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鄉村全面振興;產業振興;產業園建設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志碼 A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積極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壯大縣域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將“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獨立成章,既與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相呼應,也是以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具體體現。農業大縣普遍面臨傳統產業附加值低、產業鏈條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等深層矛盾。河南省唐河縣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大縣,糧食產量27億斤以上,位居河南省第2位[1」,但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折射出“大而不強”的縣域經濟困境。如何破解“工業基礎薄弱、鞏固脫貧成果后勁不足、鄉鎮財稅收入有限、農民增收致富乏力”四大難題[」,成為唐河縣鄉村全面振興亟待解決的命題。在此背景下,唐河縣以建設鄉村振興產業園作為撬動產業振興的關鍵支點,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成效顯著。
一、鄉村振興產業園的內涵
鄉村振興產業園作為推動產業振興的重要載體,在整合資源、延伸產業鏈、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鄉村振興產業園的建設,既是國家戰略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導,同時也是縣域經濟自下而上的突圍訴求。
鄉村振興產業園建設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載體和生動實踐。鄉村振興產業園的提出與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化實施密切相關。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提出適應農村現代產業發展需要,科學劃分鄉村經濟發展片區,統籌推進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等各類園區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產業園實踐的頂層政策依據。2021年發布的《農業農村部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強調
“將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與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有機銜接,以項目建設帶動農業多種功能拓展”。從政策表述可見,鄉村振興產業園的核心功能被定位為:通過產業聚合與要素重構,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升級,促進城鄉資源雙向流動,最終服務于鄉村經濟、社會、生態的全面振興。相較于傳統農業園區,其政策內涵更強調“系統性”與“綜合性”,即在產業發展的同時,需嵌入公共服務提升、農民利益聯結、生態環境優化等多元目標。
二、唐河縣建設鄉村振興產業園的過程、特色與成效
唐河縣耕地面積260萬畝,總人口145萬,528個行政村(社區),是典型的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在糧食產能穩居全省前列的同時,長期受困于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城鄉發展失衡等結構性矛盾。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唐河縣提供了破局契機——建設鄉村振興產業園。唐河縣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與政策機遇,整合政策資源與市場要素,通過構建多元驅動機制,積極拓展產業融合路徑,探索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振興實踐方案。該做法被評為2023年全國200個地方改革典型案例之一。
(一)鄉村振興產業園建設過程
唐河縣鄉村振興產業園的建設遵循“規劃引領—試點示范一全域推進—提質增效”的漸進式發展路徑。在規劃啟動階段,構建“一區多園”空間布局。根據交通區位、資源優勢和連片發展、規模集約原則,將19個鄉村振興產業園規劃為5個示范圈,確定東王集、昝崗等11個鄉鎮為試點鄉鎮,先行打造兩個示范圈,在土地報批、項目入駐、建設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以點帶面,穩步發展[3]。進人全面建設期以后,通過出臺《鄉村振興產業園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形成制度保障,把7000余萬元鄉村振興銜接補助資金全部投入鄉村振興產業園,發展集體產業項目,同步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實現就業帶動。至2024年,鄉村振興產業園完成全域布局,形成農副產品加工、電子產品、體育用品等特色產業集群,全縣已建成鄉村振興產業園19個,人駐企業142家,總產值27億元。
(二)鄉村振興產業園的建設特色
唐河縣立足農業大縣資源稟賦,以鄉村振興產業園建設為抓手,通過系統謀劃、創新驅動、三產融合的組合策略,形成了具有示范意義的產業發展特色。一是以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為基礎。選擇國家地理標志“唐河紅薯”為主導產品,建成育苗大棚78個、標準化種植基地3萬畝,形成“產業園 + 科研院校 + 合作社 + 農戶”的產業模式,帶動1000余家合作社發展脫毒紅薯產業。通過電商線上銷售和網絡推介等形式,年銷售薯苗超5000萬株,線上線下鮮薯銷量達6000萬斤,產品遠銷上海、武漢、廣州等城市。二是以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為核心。唐河縣錨定傳感器、新能源等新興產業賽道,深化與河南省科學院、南陽理工學院合作,集聚產業鏈關聯企業。同步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省重點農牧裝備產業基地,以數字化轉型帶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完成企業上云200家。三是以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為依托。與南陽理工學院合作成立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新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家、科創平臺總數達138家。培育國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6家、高新技術企業82家、科技創新企業 35家「4]。新能源產業鏈聯合中科院共建儲能實驗基地,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布局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鞏固國家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成果。
(三)鄉村振興產業園的建設成效
唐河縣通過建設鄉村振興產業園,有效推動了農業現代化與產業集群發展。目前,唐河縣共規劃建設鄉村振興產業園19個,園區占地8000余畝,完成投資47.97億元,總產值27億元,為鄉村產業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唐河縣加快由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轉變,壯大裝備制造、農副產品加工、電子信息三大主導產業,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4家[5]。在產業鏈延伸方面,產業園重點培育了生物科技、食品加工等產業集群,如金海生物科技公司利用縣域內廢棄油脂資源,提煉新型生物質能源,產品出口歐洲及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新型產業方面,一方面支持縣域內現有科技公司核心產品向數字光電等領域拓展,做大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另一方面積極引進精密制作、新能源產業公司,推動縣域產業提質增效。在產業集群方面,通過“一鄉一園一品”特色布局,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電子信息等產業,培育優質企業38家,形成了張店鎮汽摩配件、王莊村農產品電商產業等特色產業集群,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唐河縣鄉村振興產業園通過產業集聚效應實現了財政與農戶雙增收的良性循環。在財政增收方面,隨著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入駐,產業集聚效應明顯,提質增收效果顯著,19個鄉鎮共增收8000萬元[5],2024年全縣完成稅收5383.73萬元。東王集鄉村振興產業園人駐企業 22家,總產值5.25億元,年納稅 800余萬元,由以往的“窮鄉”初步轉型為“富鄉”[5]。在助農增收方面,實行“產業園 + 農戶”“公司 + 農戶”等模式,建立聯農帶農機制,安置農民就近就業5000余人,戶均增收5000元,村集體增收1000萬元[5]。王莊村依托紅薯產業科創園,創新紅薯培育與農民增收新模式,村集體增加收入25萬元以上,增加務工崗位150個,月工資 1500~3000 元,帶動當地群眾年增收270萬元。吸納周邊群眾10000余人從事紅薯產業,輻射脫貧戶75戶[6]。
三、唐河縣建設鄉村振興產業園的經驗啟示
唐河縣在建設鄉村振興產業園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建設經驗,有效推動了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同時,也帶來了有益啟示,以資其他地方借鑒。
(一)唐河縣鄉村振興產業園建設的經驗
首先,強化組織領導。唐河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掛帥的領導小組,設立工作專班,將督查考核體系深度嵌入治理流程。依托“13710”信息化督辦平臺,對產業園建設項目實行全周期數字化追蹤,確保各項措施得到有效落實。通過黨政主要領導分包重點工作,實現了鄉鎮產業園的“一鄉一園”全覆蓋,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其次,注重科學規劃。唐河縣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對全縣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和鄉村振興產業園項目設計進行指導,提高規劃的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為鄉村振興產業園建設留足發展空間,將19個產業園的空間布局深度嵌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最后,完善服務保障。掛牌成立企業服務中心,構建具有唐河特色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唐河縣19個鄉村振興產業園均設立了服務中心,并與縣政務服務中心聯網,企業各項服務“鄉內辦、一站辦”[2]。其主要職能涵蓋企業建設和發展中的環評、會計事務、用工需求、惠企政策申報及跟蹤服務等方面,破解企業生產經營中出現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問題。
(二)唐河縣鄉村振興產業園建設的啟示
一要堅持鄉村振興產業園的差異化發展定位。鄉村振興產業園與傳統產業園既存在發展脈絡上的歷史承繼性,又在功能架構上呈現出差異化定位。作為產業發展的載體,鄉村振興產業園與傳統產業園均遵循著生產要素集聚與價值創造的規律,但鄉村振興產業園通過科學謀劃破解了傳統模式的缺陷。在目標導向上,突破了傳統產業園以工業化、城市化為核心的發展邏輯,著重構建經濟、生態、文化與民生的多元目標體系;在空間產業組織上,鄉村振興產業園把科學設計放在首位,著眼于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優勢,統籌園區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集鎮規劃,打造示范園,形成科學布局、產鎮融合、特色發展的良好局面。這種差異化既體現了對傳統產業園區經濟驅動作用的延續,更推動產業園從經濟增長向鄉村全面振興的躍升。
二要健全鄉村振興產業園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機制。鄉村振興產業園作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引擎,通過產業賦能、要素整合、治理創新和生態協同等機制有效助力鄉村振興。在產業層面,依托特色農業資源延伸產業鏈條,構建一體化生產加工銷售體系,同時注重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推動三產融合;在要素配置上,通過土地流轉整合、人才返鄉創業、金融產品創新等舉措激活農村閑置資源,吸引城市要素回流農村,實現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在治理機制方面,建立“政府引導 + 企業運營 + 農戶參與”的多元主體協作模式,配合完善利益分配機制調動各方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生態保護維度,推行綠色生產方式,發展循環農業,實現和美鄉村的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唐河縣人民政府.2024年唐河縣政府工作報告[EB/OL].(2024-08-08)[2025-05-16].https://tanghe.gov.cn/zfzgnb/73102.html.
[2]中共唐河縣委辦公室.唐河縣:建設鄉村振興產業園 打造產業振興新高地[N].南陽日報,2024-04-16(005).
[3]趙立.唐河縣鄉村振興產業園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文淵(中學版),2021(11):2789-2790.
[4]李向東.唐河,多點開花謀振興[N].中國縣域經濟報,2025-05-12(001).
[5]中共南陽市委宣傳部召開“建強副中心打造增長極奔向新輝煌”系列主題市唐河縣專場新聞發布會[EB/OL].(2024-12-23)[2025-05-16]. https: //www.nanyang.gov.cn/2024/12-26/833924.html.
[6]王遠,左力.唐河縣王莊村的蝶變逆襲和致富密碼[N].河南日報,2025-05-16(008).
Exploration in Develop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ial Parks : A Case Study of Tanghe County, Henan Province
XU Ao, CHEN Jiaxin(School of Marxism,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45oO46,China)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erves as the overarching principle for agricultural,rural,and farmer-related work in the new era.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constitutes thedriving force for endogenous rural development and forms the fundamental basis for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Tanghe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has pioneered a novel development model by leveraging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as the guiding framework,investment atraction projects as the foundation,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ial parks as the platform.This approach hasestablished a new pathway for promoting industrial prosperityand empowering holistic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Examining Tanghe County’s practice,distinctive features,and outcomes in advancing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via such parks provides innovative insights for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ofering significant reference value for agricultural counti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Keywords: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責任編輯:余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