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世界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重要性日益凸顯。專項資金作為支持事業單位運轉及項目實施的重要資源,其管理水平影響資金使用效益和單位管理效果。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容易引發專項資金管理問題,包括預算編制科學性不足、核算不規范等。各類問題影響專項資金管理的有效性,也制約了單位發展,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問題及改進措施。通過探討相關問題,闡述具體策略,有助于促進事業單位構建科學的專項資金管理體系。
關鍵詞:事業單位;專項資金;改進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22.130
引言
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事業單位在教育、醫療、科研等相關領域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作為國家財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專項資金在維持單位運行、推動項目實施、保障服務質量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然而,專項資金管理較為復雜、使用范圍廣、管理要求嚴格。專項資金管理存在問題,產生預算編制不足、資金使用不規范、會計核算不科學等問題,不僅影響了專項資金管理效率,也可能導致公共資源浪費,削弱單位服務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強專項資金管理。
1 專項資金的定義與分類標準
1.1 專項資金的定義
專項資金是相關部門根據項目需求撥付給單位或其他機構使用的資金,具有明確的使用方向與嚴格的審批程序,依照管理要求支持特定項目改善基礎設施、開展科研活動、提供公共服務等。專項資金的宗旨是確保其實現精準投放、提高管理效率,實現對專項資金監控、管理,避免挪用、擠占、浪費等問題發生。專項資金作為財政資金的一種特殊形式,區別于一般公共預算,由政府部門根據政策導向、事業發展、特定制度的需要,按照一定程序進行撥付,并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管。專項資金涉及預算編制、資金撥付、使用監督、評估等多環節,其核心目標是保障專項資金實現規范、科學管理。
1.2 專項資金的分類標準
為了對專項資金進行精細化管理,應明確具體的管理標準,根據資金用途、管理標準進行分類。按照來源分為財政專項資金、非財政專項資金。財政專項資金由財政預算安排,支持特定項目和公共福利,如教育部門的義務教育經費、職業教育補助等;非財政資金包括企業捐贈、社會公益資金、社會組織捐贈。例如,部分高校獲得一些科研合作資金、慈善機構提供助學金等。按資金用途分類,分為基本建設項目資金,包括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實驗室改造、圖書館擴建等資金;科研項目資金包括用于科研和技術開發的科研經費、科研院所的研究經費;教育事業資金用于教育事業發展的義務教育補貼、教師培訓費;醫療衛生資金用于保障公共衛生服務的公立醫院設備購置、基層醫療機構建設等。按管理主體分類,中央級專項資金是中央政府負責管理,包括教育部、財政部、科技部等部門的資金;地方級專項資金是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的,包括省級教育廳、市財政局等管理的資金。按照使用范圍分類,包括行業專項資金,用于特定行業中教育行業的教育專項經費、衛生系統的公共衛生專項經費。區域性專項資金用于特定區域,包括西部開發專項資金、鄉村振興專項資金等。
2 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的特點
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資金來源多樣、使用范圍廣、管理要求高等這些特點,這些特點直接決定了專項資金管理不同于其他的財政資金管理,要結合單位實際情況、政策要求制定科學的管理規范。
2.1 資金來源廣
事業單位資金來源復雜,包括財政撥款、社會捐贈等。多樣化資金來源使專項資金管理更具有挑戰性,不同來源資金有著不同管理規定與要求。例如,財政撥款受到嚴格預算監督、審計監督;社會捐贈要按照特定條款或捐贈協議使用。同時,部分專項資金管理要求有較大差異,如教育系統的專項資金由教育部門、財政部門、使用部門共同監管,增加管理和協調難度。
2.2 適用范圍廣
專項資金使用范圍廣、涉及多個領域。例如,教育系統的專項資金用于改善教學、購置教學設備、資助貧困生、支持研發;醫療衛生系統的專項資金用于醫院醫療設備購置、公共衛生服務。由于專項資金的來源廣,應根據不同項目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管理,以確保專項資金能真正使用于預期環節。在專項資金管理中應做到統籌規劃,確保管理更具針對性、科學性。
2.3 管理要求嚴格
專項資金管理有著嚴格的制度約束、監管機制,以確保專項資金安全性、合規性。對所有專項資金的使用要經過嚴格審批程序,確保符合政策規定、預算安排。同時,通過財政審計、紀檢等相關部門檢查,規避專項資金被濫用、浪費等問題。此外,專項資金管理涉及財政復核、預算執行、績效評估等環節,應按照管理制度、內部控制程序執行。例如,專項資金必須單獨核算,不得與其他資金混用,提高資金管理的透明度。對于專項資金,不僅應重視規范使用,還應強調使用績效。在我國財政體系改革不斷推進背景下,專項資金的績效管理成為管理重點。績效管理要求事業單位在專項資金管理中關注合規性,并關注資金使用效果,提高使用效率。通過健全績效評價體系,對資金使用情況跟蹤、評估,確保資金投入能產生預期效益。專項資金管理應強調風險控制要求。專項資金涉及大量財政資金,若存在風險很可能導致資金損失、舞弊等問題。風險控制要求事業單位在專項資金管理時高度關注風險防控,形成完善的控制措施,確保專項資金管理符合規定,規避違規操作,并通過加強審計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后予以整改。
3 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問題
3.1 預算編制不科學,缺乏績效導向
中小學校在預算編制時存在不科學的問題,體現在預算編制基于歷史數據和經驗,缺乏對實際需求的深入調研、分析,導致預算與實際支出之前存在偏差。例如,在編制預算時,沒有充分考慮教育需求,資金無法及時到位,影響了教學工作開展。同時,預算編制忽略績效導向,未對預算實際效果開展細致評估,未根據中小學校發展目標明確具體資金安排標準。在編制預算時,僅關注資金總量,而非資金使用效果,導致專項資金難以達到預期的使用目標,造成資金浪費的問題。此外,預算編制缺乏員工的參與,教職工對預算了解不充分,導致預算與一線工作脫節,預算管理科學性不足。
3.2 資金使用過程監管不到位
在資金使用過程中,事業單位存在監管不到位問題,主要體現在資金使用缺乏合理監督機制,資金使用存在隨意性。例如,某中小學校在使用資金時,未嚴格按照預算進行安排,產生資金被挪用的現象,這一問題不僅違反了資金管理規定,還嚴重制約了事業活動的開展。同時,部分單位在進行使用過程中缺乏透明度,導致公眾利益難以得到保障,也難以準確掌握資金使用情況。在資金使用過程中,未及時公開信息,存在信息不透明而增加風險的隱患,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內部審計、外部監督機制,導致資金管理活動缺乏有效約束,加劇了資金不透明的風險。此外,在資金使用過程中,缺乏對使用情況的跟蹤與評估機制,忽視對資金使用效果的評估,無法為持續改進資金管理活動提供支持。
3.3 專賬核算不規范,存在混用現象
中小學校在專項資金核算方面存在不規范的問題,導致專項資金管理混亂。例如,部分中小學校在使用專項資金時與辦公經費混用,導致資金難以得到追蹤、監管。這一問題不僅違背了專項資金管理原則,也使專項資金缺乏精細化管理,增加專項資金被挪用的風險。
3.4 結余資金處理不及時
在專項資金管理過程中,結余資金處理不及時是一大問題。部分中小學校在資金使用完畢之后,未及時、規范處理資金,導致資金閑置、浪費問題。主要體現在部分中小學校結余資金管理時缺乏監管機制,導致結余資金長期滯留,未能及時用于關鍵項目或緊急領域,不僅產生資金浪費的問題,還影響了中小學校整體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時,結余資金處理不當,很可能引發財務風險。
3.5 績效評價流于形式
在專項資金管理中,評價作為重要環節,能夠有效體現資金使用效益和項目成效。然而,部分中小學校在績效評價時存在流于形式問題,缺乏實質性評估、反饋。首先,績效評價的方法不科學,導致評價結果難以準確反映資金使用實際效果。在績效評價時未合理關注資金使用績效,且評價結果缺乏應有指導意義。同時,在績效評價之后缺乏有效的監督、反饋機制,未將評價結果反饋相關部門,導致評價結果難以轉變為具體管理建議。
4 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改進措施
4.1 建立“項目庫+績效目標”預算編制機制
中小學校在預算編制時應建立“項目庫+績效目標”的編制機制,以增強預算的科學性與績效導向。首先,中小學校應根據自身發展目標、實際需求構建項目庫,涵蓋所有的專項資金使用項目。項目庫的建立能夠清晰了解各項目的需求和資金規劃,以提高預算的科學性。其次,預算編制應以績效目標為核心,明確每個項目的預期成效衡量標準,以此確保績效目標和中小學校發展保持一致,并為后續的績效評估提供依據。例如,在教育經費預算中設定具體教學質量目標、學生滿意度目標,以確保資金使用能提高教學質量[1]。再次,預算編制應強調各部門溝通、協作,確保績效目標能反映各方實際需求。例如,通過建立多方參與的預算編制機制,讓中小學校更好地把握資金使用具體方向,提高預算透明度和公正性。最后,對預算編制進行評價。在完成預算編制之后,應組建專家與項目實施單位進行座談溝通,對專項資金相關預算指標進行不斷修正。在對各類基礎資料進行分析之后,全方位地收集財務制度、項目管理制度、項目實施狀態,掌握各項數據的具體資料,以此合理地實施審核,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在評價階段,應根據所掌握的資料及調研情況,對各類信息進行審查、判斷,形成科學的結論,符合要求才能通過預算。
4.2 實施全流程動態監控系統
為了確保專項資金得到有效監管,中小學校建立全流程動態監控系統,確保資金使用全過程透明可控。首先,建立信息化監控平臺。信息化監控平臺能夠監控資金流向與使用情況。該平臺應能夠隨時隨地查看專項資金使用進度,發現并糾正問題。其次,動態監控專項資金的申請、審批、撥付、使用等各環節,防控資金被挪用、混用的風險,提高使用效率。再次,建立動態分析體系。系統應具備數據分析功能,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為決策提供依據。數據分析能讓中小學校識別資金使用過程中的問題和瓶頸,并及時調整使用策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最后,全面監督專項資金的各項指標。在專項資金監控環節,應做好準備,由相關專家進行充分溝通和交流,了解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目標、立項依據、項目重點、項目實施情況等方面要素,做到對資料的全方位收集,結合資金的項目范圍等方面要素,做到合理監督。參與監督的各崗位做好合理分工,明確人員工作任務,在對基本情況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充分溝通。
4.3 完善專賬核算與內控制度
中小學校在專項資金管理中應形成專賬核算與內控制度,確保專項資金使用合規、透明。首先,中小學校應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專賬核算,確保專項資金使用與辦公經費分開核算,避免專項資金管理中浪費或混用的問題[2]。其次,健全內控制度體系。內控制度對專項資金管理至關重要,中小學校應建立詳細的內控流程,明確規定各級人員工作職責,確保專項資金使用符合規定。通過明確責任人負責對專項資金監審和管理,確保每筆資金使用經過嚴格審批。最后,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為了確保專項資金符合內控制度要求,加強對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專業素養,確保財務人員相關技能符合要求,提高管理規范性。
4.4 建立結余資金定期清理制度
對于資金處理不及時的問題,中小學校應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確保資金使用和管理規范。首先,中小學校應定期對結余資金清理,通過定期清理的方式有助于規避資金長期閑置的問題,確保資金及時流轉。其次,資金結余清理應遵循相關財政政策的規定,確保資金結余符合國家財政管理要求。在清理過程中,應明確資金使用用途、方向,確保資金能用于其他緊急項目領域[3]。最后,中小學校應明確資金來源、使用情況,確保資金使用全流程得到準確核查,并通過建立臺賬,及時、準確掌握資金使用狀況,提高管理透明度。
4.5 建立健全績效評價體系
為了全面提高專項資金管理效益,應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對專項資金使用全過程進行評價,保障專項資金適應管理實際。中小學校通過形成科學的績效評價措施,分析是否有效發揮資金管理效益。首先,中小學校應建立科學的獎懲標準,明確資金使用預期成效、衡量標準。例如,在教育經費使用中,設定(學生滿意度或教學成果等)、教師滿意度等指標,以確保資金使用符合預期。其次,績效評價應關注專項資金申報、預算編制、資金使用、項目評估等環節。通過全過程績效評價機制,讓中小學校及時發現問題,保障資金使用效率實現最大化。最后,中小學校應健全績效評價的反饋機制,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人員,促進績效評價結果得到持續改進,以此不斷優化績效管理策略,全面提升資金管理效率。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是確保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的重要保障。以中小學校為例,當前專項資金管理問題體現在預算、編制不科學且缺乏績效導向、資金使用過程監管不到位,專賬核算不規范導致資金混用,結余資金處理不及時影響資金效益,績效評價流于形式難以發揮激勵約束作用,因此,應通過建立“項目庫+績效目標”預算編制機制提升預算科學性,實施全流程動態監控系統強化資金監管完善專賬核算與內控制度規范資金使用,建立結余資金定期清理制度提高資金周轉效率,建立健全績效評價體系確保資金使用效益,以此構建更加科學、規范、高效的專項資金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裴劉駿.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4(12):159-161.
[2]陳雅倩.加強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路徑探析[J].品牌研究,2024(16):70-72.
[3]崔蓉賢.談如何有效加強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J].活力,2024(06):118-120.
作者簡介:曾杰(1983-),男,漢族,貴州六盤水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資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