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部分國有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實踐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本文對其進行了探討,結合筆者思考,提出了相對應的優化策略,希望能幫助國有企業提升全面預算管理效率和水平,實現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國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
1.1能幫助國有企業更加科學高效地實現其戰略目標
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部分,其日常的運營管理內容和設置的戰略目標,與國家產業的整體布局息息相關,是國家開展宏觀調控的重要載體。憑借高質量的全面預算管理,能幫助政府部門對國有企業預算管理的開展情況及企業真實的經營管理狀況有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來梳理、優化和調整宏觀調控的方向,從而實現對資源更加科學合理的配置和高效利用,幫助國有企業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并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在綜合考慮國有企業當下發展所處的階段及其運營管理的特點和現實需要,同時考慮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設置與之相適應的階段性經營目標及預算目標,并對其進行不斷分解和細化,將其落實到各職能部門、各層級職員身上,有助于國有企業領導管理層對企業真實的經營管理情況進行全方位、動態化的監督和管控。這對于提升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效率意義重大,也能不斷拓寬國有企業的利潤空間,為戰略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1.2能幫助國有企業對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通過健全完善、運行流暢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能幫助國有企業實現對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在對其加以合理規劃的基礎上,能使國有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管理活動更加和諧有序進行,從而使各項資源能充分凸顯其最大價值。對全面預算而言,它不只是國有企業單方面的事情,也與政府的宏觀調控及地區經濟的發展具有緊密聯系,所以在全面預算管理的加持下,實現對各類資源的合理規劃和調配,使其能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防止某些部門資源投入力度不足,而有些部門資源過剩的情況。也能盡可能減少管理人員出現盲目決策的現象,可以大大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通過對資源的充分利用,提升企業經營效益,化解防范經營風險。
1.3能幫助國有企業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化解防范風險
高質量的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會事先就對國有企業的各項經濟管理活動進行統籌規劃與科學合理的安排,緊緊圍繞長遠發展的戰略目標來擬定經營計劃,并提前對各類風險,比如投資風險、資金管理風險等擬定相對應的防范策略,這樣能在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的同時,化解和防范各類風險。對全面預算管理工作而言,它具有綜合性、系統性、全員性特點,與國有企業日常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和流程具有緊密聯系,涵蓋了國有企業全部的業務活動,就需要全體人員的廣泛參與和有效協同,并對各項業務活動開展動態化的監督、分析和管控。有助于強化全體職員的預算管理意識,在國有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的預算管理氛圍,進而為國有企業的后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2國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2.1缺乏對全面預算管理的正確認識和足夠重視
盡管當前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嘗試踐行全面預算管理的相關措施和要求,并且在企業內部成立了預算管理的職能部門,擬定了相對應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一些國有企業管理層對全面預算管理缺乏正確認識和足夠重視,導致在預算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其所設置的預算管理組織權威性和獨立性得不到保障,導致難以發揮預算功能,在這種情況下,所開展的預算管理只能是流于形式,無法對各項業務活動的開展起到應有的指導作用。再加上一些企業管理層存在著重業績、輕預算的思維,導致實際的預算執行情況和事先所設置的目標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也會導致全面預算管理的相關措施和辦法得不到有效貫徹和執行。所設置的預算管理制度也不夠科學合理,其內容過于籠統,沒有形成標準化的細化的具體內容,會造成預算過程中無據可依、混亂無序的狀態,難以按照所設置的預算目標來引導各項經濟業務活動的開展。也難以在國有企業內部形成預算管理的良好氛圍,無法充分調動全體職員參與預算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許多員工單純地認為預算管理僅僅是某個部門獨立的事情,與自身并無太大關系,這自然無法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的預期效果。
2.2預算編制不夠科學合理
當前,部分國有企業在進行預算編制時,往往采用的是增量預算的辦法,是在上一年數據的基礎上,對本年度的預算數據進行增減。但是對歷史數據來說,它并非是絕對正確、可靠的,也不具備可延續性,并不能指導企業后續的經營管理方向,這就導致在此基礎上所開展的預算編制工作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對預算管理來說,要想提升其效率和水平,就必須要對當下所處的市場環境進行深入剖析,并對企業后續的運營管理情況進行科學合理預測。但是當前一些國有企業在這方面的部門設置不到位,并且相關人手缺乏,導致難以為預算管理工作開展科學的市場分析,最終所制定的預算編制方案難以貼合實際。對預算編制而言,它是需要緊緊圍繞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要充分保證預算目標和戰略目標的協調性和一致性。可現實中一些國有企業所開展的預算編制工作是從上而下的,并沒有實現預算編制的上下結合。換而言之,在編制預算的時候,更多凸顯的是管理層的想法和要求,廣大基層工作人員缺乏有效的參與,其所反饋的信息或意見也難以傳達到管理層,更談不上對其予以認可和采納。
2.3預算管理信息化建設滯后
在21世紀的當下,我國步人信息化時代,對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來說,其在開展預算編制和執行的過程中,也在紛紛嘗試應用信息系統,但是其實際的應用能力和水平卻參差不齊,無法充分發揮現代信息化技術和手段應有的作用。在預算措施和辦法的落地執行過程中,預算管理信息系統缺乏和財務系統及其他業務部門系統的有效連接與交互,無法實時、動態化獲取相關的信息和數據,只能是通過財務部門以人工的方式去對數據進行收集、統計、分析和處理。也正是由于預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滯后,導致預算分析和指導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難以為國有企業領導與管理層的各項戰略決策提供科學、準確的預算數據作為支撐和指引,因此需要對預算信息化
建設予以足夠重視。
2.4預算考核不到位
對國有企業預算考核工作來說,主要是通過指標確定及結果考核來開展的,對其進行全方位分析和及時反饋,能更好發揮考核的激勵作用,并通過不斷總結和反思所積累的預算管理經驗,來優化和調整預算方案,這樣能切實提升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水平,進而實現其長遠發展的戰略目標。但是當前部分國有企業預算考核不到位,首先是所設置的考核指標不夠細化,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主要是以利潤和收入等財務指標為主,而非財務指標的設置不到位,這就造成最終所執行的考核指標比較片面,偏離了績效考核的初衷。其次是所設置的考核內容,沒有與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予以緊密結合,一味追求眼前短期的考核結果,而沒有對預算的具體執行過程及最終的預算效果進行全方位考量與綜合分析,導致整體的預算管理缺乏戰略性和全面性。最后是部分國有企業的預算考核體系不夠健全和完善,相關流程銜接不暢,導致考核工作流于形式,難以起到對預算管理的正向引導和激勵作用。
2.5缺乏對預算管理的動態化監督和管控
在當前競爭激烈、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國有企業所開展的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會受到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比如相關政策的調整及市場環境的變化,會加大預算管理風險出現的可能性,也容易導致預算管理出現更多問題,因此更加需要對預算管理進行動態化監督和管控。可是當前部分國有企業并沒有對全面預算管理的監督管理職責和權限予以明確的劃分和界定,導致預算監管的職責和權限模糊,在監督的內容設置及流程設置方面也不夠明確。比如一些國有企業將財務或者審計部門作為預算管理的監督管理部門,這顯然不妥。雖然財務部門在預算的執行過程中,能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但是在預算的編制與考核過程中就會出現身份重合的情況,這是與內控原則相違背的。如果安排審計部門來開展預算監督工作,由于審計工作的范圍有其局限性,再加上審計人員專業限制等相關問題,導致無法對預算管理的全流程進行監督,其往往只能起到對審計結果進行監督的作用。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也主要是將編制工作交由財務部門負責,但是面對紛繁復雜的財務工作,財務人員本身的時間和精力比較有限,導致難以對各業務部門運營管理的具體情況及其真實的預算需求有全方位的了解和分析,僅僅只是對所收集到的財務信息和數據進行簡單分析,無法發揮實際的監督與審核作用,最終導致無法對預算管理進行全方位、動態化的監督、跟蹤、分析和管控。
3國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問題的對策
3.1對全面預算管理形成正確認識并加以足夠重視國有企業要想充分凸顯全面預算管理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就必須要管理層對此形成全面認識并加以足夠重視,加大對預算工作重要性的宣傳力度,這樣才能強化全體職員的預算管理意識,并對其加大教育和培訓力度。特別是要加大預算編制的培訓力度,這樣才能幫助國有企業職員清晰認識和準確把握全面預算管理具體的工作內容、流程及其對企業發展和自身切身利益的重要意義,在本部門年度結算的時候,對年度的預算經驗進行分析和總結。其次是需要對全面預算管理組織架構進行優化和完善,明確其職責和權限,保證預算決策、執行及監督部門各司其職,互不干預和影響。只有充分保證其獨立性和權威性,才能提升預算管理工作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最后需要優化和完善預算管理制度,結合國有企業當下所處的發展階段與運營管理的具體情況,對預算管理制度進行動態化調整,使其更好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更加有效滿足國家相關政策的監管要求。
3.2提升預算編制效率,保證其科學性
提升預算編制效率,保證其科學性與合理性,要求國有企業在開展預算編制的過程中,不能存在盲目和短視行為,而是要緊緊圍繞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以此為導向,設置切實可行的年度預算目標,并對其進行不斷分解和細化,以此來作為預算編制的基礎。并結合國有企業當下運營管理的具體情況,對外部環境中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予以統籌考慮和綜合分析,在此基礎上開展高質量的預算編制工作,并充分重視各部門所反饋的預算編制意見,對預算編制方法進行靈活調整,將固定預算編制方法、滾動預算、彈性預算編制方法等予以優化組合,這能大大提升預算編制方案的適用性和可行性。并且要對預算目標及編制的內容進行實時動態化的調整,從而增強其和國有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契合度。
3.3積極推動預算管理信息化建設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國有企業積極推動全面預算管理信息化建設,可以切實提升對預算工作的掌控能力。通過對現代信息化技術和手段的有效應用,依靠大數據集成,為國有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活動提供數據分析和支撐,能切實提升國有企業的綜合實力與市場競爭力。在信息系統建設中,需要對現代信息化技術和手段的優勢加以全面吸收,依靠大數據技術,對大量信息數據進行全方位收集、整合與分析,并通過及時、高效的信息傳輸和共享,將各系統予以有效串聯,依靠信息系統來自動化提取企業經營管理的相關信息和數據。同時,要動態化跟蹤預算具體的執行情況,對反饋的數據進行實時監督,按照月度來自動化生成預算分析報告,這樣才能更加有效了解預算執行過程中所存在的偏差,并對其予及時預警和糾正。并對偏差的成因進行深人剖析,以此為依據來調整預算方案,依靠信息系統,充分提升預算信息和數據的使用效率,對齊顆粒度,為國有企業領導與管理層的戰略決策提供必要的支撐和輔助作用。
3.4加大全面預算管理考核力度
要想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的既定目標,就離不開科學高效的預算績效考核體系,二者是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因此需要國有企業加快構建并完善預算管理的考核機制,設置全面的考核指標,并對其予以不斷的分解和細化。不能僅僅局限于財務指標,也需要將非財務指標考慮進去,同時要把絕對指標、相對指標、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予以緊密融合,將指標落實到各級部門和崗位,這有助于全體職員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指標任務。對預算管理進行公開公正的考核,并保證考核結果的有效性和透明性,通過對考核結果的及時反饋和充分應用,發揮績效考核應有的激勵作用。
3.5對全面預算管理進行動態化監督
國有企業要想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的預期效果,就必須要有完善的監督機制作為保障,以此對預算工作進行動態化監督,從而全方位監督和管控企業整體的經營管理行為。動態化的預算監督,包括從預算的起點到預算考核的整個流程和環節,要充分保證預算措施和辦法落到實處,防止超預算或無預算的情況出現。要在國有企業內部構建獨立且權威的預算監督部門,形成完善的監督機制,對其他職能部門在預算編制調整及考核環節中的職責和權限加以合理劃分和界定。并為其投入相適應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作為支撐,實現國有企業內部全體職能部門的協同合作,共同發力,對全面預算管理工作開展全方位、多角度、動態化的監督和管控。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全面預算管理對國有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對當前存在的全面預算管理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從相應的角度擬定對策,如此才能充分提升預算管理效能,助力國有企業實現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方偉.國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構建的思路探究[J]鄉鎮企業導報,2024(24):63-65.
[2]翁靜婷.淺論國有企業預算管理工作優化措施[J].鄉鎮企業導報,2024(24):72-74.
[3]陳主平.新時期國有企業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25(01):61-64.
作者簡介:馬延朝(1992-),男,漢族,河南三門峽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預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