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公眾獲取知識的渠道不斷拓展,這對其信息理解與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逐漸成為教育與社會管理的核心議題。信息素養強調識別、獲取、評價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注重辨別能力的培養;數字素養則側重數字工具的使用、技術操作與網絡環境的適應能力,體現出較強的實踐導向。兩者雖起源不同,但在數字社會中的邊界日益模糊,融合發展已成趨勢。圖書情報機構依托其在資源整合與用戶教育方面的優勢,成為推動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融合的重要平臺。如何在技術變革中整合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提升公眾信息與數字能力,成為圖書情報管理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的內涵關聯與融合邏輯
(一)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的概念與關聯
信息素養起源于圖書情報領域,強調個體在信息獲取、篩選、評估和利用過程中所需的認知能力與辨別能力,其核心在于培養個體解決問題時的信息意識,要求其能在多樣化的信息源中作出合理判斷。數字素養則是在信息社會發展背景下形成的綜合能力,突出對數字工具的操作、網絡環境的適應、數據安全的維護以及協作能力的運用,更強調技術實踐與數字媒介素養。兩者雖各有側重,但共同指向個體在復雜信息環境中理性應對與掌握知識的能力,具有高度的互補性。
(二)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融合的內在邏輯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打破了傳統的信息傳遞與使用模式,信息與技術的深度融合已成為常態。在此背景下,單一的信息篩選能力或技術操作能力已難以滿足公眾在學習、工作與社會參與中的多樣化需求。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的融合,既是對這一現實需求的積極回應,也是提升個體綜合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徑。這種融合不僅體現在教學內容的整合上,也貫穿于圖書情報服務的各個環節,包括文獻檢索、數據庫使用、信息資源評價和網絡輿情分析等,均依賴于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的協同作用。
圖書情報機構是為公眾提供知識服務的重要平臺,在推動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的融合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其通過制度設計、課程建設與服務創新,為公眾構建系統化、持續性的素養培養體系。在資源與技術高度集成的平臺支撐下,圖書情報機構能夠有效融合信息理解與技術操作的雙重能力,形成兼具深度與廣度的素養服務模式。這種平臺化、系統化的服務能力,為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的融合提供了堅實的實踐基礎,也為圖書情報管理的持續創新與轉型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圖情管理在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融合中的功能定位與實踐現狀
(一)圖書情報機構在信息與數字素養教育中的角色演變
隨著社會的加速發展,圖書情報機構的職能正經歷從傳統的信息提供向綜合素養培養的轉變。在教育理念轉型與用戶需求升級的共同推動下,圖書情報機構已不再局限于承擔文獻管理與信息流通的基礎任務,而是在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的教育體系中逐步確立了服務主體地位。
面對多樣化的學習群體,圖書情報機構通過開展素養培訓、設計專題課程、開發資源平臺等方式,逐漸融入教育體系與終身學習環境之中。在高校,圖書情報機構通過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培養學生的信息判斷能力和有效運用數字工具的習慣。在公共場所,圖書情報機構則借助社區教育、老年數字課堂、青少年編程啟蒙等項目,促進不同群體信息與數字能力的均衡發展。在此過程中,圖書情報管理人員的角色也不斷拓展,逐漸從文獻服務者轉變為技術協作者與學習支持者。
(二)服務實踐中的協同機制與策略建設
為有效推動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的融合教育,圖書情報機構在服務機制與資源體系建設方面持續創新。融合素養教育強調能力的協同,要對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服務流程等進行一體化設計。
在實踐中,圖書情報機構不斷探索模塊化教學路徑,包括整合信息檢索技巧、網絡信息辨識、數據安全意識、多媒體工具操作等內容,構建符合用戶實際需求的綜合素養課程體系。在資源支持體系方面,圖書情報機構逐步構建了以信息平臺為核心的多維教學支撐架構,并輔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實現學習場景的拓展。例如,數字學習空間、互動教學平臺、智能問答系統等工具的引入,有效提升了用戶參與度。在服務組織方式上,圖書情報機構通過跨部門協作、學科融合及社會資源聯動,建立了覆蓋范圍更廣、結構更合理的協同服務機制。另外,通過同步更新教育內容、不斷優化管理策略,圖書情報機構在用戶素養提升過程中實現了從輔助支持向主動引導的角色轉型。這一模式不僅提升了服務效能,也為素養教育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
(三)信息技術助力下的服務形態與創新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圖書情報服務形態的變革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和可視化交互等技術的推動下,圖書情報機構的素養服務呈現出個性化、數據驅動和智能響應等新特征,顯著提升了用戶體驗與學習效果。
基于數據驅動的服務模式使圖書情報機構能夠通過學習行為分析、資源使用偏好和能力提升軌跡等多維度數據,構建精準的內容推送機制,實現素養教育的動態適配。同時,智能化技術的應用能夠使信息素養與數字技能的培養有機融合,用戶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能夠同步學習數字工具的操作方法,促進信息素養能力與數字素養能力的協同發展。在組織運營層面,圖書情報機構通過服務流程重構與平臺功能優化,推動服務定位從“資源中心”向“能力中心”轉變。圖書情報機構正逐步發展成為集教育資源、創新技術和公共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不斷深化服務內涵、拓展服務外延。這一創新模式不僅有效提升了圖書情報服務的社會影響力,更充分彰顯了圖書情報管理在新時代的價值定位。
三、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融合的路徑構建與優化策略
(一)構建融合導向的圖情素養教育體系
推動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融合的關鍵在于構建目標一致、內容協同、方式創新的教育體系。傳統的信息素養教育以檢索技能為核心,數字素養訓練則側重技術操作與網絡安全,二者之間往往缺乏系統整合與能力遷移的有效途徑。而以融合導向為中心的教育體系應打破學科壁壘與課程界限,以任務驅動、問題導向和能力培養為核心,整合兩類素養的關鍵內容,形成邏輯清晰、層次遞進的培養路徑。
模塊化教學是實現融合教育體系的有效形式。每個教學模塊可圍繞真實的信息任務展開,如采集跨平臺網絡資源、辨析AI生成內容、制作與解讀數據圖表等,引導學習者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信息處理與數字技術能力,進一步提高其信息倫理辨別能力和協作交流能力。
例如,某高校圖書館開設的通識素養課程以“數字時代的新聞素養”為主題,要求學生圍繞社會熱點多渠道采集信息、比對信息源以及鑒別內容真偽,運用可視化工具分析傳播路徑與內容結構,并提交分析報告和展示材料。這一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甄別能力,還提升了其數字工具的綜合運用水平,實現了兩類素養的有機融合。
(二)打造多元協同的資源服務平臺體系
融合型素養教育的推進需要完善的資源支持體系與平臺保障機制。圖書情報機構可圍繞用戶成長路徑,構建以智能平臺為核心、多類型資源協同聯動的服務體系。在內容建設方面,圖書情報機構應系統整合電子數據庫、在線課程、開放教育資源及專業工具指南等,實現素養教育內容在深度與廣度上的全覆蓋。在平臺架構方面,圖書情報機構應打造集成化學習門戶,為用戶提供“一站式”訪問、多元化學習及全過程跟蹤支持等服務。
服務平臺的設計不應止步于信息資源的簡單聚合,還應注重用戶體驗與教育價值的系統性實現。例如,某圖書館開發了“數字素養提升平臺”,該平臺整合了信息檢索教學、媒體素養訓練、網絡安全實驗和虛擬圖書館導覽等功能模塊。用戶通過賬號登錄后,系統可根據學習進度智能推薦下一階段的任務,并基于學習行為數據自動生成個性化成長報告。平臺還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為圖書情報管理人員提供用戶素養能力結構畫像,為后續服務的精準優化提供數據支撐。
這種平臺化的服務模式有效解決了傳統圖書情報教育存在的碎片化和線性化問題,不僅為學習者提供了具有持續性的能力發展路徑,也為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的融合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創新空間。
(三)強化技術驅動的個性化學習與反饋機制
新興信息技術為素養融合教育提供了技術支持。人工智能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智能推薦系統和可視化分析工具的應用,能夠突破時空限制,實現學習路徑的自適應調整與教學資源的智能化推送。在個性化教學實踐中,圖書情報機構可依托智能技術精準分析用戶特征與學習行為,從而實現教學內容的精準投放與動態反饋。
以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應用為例,圖書館可對學生的檢索日志進行語義分析,準確識別其在信息定位或關鍵詞提取方面的薄弱之處,并智能推送有針對性的提升策略和學習資源。同時,人工智能輔助寫作工具能夠檢測文本中的邏輯缺陷、引用不規范等問題,為學生提供具體的修改建議,有效提升其信息整合與表達能力。例如,某高校圖書館實施了“學術信息能力提升計劃”,該項目整合了智能推薦系統與寫作輔助平臺,對用戶的論文初稿進行自動化評審,從參考文獻規范性、論點完整性、語言邏輯性等多個維度提供專業反饋,并基于用戶學習歷史推薦個性化資源。該項目通過對學習全過程的跟蹤分析,及時優化教學內容,實現學生能力的漸進式發展。
這種技術賦能的反饋機制顯著提升了用戶的參與度和學習效能,推動素養融合教育向精準化、智能化和場景化方向發展,有效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和專題講座的局限性。
(四)完善制度保障與評價體系建設
融合教育的系統性推進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多維評價體系。在管理機制方面,應構建以圖書情報機構為主導、多部門協同合作的教育聯動機制,促進教學、教輔、技術和管理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在評價機制方面,要打破以考試為中心的單一評估模式,建立融合過程性評價、表現性評價和能力畫像等多維度的綜合評估體系。
當前,越來越多的圖書情報機構將其納入用戶服務質量評價體系,通過線上任務完成度、學習行為特征分析、能力發展報告等指標實現動態監測。部分高校已開展試點工作,將圖書情報素養課程納入學分管理體系,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制度層面保障教育的實施效果。例如,某高校圖書館推行了信息與數字素養認證計劃,該計劃要求學生完成信息檢索、數據處理、工具應用、網絡安全和信息倫理等模塊的學習任務。系統會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生成綜合評分,并頒發認證證書。該證書可作為學生評獎評優、競賽選拔和畢業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
四、結語
信息素養與數字素養的深度融合既是數字化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公眾綜合素養的關鍵路徑。隨著圖書情報管理職能的持續拓展,融合型素養教育呈現出系統化、智能化和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圖書情報機構應持續優化素養融合路徑,不斷滿足公眾終身學習與社會參與需求,助力構建更加高效、智慧的信息社會。
參考文獻:
[1]鍋艷玲,饒圓,王小云,等.數字人文視角下檔案學本科生數據素養培育研究[J].檔案學通訊,2021(01):100-102.
[2]劉宏,劉雙,劉雨彤.圖情檔學科視角下的我國數據素養研究熱點與未來展望[J].中關村,2022(12):122-124.
[3]高霏霏.數字學術環境中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內容取向與策略選擇研究[J].圖書館,2021(02):43-48+62.
[4]桂羅敏.反思工具視角下信息素養領域TCs方法的運用研究[J].數字圖書館論壇,2022(12):61-66.
[5]王涵.數字時代下圖書館與信息文化的融合[J].文化產業,2024(11):37-39.
[6]張蛟.數字鄉村建設背景下農民數字信息素養培育與發展[J].現代農村科技,2023(03):9-10.
[7]黃紅梅,葡筠嵋.數字人文背景下信息素養教育優化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3,41(05):87-91.
(作者簡介:高云,女,本科,四川外國語大學,講師,研究方向:圖情管理、閱讀推廣)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