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間的一場問候,于時光深處轟然作響。彼此的交往,是歲月的車馬,伴著轔轔之聲在曠野駛過。
張三、李四、王五……這些親昵的稱呼,對應某個人,代表著這個人在家中的排行、長幼,是接地氣的名字和符號。穿越古今,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許多市井煙火中的平凡人,都有這樣一個隨意、親切的名字。
先來認識董大。這個黑瘦的漢子一臉愁容、郁郁寡歡,詩人高適正與他共飲悶酒:“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彼時,兩個久別重逢的老友喝得微醉,從小酒館里出來,步履踉蹌、相扶而行。來到河邊,系舟水湄處柳影婆娑,馬兒正站在不遠處揚尾,兩人又將天各一方,分別時只余不舍。詩人其時也身處困境,但并未流露沮喪、沉淪之色,而是給友人寫下勵志的贈言,留給后人一罐心靈雞湯。
再來認識元二。“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盛唐那個下著微雨的早晨,詩人王維的朋友元二要遠走安西。窗外云霧蒼茫,詩人對元家老二說,再喝一杯吧,出了陽關,就見不到家鄉的兄弟了。
不妨也熟悉一下元九,他與元二有無關聯?不得而知。詩人白居易為西明寺牡丹題詩時,其友元九遠在江陵:“往年君向東都去,曾嘆花時君未回。今年況作江陵別,惆悵花前又獨來。只愁離別長如此,不道明年花不開。”牡丹花開的時候,元九在何處呢?只能殷殷期待能與好友在這樣一個春日重逢,再作花中游。
不能漏了王十二。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說:昨天夜里吳中下了一場大雪,你像王子猷一樣興致勃發;看那浮云萬里環繞著青山,天空正中游動著一輪孤月;或許你獨自飲酒時會想起我,窗外一片銀白……詩人當時雖未與王十二見面,卻想象著他孤坐獨醉,定是在思念自己。可見隱在時光深處的王十二,是個有情有義之人。
還有那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當年,白居易把與他雪夜同飲的期盼表達得充分無遺:我家新釀的米酒泛起一層泡沫,香氣撲鼻,紅泥燒制的小火爐也已備好了,天色陰沉,看樣子要下雪了,能否留下來陪老友共飲一杯?劉十九是白居易在江州時的朋友,很多人認為他是彭城人劉軻,也有人覺得是沛人劉軻,尚無定論。
在我的生活中,亦有幾個對酒當歌的好友,陳老大、于二、弁老四……這些來自民間和市井的稱呼,構成了普通人的朋友圈。有年歲末,我和寫詩的陳老大在山清水秀的富春江邊喝酒聊天。起風了,樹上的黃葉一片片落下,我跟陳老大閑扯王子猷雪夜訪戴的故事。他喝醉了,一把抓住我的手說:“兄弟,人生在世,要的就是這個意思!”還記得于二那年買了幾只鹵水鵝頭請我喝酒,他一邊啃著鵝頭,一邊搖頭晃腦地念叨:“人生最大的樂趣啊,莫過于一張碧綠荷葉上攤幾只鵝頭,幾個朋友坐在一起喝酒……”而人到中年的弁老四,總是想念從前的稻米,尤其是煮成粥時表面微漾著一層誘人米油的稻米,有一次他在鄉下村頭小飯館里,端著香噴噴的柴火飯,一口氣吃了兩碗。
董大、元二、元九、王十二、劉十九……雖然不知道他們的年齡、樣貌,高矮胖痩,穿什么衣裳,也不知其大名,但在詩人看來,只要友情深,名字并不重要。這些普通人,樸實如芋,放在現代,他們就是我朋友圈中接地氣的陳老大、于二、弁老四……
我仿佛看見,詩人與友人從如煙的草色中走來,在楊柳樹下的小酒館里聊天,隱約聽得那些道別與思念:大哥,振奮精神,別不開心;老二,人在他鄉,多保重;十九賢弟,過不過來啊?你若不來,我抱一壇老酒去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