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個是中科院化學博士,一個是中山大學發育生物學碩士。兩人放棄城市生活,回到家鄉種玫瑰,當起現代農民。他們的故事并不復雜,卻耐人尋味……
美好的愛情是,
和你一起經營甜蜜的事業
4月,重慶潼南區崇龕鎮的玫瑰園里,漫山遍野開滿了玫瑰,大馬士革、芳純、粉佳人等玫瑰競相綻放枝頭,游客或漫步其中,或泛舟湖上,賞花,談笑。每年到了此時,基地的員工們就忙不過來了,身為公司董事長的何泉和把關技術研發的李鶴便會加入其中,幫著打理玫瑰,招呼游客。李鶴說:“玫瑰是愛與美的化身,大家來我們這兒,都懷著一顆追求幸福的心。我們經營的是甜蜜的事業,雖然累,卻不辛苦。”
因為白天忙于各種事情,無暇賞花,等到晚上游客都走了,夫妻倆才得空兒來玫瑰園放松一下。“天黑了,看不到花,但是可以聞到縈繞周身的香氣。”李鶴說:“這么大的一個園子,就我們兩個人,那種感覺非常美妙。”何泉笑她:“你這個人心大,什么事都往好處想,什么事都能讓你覺得幸福。”李鶴說:“逛花園,人家靠看,我們靠聞,邊聞邊猜這是走到哪里了,那種漫無目的的放松感很少能有人體會。”
忙碌之余,這片刻的休憩時間讓夫妻倆覺得非常寶貴,也無比珍視。呼吸著甜香的空氣,說說心里話,一圈兒走下來,兩個人都滿血復活。
工作時努力應對、一絲不茍,相處時全情投入,這是夫妻倆多年來的生活習慣,也是他們保持恩愛的秘籍。
在成都生活時,李鶴在四川省中藥研究所工作,何泉自己創業,做日化用品的原材料研究和貿易。2008年,李鶴辭職和丈夫一起創業。在日化產品領域摸爬滾打了十幾年,何泉很清楚,“同樣叫‘玫瑰精油’,有的賣到8000元,有的只賣80元,消費者根本不知道怎么區分。”何泉是精油領域的專家,但即便是這樣也會買到假貨。2011年,何泉和妻子商量:“要不然,咱們自己建個玫瑰基地吧,從源頭上控制原材料,做中國最好的精油產品!”李鶴沒有絲毫猶豫:“好啊,肯定能行!”
李鶴說,這可不是腦子一熱盲目支持丈夫,“做事情,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才能有熱情。我和何泉接觸日化產品這么久,最喜歡玫瑰產品,我有信心做好。”
美好的親情是,
各自分離又緊密相依
經過多方選址,何泉把目標聚焦在自己的家鄉潼南,很多同行都搖頭,“以前沒聽說過重慶能長玫瑰。”但何泉不這么認為,雖然在重慶種玫瑰,產量不一定最高,但這里的氣候和地理環境特殊,玫瑰中的精油品質會是一流的。2011年,潼南區招商引資向何泉拋出了橄欖枝。第二年,夫妻倆回到崇龕當農民,注冊成立重慶雅香美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年底租下500畝地作試驗田,專注于大馬士革玫瑰的種植加工、精油提取及農業新品種育種育苗示范推廣。
“博士夫妻回農村做農民,會不會感覺有壓力?”面對疑問,李鶴笑著說:“壓力大概都在何泉身上,我比較大條,雖然知道會遇到難事,但既然走出了這一步,碰到問題努力解決就好了。”李鶴就是這樣一個人,不糾結、凡事愛往好處想,從小到大,她的幸福感特別強,也正是這樣的性格,為何泉減輕了很多壓力,讓他可以全情投入工作。
夫妻倆來潼南的時候,兒子東冬正上初中,“因為沒辦法照顧他,就送他去了寄宿學校。”每周五晚上,夫妻倆開車回成都,先去學校接孩子,再回父母家,一家人過周末。雖然三口人各自忙碌,但東冬和父母特別親,也非常喜歡和爸媽聊天。周末的飯后,是三口人交流的時間,東冬會一直不停地說學校的事,和爸爸媽媽探討。
在教育孩子上,夫妻倆始終相信一個道理:當父母在做一件真心熱愛的、有意義的事的時候,孩子就不會差到哪兒去。“讓孩子知道生命的意義,好過讓他覺得父母是為了他而活。”事實的確如此,雖然沒有父母的嚴格管束,東冬的自覺性和獨立能力卻非常強,如今,他已經上了大學,每年放假都回來幫父母打理工作,還會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
美好的生活是,
趣味和意義兼修
有一個研制日化品的老公,是種什么體驗?李鶴說:“我家里有四五十種精油,比美容院的還多。我用的護膚品也都是何泉給做的。”
有一次,公司研制了一款玫瑰純露,何泉回家后,獻寶一樣送給老婆,興奮地說:“這個特別好,特別香!”說著往空中一噴,讓李鶴走過去。氤氳在玫瑰霧中,別提多舒服了。于是之后的一段時間,何泉經常會絮叨:“老婆,你最近皮膚很好啊!”說著拉過她仔細端詳:“哎呀,不僅白,膚色還均勻,膚質也細膩了!”這對話簡直要甜死人,要知道好多人結婚久了,互相都不多看一眼,換個發型對方都發現不了。李鶴哈哈大笑:“我換發型他也發現不了!”
原來,何泉在說這些“甜言蜜語”時,很大成分是一個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狀態,比如,李鶴用了新研制的洗發水,何泉會仔細觀察她頭發的光澤度、順滑度、有沒有頭皮屑等,但至于李鶴最近是否修剪了劉海,他照樣看不出來。
即便如此,李鶴卻不會生氣,對她來說,生活給予她的,無論是小確幸還是小尷尬,都有它的可愛之處。“過日子,如果計較太多,就是自找苦吃。而且,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說出來嘛!”
說起玫瑰,人們總能聯想到浪漫的愛情,但留在何泉夫婦心中的美好畫面卻是這樣一幕:清亮的晨光里,幾個年輕的媽媽挎著竹籃,踏著露水去采花,身后幾個四五歲的孩子,手里拿著幾枝玫瑰,一蹦一跳地跟著……
李鶴感慨道:“如果她們在村里找不到事情做,就要外出打工,孩子也就沒有了媽媽的陪伴。現在村里的小夫妻們都可以在我這里工作,一家人就不會分開了。每當想起這幅畫面,我就覺得,這不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快樂不是僅僅自己過得舒心,還要看到身邊的人因為你而改變了生活,這才是更幸福的事。”
何泉和李鶴,就像這世間的每一對平凡夫妻,質樸地愛著。他們腳下這片占地6000畝的玫瑰花種植基地,既是兩人愛情和事業的見證,也是他們回饋父老鄉親的一份厚禮。
摘自《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