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然而學生會出現道德素養不高甚至缺失的現象。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高職院校借助專業優勢,通過“黨建+專業”協同育人的實踐探索,形成了可推廣的育人經驗。“黨建+專業”的價值優勢在于二者形成的合力,能促進學生道德和技能的雙向提升。本文總結了組織機制、隊伍構建、道德與課程建設、師資培育、考核與評價五個方面的育人實踐做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三全育人”是新時代高等院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途徑。“黨建+專業”協同育人是指通過黨建工作引領高水平專業建設,實現黨建與專業教育的有效對接,為社會輸送既有專業技術能力又有堅定政治信仰的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一種協同育人模式。當今,大學生中存在著有一定的專業技能但理想信念缺失的現象,因此,以“三全育人”為途徑,在高職院校開展“黨建+專業”協同育人實踐探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職院校“黨建+專業”協同育人的價值優勢
一、落實“三全育人”,加強黨對教育的領導
“三全育人”是新時代教育綜合改革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三全育人”的核心目標是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都充分滲透和體現育人功能,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機整體。
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加強黨對教育的領導,就是要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通過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推動教育的發展,讓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全過程。因此,通過“黨建+專業”協同育人的方式,能提升育人的深度、廣度和寬度,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德技兼備的人才。
二、黨建和專業優勢互補,匯聚育人合力
黨建工作為育人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有效發揮黨的領導和組織方面的優勢,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滲透到教育管理過程中,能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認識,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專業育人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黨建和專業雖然能分別發揮各自的育人作用,但如果二者在育人過程中相互促進,形成育人合力,既能保證學生掌握技能的同時,也能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實現品德與技能上育人的共贏。
三、提升育人效果,落實立德育人之根本
首先,“黨建+專業”的協同育人模式通過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結合專業特點,將黨的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技能培養的無縫銜接。其次,利用黨組織豐富的社會實踐資源和平臺,組織學生參與各類專業實踐活動,如實習實訓、科技創新、社會調查等,在實踐中錘煉專業技能,能深化學生對黨的方針政策的理解和認同,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再次,黨員教師的示范作用在“黨建+專業”模式中的充分發揮,有力促進了師德師風建設和良好學風的形成,營造出積極向上、錘煉技能的良好育人環境。
高職院校“黨建+專業”協同育人實踐探索
重慶某高職院校的領導經過走訪調研,圍繞“全”字做文章,聚焦“育”字下功夫,利用空中乘務專業的優勢,探索高職院校“黨建+專業”的協同育人模式,推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
一、健全機制,強化組織引領作用
根據所在院系目前的管理方式和結構特點,空中乘務專業形成了“黨支部統一領導、專業負責人統籌,教師主抓落實、師生共同參與”的協同育人組織。系領導具有雙帶頭人的身份,能實現黨政的齊抓共管,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專業負責人具有黨員身份和企業任職經歷,具備“雙師型”教師稱號,專任教師均具有企業任職經歷。
首先,建立健全育人實施細則和保障機制,將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根據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制定專業發展戰略,確保育人的方向正確。其次,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深化課堂教育教學改革,教師以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為宗旨,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實現學生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提供堅實基礎。專業教師把握民航發展方向,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甘做人梯的奉獻精神,努力培育民航棟梁之材。空中乘務學生也有自己的使命擔當,誓言深耕民航事業,始于民航,終于民航,成為中國民航的中流砥柱,從學院出發,飛向世界各地,同時不忘根本,反哺母校。
二、組建隊伍,構建協同育人機制
在育人隊伍組建中,形成一個以黨建為引領、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育人主體互融互通的良好協同育人環境,促進多方力量在教育過程中的深度融合和有效聯動。育人主體根據專業背景和特長進行合理分工,制訂詳細的工作計劃,明確各自在協同育人過程中的角色和職責,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局面。師生建立定期溝通機制,確保各參與方及時交流信息、共享資源,通過專業研討會、教研會、小組會議等形式,讓成員充分發表意見、交流感悟,充分參與育人的決策和執行過程中。
目前,空中乘務專業形成了縱橫覆蓋的育人隊伍。從縱向來看,形成“院系領導—專業教師—輔導員—班委”的四級育人體系,在橫向上,構建學校與企業、學校與社會、學校與家庭的聯動機制。本專業具有多年的校企合作辦學經驗,有航空模擬倉、貴賓接待室、化妝室等實訓基地,能全面滿足學生的日常教學和訓練。專業與市國賓館、周邊機場保持長期合作關系,成為專業學生的實習基地和就業合作單位。專業學生長期被選派參加原生民歌節、武陵峰會、高教博覽會、大型志愿者等活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互補。
三、德育為先,創新課程教育模式
為了落實“黨建+專業”協同育人,首先,在支部中開展多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黨支部書記帶頭上好黨課,利用支部委員會、黨員大會等會議專題研究協同育人問題。其次,構建以黨建為引領的全鏈條人才培養模式,從入學教育、專業學習、實訓實習到畢業就業,全過程嵌入思政育人元素,形成一體化育人格局。再次,借助黨組織搭建的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平臺,聯合學生共青團組織,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實習實訓、“三下鄉”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等活動,在實踐中錘煉專業技能,同時深化對黨的方針政策的理解和認同,提升社會責任感。
重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將黨的創新理論、優秀文化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使得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成為德育的過程。同時,運用項目式學習、真實情境模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豐富教育形式,實施個性化、差異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提高育人實效。
四、強化師資,拓展技能提升渠道
黨員教師在師德師風、意識形態、思想建設的學習中深刻領悟文件精神,以身作則。同時把師德標準納入評獎評優、職稱評定、年終考核等制度文件中,采取一票否決制,強化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人文素養,使教師成為學生立德修身的示范者和引領者。院系注重培養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教育教學能力,專業教師已獲得省市級、校級教學能力比賽等多類獎項。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教師培訓模式,為教師提供專業技能培訓的機會,同時邀請知名教授、專家開展課程建設講座。
發揮第二課堂的育人功能,拓展學生的技能提升渠道。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空中乘務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航空模擬艙、航空實訓室進行客艙服務、客艙安全等專業技能訓練以及職業姿態、口令及手勢等基礎訓練。專業帶頭人選拔了一批專業技能出眾,綜合素質強,具備黨員、團員身份的學生組建成藍天隊。藍天隊成員在專業上起模范帶頭作用,對周圍同學起到正向激勵作用,并在專業問題、面試技巧方面,為有需要的同學提供幫助,打通了育人“最后一公里”。
五、完善評價,打造育人示范平臺
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要體現在思想道德和專業技能上,更應該涵蓋學業成績、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身體素質等多個維度,突出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空中乘務專業結合學校的“五有”人才培養標準,制定了內容完善、評比科學、權重合理的獎學金評選和學生先進評選制度。學生在院系的學生會和社團中擔任主要干部,參與學院迎新晚會、畢業典禮、運動會開幕式的表演和主持,經常在運動會、朗誦、攝影、視頻等比賽活動中拔得頭籌,展現了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和較強的綜合素質。
綜合考慮專業的育人目標、教學模式、師資隊伍、學生評價等多個關鍵要素,團隊在“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工作室的項目基礎上構建了“黨建+專業”協同育人的示范平臺,利用抖音、校園網站、本地平臺等多媒體資源共享育人資源。根據反饋情況及時調整,總結提煉成功經驗并進行推廣,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共享協同育人的實踐成果。
高職院校“黨建+專業”協同育人成果總結與不足分析
一、成果總結
在師生共同的努力下,空中乘務專業“黨建+專業”協同育人實踐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的成果。空中乘務專業學生的入黨、入團人數占比高。專業上,空中乘務教師在省市的高職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中獲得二等獎,學生在空中乘務行業技能賽項中頻頻獲獎。社會實踐中,學生在國賓館的政務接待中表現優秀,得到了企業的肯定和榮譽表彰;“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中,學生獲得市級優秀個人,團隊獲得校級表彰。學生活動中,學生參加校級職業規劃大賽獲得一等獎,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重慶賽區獲得銅獎,多名學生獲得市級先進表彰,學院評獎評優中屢獲獎學金和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就業方面,藍天隊成員實現全員就業,75%的學生面試進航空公司,甚至獲得了多個航空公司的offer,專業整體就業率穩居90%以上。
二、不足分析
通過對協同育人實踐過程進行總結分析,存在以下不足之處。黨建與專業的協同浮于表面,不夠深入,融合形式單一,未能充分挖掘育人過程中的互補性和協同性。教師、輔導員、企業、家庭等育人主體的育人信息存在滯后、不對等的問題,缺乏信息共享的交流平臺。企業教師基本上都是黨外群眾,政治理論素養無法得到保證,將黨建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方面存在能力短板。總之,成功推進“黨建+專業”協同育人,還需要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探尋深度融合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強化師資隊伍政治素養和專業素養的建設,以期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
空中乘務專業發揮黨建優勢,狠抓專業特色建設,注重學生多元、平衡、全面的發展,緊扣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的育人關鍵點,在學生中以“優中選優”“以優帶優”,發揮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優勢,引導學生履行社會服務職能,為社會培養了高質量航空服務類人才,為院系其他專業形成了可推廣、可復制的“黨建+專業”協同育人經驗。
作者簡介:
劉秀鳳,1992年生,女,漢族,湖北黃岡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學生工作。作者單位:重慶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