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財務管理作為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醫院的發展需要重視規范化和系統化的財務管理體系建立,通過規范化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確保醫院相關事項的成本合理化,提升人才綜合素質,這對提升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醫院財務管理概念
在醫院的日常運營中,醫院財務管理扮演著核心的角色,它涵蓋了對醫院財務資源如資金、資產、債務及收益、開銷等全方位的規劃、調度、監督和調控,旨在提升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它不只是對財務往來進行單純記錄與監控,而是一個包含眾多功能的全方位管理,針對醫院財務運作必須實施全面策劃,這涉及確立財務目標及制定相應策略。作為醫院管理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它對醫院的長遠成功至關重要。醫院財務管理的范疇廣泛,涵蓋了對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掌控,以及短期和長期債務的管理。其收入來源多元,包括醫療服務、藥品銷售、政府補貼等,而支出則涉及醫療費用、藥品購置、人力資源等各項開銷。在醫療機構整體架構中,資金的集聚、分配與監管是不可或缺的環節,為了保障其日常支出及規劃新的擴展項目,醫院必須妥善解決財務相關各項事宜,因此,醫院財務管理需不斷探索多元化融資渠道,涵蓋政府財政支持、醫療保障體系的資金撥付及病患的支付款項等,同時確保資金的有效配置與監管,力求達成醫院財務發展的目標。醫療機構的資金運作包含了對金融規劃、預算編制、成本控制、盈利管理等多個層面的綜合處理,在制定財務規劃和預算時,需要結合醫院的現狀和長遠目標,目的是保障高效配置醫院資產和充分利用。
2財務管理工作重點
要想對醫院的財務管理和會計工作程序進行有效的約束,就必須充分發揮其在醫院運營過程中的實際功能,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遵循規范的制度體系并結合醫療機構的具體工作實際,確定各個管理環節的重點。(1)在醫院財務管理過程中所承擔的工作主要包括:科學地運用資金、遵守法律規定、保證國家財產的安全、引人新的業績評價方法、強化財政監管和事前經濟預測。(2)醫院財務管理制度:醫院的財務管理制度可以分為統一領導和集中管理兩種方式,在總院長的領導下,由醫院的財務部門進行全面的財務管理,各個醫療部門的預算支付都要經過財務主管的審核,執行主任進行審批后才可以進行辦理。(3)醫院財務管理區域:在醫院的財務管理范圍內有預算管理、收入管理、資金管理、外部投資管理四種。(4)各醫療部門要按照國家有關法規的規定,運用科學的財務管理方法,對醫院財務進行監管與審計。
3改進醫院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3.1提高醫院經濟效益的需求
步入新時期,醫療行業的競爭態勢日益嚴峻,醫院財務管理作為運營體系的核心要素,其對提升經濟效益舉足輕重。通過革新財務管理策略,醫院能顯著提升資金運用效能,削減運營成本,從而整體上提升經濟效益。優化財務管理機制有助于醫院優化資源配置,借助先進的財務策略,醫院能更精準地分配資源,提高資產利用效率,防止資源閑置。比如,通過精細化的采購策略和庫存管理,醫院能有效控制藥品和醫療設備的庫存成本,釋放資金,增強資產利用價值。此外,嚴格的財務管理實踐,如實施成本管控和深人的成本剖析,能有效地壓低醫療服務的成本,強化其市場競爭力,從而推動醫院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穩步前行。
3.2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提升醫療機構的財務管理能力對強化其經濟穩健性具有關鍵作用。先進的財務管理策略能推動醫院實現財務風險的精準調控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從而穩固財務基礎,提升資本運營效率。例如,強化財務風險預警和內部審計機制,可以積極抵御潛在的財務危機,確保資金安全,優化資本利用,累積更多財務資源,增強醫院的資本底蘊。同時,通過調整和拓寬融資策略,降低融資成本,進一步充實醫院的資本實力。此外,改善醫院財務管理還能顯著提升其核心競爭力。通過實施精細化的財務管理,醫院能優化資源配置,比如嚴控醫療服務成本并強化質量監管,從而提高服務品質,鞏固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3.3促進醫院科學決策
相較于傳統的財務管理方式,精細且全方位的財務管控能深人醫院的各個部門和業務流程,密切追蹤每一筆資金流動。借助財務管理系統,可以詳細展現資金分配和使用的情況,通過深入的資金分析來揭示醫院的實際運營狀態,增強管理層對經濟活動的洞察力,提高財務管理的精確性和效能。財務管理在資金調配和運用上的管理角色,為醫院的經濟決策提供了可靠的數據依據,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和穩健性。
4醫院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
4.1醫療成本與收入管理
面對醫療支出的增加和收入的不穩定,醫院財務機構需要制定應對策略。隨著醫療行業的技術更新和服務水平的提升,醫院的費用支出也在不斷攀升,導入新型醫療設備、藥品及技術,資金需求龐大,同時,人員培養和設備保養費用也大幅增長。醫療機構財務管理面臨由于成本增加帶來的重壓,亟須采取具體有效的方法控制成本,并努力提高經營效率。
4.2醫院投資項目的選擇
醫院的投資項目問題是指由醫院高層來決定的醫院發展上的一些決策措施,如購買醫療器械等。在投資這一方面,部分醫院沒有一個合理的投資理念,經常會出現盲目投資的行為,使投資方向不明確,進而對醫院的財務管理產生不良的影響。如果不能正確地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選擇,不僅會導致項目投資的巨大損失,而且還會增加投資的風險。在醫療設施和設備采購中,若不能正確地進行分析,購買所需的醫療設施和器材,就會增加一定的費用,進而浪費大量的資金,在當前醫療資源緊缺的情況下,這也屬于資源浪費的一種。
4.3外部環境變化對財務的影響
醫院的財務管理正面臨來自外部環境變化的雙重挑戰,主要源于醫保政策的調整及醫療領域的競爭態勢愈發激烈。行政的醫療保障政策變動會直接影響醫院的經濟狀況,政策舉措可能導致醫保支付額度的變動,或是報銷內容的調整,從而影響醫院的經濟收益和資金運作。醫院等醫療機構須緊密跟隨政策指引,適時調整收費規定和財務管理方法。隨著醫療技術發展和服務水平的提升,醫療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這也開始對醫院財務狀況造成一定影響。激烈的市場競爭可能會讓醫院遭遇病患流失和收益減少的雙重壓力,從而對醫院的財務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4.4醫院管理效與成本控制
醫院效率不高或源于資源配置不合理,簡而言之,就是部分醫院未充分利用有限資源實現最優運營成果,若人力資源的安排不均,可能會出現某些機構人滿為患卻效率不高,而其他部門因人員不足則難以應對工作任務。在醫院中設備若不是充分使用或維護不善,便會造成資源無效利用和運營成本上升,進而可能影響管理效率。控制成本方面的失效成了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人力成本的大幅上升,如醫院中工資及福利保障往往是機構開支的重要組成部分,若管理層出現疏漏或人力成本超支,則會大幅降低醫院的盈利能力。
5強化醫院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
5.1加強醫院財務信息化整體規劃
通常,構建醫院的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可以顯著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職業技能和效率。然而,這需要滿足財務系統的技術規范,同時也要考慮到醫院的具體狀況。因此,醫院需要使用更為先進和實用的財務管理設備,確保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順暢運行,增強財務信息設備的工作效率。醫院應該把財務信息化的建設融人到整個醫院的規劃中,從而提高財務信息化的建設質量。同樣,醫院也能借鑒其它組織在財務數字化建設上的策略,主動從其它醫療單位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符合本單位的全局性的財務數字化策略,從而保證財務數字化策略的高品質。另一方面,醫院也要有能力隨時修改其財務信息化的策略,確保其信息化的發展與日常運營相匹配,從而進一步提高其財務信息化的發展質量。
5.2提升醫院投資決策及財務分析能力
在醫院的發展進程里,為了提供高效的醫療服務,必須改善其所處的環境。其中,環境的改善主要涉及醫院內的眾多醫療器械,它們對評估一個醫院的規模和水平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一些醫院為了擴充其業務,常常進行一些新的投資計劃,這導致在進行發展和建設的時候,由于沒有對醫療設施進行標準化的管理,從而產生了巨額的經濟壓力。所以,醫院在做出投資選擇時,需要注意相關的決策實施性研究。從選擇階段啟動時,需要注意利用財務管理方法來探討選擇的方式,從而判斷未來的選擇是否具有科學和合理的依據。在做出投資決定階段,醫院需要考慮的財務管理因素涵蓋了項目的營運數據、未來的增長潛力和回報周期等。如果能妥善處理這些因素,就可以顯著增強醫院的決策準確度,并且可以使其財務管理更加規范化。
5.3優化效益評價體系
隨著新的醫改政策的實施,醫院需要應對一系列的財務管理挑戰。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優化效益評價體系。在優化效益評價體系方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首先,建立一種綜合性的效益評價體系,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形成一個全面、多元化的效益評價指標體系,以更好地衡量和評估醫院的運行效益。其次,構建科學的臨床效益評價機制,通過科學的方法對醫療質量、患者滿意度等進行量化評價,使臨床效益獲得更公正、準確的評價。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靈活設定權重,使效益評價體系具有更好的適應性和針對性。根據醫院的經營狀況、社會責任等因素,調整各類效益指標的權重,使評價體系能真實、全面地反映醫院運行狀態。最后,針對評價結果,形成有效的反饋機制,利用評價結果指導醫院工作,持續優化醫院運行。通過對醫院效益評價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存在問題,最終通過管理調整和改革,提高醫院的運行效益。
5.4加強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
建立健全內部監管和風險控制框架,是醫院避免和處理財務困境的主要方法。因此必須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內部管理機制,加強對財務活動的監管強度,以便迅速發現并解決問題,確保醫院財務運作的健康與持久性。醫院為達成經濟目標,要制定完善的監管機制,旨在對財務資產實施安全守護,對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給予雙重保障,同時增進遵守財經法規的自律性。加強醫院財務管理,有助于預防財務困境和降低經濟損失風險。醫院針對潛在風險辨識、評價與應對,實施諸多方案,旨在降低風險對醫院財務狀況的潛在傷害,確保其財務運行的穩定性與長期性。醫院需要周期性自我檢查,對管理機制的實施成效和執行狀態進行評估和審核,以便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財務管理活動的合規性和規范化。醫院需要出臺明確的財務風險管理方針和操作步驟,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緊急狀況。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機制,涵蓋及時檢測與有效處理各類財務風險,醫院通過周期性的風險檢查,能發現那些可能對財務運作流程產生負面作用的風險因素,隨后據此制訂具體應對措施,以減少風險概率和可能損害。
5.5加強醫院成本控制與管理
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體系,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環節。成本核算應細化到各個科室、部門,甚至到每個項目、每項服務。通過成本核算,明確成本責任,將成本控制與科室績效掛鉤,激發科室降低成本的積極性。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成本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成本數據的實時采集、處理和分析,通過信息化管理,提高成本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持,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時,加強對成本控制與管理的監督,確保成本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執行,設立獨立的審計部門,定期對成本控制情況進行審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加強對成本控制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確保成本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
5.6落實精細化管理,強化預算管理
為推動醫院的高效財務運營,首要任務是構建一個立體化的預算框架。在新的政府會計準則的影響下,醫院應強化預算策略與監管,將預算管控滲透到醫療服務和日常運營的各個環節。通過無縫對接業務與財務,實施一體化管理,強化財務人員對資源分配的敏感度。例如,醫院可設立專門的預算管理團隊,配備專業人才負責預算編制與監督,明確財務角色權限,靈活調整預算計劃以適應各部門的實際需求。然后經過嚴謹的審批程序,形成整體預算規劃,并尋求專家對預算方案的深度評估,確保全面預算管理和精細化操作的實施。此外,醫院還需要深化績效考核的精細化管理,作為財務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激發團隊活力,從而提升醫院的整體實力和經濟效益。在此過程中,要注重細化財務規章制度,員工需要依據新會計準則的要求,不斷優化和完善內部財務體系,運用科技手段收集精確的財務數據,并持續監控制度執行效果,以此推動醫院財務管理的持續改進和創新。
6結束語
綜上,醫院作為經濟實體的一部分,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就必須保證財務管理在醫院的各個環節和領域中的融合。因此,需要大力提升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改進其管理方法,以此提高醫院的核心競爭力,降低管理和運營成本,加快資金周轉速度,合理利用醫療衛生資源,減少資源消耗,從而提升醫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岑惠萍.多樣化支付模式對醫院財務管理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當代會計,2020(23):67-68
[2]王勤華.新醫改背景下醫院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J].當代會計,2019(16):79-80.
[3]梁燕.新形勢下醫院財務管理典型問題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7(18):152-153.
[4]魏林.公立醫院財務管理體系的建立及完善[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8(04):74-77.
[5]趙文智.醫院財務管理現狀與對策分析[J].中國外資(下半月),2013(07):82.
作者簡介:李輝(1979-),女,漢族,河南舞陽人,大專,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