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給閱讀推廣帶來了新契機、提出了新要求,學校圖書館應加強精準化閱讀推廣,踐行新標準的落地實施。中學圖書館實施精準化閱讀推廣的關鍵環節包括拉新、留存、促活;優化策略為:在拉新階段吸引學生參與、提升閱讀體驗,在留存階段培養閱讀習慣、增強互動參與,在促活階段深化閱讀體驗、精準定位內容,同時建立學生小數據庫,實現精準化推廣。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精準化;閱讀推廣;中學圖書館
2022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這不僅為教育領域帶來深刻變革,也為中學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和公益性服務機構,中學圖書館在青少年閱讀推廣中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在新課程標準引領下,圖書館需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模式、精準化閱讀推廣策略,以滿足中學生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從而推動深化全民閱讀活動[1]。
中學圖書館開展精準化閱讀推廣的意義
1.助力新課程標準快速實施
中學圖書館作為學校教育的資源庫與知識服務中心,其精準化閱讀推廣工作對于學生適應新課程標準具有推動作用。通過精準化推廣閱讀活動,圖書館不僅可以豐富課后服務的內涵與外延,為學生提供涵蓋文學、科學、藝術等領域的多元化學習體驗;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課業負擔,實現“減負不減質”教育目標,為新標準實施增添了新的動力源泉[2]。
2.促進圖書館服務創新與發展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成為中學圖書館服務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通過精準化閱讀推廣,圖書館不僅能夠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用戶畫像構建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閱讀資源的精準匹配與個性化推送,提升學生閱讀體驗與滿意度;也能夠積極引入讀者參與式管理、跨界合作等創新服務模式,拓寬服務邊界,增強服務活力,促進圖書館服務模式持續創新,為圖書館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3.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中學圖書館在學生素養教育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圖書館可以運用閱讀療法、主題閱讀等專業方法,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和服務,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素養、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深入閱讀經典文獻、科普讀物等,可以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為其終身學習和個人成長搭建平臺。
圖書館是中學生拓展閱讀的關鍵
圖書館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學習和探索知識的空間,在深入了解學生閱讀需求、興趣和行為特點的基礎上,制定并實施有針對性的閱讀推廣策略,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素養和綜合能力。精準化閱讀推廣的“拉新、留存、促活”成為中學圖書館拓展學生閱讀的關鍵環節。
1.拉新
圖書館閱讀推廣中的“拉新”是指吸引新讀者參與閱讀活動,增加圖書館用戶基數。中學圖書館不僅需要充分利用學校資源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還需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以及社交媒體等渠道,廣泛宣傳閱讀活動信息,擴大活動影響力。通過精準定位目標群體,圖書館設計符合學生興趣和需求的閱讀推廣活動,達到“拉新”的目的。
2.留存
圖書館閱讀推廣中的“留存”是指維持現有讀者的閱讀熱情和參與度,提高讀者的忠誠度。中學圖書館應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資源和優質的閱讀服務,如舉辦閱讀分享會、讀書俱樂部等活動,增強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形成積極向上的閱讀氛圍。通過不斷優化閱讀環境和服務質量,確保現有讀者規模。
3.促活
圖書館閱讀推廣中的“促活”是指激活讀者的閱讀潛能,提升讀者的閱讀素養和綜合能力。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學圖書館注重閱讀活動的深度和質量,同時利用好數字化技術,開展在線閱讀、電子書推薦等活動,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和渠道,激活他們的閱讀潛能。
中學圖書館精準化閱讀推廣存在的問題
1.閱讀推廣手段缺乏多樣性
部分中學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手段較為單調,圖書推介、閱讀講座等傳統推廣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因其缺乏針對性和互動性,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閱讀需求[3]。
2.閱讀資源配置欠合理
在閱讀資源配置上,部分中學圖書館囿于圖書種類不夠豐富、復本量不足等問題,導致學生難以找到符合自身興趣的閱讀材料,進而影響了閱讀推廣的實際成效。
3.個性化閱讀指導缺失
個性化閱讀指導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至關重要。然而,部分中學圖書館在閱讀指導服務上存在明顯不足,缺乏專業的閱讀指導教師和系統的閱讀指導課程。這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難以獲得及時有效的指導與幫助,從而影響了他們的閱讀體驗和閱讀效果。
4.閱讀平臺缺乏多樣性與互動性
在閱讀平臺方面,部分中學圖書館仍依賴于紙質圖書和閱讀室。這些傳統的閱讀介質和平臺能提供基礎的閱讀服務保障,但缺乏多樣性和互動性,難以滿足成長于數字時代的學生的閱讀需求。
5.服務評價體系亟待完善
部分中學圖書館尚缺乏健全的服務評價機制和讀者反饋渠道。這導致圖書館難以及時獲取學生的真實需求和寶貴意見,阻礙其有針對性地改進和提升服務質量。
中學圖書館開展精準化閱讀推廣的策略
1.吸引學生參與,提升閱讀體驗
在拉新階段,中學圖書館應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學生參與閱讀活動,提升閱讀體驗。一是了解讀者需求。可通過問卷調查、閱讀記錄分析等方式收集學生閱讀反饋,并分析學生閱讀偏好、閱讀習慣和需求變化,為精準化推廣提供依據。二是設計高質量活動。中學圖書館可開展名人講座、讀書沙龍、閱讀分享會等活動,邀請知名作家、學者及閱讀推廣人走進圖書館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從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還可以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點,設計富有創意和吸引力的活動項目,如閱讀挑戰賽、閱讀打卡活動等。三是優化閱讀環境。中學圖書館打造舒適、安靜、富有文化氛圍的閱讀環境,提供充足的閱讀資源和便捷的借閱服務,可滿足學生多樣化閱讀需求。如在圖書館內設置經典文學區、科普知識區、藝術欣賞區等不同主題的閱讀區域。四是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宣傳。中學圖書館可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發布閱讀推廣活動信息,分享學生閱讀心得和感悟,擴大閱讀活動影響力。同時,建立線上閱讀社區,方便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2.培養閱讀習慣,增強互動參與
在留存階段,中學圖書館應采取針對性措施,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增強學生互動參與感。一是提供閱讀指導。針對有閱讀意愿但缺乏有效閱讀方法的學生,中學圖書館可為他們提供個性化閱讀指導服務。比如,開設閱讀指導課程,教授學生如何選書、如何閱讀、如何理解和評價書籍等技能;為學生提供推薦書目,幫助他們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二是建立互動體系。引導學生直接參與到閱讀活動設計中來,通過學生會、社團、閱讀達人或成立閱讀推廣志愿團隊等方式,讓學生成為閱讀推廣活動的組織者、策劃者和參與者。這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促使他們在參與過程中得到成長和提升。三是舉辦多樣化的活動。除了傳統的閱讀活動外,中學圖書館還可舉辦書畫展覽、影音欣賞、讀者薦書等活動,以及知識競賽、讀書沙龍、表演和游戲等互動節目。這將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閱讀習慣。四是開展閱讀評價。中學圖書館可建立學生閱讀效果評價體系,通過閱讀測試、閱讀報告、閱讀分享等方式,定期了解學生閱讀情況,發現他們的進步和不足,以便及時調整閱讀指導策略。
3.深化閱讀體驗,精準定位內容
在促活階段,中學圖書館應持續精準定位活動內容、深化閱讀體驗,以滿足學生更高層次的閱讀需求。一是提供深層次的閱讀資源。可根據學生閱讀水平和興趣點,采購經典文學作品、科普讀物、歷史傳記等高質量圖書;豐富館藏電子書、有聲書等數字化閱讀資源,加強圖書館與學科教學的聯系,讓閱讀資源更好地助力學科教學。二是開展閱讀研討活動。定期舉辦讀書會、研討會,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和感悟;邀請教師作為嘉賓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閱讀材料,鼓勵他們展開跨學科閱讀和研究,這將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三是建立個性化閱讀檔案。建立學生個性化閱讀檔案,記錄學生的閱讀歷程、閱讀偏好和閱讀成果,通過數據分析手段挖掘學生的閱讀特點和規律,以便為其提供更加精準的閱讀推薦和指導。四是拓展閱讀空間。除了圖書館空間外,還可增設校舍樓道圖書角、班級圖書角等區域,進一步拓展閱讀空間。
4.建立學生小數據庫,實現精準化推廣
精準化閱讀推廣服務是在傳統服務基礎上創新發展的新型服務模式,其實現得益于對讀者小數據的充分應用。讀者小數據是指讀者在利用圖書館資源與服務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數據集合,涵蓋讀者的基本特征數據、閱讀行為數據等。通過對讀者小數據進行收集與分析,圖書館能夠更為深入地洞察學生讀者的閱讀需求與興趣偏好,進而實現推廣服務的精準化。
基于中學生的閱讀興趣需求,小數據技術能夠將學生群體細致分解,并形成多個動態子群體,各個子群的學生在數據特征、維度和重點分布等方面均展現出獨特性。針對這些特定的學生子群,圖書館能夠設定不同的小數據采集標準和范圍,從而精準地提煉出學生閱讀的特征屬性,建立學生閱讀小數據庫,為后續開展個性化、精確化的閱讀推廣服務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于國艷. “雙減”政策背景下中小學圖書館閱讀服務策略 [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23(9):84-88.
[2]陳錦云. “雙減”視域下中學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分析 [J]. 蘭臺內外 ,2024(6):78-80.
[3]王鴻飛. “雙減” 政策背景下中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創新策略[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4(10):
38-41.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可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