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分初候雷始收聲】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fā)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聲不但是暑氣的終結(jié),也是秋寒的開始。
【秋分二候蟄蟲坯戶】
《禮記》注曰:“坯,益其蟄穴之戶,使通明處稍小,至寒甚,乃墐?nèi)病"意思是說,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于穴中,并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秋分三候水始涸】
因為天氣日漸干燥,水汽蒸發(fā)加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洼開始干涸。此時,我國多數(shù)地區(qū)降雨量普遍減少,此謂秋分三候之“水始涸”。
秋分養(yǎng)生
【晝夜溫差,添衣為安】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過后,晝夜溫差加大,早晚應(yīng)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老人、幼兒和體弱多病者,不要過度追求“秋凍”。
【多食溫潤,少吃辛辣】
秋季,由于氣候干燥,人們常會出現(xiàn)口干、唇干、咽干、便干、皮膚干燥等不適癥狀。秋分過后,應(yīng)適當增加溫潤食物的攝入,如芝麻、核桃、百合、荸薺、蓮藕、糯米等。同時,需注意減少辛辣食物的攝人,如辣椒、花椒、姜、蒜等。

【秋日陽光,悅已良方】
秋風蕭瑟,秋雨凄涼,此時人們易生悲秋之情。經(jīng)常曬太陽、適度增加戶外鍛煉,能讓人感覺神清氣爽。此外,多培養(yǎng)一些興趣愛好,避免自我封閉,也有利于改善情緒。
內(nèi)容來源:科普中國官方網(wǎng)站
本欄目編輯:王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