹抗感染藥物使用的常見誤區,從藥師的角度提出用藥建議,幫助公眾科學、合理地使用抗感染藥物。
什么是抗感染藥物
抗感染藥物是一類應用廣泛的藥物,其主要作用是殺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具有對抗細菌、病毒、真菌等多種傳染病原體的效果。其中,抗菌藥物與抗病毒藥物是抗感染藥物的主要類型??咕幬锏陌l現開拓了醫療歷史新篇章,讓曾經致命的細菌感染變為可以治療,但人們對于抗菌藥物的認知存在誤解,其使用觀念也長期存在爭議。抗病毒藥物主要用于治療由病毒引發的疾病,如流感、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雖然抗病毒藥物不能像抗菌藥物那樣直接殺死病原體,但可以抑制病毒復制,減少病毒數量,緩解癥狀。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因素,抗感染藥物的出現和使用使許多曾經幾乎是致命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垢腥舅幬锏暮侠硎褂眯枰_的知識和理解,在此背景下,提高公眾對抗感染藥物的科學認知水平,普及其正確的使用方法,更應引起關注。
藥物耐藥性的形成與影響
在抗菌藥物消滅或抑制細菌的過程中,細菌為了生存,通過產生滅活酶來分解抗生素或改變自己的性質和狀態維持生命,這就使細菌對藥物產生耐藥性。藥物耐藥性的形成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其根源在于長期或濫用抗感染藥物。一旦細菌產生耐藥性,藥物殺滅細菌的能力就會減弱,原本可以輕易治愈的疾病就變得難以控制,甚至可能無法治愈。這不僅會對患者個人的健康造成極大威脅,還會對整個社會的公共健康構成嚴重的挑戰。因此,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防正產生耐藥性,是保護大眾健康的重要措施。我們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避免濫用和誤用。
抗感染藥物的常見誤區
第一,人們常將抗菌藥物當作感冒藥或消炎藥使用。眾所周知,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約 90% 的感冒無須使用抗菌藥物,而抗菌藥物主要用于治療由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對病毒無效。此外,抗菌藥物也不能等同于消炎藥,消炎藥主要指非留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等),用于緩解無菌性炎癥引起的疼痛和腫脹,而抗菌藥物則用于治療感染性炎癥。
第二,人們常認為新藥、貴藥一定比常用的老藥療效好。然而,抗菌藥物的療效主要取決于藥物對致病菌的活性強弱,而非藥品的新舊或價格高低。選擇抗菌藥物時應優先考慮致病菌的敏感性、藥物適用性、患者疾病及日常用藥等個人情況,從而選擇最有效且確保安全的藥物,避免盲目追求新藥和貴藥。新藥的臨床應用時間較短,其不良反應與藥物相互作用等潛在風險尚未完全明確,因此在使用時應更加謹慎。對于同一種藥物,由于進口藥和國產藥的價格不同,應該依據病情需要結合患者經濟情況做出適當選擇。
第三,人們常認為靜脈輸注比口服給藥作用快、效果好。雖然靜脈輸注起效快,但其安全性較低且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往往較高,常適用于病情嚴重、無法口服藥物或需要迅速提高血藥濃度的患者。對于一般的門診感染患者,口服抗菌藥物完全可以滿足治療需求,并且服用方便。因此,選擇給藥途徑時應根據病情和藥物的性質進行選擇。
第四,許多患者在病情緩解后便停藥,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咕幬锏寞熜碓从谟行У难帩舛燃白銐虻淖饔脮r間,如果達不到有效的血藥濃度,不僅不能徹底殺滅細菌,反而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而如果沒有足夠的作用時間,可能會由于沒有完全殺滅細菌導致疾病復發。因此,使用抗菌藥物時應嚴格按照醫囑的用法用量和療程服藥,癥狀緩解說明藥物有效,不能隨意停藥,應按要求服藥至療程結束。
第五,許多人認為抗菌藥物越“高級\"越好,這也是一種誤解。抗菌藥物的“高級\"與“低級\"并非指對某種感染更有效,而是綜合安全性、療效、細菌耐藥性和價格等因素進行分級,便于臨床區別管理。每種抗菌藥物都有自身的特性,各有優缺點。高級別藥物需要嚴加管理,應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時減少此類藥物濫用??咕幬锏牟磺‘斒褂貌粌H浪費金錢,還容易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增加治療難度,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因此,選擇抗菌藥物時應因病、因人綜合考慮,對癥下藥方為上策。
第六,許多人認為聯合使用抗菌藥物效果比單用一種抗菌藥物更好。實際上,這種做法會增加用藥風險。臨床推薦單一藥物可有效治療的感染無須聯合用藥,僅在病原微生物不明的嚴重感染、單一抗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多種不同類型的細菌同時感染時才推薦聯合用藥。不必要的聯合用藥容易增加不良反應,也會造成細菌耐藥,因此,使用抗菌藥物時應按病情酌情聯合使用。
第七,部分患者用藥短時間內(如1天)病情緩解不明顯(如還在發熱),便要求更換抗菌藥物。所有藥物(包括抗菌藥物)起效需要一定的時間,開始用藥后沒有達到有效血藥濃度,多次用藥后才能見到效果,因此通常在48小時后評估治療效果。如果頻繁更換抗菌藥物,體內遲遲無法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就不能達到治療效果,拖延疾病的治療。因此,使用抗菌藥物時應嚴格按照醫囑用藥。
第八,部分人還認為使用抗菌藥物可以預防感染。在特殊操作或手術前,抗菌藥物確實可用于預防局部感染,但僅限于圍手術期進行預防1~2天。日常情況是不能將抗菌藥物用于預防的,濫用抗菌藥物不僅容易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還會破壞體內菌群平衡,反而增大感染風險。如需預防感染,應著重注意個人衛生、增強免疫力,而非濫用抗菌藥物。
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的建議
首先,使用抗感染藥物必須對癥下藥。感染的原因多種多樣,只有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斷,才能選出正確的藥物。醫生明確診斷后,會針對感染性疾病選擇合適的藥品,給予正確的用量,部分情況下可能需要依據患者病情的具體情況進行量身定制。即使是同一部位的感染,由于引起感染的病原體不同,需要選擇專門的抗菌藥物治療。因此,在使用抗感染藥物前,務必先到正規醫院就診,確定疾病原因,方能對癥下藥。因此,患者應及時就醫,避免濫用抗菌藥物,耽誤治療。
其次,就醫結束后要謹遵醫囑,按時、按量、按規定療程服藥,切勿因病情稍有好轉而擅自停藥。醫生選擇治療抗感染疾病的具體方案是綜合考慮患者自身情況、疾病種類及藥物特點后最終決定的,是方案中的最優選項?;颊邞凑蔗t囑按時服藥,不多服,不漏服,如果萬一漏服,視漏服時間確定是否需要補服藥物。同時,確保按照醫囑療程服藥,不自行停藥,不長期用藥。因為藥物的療效往往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完全保證,如提前停藥可能導致病菌未被徹底清除,進而在體內潛伏并伺機復發,甚至可能使細菌產生耐藥性。一旦感染復發,細菌耐藥性加重,患者病情可能會更加嚴重,抗感染治療則更加困難,嚴重者甚至還可能因疾病加重而引起并發癥。
再次,安全合理地使用抗感染藥物同樣重要。除遵醫囑服用抗感染藥物外,需注意藥物與其他藥物或食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因不正確的藥物組合導致治療效果降低或產生不良反應。例如,左氧氟沙星與氨茶堿同用可能會增加茶堿的血藥濃度,茶堿濃度過高可能引發不良反應;飲酒后3天內不得使用頭孢類抗菌藥物,而頭孢類藥物使用7天內不能飲酒,否則容易發生雙硫侖樣反應,嚴重者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最后,加強公眾的科學用藥教育,安全使用抗感染藥物至關重要。提高人們對抗感染藥物的基本認知水平,可以減少藥物不當使用引發的細菌耐藥性和其他嚴重后果。人們應在正規的醫院或藥店購買藥品,避免使用來源不明、沒有標簽或已過期的藥物。服用抗菌藥物期間如同時服用其他藥物,需注意抗菌藥物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因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導致治療效果降低或出現身體不適。
結語
抗感染藥物在治療感染性疾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合理使用這些藥物至關重要。通過糾正常見的誤區和提供合理的使用建議,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這些藥物維護健康。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對待藥物使用問題,做到科學用藥、合理用藥。
編輯:臺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