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會計主要關注于外部報告,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滿足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需要;而管理會計則側重于內部決策支持,通過成本分析、績效評估等手段,幫助管理層領導制定戰略和優化資源配置。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兩者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融合現象愈加明顯,這種融合有助于實現信息共享,提高決策效率,加強企業的財務健康狀況和競爭力。
關鍵詞: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融合發展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22.025
引言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中都得到了廣泛關注。為了提高決策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企業迫切需要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有效結合,實現信息流、資金流與業務流的全面融合。財務會計不僅需要滿足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同時也需要為內部管理層領導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而管理會計在實施業務決策和績效考核中,越來越需要依賴財務數據來進行分析和預測。因此,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是新時代企業管理與決策的必然趨勢。
1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概述
1.1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概念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是會計學中兩個重要的分支,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扮演著不同但互補的角色,財務會計主要關注企業對外的財務信息披露,而管理會計則更側重于企業內部的財務決策支持,盡管兩者的側重點不同,但目標都是提高企業的財務透明度和效率,從而支持企業的長期發展。一方面,財務會計的核心職能是記錄和報告企業的所有財務交易,其主要任務是確保記錄的準確性和合規性,以滿足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如投資者、債權人和監管機構等。財務會計會編制各類財務報告,如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為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提供全面、真實的信息,且報告通常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或各國會計準則編制,以確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其中,資產負債表展示了企業在特定時點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狀況,為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和財務穩定性提供基礎;利潤表主要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收入和支出,揭示企業的盈利能力;而現金流量表則展現了企業在經營、投資和融資活動中的現金流動情況,幫助利益相關者了解企業的流動性和財務健康狀況,外部利益相關者能夠判斷企業的盈利能力、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從而做出合理的投資和融資決策。另一方面,管理會計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企業的內部決策,其主要是通過運用現代統計學和管理學的理論,為企業的戰略規劃和日常管理提供數據和分析支持。管理會計一般包括成本會計和管理控制兩個層面,成本會計負責對產品和服務的成本進行詳細的分析,以幫助企業制定合理的定價策略和成本控制措施,通過了解各項成本構成,企業能夠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與此同時,管理會計還涉及制定企業的財務規劃和預算,這一過程通常包括對未來收入和支出的預測,以及對利潤目標的設定,幫助企業識別潛在的財務風險并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此外,管理會計也強調建立和維護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性,內部控制旨在確保企業資產的安全,提升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并促進法規的遵守,及時且精準識別和糾正偏差,保障財務數據的可信性。
1.2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區別與聯系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作為兩項重要的會計職能,肩負著不同但又相輔相成的角色,兩者雖然在某些方面存在共通性,但本質上卻有著不同的目標、應用方式和信息來源。首先,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目標和服務對象有所不同,財務會計主要面向企業外部的利益相關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監管機構等,通過編制財務報表(如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供外部決策使用,其目標在于提供真實、準確和可比較的財務信息,確保企業在外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1]。管理會計則主要面向企業內
部,關注企業管理者的決策支持,提供及時、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以幫助管理者進行戰略規劃、績效評估以及運營控制,為企業制訂合理的預算方案、控制成本和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盡管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許多方面存在差異,但其并非孤立存在,反而兩者在企業的運營中形成了有效的互動關系,財務會計所提供的詳盡財務報告為管理會計的績效評估和決策支持提供了基礎數據,而管理會計則通過對財務與非財務信息的分析,反饋企業運營中的問題和機會,進而促進財務會計的數據改進和優化。
1.3 新時期企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融合的必要性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的決策過程需要基于全面和準確的數據分析,財務會計提供的是歷史財務數據,而管理會計則側重于對未來的預測和決策支持,兩者的融合可以幫企業在更廣泛的視角下進行數據分析,提供實時、全面的信息,提高其對市場趨勢的敏感度,以便在競爭中獲得優勢。管理會計在預測、分析和規劃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是通過對相關數據進行剖析,為戰略決策提供支持,而財務會計的數據則可以為這些決策提供實證依據,那么將兩者進行有效融合,便可以讓企業的決策過程變得更加科學、合理,進而提高決策的效率和質量。此外,企業不同部門通常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各自為政,溝通不暢,導致資源浪費與決策失誤,而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進行有效融合可以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實現信息的流通與共享,促進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協作,使得決策信息可以更加快速地在不同部門流轉,從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潛力[2]。
2 新時期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困境與限制
2.1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方向不明確
財務會計作為企業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其使命在于收集、記錄、處理和匯總各類財務數據,為企業決策提供可靠的財務報表和信息,但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面對日益復雜的商業運營活動和管理需求,傳統的財務會計所面臨的融合挑戰也日益凸顯。與傳統的財務會計不同,管理會計更注重對數據的深度分析和解讀,以支持管理層領導制定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的策略和決策,管理會計提供的數據支撐和資料服務是企業在迅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獲勝的重要利器,但仍有許多企業在兩者的融合過程中,往往面臨融合方向不明確的問題,這也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重大挑戰。此外,財務會計所關注的主要是企業過去的財務表現和現狀,對于未來發展的趨勢和策略規劃的支持相對薄弱,在當今快速發展和變革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需要更具前瞻性和戰略性的財務管理支持,這也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融合的重要背景。因此,企業應充分認識到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融合過程中的局限性,加強管理會計的深入運用,深化數據分析和管理支持的力度,確保企業在融合過程中擁有清晰的方向和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從而實現持續的融合發展[3]。
2.2 財務會計信息化落后
財務會計信息化落后的問題是一個長期困擾企業的難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企業運營中產生的數據量迅速增加,然而許多企業并沒有做好準備來應對這種變化。當前,大部分企業所采用的財會信息系統往往是相互獨立的,各部門所收集和掌握的信息資源無法實現集中統一,導致企業運行中業務流程和財務流程之間出現了明顯的分離現象。例如,由于各部門的信息系統獨立運作,導致企業內部存在大量“信息孤島”,部門間信息無法共享、協同工作效率低下,加上各部門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統進行數據錄入和管理,數據之間存在不一致性,容易導致信息錯誤和沖突,進而影響企業管理決策的準確性和效率。此外,分散的信息系統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和安全漏洞,一旦企業遭受信息安全攻擊,可能導致重大經濟損失和聲譽受損,加上信息系統的相互獨立性,造成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的效率低下,增加了企業內部的重復勞動和資源浪費,不利于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發展。
3 推動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深度融合的具體措施
3.1 制定統一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目標
在現代企業的運營管理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顯得尤為重要,二者雖然各自承擔不同的職能,但如果能夠緊密結合,無疑將為企業提供更為全面的決策支持,進而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制定統一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目標是融合策略的首要步驟。企業的整體戰略和長遠發展目標應成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工作的出發點,在實際工作中許多企業發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存在目標上的差異,導致二者在協作時出現障礙,因此企業在制定目標時,應重點考慮如何將兩者的目標統籌規劃,確保其在工作方向上保持一致。具體來說,企業可以召開跨部門會議,邀請財務部與管理部的相關負責人,共同討論并確定一個服務于企業長遠發展的財務管理目標,消除兩者之間的目標隔閡[4]。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愈發凸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應對風險時,往往側重于不同的方面,但若能形成統一的風險管理認識,兩者的協調配合將能為企業提供更為全面、系統的風險應對方案。因此,企業應建立一套完整的風險管理框架,明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風險管理中的職責和角色,財務會計負責提供準確、全面的財務數據,為風險評估與管理決策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而管理會計則應運用其專業知識,對其中的風險進行量化、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以便企業在識別、評估和應對風險時,可以形成強大合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對企業的負面影響。此外,為了確保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資源分配上能夠真正服務于共同目標,企業還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資源分配機制,優先考慮對實現共同目標具有關鍵作用的項目和活動,并建立績效評估體系,通過設定合理的評估標準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工作成果進行客觀評價,激勵二者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創造更多的價值。
3.2 制訂合理的財務會計預算和計劃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要求企業必須制訂合理的財務會計預算和計劃,加強資產和成本管理,確保財務會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幫助企業的領導者更加準確地了解機構的財務會計狀況,基于科學的財務會計數據做出更為準確的財務會計決策,從而優化財務會計狀況,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并給企業的財務會計決策帶來了諸多優化和改進。第一,在預算編制和執行方面,明確要求各級企業編制年度預算和績效監控報告,并對預算執行過程進行監督和評估。第二,在財務會計報表公示和透明度方面,規定財務會計報表的編制和公示要求,要求企業應當按照會計準則編制和公示年度財務會計報表。第三,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方面,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要求,通過規范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等方面的標準和規定,提高企業的風險防范和控制能力。第四,在績效管理和激勵機制方面,要求企業進行績效考核,并采取激勵機制,以提高企業的業績和效益,對于企業財務決策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建立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和風險控制機制,提高企業的財務透明度和內部管理能力,推動企業規范運作、高效操作和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3.3 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的優勢
對于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而言,應當由財務部門與經營管理部門進行統一規劃,制訂出詳細可行的改革方案,并為各項工作設定明確的時間、目標、規模和技術標準,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提供基本思路和依據。在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過程中,應選擇適宜的技術手段,如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技術,將現有的企業財務會計系統和信息化技術進行深度融合,采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加強數據的安全性,對于敏感數據可以進行加密,對于不同等級的權限進行控制,確保數據的安全。同時,確立財務會計業務的各個環節和流程,并與內部控制制度相銜接,明確各個環節的職責和權限,規范操作規程和步驟,確保財務會計活動的規范性和透明度,創新性地提出適用于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大數據應用方案,不斷地優化和完善,推行合理使用,注重重要數據的安全,盡量少產生數據冗余,使其更加實用,更加透明化[5]。例如,以信息技術的數據自動采集、自動處理、自動存儲、自動輸出等功能,達到減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的準確度和及時性的效果,實現對企業的收支情況、財務會計狀況、財務會計分析、預算管理等各方面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統計,從而提高財務會計的質量,有效控制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風險。
3.4 多方位同時推進,加快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
為了滿足新時期對企業發展的要求,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深度融合,企業應建立科學的資金預算和經營預測機制,制訂合理的資金使用計劃,優化資金結構和投資,控制財務會計管理成本和現金流量風險,確保資金流動性和安全性。同時,對公司的經營風險進行全方位識別、分析和評估,制定應對措施,建立合理的風險管理體系,規避和應對各種風險,確保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穩健發展,并根據市場需求,積極優化和穩定與供應商、客戶、企業等各類外部合作關系,確保各合作方之間的利益平衡和合作關系的穩定,同時減少未付款項的逾期和壞賬風險。在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過程中,企業應建立定期的內部審計機制,對財務會計管理內控的執行效果進行檢查和評估,及時發現制度漏洞和風險隱患,并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對財務會計管理內控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反饋,及時調整和改進內控制度,確保內控工作的持續有效。另外,企業還應建立健全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全面考慮企業的特點和需求,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并結合內部的風險和控制要求,促進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和內控制度的優化、完善,最大限度地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融合發展目標。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在目標、信息處理、數據來源等方面存在顯著的區別,但二者又密切相關,相互支持,財務會計的規范性和合法性為企業的外部信息傳播提供了保障,而管理會計的靈活性和前瞻性則為企業內部管理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兩者的有機結合,可以幫助企業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更加有效地制定戰略、控制成本,并提升整體運營效益。在當今快速發展的商業環境中,企業應進一步推動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有效融合,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端木德洋,王穎馳.新時期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發展探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4(36):57-60.
[2]宮晶.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發展與品牌創建[J].中國品牌與防偽,2024(11):89-90.
[3]李穎.新經濟形勢下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發展路徑探析[J].產業創新研究,2024(21):155-157.
[4]任沁.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對企業財務決策的影響研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4(21):136-138.
[5]鄭瑋.現代企業管理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發展路徑探尋[J].商場現代化,2024(24):157-160.
作者簡介:田雨卉(1993-),女,漢族,吉林公主嶺人,碩士研究生,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