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一種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涌動的危機——高血脂,正悄然侵蝕著人們的血管,威脅著人體健康。這個“潛伏者”在早期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癥狀,卻會以損傷血管為始,逐漸發展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最終血管狹窄直至完全堵塞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本文詳細介紹什么是高血脂,剖析高血脂“潛伏”的作用機理,以及應對高血脂的方法。
認識高血脂
高血脂,也稱高脂血癥,是指脂質代謝紊亂導致血液中甘油三酯和(或)膽固醇水平的升高。脂質不僅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還參與細胞結構的保護、激素的合成及機體能量的供給。通過血脂這種“潤滑劑”,機體才能維持穩態,得以持續運轉。血脂含量一旦超過代謝器官的承載能力,血液中脂質水平就會升高。大多數人血脂升高都是通過血脂檢測化驗發現的,報告中關注的指標主要包括4個: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一個或多個指標超出正常的參考值范圍,就可診斷為高脂血癥。我們尤其要關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關。
高血脂在血管中的“潛伏”機制
(一)早期階段 一脂質代謝異常
在疾病的早期階段,由于遺傳、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機體的脂質代謝出現輕微異常。負責脂質代謝的主要器官一肝臟,出現輕微功能失調,導致血液中脂質水平緩慢上升,然而尚未達到臨床診斷的標準。在這一階段,多數人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此時的高脂血癥很容易被忽視。早期篩查在“潛伏\"初期顯得尤為重要,以期實現早期干預。
(二)中期階段—血液脂質水平持續升高
如果初期脂質代謝異常沒有得到及時糾正,隨著時間推移,血脂會持續升高。尤其被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潛伏在血管中,繼續造成威脅。血管內皮損傷后,血脂易于在血管內壁沉積,初始階段形成的是略高于內膜的黃色脂紋。隨著脂質不斷沉積,平滑肌細胞增生,纖維組織逐漸累積形成“帽狀\"結構,從而構成了基礎的纖維斑塊。但其體積微小,身體尚能自行修復或清除。因此,此階段患者雖然可能仍沒有明顯不適,但機體已經處于高血脂的危險狀態。如果此階段及時消除危險因素,調整生活方式,就可以及時逆轉,阻止動脈病變進一步惡化。
(三)后期階段 一動脈粥樣硬化及并發癥
隨著高血脂狀況持續進展,血管壁上的脂質斑塊不斷沉積,逐漸增大,形成粥樣斑塊,導致血管內徑縮窄?!袄w維帽\"逐漸變薄,斑塊易于破裂而觸發凝血機制,從而形成血栓。當血栓堵塞重要的動脈血管時,會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例如,心臟冠狀動脈堵塞可引發冠心病,導致心絞痛、心肌梗死;腦部血管堵塞則會引起腦卒中等。這一階段,患者可能會出現胸痛、呼吸困難、肢體麻木、頭暈等癥狀,身體健康嚴重受損。在疾病后期階段,動脈的病變往往已無法逆轉。調整生活方式、合理降脂、降壓和抗凝等治療措施,可以穩定動脈斑塊,預防其脫落,避免引發嚴重后果。
如何應對高血脂
(一)早期篩查和監測
定期開展血脂檢測及其他相關檢查(如血糖、血壓等),有助于及時發現血脂異常,及早采取干預措施。①20~40 歲人群:每2~5年檢測1次血脂。 ②40 歲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檢測1次血脂。 ③ 高危人群(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有心腦血管疾病及相關家族史者):根據醫生建議增加檢測血脂的頻率。
(二)生活方式干預
健康飲食: ① 減少和優化碳水化合物攝入,可有效減少脂肪的轉化,減輕肝臟的工作負荷,達到降脂的目的。建議主食選擇復雜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等,少食用精米精面。 ② 減少飽和脂肪,限制反式脂肪,增加不飽和脂肪的攝入。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動物脂肪,如豬油、羊油、牛油及動物內臟等,也存在于部分植物油脂中,如棕櫚油、椰子油、可可油等。反式脂肪酸主要來源于加工食品、高溫油炸食品及調味料,尤其是一些含有“隱形脂肪\"的食品,如配料表中包含植脂末、代可可脂、起酥油等成分的食物,盡量避免攝入。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必需的重要營養素,不飽和脂肪攝入占總脂肪攝入的三分之二以上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它主要存在于植物油、深海魚類和堅果。烹飪多選擇蒸、煮、涼拌的方式,烹飪油優先選擇橄欖油、亞麻籽油、葵花籽油等。炒菜時要“冷鍋冷油”下食材,減小氧化風險。此外,富含卵磷脂的食物也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如蛋黃和大豆,但應注意適量攝入。 ③ 選擇優質蛋白飲食。人體內膽固醇的合成與代謝過程需要充足的高質量蛋白質作為基礎,單純攝取素食并不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蛇x擇鱈魚、三文魚等深海魚類和去皮的禽類白肉。深海魚中富含的 ωω(0)-3 脂肪酸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也可選擇豆腐、豆漿等豆制品,以及各種雜豆類,其中富含植物蛋白,可以減少膽固醇的吸收。 ④ 膳食纖維能夠與脂肪和膽汁酸結合,減少脂肪的吸收,并且通過增強飽腹感來降低血脂。建議食用芹菜、西蘭花、胡蘿卜等根莖類蔬菜,以及蘋果、弼猴桃、草莓、柑橘等低糖水果和各類菌菇類食物。 ⑤ 均衡攝取維生素、礦物質及水分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多樣化食物合理搭配可有效降低血脂,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規律運動: ① 有氧運動是改善血脂最核心的方式,如跑步、游泳、登山、騎行等。 ② 適宜選擇中等強度的運動,同時結合力量和柔韌性的訓練,增強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脂肪代謝。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建議每周至少運動5天,每天不少于30分鐘,持之以恒,方能達到改善血脂水平的目的。
戒煙限酒:戒煙對于預防高血脂及相關疾病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吸煙容易損傷血管內皮,加速血栓形成,導致血脂代謝紊亂。酒精攝入會干擾肝臟對脂肪的代謝過程,抑制高密度脂蛋白合成,因此飲酒應適度。建議男性每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25克,女性應限制在15克以下。
健康監測:密切關注其他健康指標的變化,如體重、體質量指數、腰圍、臀圍、腰臀比等,因為這些指標與血脂代謝緊密相關。
(三)藥物治療
在改善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調整的基礎上,血脂仍然偏高,或個體伴有基礎疾病,則可以考慮采取藥物治療方案。 ① 他汀類藥物:降脂治療的“金標準”。他汀類藥物主要是通過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發揮主要作用,同時具有穩定斑塊、抗炎的作用。代表藥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② 聯合用藥:突破他汀療效瓶頸。血脂水平偏高或單一用藥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慮聯合使用不同種類的降脂藥物。一是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主要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如依折麥布,與他汀類藥物聯用可顯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二是貝特類藥物,以非諾貝特為代表,單獨使用針對單純甘油三酯升高的人群,聯合他汀類藥物使用則有助于促進甘油三酯代謝,減少肝臟內甘油三酯的釋放。三是高純度魚油制劑,主要含有 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降幅可達 30% ~40% ,亦可與其他藥物聯用。四是PCSK9抑制劑,是一種新型降血脂制劑,通過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結合,促進低密度脂蛋白的降解,降幅甚至可以達到50%~70% ?;颊邉毡卦卺t師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并在用藥期間嚴密監測血脂、血糖、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標,同時注意觀察藥物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
(四)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高血脂是整體調理、辨證施治和多種干預手段的綜合應用。
藥食同源: ① 山楂決明子茶。山楂15克,決明子10克,荷葉5克,沸水沖泡飲用,適用于痰濕內盛體質,有助于消食化積、清肝降脂。 ② 澤瀉荷葉粥。澤瀉15克,荷葉10克(切碎),與粳米100克共同烹制。適用于濕熱型體質,具有利水滲濕、消脂減肥之效。③ 黑木耳山楂粥。黑木耳10克,山楂15克,與粳米100克烹制。適用于血瘀體質,能夠活血化瘀、軟化血管。 ④ 冬菇云耳瘦肉粥。豬瘦肉60克,云耳15克,冬菇15克,粳米60克,加水熬制。適合脾虛濕重體質者食用,能夠補益脾胃,降脂降壓。此外,還可選擇絞股藍茶、槐花蓮子心茶、決明子菊花茶等茶飲。個人體質不同,食療及茶飲方案需在??漆t師指導下選擇,以更有效地輔助降脂,避免不當配伍。
穴位按摩:內關穴每日按壓3分鐘,有助于調節心氣,改善脂代謝。豐隆穴按摩可化痰降脂。
情志調節:保持身心安寧,情緒愉悅,避免過度焦慮、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的影響。情緒宣泄可通過聽音樂、運動、交流等方式實現。
高脂血癥是潛伏在血管中的“隱形殺手”,其防治需貫徹“早篩查、早干預、全程管理\"的原則。通過生活方式干預、精準藥物治療及中醫特色治療的綜合應用,可有效延緩進程,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延長生命周期。
編輯:臺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