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這個無情的病魔一旦降臨,對患者及其家庭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在患者與腦卒中艱難抗爭的過程中,家屬的角色至關重要。然而,面對腦卒中患者復雜多樣的護理需求,家屬常常感到手足無措。本文詳細闡述家屬如何給予腦卒中患者貼心陪伴與專業照料,幫助家屬更好地履行這一重要職責。
了解腦卒中:知己知彼,方能更好照料
(一)什么是腦卒中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主要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兩種類型。缺血性腦卒中是由腦部血管堵塞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而發生壞死;出血性腦卒中則是因為腦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到周圍腦組織,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
(二)腦卒中的常見病因
① 高血壓:長期血壓過高會使腦血管壁承受巨大壓力,容易造成血管壁損傷、動脈硬化,進而增加腦卒中的發病風險。 ②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時,糖尿病可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問題,影響腦部血液循環,誘發腦卒中。 ③ 高脂血癥: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質成分過高,會加速動脈硬化進程,使腦血管變得狹窄、脆弱,易引發腦卒中。 ④ 不良生活習慣:如長期吸煙、酗酒、缺乏運動、過度肥胖、高鹽高脂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影響心血管和腦血管系統的健康,促使腦卒中發生。
(三)腦卒中的癥狀表現
腦卒中的癥狀往往來得突然,常見的癥狀如下。① 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患者可能突然感覺一側手臂或腿部無力,難以正常抬起或行走,或者出現肢體麻木感。 ② 面部歪斜:一側面部肌肉出現癱瘓,表現為口角歪斜、流口水、眼晴閉合不全等。 ③ 言語不清:患者說話變得含糊不清,吐字困難,甚至不能正常表達。 ④ 頭暈、頭痛:突然出現劇烈的頭暈或頭痛且疼痛程度較以往明顯加重,可能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 ⑤ 視力障礙:部分患者會出現短暫性的視物模糊、失明等情況,通常會在短時間內恢復,也可能是腦卒中的先兆癥狀。
腦卒中急性期:陪伴與應急照料
及時送醫與病情了解:當發現患者出現腦卒中癥狀時,家屬要保持冷靜,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將患者送往附近有救治能力的醫院。在送往醫院的途中,要盡量讓患者保持安靜、舒適的狀態,避免劇烈晃動患者身體。到達醫院后,家屬要積極配合醫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如患者既往的病史、近期的生活習慣等。
協助醫護人員進行病情監測:患者處于急性期時,家屬要協助醫護人員進行病情監測。例如,注意患者的體溫是否異常升高或降低,血壓是否穩定,脈搏是否規律等。另外,家屬要關注患者的意識狀態,看患者是清醒、嗜睡還是昏迷,以及是否有情緒波動等。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腦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可能會因為意識障礙、嘔吐等原因導致呼吸道堵塞,家屬要學會配合醫護人員及時清除患者口腔和鼻腔內的分泌物、嘔吐物等,確保呼吸道通暢。如果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家屬要立即告知醫護人員,以便采取進一步的措施。
飲食照料:急性期的患者一般需要禁食或給予少量流食,防止患者因吞咽困難或意識障礙,導致食物誤吸,引起肺部感染。家屬要按照醫護人員的指導,為能少量食用流食的患者準備合適的食物,還要注意食物的溫度,避免過熱或過冷刺激患者的口腔和胃腸道。同時,家屬要密切觀察患者進食后的反應,若出現嗆咳、嘔吐等情況要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腦卒中恢復期:助力康復的貼心陪伴與專業照料(一)康復訓練協助
① 肢體康復訓練:根據患者的肢體癱瘓情況,家屬要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地幫助患者進行康復鍛煉。上肢癱瘓患者可從簡單的握拳、伸指、抬臂等動作開始訓練,逐漸增加訓練難度;下肢癱瘓患者可先從抬腿、屈膝等基礎動作人手,逐步過渡到站立、行走訓練。 ② 言語康復訓練:如果患者有言語障礙,家屬要配合醫護人員進行言語康復訓練。可以從發音練習開始,讓患者模仿簡單的音節、詞語,然后逐漸過渡到短句、長句的表達。 ③ 認知康復訓練:部分腦卒中患者會出現認知障礙,如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礙等。家屬要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開展認知康復訓練,如通過記憶游戲、拼圖游戲等活動鍛煉患者的記憶力和注意力。
(二)心理支持與疏導
① 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在恢復期,家屬要更加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深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焦慮、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緒。 ② 心理疏導:針對患者的不良情緒,家屬要給予心理疏導。可以通過講述成功康復的案例,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通過傾聽患者的傾訴,讓患者把內心的痛苦、擔憂等情緒發泄出來,緩解其心理壓力。 ③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屬要努力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這對于患者的心理康復至關重要。
(三)生活照料
① 起居照料:幫助患者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動時間。對于有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要協助其完成穿衣、洗漱、如廁等日常生活活動。 ② 飲食照料:在恢復期,患者的飲食應注重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營養的食物,同時要控制鹽類、糖類、油脂的攝入。對于有吞咽困難等相關癥狀的患者,可根據其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飲食方式,如將食物打成糊狀或采用鼻飼等方式。 ③ 環境照料: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房間要保持清潔、通風良好,溫度和濕度適宜。要注意消除房間內的危險因素,如移除尖銳物品、調整家具布局。
腦卒中長期護理:預防復發與持續關懷
(一)預防復發措施
① 藥物管理:家屬要督促患者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服用預防腦卒中復發的藥物,如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抗凝藥物等,不隨意停藥或換藥,定期檢查患者的藥物剩余量。 ② 血壓、血糖、血脂監測:家屬要協助患者定期監測血壓、血糖、血脂水平,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血壓波動較大的患者要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糖尿病患者要嚴格控制血糖,高脂血癥患者要通過飲食調整和藥物治療等手段降低血脂水平。 ③ 生活方式調整:家屬要鼓勵患者堅持適度運動,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要控制飲食,減少鹽類、糖類、油脂的攝入;要戒煙戒酒,避免不良生活習慣對腦血管造成再次傷害。
(二)并發癥護理
第一,長期臥床患者可能出現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壓瘡等并發癥,家屬要持續預防和護理。定期為患者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感染;指導患者進行下肢活動或使用抗血栓襪等,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及時發現并處理壓瘡,如發現皮膚有紅腫、破潰等情況,及時采取更換體位、使用褥瘡膏等措施。第二,對于有認知障礙的患者,要注意其安全護理。為防止患者走失、發生意外等情況,可給患者佩戴有身份信息的手環或項鏈、安排專人陪伴等。
(三)心理關懷
隨著時間的推移,腦卒中患者可能會因長期的身體疾病和生活不便而再次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家屬要持續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并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鼓勵患者參與社會活動,如參加康復俱樂部、社區活動等,讓患者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支持,增強其生活的信心和樂趣。
家屬自我提升: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
一是學習護理知識。家屬要主動學習腦卒中的相關護理知識,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識、不同階段的護理要點、康復訓練方法等。可以通過閱讀專業書籍、上網查詢資料等方式,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更好地照料患者。二是參加培訓課程。一些醫院或社區會不定期舉辦腦卒中患者護理培訓課程,家屬可以報名參加。在培訓課程中,家屬可以系統地學習護理技能,提高自己的專業照料能力。三是與醫護人員溝通交流。家屬要保持與醫護人員的良好溝通交流,及時向醫護人員咨詢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聽取醫護人員的建議和指導。
結語
腦卒中患者的康復之路漫長而艱辛,家屬的貼心陪伴與專業照料是促進患者順利康復的重要因素。通過了解腦卒中的相關知識,在急性期、恢復期和長期護理等不同階段給予患者恰當的照料,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家屬能為患者撐起一片溫暖的康復天空,幫助患者克服困難,走向健康的生活。
編輯: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