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世界認同建構研究\"(22BKS096);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高校思政課‘三情合一'教學模式研究\"(22SKSZ077);中共重慶市委黨校 2021年度科研項目“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構成要素及政治邏輯研究\"(CQDX2021A—001)。[中圖分類號]D621 [文章編號]1673-0186(2025)008-0130-014[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19631/j.cnki.css.2025.008.009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1]17黨的堅強有力領導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政治支撐。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最廣大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切實彰顯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運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創新創造活力,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舉世矚目成就。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盵2]新時代新征程上,如何進一步加強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面領導,不斷健全完善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將人民群眾的共同意愿和智慧轉化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制度保障,這是黨領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亟待深人探索的重大課題。
一、問題提出及文獻綜述
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重大成果[3],而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國式現代化高度耦合[4],堅持黨的領導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以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之間的相互聯系與耦合邏輯是當前學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國內學者的研究,主要圍繞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意蘊、基本經驗、獨特優勢以及方式方法等相關問題展開。其一,闡釋理論意蘊。有學者認為,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關涉政黨屬性、政黨職能、政黨權威以及政黨文化等理論范疇[5],開展研究的理論基礎主要由現代化理論、政黨理論和中國共產黨關于現代化的理論等構成[6]。其二,總結基本經驗。有學者指出,堅持“兩個結合”[7],堅持和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8],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其三,探討獨特優勢。有學者強調,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戰略謀劃力、群眾組織力以及社會號召力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9],黨的領導賦予了現代化先進的政治力量、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指引以及新的文明形態[10],在價值、動力、能力、組織及理論等方面具有諸多優勢[1]。其四,分析方式方法。有學者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明確基本方向、制定戰略規劃、構建和完善制度體系以及匯聚各方面力量等方式著手領導中國式現代化[12],這蘊含著豐富的實踐方法論[13]。另外,還有學者深入研究了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問題[14],探討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邏輯與路徑[15],強調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標志與本質要求[16],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民主指向[17],對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國內學者對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之間的邏輯關系分別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闡釋,積累了較豐富的研究文獻,為學界進一步開展相關問題研究打下堅實基礎。但是,目前已有研究從整體視角探討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還不夠?,F圍繞中國共產黨如何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將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面領導與貫徹落實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相統一,通過治國理政具體實踐有效破解現代化建設面臨的一系列政治難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進行分析研究。
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新時代我國民主政治領域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深刻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價值取向和內在要求。中國共產黨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114,大力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將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貫徹落實到治國理政實踐中,為把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向前進提供了強勁動力。(一)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的根本制度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創造精神,匯集全體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向前發展?!盵18]61“民主\"暗含“人民的統治\"之義。從世界現代化的特征規律來看,創造一種能夠將最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轉化上升為國家意志的民主政治程序,并運用其所產生的國家政治權力來充分激發廣大民眾參與現代化進程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既是“人民的統治”能否真正實現的基本前提,也是現代化事業能否高效推進的關鍵所在。為此,需要協調處理好政府公共權力與人民大眾的社會權力之間的關系,否則將成為后發國家推進現代化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不可能讓每個人都直接來執掌政權,而是需要有一種來自民間的政治組織作為將政府與人民聯系起來的橋梁——這就是能夠真正扎根于人民群眾、與人民命運與共的政黨組織。美國學者亨廷頓指出:“處于現代化之中的政治體系,其穩定取決于其政黨的力量,而政黨強大與否又要視其制度化群眾支持的情況,其力量正好反映了這種支持的規模及制度化的程度?!盵19]尤其是像中國這樣具有56個民族、14億人口規模的巨型發展中國家,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會面臨更加復雜的矛盾和問題。只有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充分凝聚動員廣大人民群眾中所蘊含的磅礴社會力量來有序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成功跨越現代化的激流險灘。這就更加需要有一個能夠代表人民共同意志和權益的政黨來作為領導推進現代化的核心政黨力量。在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爭取自身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的長期革命斗爭中誕生,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壯大起來的中國共產黨正是這樣的優秀政黨。
大力探索和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是“近代以來黨團結帶領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20],也是我們黨能夠領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并成功破解復雜矛盾和棘手難題的根本前提。中國共產黨通過實施全過程人民民主,領導廣大人民群眾結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將“最廣大中國人民”這個命運共同體的共同意志上升為黨的意志,并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系列制度程序和實踐過程進一步轉化為國家意志,將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活力充分激發出來,最終形成推動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強大力量。如果離開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離開黨所領導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國家政治生活、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等領域的全方位全過程實踐,那么具有不同利益訴求、價值取向以及宗教信仰的廣大人民群眾,在現代化進程中就無法被凝聚成具有高度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的統一政治力量而重蹈“淪為一盤散沙”的歷史覆轍。黨在領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需要不斷健全完善能夠把人民群眾權益和意志有序轉化為國家政治權力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不斷豐富和優化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要素構成和實踐形態,激發人民群眾對于現代化建設各項工作的創造活力,確保人民當家作主在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各個環節都能夠落到實處。
(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有力制度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盵18]58將黨的主張、人民的意志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過程全方位貫徹落實到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打下堅實基礎,這是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客觀需要。西方現代化的政治基石在于:由政黨、金主和選民三者組成資本主義“民主政治三角形”,把資本權力轉化上升為國家政治權力,執政黨則運用國家政治權力為資本主義現代化開辟道路。其嚴格遵循西方“社會契約論”思想,看似強調“主權在民\"但實則由資本邏輯所主導,打上了資本利益的深深烙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無法得到真正彰顯和維護,這是引發西方現代化危機的政治根源所在。而中國式現代化在政治建設領域則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其中“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21]。
如何在現代化建設中更好做到三者有機統一呢?那就需要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其真正實現“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2],確保人民當家作主在黨治國理政實踐中得到全方位貫徹和全過程體現。中國共產黨通過深人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使黨的意志和人民的利益訴求沿著法治軌道得到共同彰顯和維護,確保了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黨性”“人民性”與“法治化\"相統一,這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現代化建設奇跡的民主政治法寶。有人提出在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到底是“法大\"還是“黨大”的問題,這實質上是個形而上學的偽命題。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真正具有神圣性的法律,不是來自所謂超越人類世俗社會的“天則”,而是來自世俗社會中的人民,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至高的神圣性。正因如此,在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能夠真正彰顯民主政治價值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法律必須由黨領導人民來制定和執行,只有在黨的領導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主動適應和滿足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將黨的領導和人民的意志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才能真正賦予法律以“神圣性”。因此,法律一旦被制定生效之后,黨和人民都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其社會活動,這是“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也是法律“至上性\"的深刻體現??傊^程人民民主能夠保證和維護現代化進程中法律的“神圣性”和“至上性”,在黨的領導下把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和共同意志沿著法治軌道有序轉化為國家政治權力,形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有效制度支撐。
(三)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的強大制度力量
現代化“是以現代工業、科學和技術革命為推動力,實現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大轉變,使工業主義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思想各個領域并引起社會組織與社會行為深刻變革的過程\"[23]。由于現代化力量對國家與社會層面的作用機制存在巨大差異,現代化進程中國家治理與社會變革發展往往并不同步。西方國家是社會發展先于國家變革,長期奉行“弱政黨、小政府、大社會\"模式,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明顯適應不了社會發展需要,面對新冠疫情這樣的突發公共危機時西方國家普遍無能為力。因此,個別長期鼓吹西方民主制度優越性和“歷史終結論”的學者,近些年來也不得不承認西方國家治理能力不足的事實。很多后發國家則是國家構建先于社會發展,在社會發展還不充分的情況下就盲目進行國家層面的劇烈變革,導致國家長期處于動蕩狀態。當今世界,現代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廣度在推進,這迫切需要執政黨能夠統籌推進國家建設與社會發展,增強整體治理效能。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駕馭現代化力量,真正造福本國人民。
中國共產黨堅持把現代國家建設與社會變革緊密結合,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不斷走向深入,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堪稱“中國奇跡”。但獨特的基本國情和發展條件決定了中國在現代化新征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國家不曾遇到的各種壓力和挑戰,我們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國家治理在現代化進程中與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將高效能治理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社會主義政治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植根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深刻反映了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能夠“拓展民主渠道,豐富民主形式,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以主人翁精神滿懷熱忱地投入到現代化建設中來\"[18]61。黨通過全過程人民民主將國家現代化建設與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和意志緊密結合,實現國家治理與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相互促進。一方面,科學運用國家政治權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以國家治理現代化實踐引領社會治理創新,用國家治理為社會發展提供目標指引和戰略支撐;另一方面,廣泛匯聚民意民智民力,充分吸納現代化建設中涌現的新技術新工具,并總結轉化社會治理的實踐經驗和典型案例,從而進一步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傊h以全過程人民民主領導推進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能夠“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2]。
三、中國共產黨以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能力路徑
中國共產黨以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需要健全完善一系列法治化、制度化的民主程序和政治體系,“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24]。從中國式現代化民主實踐來看,“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體現在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國家治理實踐當中\"[25]。這五個方面是黨領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民主環節,每一環節都旨在破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所遇到的政治難題。
(一)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破解現代化進程中活力社會建設的難題
現代化是由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要素所構成的社會有機體新陳代謝、演化更替的歷史過程,必然會沖擊傳統價值觀念和道德體系,使社會秩序發生質變。由于舊的社會秩序逐漸被現代化的物質和精神力量打破,社會整體變得更加有活力,但社會紀律性和秩序權威會被極大削弱。此時,掌握現代化領導權的新興政治力量可以通過運用國家政治權力來強化社會紀律、建構社會秩序,使新的國家政治權威和社會秩序重新確立起來,但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又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確保社會秩序和活力構成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維度,“在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處理好這對關系是一道世界性難題\"[26]。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改革、發展和穩定相統一,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穩步推進。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黨領導中國人民要建成的現代化社會“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呈現出活力和秩序有機統一”[27]332。為此,我們黨要充分發揮黨的長期執政優勢,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貫徹落實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之中,不斷增強黨的領導權威、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又充分激發和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走出秩序與活力相統一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能夠破解上述難題的關鍵在于,黨始終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健全完善民主選舉制度體系,使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民主選舉中得到充分實現。具體而言,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民主選舉全過程,首先,可以確保選舉程序的全鏈條,使民主選舉各環節緊密銜接、形成閉環整體,以保證選舉的公平公正;其次,可以確保選民的全覆蓋,使符合條件的中國公民都能平等有序參與選舉;最后,可以確保選舉實踐的全方位,使民主選舉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現代化建設各領域,讓人民群眾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可以在不同場景中得到充分行使??傊?,全過程人民民主賦予我國民主選舉制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顯著特征和制度優勢,為破解秩序與活力難題創造了根本制度條件。
此外,黨在民主選舉實踐中發揚全過程人民民主,還須切實用好民主集中制度這一根本領導制度,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28]?!懊裰骰A上的集中\"主要表現在:其一,在執政黨層面,組織廣大黨員有序參與黨內民主選舉,產生黨的各級代表大會的代表和委員會,這一過程要切實體現基層黨員的共同利益和意志。其二,在國家層面,通過民主選舉形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一人民群眾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志通過人民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等系列制度程序轉化為政治權力;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則集中運用人民群眾的政治權力選舉國家各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確保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志能夠通過這些國家機關得到切實的維護保障。其三,在社會層面,組織廣大基層群眾通過民主選舉產生村(居)兩委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指導各種社會團體、企業通過會員(職工)大會選舉理事、負責人等?!凹兄笇碌拿裰鱘"則主要表現在:始終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推進民主選舉實踐,把人民利益和意志通過黨內民主、國家民主及社會民主的系列制度程序向國家政治權力有序轉化。
總之,通過運用全過程人民民主可以凝聚廣大民眾的智慧,為民眾創造公平有序參與民主選舉的良好制度環境,點燃全社會干事創業、奮勇爭先的激情活力;同時,將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最強有力政治穩定器,可以確保社會的和諧融洽、穩定有序,從而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不斷實現秩序與活力有機統一。
(二)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協商,破解現代化進程中的多元化利益沖突難題
現代化必然帶來社會利益格局廣泛而深刻的調整,從而引發不同群體間的利益矛盾沖突。執政黨如何在多樣化利益格局和多元化價值取向中凝聚起最廣泛社會共識,這是世界各國現代化面臨的重要難題。很多后發國家現代化到一定階段后,會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無法自拔,經濟發展困境進一步導致社會問題頻發并反饋到政治層面,使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等極端政治思潮大行其道,此時兩黨或多黨間的政治斗爭將非常激烈,這會引發社會持續動蕩并反作用于經濟領域,最終形成現代化動力缺失與社會動蕩間的惡性循環。在此背景下,具有不同利益訴求、價值理念的民眾在政治上必然存在多數派和少數派之別,須有效化解多數派與少數派群體間的利益區隔與矛盾,才能為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可靠政治環境。現代西方民主制以“少數絕對服從多數\"以及“得票多數者通吃全拿\"的方式來試圖解決上述難題,但在這種由簡單多數決定的政治權力生成模式下,民眾看似擁有“一人一票\"的選舉權,卻不可避免地陷入“多數人對少數人統治”的政治陷阱中。現代西方民主制不僅無法解決現代化進程中多元化利益沖突的政治難題,反而使問題更加復雜化尖銳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29]292扎實有效開展民主協商,是破解多元化利益沖突難題的根本途徑,確保民主協商真實可靠則成為重中之重,這就需要充分發揮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優勢。貫徹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入推進民主協商實踐,首先,可以保證民主協商的完整性,通過健全完善協商民主制度體系,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廣泛開展民主協商,有利于系統維護人民群眾參政議政、參與現代化建設的各項權利;其次,可以保證民主協商的精準度,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具體實踐中的熱點痛點堵點和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開展民主協商,可以更為精準地把握社會的脈動,更為及時地回應人民的呼聲,從而在無形中消除矛盾沖突產生的根源;最后,可以保證民主協商的真實性,讓社會大眾全方位全過程參與民主協商,使民主協商真實可靠有效。總之,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既可以通過民主的制度程序將協商真正落到實處,還可以通過協商的政治藝術切實增強民主效能,使民主協商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從而能夠充分容納和化解不同群體間的利益矛盾,為成功破解現代化的政治難題打下堅實基礎。
黨在領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充分運用全過程人民民主,將民主協商貫穿治國理政實踐全過程,有效化解了現代化進程中社會利益多元化帶來的矛盾沖突。其主要體現在:其一,堅持和完善黨內民主協商制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充分尊重和保障每名黨員的正當利益和合法權利,確保形成黨內最大公約數。其二,在重要時間節點,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之間圍繞國家大政方針、重大發展戰略等進行全方位、多層級民主協商,以此科學把握社會各階層民眾的思想動態、價值理念、利益訴求以及政策呼聲,從而不斷凝聚政治共識、價值認同,最終形成并不斷拓展全社會各階層民眾的最大公約數。其三,圍繞社會治理面臨的具體問題,組織廣大基層群眾常態化、精準化地開展民主協商活動??傊ㄟ^扎實開展廣泛多樣且高頻次的民主協商活動,能夠最大限度地化解現代化實踐中多數與少數、集體與個體之間的利益沖突,讓廣大民眾真正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民主權利,不斷拓展黨領導下的政治命運共同體的社會邊界,充分激發全社會各階層人士參與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熱情,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起最廣泛的社會共識和最強大的社會力量。
(三)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決策,破解現代化進程中的公共決策難題
現代化是財富創造與風險挑戰并存的歷史發展過程,其“財富的社會化生產與風險的社會化生產系統相伴”[30]。因此,在世界各國現代化實踐中,執政者能否運用好掌握的政治權力高質高效推動公共決策,以有效應對現代化各種風險挑戰,從而維護保障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這既是檢驗執政者是否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關鍵指標,也是一道難題。西方民主制下政府公共決策的形成往往重所謂的“程序民主”,輕“政策實效”,各個政黨間出于政黨私利會利用民主決策過程中存在的程序漏洞作為杯葛競爭對手正常施政的手段和工具,即使這個政策本身符合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并且具有生死攸關的緊迫性也不能讓其輕易通過并實施,以免競爭對手因此獲得政治利益。當然有人可能會認為,這個過程體現了決策的民主性,避免了公共權力的濫用。此觀點初看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實際上卻存在極大認識誤區。西方民主制下各種政治勢力為了維護黨派集團利益進行激烈的博弈攻防,這是其政治生活的常態。在此背景下,執政黨作重要決策往往都會牽扯復雜政治矛盾、面臨激烈政治斗爭,直到決策所涉各方利益最終達到平衡點才能夠形成折中方案。這必然導致政府公共決策的效率低下及政策執行困難,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根本無從談起,其實質是公共權力變相不作為。
中國共產黨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能夠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更好地保證和維護人民群眾參與民主決策的權利,讓群眾全過程參與決策、全方位監督決策執行,不斷提升民主決策效能,從而有效破解現代化進程中的公共決策難題。其一,有助于彰顯民主決策的科學性。對于民主決策而言,通過民主方式形成科學之策是前提。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理念,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貫徹到民主決策實踐中,必須將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要堅持“把頂層設計和問計于民統一起來\"[31],不斷完善黨內民主決策程序,增強黨內民主決策效能。各級黨委、政府在作出重大決策前要在基層黨員中扎實開展社會調研工作,認真傾聽、吸納基層黨員的呼聲和建言。同時,還要通過各級人大、政協向全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積極發揮權威智庫和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咨政作用,不斷通過創新決策聽證會、召開重大政策座談會以及開展社情民意調查等方式為決策作支撐和參考。其二,有助于彰顯民主決策的系統性。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長遠系統工程,必須在決策中做到統籌兼顧、系統籌謀,才能更好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因此,要深刻把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全局觀、長遠觀和大勢觀,針對教育、科技和人才等制約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問題,從全局、長遠和大勢上作出判斷和決策。其三,有助于彰顯民主決策的法治性。法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石和保障,在全過程民主決策中還要堅持民主與法治相統一,確保人民群眾合法有序參與民主決策實踐,通過全過程民主決策實踐將現代化建設成果持續轉化為全體人民的共同獲得感、幸福感。
(四)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管理,破解現代化進程中執政者與基層群眾脫節的難題
在推動現代化過程中,如何維持與基層民眾的緊密關系,讓民眾可以積極參與國家和社會相關事務管理,是執政黨必須積極回應和著力解決的執政課題。西方國家的民主政治發展大多呈現出“重政治、輕治理\"的特征。其國家管理由民眾投票選出的政黨精英人士根據所獲得的政治權力在一定任期內負責,內容一般主要涵蓋國防、外交等與民眾利益間接相關的重大事項,普通民眾參與度較低;與廣大民眾民生經濟福祉等切身利益直接相關的社會管理則主要是由資本勢力掌控,政府往往不會較多介人干預。由此,西方國家民眾則只是在選擇政黨管理國家時行使了一次投票權,但在管理國家及社會事務中應該享有的民主權利則缺失了。代表民眾履行管理職責的政治精英們直接或間接聽命于實際掌控國家政治權力的資本利益集團,必然脫離基層民眾,更不可能真正去維護民眾利益,這也是近年來西方國家反建制民粹主義政治興起并漸成氣候的根本原因。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豐富各層級民主形式,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現實體現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2]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不斷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強調人民依法實行民主管理,讓人民群眾不僅可以間接參與涉及現代化建設重大戰略規劃、重要立法等國家事務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參與涉及切身利益的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從而真正破解了國家管理中執政者與基層民眾脫節的難題。這主要表現在:其一,在執政黨層面,不斷健全完善常態化聯系服務群眾制度體系,讓各級黨員干部與廣大基層群眾真正結成并保持牢不可破的命運共同體關系。其二,在國家層面,通過每年召開全國及地方“兩會”,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代表其所聯系服務的群眾,分別在人大、政協會議上集中提交議案提案,針對大家普遍關心的現實問題及黨委政府重大政策事項參政議政,履行代表人民群眾管理國家事務的職責。其三,在社會層面,積極組織廣大基層群眾直接有序參與社會治理,大力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有效化解多元化治理主體間的觀念沖突和利益矛盾,形成推動民主管理的社會合力。
總之,要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保持黨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與共、血肉相連的命運共同體關系,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在各地各領域的豐富場景,通過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扎根基層、具有“煙火氣”的生動管理實踐,將民主管理貫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堅定支持并廣泛動員人民群眾合法有序參與社會治理,共商社會治理事項、共建社會治理機制平臺、共享社會治理成果,切實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民主管理效能。
(五)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監督,破解現代化進程中的權力腐敗難題
現代化必然涉及權力與利益的復雜糾葛,失去有效監督導致權力腐敗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西方社會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試圖通過多黨競爭、“三權分立”以及社會新聞輿論監督等方式來解決權力腐敗問題。但是,由多黨競爭、“三權分立\"等所構成的國家權力結構看似由民眾的意志所推動形成,實質上則是由資本主導的社會權力結構所決定,這使得各個政黨運用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形態”,圍繞國家事務所進行的權力制衡與斗爭,僅僅只是各個資本利益集團之間對市場權力進行的激烈爭奪,不可能超越資本主義的權力邊界。與此同時,資本力量實際已經主導資本主義社會的新聞輿論,掌握了意識形態話語權。在此背景下,民眾想通過新聞輿論和社會監督的方式全程監督公權力運行以維護自己的利益,根本達不到預期效果。總之,資本主義制度條件下的權力間制衡監督模式無法真正解決權力腐敗問題。
中國共產黨通過不斷豐富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監督,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科學解決現代化進程中權力授予、使用和監督的公信力問題,為破解權力腐敗難題夯實制度基礎。主要體現在:其一,堅持全面從嚴推進黨內民主監督。通過“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2],以全面從嚴治黨為重要支撐,以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及組織建設為關鍵載體,以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健全完善常態化巡視督查制度等為現實抓手,充分彰顯廣大基層黨員在黨內民主監督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增強其參與黨內民主監督的積極性,使黨內民主監督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效力持久。其二,堅持剛性化制度化民主監督。充分發揮各級人大、政協的常態化制度化民主監督作用,進一步增強其民主監督效能。將民主監督與“完善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機制\"2相結合,進一步加大腐敗懲治力度,把民主監督與防范懲治權力腐敗相互貫通、協同推進,使民主監督具有遏制權力腐敗的制度執行力和強大威懾力。其三,堅持全方位全過程社會民主監督。健全完善社會監督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暢通互聯網、新聞媒體以及社會輿論等多種監督途徑,圍繞公共權力的形成、使用、結果及后期反饋等重點環節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全領域社會監督,確保公共權力在社會陽光下運行。
由以上五個方面所形成的嚴密整體構成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基礎,其中每個環節本身都能充分彰顯其“全鏈條、全方位和全覆蓋\"等鮮明特征,都能夠不斷實現、維護并拓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開拓了人類民主政治史和世界現代化發展史上將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轉化為國家政治權力的全新路徑,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破解現代化建設難題的新探索、新成就、新貢獻。
四、中國共產黨以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能力路徑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結合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抓好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和現代化建設能力。\"[32]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全面提升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政治能力、領導能力、工作能力\"[33]。中國共產黨領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結合政黨自身職責使命,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全方位全鏈條全過程貫徹落實到治國理政具體實踐中,聚焦與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相適應能力要求,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蘊含的強大制度力量不斷轉化為黨的現代化建設能力,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取得新的偉大奇跡提供充分的能力支撐。
(一)深刻把握全過程人民民主政治邏輯,全面提升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政治能力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其政治邏輯受到中國式現代化政治理想、政治特征和政治實踐的深刻影響,兩者之間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就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價值而言,要始終秉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價值取向,通過民主政治程序充分反映和彰顯最廣大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匯聚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2]。就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原則而言,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切實提升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和水平。就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體系而言,“在人民主體、制度體系、客觀環境之間的互動中形成的人民當家作主政治體系,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現提供了堅實保障”[34]。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實踐中,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貫穿黨的政治能力建設始終,必須深刻把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邏輯,不斷強化黨員干部民主法治思維和政治能力培養,提升從政治高度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規律、科學審視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各項工作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首先,要把握其政治價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政治能力,將全過程代表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大政治。其次,要把握其政治原則,通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本環節統一起來,形成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政治驅動力。最后,要把握其政治體系,以推動構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體系為中心任務,增強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效能,將制度體系的力量轉化為推動中國現代化事業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唯有如此,才能創新運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邏輯、價值原則和思想方法來研判重大問題和發展大勢,為高質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政治保障。
(二)充分運用全過程人民民主思維方法,全面提升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領導能力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系統的歷史過程,只有堅持正確的思維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黨的二十大強調:“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盵1]16 這七種思維能力既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科學思想方法,也是全過程人民民主蘊含的核心思維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講,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是我們黨將治國理政的思維方法運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踐中所形成的重大成果。我們必須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式現代化的長遠戰略部署,綜合運用全過程人民民主蘊含的思維方法,不斷“創新和改進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2],切實提升黨領導現代化的能力和水平。要發揚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全方位”戰略思維,善于從戰略視角整體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方向。要運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全過程”歷史思維,善于從世界現代化的歷史發展規律中去洞悉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層邏輯和發展路徑。要彰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全鏈條\"辯證思維,在辯證發展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要突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整體性\"系統思維,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系統地解決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風險挑戰。要彰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創新思維,不斷把民主政治建設領域的創新案例和實踐成果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動能。要弘揚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法治思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2]。要堅守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底線思維,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立場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底線。
(三)積極投身全過程人民民主生動實踐,全面提升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工作能力
以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需要在破解現代化建設難題的工作實踐中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因此,提高全黨的現代化建設能力,必須立足全體黨員干部實際,聚焦現代化建設的重點、難點和痛點問題,持續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來\"[27]532。通過投身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進行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和專業訓練,不斷錘煉適應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工作能力。聯系服務群眾是黨員干部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首要工作。因此,要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的基層實踐,通過不斷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應用場景和實踐形態深人做好黨的群眾工作。在推進現代化建設各項工作時要通過扎實的社會調研全面深入了解基層群眾的利益訴求和發展需要,虛心問計問策于民,把群眾的呼聲切實反饋到工作的全過程之中。特別是在推出重大改革舉措前,更要充分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讓群眾全過程全方位參與領導決策過程。為此,需要發揮好各級黨校及相關教育培訓機構的作用,聚焦民主法治建設、社會治理等現代化建設課題,集中開展黨員干部培訓,尤為重要的是“健全常態化培訓特別是基本培訓機制,強化專業訓練和實踐鍛煉”[2],切實提升滿足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迫切需要的工作能力。只有這樣,黨員干部才能真正在工作實踐中提升思想認識水平和應對急難險重任務挑戰的能力本領,也才能真正把民眾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匯聚起來,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主復興偉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資源和動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黨的二十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N].人民日報,2024-07-22(1).
[3]王洲,蘇濱,元玉昆,等.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重大成果[N].人民日報,2023-03-04(7).
[4]劉菊香.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國式現代化的耦合邏輯[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4(2):26-32.
[5]張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基點與推進機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2):12—20.
[6]賀東航,于世潤.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理論基礎與切入點[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24(1):42-50.
[7]覃俊,王浩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經驗[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6):16-22,143.
[8]齊衛平.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任務[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1):3-10.
[9]劉嗣方.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優勢與路徑[J].重慶社會科學,2023(7):6-17.
[10]何虎生,周子衿.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邏輯[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23(4):5-13.
[11]臧秀玲,李政一.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獨特優勢與基本經驗[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3):1-9,159.
[12]王斌偉.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方式[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6):5-12,205.
[13]侯衍社,呂明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與方法論啟示[J].貴州省黨校學報,2023(1):19-28.
[14]包心鑒.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J].國家現代化建設研究,2024(1):16-27.
[15]李浩然,王群.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邏輯與路徑[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4(1):54-60.
[16]董樹彬.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標志與本質要求[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2) :1-11.
[17]王炳權.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式現代化的民主指向[J].貴州省黨校學報,2024(1):34-48.
[18]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中國式現代化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
[19]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華,劉為,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341.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7.
[21]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9.
[22]習近平.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336.
[23]羅榮渠.現代化新論:中國的現代化之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3.
[24]本書編寫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8.
[25]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與行動價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7.
[26]習近平.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J].求是,2025(1):4—19.
[27]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8]本書編寫組.二十大黨章修正案學習問答[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22:17.
[2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0]烏爾里?!へ惪?風險社會:新的現代性之路[M].張文杰,何博聞,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22:13.
[31]習近平對”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 高質量完成“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N].人民日報,2025-5-20(1).
[32]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16.
[33]習近平為第六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作序要求各級干部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當好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N].人民日報,2024-3-1(1).[34]蔡文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邏輯分析[J].社會科學輯刊,2024(2):38-45.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Chinese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Zhu Wei
(Department of Marxism, Chongqing Party Institute of CCP, Chongqing 400041)
Abstract:Chinese modernization i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pursue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serves as a fundamental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to fully reflect the will of the people,protect their rights,and unleash their potential to create throughout this modernization process. It provides strong i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aligning Party leadership,the people's status as masters of the country,and the rule of law.It is also a powerful institutional force in adapting national governance to the evolving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the Party transforms the people's interest demands into national political power,generating a strong political force driv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The key procedures include: Safeguarding the people's rights to participate in democratic elec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resolving the challenge of balancing social order and vitality during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Ensure that the people practice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solving the problem of diversified interest conflicts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Ensuring that the people enjoy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hereby tackling the complexities of public decision-making in the course of modernization; Ensuring that the people enjoy democratic manag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addressing the disconnect between governing offcials and grassroots communities during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Ensuring that the people enjoy democratic oversigh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to combat power corruption during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The concept of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must be fully implemented to enhance the Party's capacity for China's modernization drive.
Key Words: Upholding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Chinese Modernization; Capacity for China's Modernization Drive
(責任編輯:易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