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使學生能夠形成健全的人格與良好的品質素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了豐富的德育元素,是重要的德育資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中德育融合,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愛國情感和文化自信。積極探索德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路徑,是高中德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課程教學中融合優秀傳統文化
伴隨課程思政的建設與發展,高中德育在各學科課程教學中得到有效滲透,基于這一教育背景,挖掘各學科課程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實現課程教學中德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合。
一、思想政治課程融合優秀傳統文化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是德育的主要路徑,教師要注重挖掘思想政治課程中的傳統文化元素,通過引入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實現德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合。比如,在進行有關“我們的中華文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德育素養發展需求,收集整理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素材,尤其是結合學生現實生活,挖掘當地的特色民族文化,將這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文化引進課堂,豐富課程教學資源的同時,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文化,使學生能夠形成文化自信,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探索傳統文化豐富的內涵,使學生能夠感知到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民族精神、優秀品質,并汲取這些優秀的精神品質,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為了強化思想政治課中德育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效果,教師除了要深入挖掘課程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與德育元素,還要注重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情境體驗中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接受德育教育,發展自身綜合素養。
二、語文課程融合優秀傳統文化
語文課程中,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讀寫活動,以此促進課程教學中德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語文課程內容中包含許多傳統文化內容,且課程思政建設強調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德育的實施與開展,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接受德育,發展德育素養。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課程教學中,對促進德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有重要幫助。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為學生提供《弟子規》《孟子》《論語》等經典著作作為群文閱讀的材料,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群文閱讀,并為學生設置相應的閱讀任務,如“閱讀經典著作,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經典著作的閱讀中學習到了哪些做人、做事應具備的良好品質與德行?”“談談哪部經典著作對你的影響最大?舉例說明”,學生在小組中共同閱讀,并根據教師設置的閱讀任務進行討論和分享,可以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同時能夠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加深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知,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德行,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最后,教師讓學生寫一篇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以及自己在本次群文閱讀活動中的閱讀收獲或讀后感,強化語文課程教學中的德育效果。
三、美術課程融合優秀傳統文化
“五育并舉”強調德智體美勞的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美術課程是實施美育的核心課程,美育與德育之間具有相通性。在美術課程教學中以德育為核心挖掘傳統文化元素,整合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到美術課程中,是實現德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關鍵途徑。教師要加強對課程教學中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能夠以傳統文化的融入強化美術課程教學對學生的德育效果。比如,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展示陶瓷藝術品,讓學生在欣賞陶瓷藝術品的造型結構、色彩搭配、圖文圖樣等的同時,讓學生參透相關的傳統藝術文化,包括各種圖文圖樣蘊含的寓意、傳統色彩的內涵等,使學生接受傳統藝術文化的教育熏陶,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學生形成對祖國、對民族的深厚情感。此外,教師可以借助引導學生了解傳統陶瓷工藝,實現美術課程教學中德育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我國傳統陶瓷工藝在氣質、造型、裝飾等方面均體現出濃郁的道家、儒家文化意蘊,如“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天道”“人道”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思想等。通過引導學生對傳統陶瓷工藝的了解,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道家、儒家文化內涵,同時接受思想教育,提升學生的品質素養。
教育活動中融合優秀傳統文化
開展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是高中德育工作開展的主要方式之一,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設計實施相應的德育教育活動,是高中德育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關鍵路徑。學校應加強對德育教育的豐富與創新,研究與探索教育活動中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策略。
一、校內主題活動
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德育教育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德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豐富學生校園生活,讓學生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校園主題活動,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精神內涵以及傳統文化中所形成的各類文化風俗,強化學生的文化自信、豐富學生的文化體驗,借助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熏陶,強化校園主題活動對學生的德育效果,以主題活動為載體,促進德育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學校在組織開展主題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活動類型的豐富性與多樣性,使主題活動兼顧教育性與趣味性。
一是定期組織開展以“我與傳統文化的千年相約”為主題的文化沙龍活動。優秀傳統文化與高中德育融合的目的是達到對學生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度,合理確定活動主題,強化學生的代入感,讓學生產生“主人翁”的意識,并在積極參與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熏陶?!拔遗c傳統文化的千年相約”這一主題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可以更好地將學生導入主題活動氛圍中,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在這一主題之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喜好以及德育需求,設置多種類型的教育活動。比如,可以設置“我與先賢的對話”讀書分享活動,“詩酒仗劍走天涯”——論我的人生規劃演講活動等。通過多種類型的活動,讓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借助校內主題活動的形式與德育有效融合,讓學生在校園活動中接受文化的熏陶,讓優秀文化為其指引人生方向。
二是組織開展以“我看歷史中的是與非”為主題的辯論賽。辯論賽是高中校園文化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通過辯論賽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知識儲備水平,還能考查和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反應能力等,另外,辯論賽也可以作為德育與優秀傳統文化整合的載體?!胺蛞糟~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蓖ㄟ^分析歷史中的是與非,能夠幫助學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學習歷史英雄人物身上的優良品質與為人處世之道,是很好的德育資源。因此,學校以“我看歷史中的是與非”為主題,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在辯論賽之前,學生需要查閱相關資料,整理出充分的證據,讓自己的論點更充實、更具有說服力。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深入、細致地剖析相關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讓學生對歷史文化的內涵有準確理解,并通過議古論今,實現文化內化,豐富學生文化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精神品質。
二、校外研學活動
研學是現階段我國教育教學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校外實踐活動,是豐富學生假期課余生活的一種新型教育活動。研學,即研究性學習,目前應用比較成熟、比較經典的研究性學習為研學旅行,屬于一種體驗式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學習與旅行相結合。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遺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些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見證,組織學生開展“與傳統文化邂逅”的校外研學活動,能夠有效實現德育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豐富學生的實踐體驗,強化德育效果。在校外研學活動中,學生不能只是單純地游覽相關的文化遺產,而是要帶著研學任務置身于祖國的大好河山中,任務的形式靈活多樣,比如,學生可以通過文字記錄、視頻制作等形式呈現。在校外研學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心得分享,進一步促進德育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讓學生在感受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無限魅力的同時,接受教育,提升素養。
環境建設中融合優秀傳統文化
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不容忽視,學生身處一個環境中,會在耳濡目染之下接受環境的教育和熏陶,好的環境自然會讓學生形成好的品質素養。因此,高中學校要重視環境建設在德育中的積極作用,并在環境建設中融合優秀傳統文化,以此實現德育與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整合。
一、文化環境建設
高中階段,學生的思想逐漸成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但是依然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校園的每一處陳設與環境中,發揮其對學生思想、行為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比如,在校園內建設具有德育意義的藝術雕塑,既能美化校園環境,又能讓學生每次看到都能想到對應的傳統文化,起到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另外,教師可以在班級設置展示欄,用于展示一些經典的傳統文化作品,包括傳統藝術作品、文學作品等,并定期更換,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欣賞、觀看、閱讀。學校的走廊、食堂、圖書館等公共場所也可以張貼一些激勵性的語句,包括“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通過校園文化建設,能夠讓學生置身于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學習、接受教育,發揮好校園環境的教育職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網絡環境建設
在信息化時代、新媒體時代,網絡環境建設已然成為校園環境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高中學校要加大對網絡環境建設的重視,通過網絡環境建設為德育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搭建橋梁。比如,學校創建校園網站平臺、開發微信小程序,定期為學生推送相關的傳統文化內容,如民族英雄故事等,使學生能夠從這些英雄身上學習好的品質和精神。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線上文化活動,如線上詩歌創作大賽、線上講好中國故事活動以及經典文學作品解說等,通過校園網站平臺以及多種新媒體平臺上的優秀傳統文化推送、豐富多樣的線上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并拓展德育與傳統文化融合的空間,使學生在應用信息技術、瀏覽網絡信息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此外,學校可以通過QQ、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與學生家長建立聯系,將德育目標、傳統文化教育資源等分享給學生家長,并安排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家庭德育任務,實現在家校共育中促進德育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在家庭教育的支持下提升高職德育實效。
綜上所述,高中德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合,是德育改革發展的需要,更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與傳承的需要。教師應加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融合的重視度,在課程教學中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借由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開展德育,實現在各學科課程教學中的德育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同時,學校要從校內、校外兩方面積極開展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德育活動,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校內主題活動、校外研學活動中了解傳統文化、接受教育,提升自身的德育素養。此外,學校要注重在環境建設中促進德育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氛圍,強化二者融合效果。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