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像一場毫無預兆的暴風雨,無情地沖擊著許多家庭,尤其嚴重威脅著兒童的生命健康。近年來,這種惡性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患病兒童忍受著病痛的煎熬,漫長的治療周期也讓家長們疲憊不堪。在白血病的治療過程中,家庭護理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對患兒康復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家長若能掌握科學的護理方法,既能有效降低患兒感染等并發癥的風險,又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力,助力身體康復。下面為大家詳細科普白血病患兒居家護理的實用技巧和關鍵注意事項。
什么是白血病
在人體中,骨髓就像一座永不停歇的生命工坊。每天,這里有條不紊地制造著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紅細胞充當“氧氣運輸員”,沿著血管網絡將養分輸送到身體每個角落;白細胞是免疫系統的“巡邏兵”,時刻警惕并消滅入侵的病菌;血小板則是“緊急救援隊”,一旦皮膚破損就迅速聚集,啟動凝血程序。然而,白血病的到來如同一場意外的工廠事故。這種造血干細胞異常增生的疾病,會讓骨髓不斷產生大量畸形的白細胞。這些變異細胞不僅喪失了免疫防御能力,還像霸道的占地者,擠占正常血細胞的生存空間,導致紅細胞和血小板數量銳減。當孩子的身體得不到充足的氧氣供應、缺乏有效的免疫屏障,以及凝血功能受損時,他們就會出現面色蠟黃、反復感染、輕微碰撞便出血不止等癥狀。
在兒童白血病病例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最為高發,約占總病例數的七成到八成。盡管醫學界仍在深入研究其發病機制,但已知遺傳因素、長期暴露于裝修材料中的甲醛和苯、接觸輻射環境,以及某些病毒感染,都可能成為引發疾病的導火索。了解這些關鍵信息能幫助家長更清晰地認識孩子的病情,也為后續的照護工作奠定基礎。
日常生活護理
(一)居住環境管理
對于免疫系統脆弱的白血病兒童而言,構建一個潔凈、舒適的居住空間至關重要。開窗通風是改善室內空氣的關鍵一步,每天可以在不同時間段打開窗戶通風2~3次,每次保持半小時,讓室內外空氣充分流通,降低細菌和病毒在室內聚集的風險。開窗時,可以適當調整窗戶開合角度,避免冷風直吹孩子,防止因室內外溫差過大而引起身體不適。日常清潔消毒也不容忽視。打掃地面時,用含氯消毒劑仔細擦拭,能夠有效殺滅病菌;擦拭家具表面的灰塵,要用干凈的濕布,防止灰塵揚起被孩子吸人。孩子的床單、被套和枕套容易殘留皮屑,滋生微生物,每周定期更換,保持床鋪干爽清潔,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心的睡眠環境。如果家庭條件允許,還可以在孩子房間放置一臺空氣凈化器,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時候打開,過濾空氣中的有害顆粒和微生物,讓孩子呼吸到更安全、健康的空氣。
(二)個人衛生護理
① 口腔護理:白血病患兒由于自身免疫力較弱,特別容易出現口腔潰瘍和感染,因此做好日常口腔清潔十分重要。飯后和睡覺前,要用兒童專用的軟毛牙刷輕輕地刷牙。要是孩子還小,還不會自己刷牙,家長可以用干凈的紗布蘸取淡鹽水,仔細地擦拭孩子的牙齒、牙齦和口腔內壁。要是發現孩子口腔里有潰瘍或傷口,千方不要自己買藥給孩子用,必須馬上帶孩子去醫院,聽從醫生的安排,使用康復新液等藥物治療。 ② 皮膚護理:保持孩子的皮膚健康,日常護理至關重要。每天用溫水輕柔地給孩子洗澡,切不可用力搓洗,防止皮膚受損引發感染。洗澡時,頸部、腋窩、腹股溝這些容易積留污垢的褶皺處,要格外仔細清洗。孩子大小便后,需用溫水將臀部清洗干凈,再涂上護臀膏,預防尿布皮炎。要是發現孩子皮膚出現皮疹、發癢,要馬上制止抓撓,盡快送醫就診。 ③ 頭發護理:孩子接受化療后容易出現脫發情況,家長不妨提前備上柔軟的帽子、頭巾,既能呵護頭皮,也能減小孩子的心理壓力。脫發階段,要用溫水輕柔清洗頭皮,保持干凈清爽,切記不能使用含刺激性成分的洗發水,以免損傷脆弱的頭皮。
(三)飲食管理
① 蛋白質:孩子成長發育需要充足營養,蛋白質是身體修復與生長的關鍵要素。日常飲食中,不妨為孩子準備富含優質蛋白的食材。雞蛋、牛奶營養豐富,魚肉、雞肉肉質鮮嫩,豆類及豆制品也是不錯的選擇。烹飪時,可將這些食材巧妙搭配,做成雞蛋羹、清蒸魚、豆腐湯等美味菜肴。 ② 維生素和礦物質:想要讓孩子營養均衡,餐桌上的新鮮蔬果必不可少。無論是葉片鮮嫩的綠葉菜,還是堅實的根莖類蔬菜,都能補充豐富的營養。再配上蘋果、橙子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人就更全面了。要是孩子不愛吃蔬菜,不妨試試新花樣:將蔬菜做成細膩的菜泥,或是榨成清爽的菜汁;水果可以切成小塊做成美味的沙拉,也可榨成果汗。不過要注意,這些自制的果蔬食品最好現做現吃,放久了容易變色、變質,影響口感和營養。 ③ 飲食禁忌:孩子的飲食健康需格外注意。冰激凌這類生冷食物、油炸食品、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都不宜給孩子食用。另外,食物安全也不容忽視,務必將食材徹底烹煮至熟,不要給孩子吃存放過久的隔夜食物,更要遠離不潔凈的食品,以免引發腸道感染,威脅孩子健康。
醫療護理
藥物管理:白血病患兒治療周期漫長,各類藥物的規范使用是康復關鍵。如化療藥物和抗感染藥物等,每一種都關乎孩子的治療效果和身體狀況,家長必須嚴格遵循醫囑,不能憑主觀判斷隨意增減藥量或自行停藥,任何調整都要先與醫生溝通確認。不同藥物的服用要求各不相同,如有些藥物空腹時吸收效果更好,就需要在飯前特定時間喂服;有些對腸胃刺激大,就得安排在飯后服用。家長可以準備專門的用藥記錄本,把每種藥物的服用要求詳細記錄下來,每次用藥前都仔細核對,確保萬無一失。在喂藥過程中,家長要時刻留意孩子的反應。一旦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皮膚起疹等異常,哪怕癥狀輕微,也應馬上聯系醫生,如實反饋情況,以便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同時,藥物保存也很重要,要按照說明書上標注的要求存放,定期檢查藥物包裝是否完好,防止藥物因保存不當失效,影響治療效果。
病情觀察:孩子生病期間,家長需細心留意其身體狀況。每天在固定時間規范測量體溫、脈搏、呼吸頻率與血壓數值,并用本子詳細記錄下來。一旦發現孩子體溫高于38攝氏度,或是出現咳嗽、咳痰、腹痛、腹瀉、鼻出血、牙齦出血等情況,應立即帶孩子前往醫院診治。同時,孩子的精神面貌、臉色、飲食攝入和睡眠質量也不容忽視。孩子變得精神不佳、臉色蒼白、吃不下飯、睡不安穩,都可能預示病情惡化,務必及時聯系醫生了解應對辦法。
定期復查:掌握病情和評估療效的關鍵。血常規、骨髓穿刺等檢查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家長務必嚴格遵循醫囑,按時帶孩子復診,切不可因病情暫時平穩而掉以輕心。復查時,記得帶上病歷本、歷次檢查報告等資料,便于醫生全面、準確判斷孩子的治療進展,為后續診療提供依據。
心理關懷
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日常相處中,家長應主動與孩子聊天,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當孩子被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困擾時,不妨放下手頭事務,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用擁抱和鼓勵給予支持。講解病情和治療方案時,不妨結合生活實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讓孩子明白,幫助他們消除對疾病的未知與恐懼。
創造愉快的生活氛圍:當孩子身體狀況允許時,要為其營造歡樂的成長環境。可以陪孩子做感興趣的事,如玩益智游戲、觀看經典動畫、共讀有趣繪本、隨心涂鴉等,充實生活,減少對病痛的關注。
鼓勵孩子參與社交活動:當孩子病情趨于平穩后,不妨引導他們逐步融入社交。如加入白血病患兒互助團體,或是參與線上交流活動。在這些互動中,孩子們能傾訴心聲,彼此共情、相互打氣,從同伴身上汲取勇氣與力量。
家庭護理中的注意事項
避免過度保護:白血病患兒固然需要精心呵護,但切忌過度保護。只要孩子身體狀況允許,不妨讓他們嘗試適度活動,如在房間里散步,做簡單的拉伸運動。這些鍛煉能幫助孩子提升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相反,若過度限制孩子活動,反而可能使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延緩康復進程。
家長自我調節:白血病患兒的治療周期漫長,護理工作充滿挑戰,家長在日夜照料中往往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家長需要掌握科學的心理調適方法。日常可以多與同經歷的家長聊聊心里話,互相鼓勵打氣;也可以學習專業的心理疏導課程,以及緩解壓力的技巧。唯有家長始終保持樂觀堅定的心態,才能為孩子營造溫暖安心的康復環境。
尋求社會支持:照料白血病患兒對家庭而言是場持久戰,無論是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還是經濟方面的壓力,都令人倍感艱難。家長不妨拓寬求助渠道,主動尋求社會支持。
編輯:王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