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超聲,全稱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是利用高頻聲波(超聲波)對人體血管進行無創檢查的影像學技術。檢查時,超聲探頭發射聲波并接收反射信號,經計算機處理形成血管形態、內部結構及血流狀態的動態圖像,過程中患者無需接受輻射,安全無痛,各年齡段人群(從新生兒到老年人)均可安心接受。相較于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其他影像學檢查方法,血管超聲不僅能實時動態觀察血管壁變化、評估血管彈性和順應性,還可提供血流速度、方向等血流動力學信息,為醫生提供全面的血管健康評估,且其操作簡便、經濟實惠,是血管疾病篩查和隨訪的首選方法。
適應人群尤需重視
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常規進行血管超聲檢查,但對于以下幾類人群,血管超聲卻顯得尤為重要。
動脈粥樣硬化高危人群: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再加上長期吸煙,這些如同隱藏在身體里的“健康殺手”,是誘發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它們悄無聲息地侵蝕血管,易引發嚴重疾病。相關人群需定期做血管超聲檢查,盡早揪出血管病變,為健康保駕護航。
缺血性癥狀者:頭暈目眩、胸口悶痛,或是行走時腿部出現間歇性跛行……這些癥狀千萬別忽視,它們可能是血管狹窄或堵塞發出的“警報”。一旦出現,務必及時就醫,血管超聲這一“偵察利器”能精準定位問題,助力醫生查明病因,量身定制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
外周血管疾病體征者:當身體出現血管雜音,或是脈搏莫名減弱等異常體征時,這或許是外周血管疾病在“蠢蠢欲動”。這些細微變化不容小覷,它們是血管發出的求救信號。而血管超聲恰似“透視眼”,能清晰直觀地呈現血管病變狀況,為后續精準治療提供堅實依據。
血管手術前后評估及隨訪者:在血管手術的征程中,血管超聲宛如一位可靠的“護航使者”。術前,它能精準評估手術風險,為醫生制定周全方案提供關鍵依據,讓手術之路更平穩;術后,又持續監測手術效果與血管恢復情況,及時反饋信息,助力患者順利康復,重獲健康。
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篩查者:血管超聲在守護心腦血管健康方面堪稱“先鋒衛士”。借助測量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這一“利器”,它能在動脈粥樣硬化尚處萌芽階段時,就敏銳捕捉到蛛絲馬跡。如此一來,便為人們爭取到寶貴的預防時間,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為健康筑牢防線。
具體作用有“三防”
血管超聲的作用,具體說來分為三個方面。
1.防“堵”:檢測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如同血管內“垃圾”堆積成斑塊,阻礙血流。血管超聲可精準檢測“堵塞”,醫生據此測面積、算狹窄度、評穩定性,分輕(lt;50%)、中(50%~69%)、重(≥70%)度指導治療。
頸動脈超聲:頸動脈是供應大腦血流的主要通道,其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腦部的血液供應。頸動脈超聲能夠清晰地顯示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評估斑塊的形態、大小、性質及狹窄程度。一旦發現斑塊形成或狹窄,醫生可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如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或手術干預,從而有效預防腦卒中的發生。
下肢動脈超聲: 下肢動脈狹窄堪稱下肢健康的“隱形殺手”,它會造成下肢供血匱乏,引發間歇性跛行、疼痛,嚴重時甚至導致壞疽。而下肢動脈超聲則是精準“偵察兵”,可清晰評估下肢各段動脈的走行、管徑以及血流狀況。憑借這些信息,醫生能準確診斷下肢缺血性疾病,為患者量身定制個性化治療方案。
2.防“瘤”:防范血管瘤變
不過,并非所有血管疾病都表現為“堵塞”,血管瘤、動脈瘤等會使血管成“空心”通道,嚴重威脅人體健康。
主動脈瘤:主動脈瘤是最常見的動脈瘤類型,多發于腎下段主動脈。超聲可精確測量瘤體大小、評估瘤壁及血栓情況,并觀察瘤周動脈有無壓迫。當瘤體直徑超過5.5cm時,提示破裂風險高,常需外科手術干預。血管超聲的及時發現,可以為挽救患者生命贏得寶貴時間。
動靜脈畸形與血管瘤: 動靜脈畸形屬于先天性血管發育異常,會導致動脈血未經正常循環直接流入靜脈,形成交通支。超聲檢查如同“精準探照燈”,能清晰呈現動靜脈畸形的特征,如動靜脈交通支、靜脈迂曲擴張以及動脈血流分流等情況,為醫生開展后續血管介入栓塞治療提供清晰的“路線指引”。
3.防“栓”:對抗靜脈血栓
靜脈血栓是靜脈內的“ 路障”,阻礙血液回流,引起局部疼痛、腫脹。如果血栓脫落進入肺循環,還可能導致致命的肺栓塞。血管超聲在檢測靜脈血栓方面同樣表現出色。
下肢深靜脈血栓: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最常見的靜脈血栓類型,好發于髂股靜脈、腘靜脈等下肢深靜脈。超聲可清晰顯示血栓的部位、大小及回聲情況,并評估靜脈再通情況。通過下肢靜脈超聲的“巡邏”,醫生能夠及時發現血栓并采取相應治療措施,防患于未然。
上肢深靜脈血栓:上肢深靜脈血栓常由留置靜脈導管、起搏器導線等醫源性操作引發。超聲檢查宛如“偵察尖兵”,能迅速診斷血栓,精準評估其負荷,為溶栓、置管等治療提供指引。在它的精準導航下,醫生可優選方案,提升治療效果,加速患者康復進程。
更多領域可應用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血管超聲的應用領域正在不斷擴大。
腎移植患者: 血管超聲堪稱移植腎的“健康哨兵”。它能實時、精準地監測移植腎動脈與靜脈的血流動態,不放過血管狹窄、血栓等并發癥的蛛絲馬跡。一旦發現異常,便能迅速發出警報,為醫生及時干預提供依據,從而為挽救移植腎爭分奪秒,守護患者健康。
尿毒癥患者:透析通路,于尿毒癥患者而言,是維系生命的“希望之線”。血管超聲宛如忠誠的“守護衛士”,可精準評估動靜脈內瘺或人工血管成熟度,敏銳監測狹窄、血栓等并發癥。憑借其精準指引,醫生能開展球囊擴張等治療,全力保障透析通路暢通,為患者延續生命曙光。
血管重建手術患者: 對于要行動脈內膜剝脫術、靜脈曲張剝脫術等血管重建手術的患者,術前血管超聲掃描意義重大。它能清晰呈現重建路徑上血管的位置、管徑,以及剝脫范圍、長度等關鍵信息,如同為外科醫生繪制精準“地圖”,助力制定最優手術方案。
守護血管健康需從日常做起
血管疾病的發生與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防范血管疾病需要從日常生活做起,通過科學的飲食、適度的運動及遠離不良習慣來保護血管健康。
飲食控制: 為守護身體健康,倡導踐行“三低一高”飲食原則,即秉持低鹽、低糖、低脂肪,同時增加高纖維食物的攝取。日常飲食中,要嚴格控制高鹽、高糖及高脂肪食物的攝入量,避免給身體帶來負擔。不妨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為身體補充豐富營養,讓健康常伴左右。
適度運動:想要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運動必不可少。建議每周至少投入150分鐘進行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像快走時步伐輕快、游泳時自在暢游、騎行時感受風拂面龐皆可。堅持運動,能有效改善血脂譜,降低血壓與血糖水平,還能增強血管彈性,為健康筑牢防線。
遠離煙酒:吸煙猶如在血管里埋下“定時炸彈”,酗酒則似給血管健康“火上澆油”,二者都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大幅提升血管并發癥風險。為了血管的長久健康,不妨痛下決心,果斷戒煙戒酒,為血管創造一個良好的“自我修復”環境,讓身體重歸健康軌道。
保持良好心態和充足睡眠:長期處于精神壓力之下,又時常睡眠不足,這就給血管健康埋下了“隱患”,易引發內分泌紊亂,進而損害血管功能。因此,我們需學會調節情緒,讓內心保持平和,同時保證每天有7~8小時的優質睡眠,如此方能筑牢防線,有效預防血管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