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承擔著培養現代高素質人才的重任,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大學生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技能,更要具備優秀的個人品德與文化素養。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受到多元文化與價值觀的影響,充滿個性化特點。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要注重發揮文化引導功能,充分發揮傳統文化中的智慧,深入挖掘其中的育人理念,將其運用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提高現代高校管理水平,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文化水平的現代人才,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當代大學生的特點
一、知識面廣、思維活躍
當代大學生成長在互聯網時代,他們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能夠便捷地通過網絡獲得各種信息知識,這對于接受新鮮事物能力極強的大學生來說,可以快速擴展自己的知識面。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學生能通過網絡與同齡人或者其他年齡、專業領域的人士展開溝通與交流,他們能夠接觸到不同領域的思想,因此思維更為活躍,更具創造力與創新力。此外,現代教育體系在人才培養中,也更加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他們大膽思考,不再受到傳統的限制,能夠大膽開拓創新,在激發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同時,也為他們思維的成長帶來助益。當代大學生能夠以更加開闊的眼界去看待問題,積極融入世界發展中,具有全球化思維,更加適應當代世界發展。
二、思想多元化明顯,缺乏責任意識
當代大學生成長于改革開放后,他們從小置身于市場經濟環境下,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因此在思想中既具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特征,又普遍接受西方近代思想熏陶,呈現在精神面貌上,就是思想具有多元化。此外,現代大學生普遍成長于計劃生育時代,他們從小生活環境優越,但是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家庭溺愛,體現在社會參與中普遍缺乏責任意識。多數大學生更加注重享受,缺乏吃苦精神。在現實生活中,面對艱苦的環境容易產生退縮心理,過分重視個人價值與利益,導致的后果就是傳統文化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等價值觀不斷被沖擊,多數大學生普遍缺乏集體意識。雖然大學生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但是缺乏責任心與吃苦耐勞的精神,導致他們在面對壓力時難以承受,不利于自身的成長。
三、自尊心強,對管理要求難以適應
當代大學生成長環境優越,在成長過程中普遍缺乏挫折教育,這就導致他們在擁有強烈的自信心的同時,面對高校的嚴格管理難以適應。多數大學生從小在家庭中享受父母的關愛,養成了嬌慣的生活習慣,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缺乏生活經驗,也沒有經受過社會的毒打,在進入一個陌生環境后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一些高校在管理工作中為了學生健康成長,往往會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但是大學生受到原有生活習慣的影響,面對嚴格的管理制度難以適應,容易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面對生活壓力時選擇逃避,不能真正融入集體生活中。
傳統文化對高校大學生管理的必要性
一、能夠提高學生管理的針對性
當代大學生管理工作既要重視管理內容,也要注重管理方法。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當將重點放在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上,重視學生的文化素養。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發揮傳統文化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塑造作用,從單一的管理向思想引導轉變。我國傳統文化中注重愛國情懷,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結合起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這種思想的典型代表。當代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普遍缺乏責任感,因此在管理工作中要具有針對性,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與思想道德素養。利用傳統文化中豐富的精神內涵,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培養與鍛煉學生的責任意識與社會實踐能力,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從而在提高學生管理效率的同時,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普遍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但是同時也要認識到,當代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其思想價值觀也面臨外界的誘惑,容易產生各種錯誤思想。當代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思想的影響,缺乏艱苦奮斗與吃苦耐勞的精神,這就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挑戰。將傳統文化與學生教育相結合,在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精神是良好的思政教育資源,通過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樹立頑強拼搏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高校作為教育機構,良好的文化氛圍是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能夠體現高校的育人屬性,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良好的文化氛圍能夠對學生的專業學習與思想價值觀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幫助學生規范行為舉止,對于學生的未來就業與深造有著直接關系。我國傳統文化中十分注重個人修養,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很好地展現了自強不息、頑強奮斗的精神。將傳統文化引入學生管理工作中,豐富了現有的校園文化,讓傳統文化蘊含的精神扎根在學生的心中,培養學生樹立自強不息、鍥而不舍的精神,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利用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意義,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的品格,形成良好的班風,對學生交流組織協調的能力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當前高校學生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
學生管理工作離不開健全的制度與落實,然而,現有的高校紛紛出臺學生管理制度與辦法,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管理水平,以便適應現代高等教育發展。從實際執行效果看,高校出臺的學生管理制度往往沒有經過系統性論證,也缺乏實際落實經驗,結果就是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學生管理制度不健全、難以落實到位的情況。部分高校學生管理制度不合理,只能在后期不斷調整,不僅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干擾,同時也導致學生管理工作失去嚴肅性。部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缺乏可執行性、管理效能低下,結果就是學生管理工作在實施后管理混亂,難以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與認可。
二、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學生管理專業隊伍建設
我國高校經過20余年的持續擴招,學生數量持續增長,高校的硬件設施與軟件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高校為了適應高等教育發展,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校園建設、專業配置、學生就業等方面,具體到學生管理工作,則長期面臨資源投入不足的問題。高?,F有的重點仍然在學術建設與師資力量建設方面,而學生管理專業隊伍建設需要投入專門的人員與力量,沒有明確相關職稱評審、干部選任辦法,學生管理干部的工作也往往得不到校領導的認可,而學生工作涉及學生的管理、任務繁重,在晉升途徑不明確的情況下,管理教師自然缺乏工作熱情,對學生管理工作也缺乏足夠重視。此外,學生管理專業隊伍建設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面對高校學生數量的持續增長,現有的管理人員仍然難以滿足管理要求,這種情況制約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長效開展。
三、管理方式落后,缺乏創新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既是一門工作,也是一門藝術。然而,從高校學生管理實際工作情況看,我國高校仍然存在著方式簡單粗暴、缺乏創新等特點,這就導致學生在被動接受學校管理過程中,難以真正實現高水平管理,容易導致學校與學生之間產生隔閡。多數高校往往在學生管理中,習慣采用說教式管理策略,或者簡單執行管理,采用上傳下達的方式,毫無藝術性。一些高校管理者沿用多年以前的管理經驗,卻不考慮以00后為代表的大學生無論是在思想認知還是文化精神上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點,如果缺乏管理創新意識與能力,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反感,不僅難以真正實現管理目標,也會引發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對立,增加管理難度。
傳統文化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實踐
一、提高學生管理隊伍素質,奠定運用傳統文化管理基礎
傳統文化運用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需要管理隊伍本身具備較高的傳統文化素養。高校管理者要改變傳統管理思路,積極提升管理人員的傳統文化素養,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將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價值融入學生管理工作中。要為學生管理人員制定明確的崗位晉升考核,將傳統文化作為考核的一部分,鼓勵學生管理人員積極學習傳統文化,在一線管理工作中采用傳統文化教育學生,使學生認可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要加大培訓力度,提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培訓、講座的機會,促使全體管理干部通過不斷學習、加深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從而使其可以學以致用,在提高綜合素質基礎上和運用傳統文化來分析解決工作實際中的問題。
二、建立以傳統文化為背景的學生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機制
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實現良好管理的根本,因此,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經驗,制定符合當代大學生管理需求的制度。要增加學生參與管理的廣度與深度,尊重學生的個人需求。我國傳統文化中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觀點,這充分說明被管理者要具有一定的權利,參與到管理工作中,這樣才能實現管理工作的穩定進行。具體到高校學生管理制度中,高校要積極征求學生的意見,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管理制度忽略學生意見、師生溝通渠道不暢等問題。以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來營造教學相長的良好氛圍。要建立嚴格的考核監督機制。“政貴有恒”“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些都說明管理制度的效能貴在持之以恒地實施。因此,在經過充分的意見征求、事前試行之后,須同步完善擬實行管理辦法的相關配套考核制度,做到獎懲分明,不留管理死角,為提高管理效能暢通途徑。
三、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加強傳統文化宣傳實踐
當代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普遍存在自由散漫、缺乏上進心等問題,因此要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加強傳統文化宣傳實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往高校在學生管理中,往往通過生硬的規章制度約束學生的作息時間,而將傳統文化運用到學生管理工作中,可以用“聞雞起舞”“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等詩詞典故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作息時間,以強健體魄為基礎,積極投身于校園生活中。部分大學生缺乏集體榮譽感,集體觀念淡薄,在管理過程中難以說服,高校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接受傳統文化熏陶的環境中實現自己思想境界的升華。
四、教師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
教師在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注重自身的行為舉止、言語談吐、師風師德等,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例如,教師要充分領悟傳統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真諦,在要求學生做到的同時,自己也要以身作則,保持言傳身教、言行一致,這樣學生才能心服口服。對學生管理工作要進行精細化管理,充分地利用各種機會,將管理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聯系,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發揮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另外,在具體的學生管理工作中,教師要有細心、耐心、愛心,真正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陶冶和教育學生。
高校在運用傳統文化管理學生的過程中,要建設高素質的學生管理干部隊伍,建立以傳統文化為背景的學生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機制。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加強傳統文化宣傳實踐,教師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為祖國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貢獻更多力量。
作者簡介:
張榮,女,1983年生,漢族,陜西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