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一種富有濃厚地域特色的戲曲形式,憑借豐富的唱腔、靈活的表演形式深得觀眾喜愛。秦腔的角色行當十分齊全,分為“十三門二十八類”,具體包括四生、六旦、二凈、一丑等,因此也稱“十三頭網子”。在秦腔表演中,丑角不同于其他行當,以插科打琿、逗笑取樂為主,表演機動靈活,其藝術特色與表演技巧也獨具特點。本文首先介紹秦腔戲曲藝術及丑角行當的基本概念,進而分析丑角的藝術特色,最后結合經典劇目探討丑角的表演技巧,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一、秦腔戲曲藝術及丑角行當概述
秦腔最早起源于陜西、甘肅等地,隨著古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秦腔藝術逐漸壯大,經過歷代民眾的加工與創造,最終成為獨特的劇種。早期秦腔表演以棗木郴子擊打節奏,故又稱“綁子腔”。秦腔發展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底蘊深厚,作品豐富,經典劇目有《美案》《周仁回府》《三滴血》《黃河陣》等。
在秦腔表演中,丑角行當占有重要地位,其唱腔靈活多變,表演形式豐富,念白清脆響亮,與其他行當差異較大。根據秦腔舞臺表演的實際需求,丑角分為文丑和武丑兩類。文丑多扮演普通民眾或書吏、謀士等角色,表演時常以搖頭晃腦的動作表現角色的故作斯文,如《群英會》中的蔣干、《周仁回府》中的奉承東、《三滴血》中的晉信書等;武丑則多扮演身懷武藝、機警靈活、動作輕巧敏捷的人物,如《三盜九龍杯》中的楊香武、《偷雞》中的時遷等。
秦腔由勞動人民創造,丑角行當充分體現了民眾的智慧和對生活的獨特體驗。丑角表演看似插科打琿、詼諧滑稽,實則通過對比烘托,使主要角色更加生動,增強表演感染力,同時也展現了我國民眾在戲曲藝術創作中的審美意趣。
二、秦腔丑角的藝術特色
在秦腔舞臺當中,丑角是最為活躍的角色,其表演風格以伶俐活潑為特征。為了增強丑角藝術的表演效果,歷代秦腔表演者對丑角這一行當不斷進行創新,通過夸大、變形等不同手法,強化丑角的喜劇色彩,使丑角的妝容扮相、念白唱詞及表演形式,都呈現出極為鮮明的特色。
(一)戲曲妝容扮相夸張
丑角的核心特征在于“丑”,演員通過化妝使扮相滑稽可笑?;瘖y時,演員會根據角色性格、身份地位及自身相貌特點,在鼻梁周圍用白粉勾畫特定臉譜,如圓形粉臉、棗核型粉臉、元寶型粉臉等。此外,丑角著裝也極盡夸張:或頭戴尖帽,或扎小辮,或剃光頭,或著短裙,這些詼諧的臉譜和夸張的服飾共同強化了丑角的喜劇效果
(二)念白唱詞詼諧幽默
雖然丑角戲份較多,但與旦角、凈角截然不同,其作用主要在于活躍氣氛。因此,丑角的唱詞和念白較為通俗易懂,具有極強的幽默感。例如,在秦腔劇目《游龜山》中,紈跨子弟盧世寬因看上賣魚老翁胡彥的娃娃魚,意欲強買,胡彥不從,盧世寬便縱容手下將胡彥打成重傷。劇目一開場,盧世寬以丑角的形象登場,身著華麗錦袍,帶領一眾家丁和惡犬,以搖頭晃腦的動作突出角色頑劣的性格。當胡彥介紹自己賣的是只“怪魚”時,盧世寬當即說道:“魚就魚么,怎么是個怪魚”,之后盧世寬執意買魚,但不愿付錢,胡彥不肯,被盧世寬命眾家丁一頓痛打,田玉川恰好路過,出手阻止,盧世寬問清其身份后,連聲笑道:“怪道來怪道來,草蛇吞起象來了”。這些念白既符合人物身份,又貼近民眾語言習慣,極具喜劇效果,充分體現了丑角活躍舞臺氣氛的作用。
(三)表演形式靈活多變
在秦腔戲曲舞臺上,丑角雖以“貌丑”“滑稽”示人,但對演技的要求卻較為嚴格,丑角演員不僅要具備伶俐的口齒、靈活的身段,還要掌握多項表演絕技,如頂燈、吹火等高難度技藝。以頂燈為例,表演者要在頭頂油燈的情況下,完成倒立、鉆桌子、上椅子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同時必須確保油燈不滅、不灑、不掉,這對演員的身體控制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吹火技藝原是旦角的表演特技,但部分丑角也將其納入表演范疇。在表演時,演員要將松香研磨成的粉末含于口中,通過吹氣使粉末飛向火把引燃火焰。吹火形式多樣,包括斜吹、直吹、翻身吹等多種技法,能夠生動展現火焰的動態效果,為表演增添精彩看點。此外,丑角在說唱表演時,常輔以扭腰擺胯、聳肩吐舌等夸張的肢體動作,以此強化舞臺效果,使演出更具幽默詼諧的特質,讓觀眾在欣賞戲曲藝術的同時,獲得輕松愉悅的感受。
三、秦腔丑角的表演技巧
從舞臺表演實踐來看,秦腔丑角具有一定的技巧性,表演風格以滑稽逗趣為主,但是在實際的表演中,丑角演員還要結合具體情況,通過肢體動作、唱詞念白等輔助表演,進一步塑造生動的藝術形象。隨著時代的發展,秦腔戲曲藝術也在不斷創新,丑角演員在吸收前輩演員豐富經驗的基礎上,還要結合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不斷進行創新與變革,這樣才能增強丑角表演的活力,獲得觀眾的青睞。
(一)借助夸張的動作塑造人物形象
在秦腔舞臺表演中,丑角不僅是逗樂取笑的工具,與故事情節推進、戲劇主題呈現之間也有著密切的聯系。要想將“丑角”演得出神入化,演員不僅要認真理解劇本,了解角色的個性特點、生活經歷,還要把握角色內心的情感變化。在此基礎上,演員要結合故事內容、角色形象塑造需求,通過多樣化的肢體語言表現角色的個性特點,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例如,秦腔劇目《三滴血》講述了山西商人周仁瑞一家人的悲歡離合,在這部作品當中,縣令晉信書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谠摴适略O定,晉信書并不是單純的丑角,而是一個擁有多重性格的“矛盾體”,他身為地方縣令,表面上滿腹經綸,實則極為古板,在斷案時盲目套用未經驗證的“滴血認親”方式,導致周仁瑞父子離散。為了更好地塑造晉信書這一角色形象,演員不僅要畫上夸張的妝容,而且還要通過一系列滑稽的動作,進一步突出人物的個性特點。如當堂上眾人質疑“滴血認親”方法的正確性時,晉信書一面說道:“愚民無知,懂得什么,書上記載,豈能有錯?”,一面不斷地搖頭晃腦,耍動帽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晉信書的個性特點。再如當差役開始滴血認親時,晉信書應昂首挺胸,邁開大步從臺階上走下,充分體現出縣令的威嚴,給人以成竹在胸之感,無形中增強了演出的戲劇色彩,也讓烷從對后續刷情廣生了獨照的燈可。
(二)運用豐富的唱詞推動情節發展
秦腔已有數百年歷史,很多劇目經過歷代藝術家的加工和創新,具有極強的故事性,情節具有一波三折的特點,如《美案》《周仁回府》等。在舞臺表演中,丑角通過插科打琿的方式,制造各種矛盾紛爭,助推故事情節發展。因此,在表演實踐中,丑角要在深入理解劇本的基礎上,運用豐富的唱詞為情節發展提供助力。例如,秦腔劇目《周仁回府》講述了嚴嵩的干兒子嚴年垂涎于杜文學的妻子,誣告杜文學,致其被發配嶺南。杜文學即將離去之時,將妻子托付與好友周仁,請其代為照顧。杜文學昔日門客奉承東卻暗中向嚴年告密,嚴年得知消息后,對周仁威逼利誘,命其獻出杜文學之妻,周仁左右為難,回府之后與妻子商議,由妻子代替杜文學之妻前往嚴年府中。周仁妻子深明大義,毅然前往嚴府,刺殺嚴年不成后自盡身亡。從整個故事的安排來看,奉承東是一個反面角色,他忘恩負義,背棄舊主,為謀求富貴投靠嚴年,并向其告密,進而導致后續一切事件的發生。在表演過程中,演員不僅要通過一系列的動作表現奉承東貪婪自私、見風使舵的性格特點,還要通過相應的唱詞,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更好地展現不同人物之間的矛盾紛爭。例如,當奉承東見到懸賞捉拿杜文學的告示后,唱道“奉承東,好大膽,把頭提上到處玩,公子今日是欽犯,我縱有本事難回天”,疇躇一番后又唱道,“公子把我多優待,豐衣足食過得來,為人莫把良心壞,賣主求榮我大不該”,轉頭細一尋思,又開口唱道:“賣主求榮比屁淡,忘恩負義為做官,只要我能身榮顯,哪怕旁人罵祖先”,這幾段唱詞既展現了奉承東見利忘義、反復無常的人物形象,也推動了故事發展。正是因為奉承東為求做官出賣舊主,嚴年才能得到杜文學的下落,進而步步緊逼,拆散杜文學夫妻,并威逼周仁獻出其嫂,而嚴年與杜文學、周仁之間的矛盾才會變得更加尖銳,直到最后徹底爆發。在這一過程當中,奉承東的一言一行都極為關鍵,而他在劇中的多段唱詞,都起到了助推情節發展的作用。
(三)融合不同的形式適應多種場景
長時間以來,秦腔深受民眾喜愛,也因此涌現出許多名家名作,但隨著群眾休閑娛樂方式的日益豐富,秦腔的影響力有所下降。因此,秦腔丑角在繼承傳統的同時,還要及時進行創新,通過融入其他的藝術形式,增強秦腔丑角的表演張力,才能得到當前觀眾的青睞。首先,在保留傳統唱腔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加人現代音樂元素,增強丑角的舞臺表現力。例如,秦腔表演藝術家惠敏莉在表演《愣縣官》時,不僅運用了“耍帽翅”的技巧,還融合了現代音樂元素,通過獨唱、合唱、重唱等多種形式,在聽覺上帶給觀眾豐富的體驗,增強了舞臺的藝術效果。其次,可以適當與觀眾進行互動,例如,丑角可以結合演出時的實際情況,通過眼神、語言等與觀眾進行互動,活躍現場氣氛,調動觀眾的觀看熱情。最后,豐富表演的技巧,例如,融合雜技、現代舞蹈等元素,強化丑角表演的戲劇色彩,帶給觀眾全新的體驗,增強秦腔戲曲表演的現代感。例如,在秦腔折子戲《拾黃金》中,為了更好地展現人物內心復雜的活動,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演員不僅融入了雜技表演中單手棍花、翻跟頭等元素,還融合了順口溜、諺語、快板等形式。在表演過程中,演員還通過眼神、手勢與觀眾進行互動,營造輕松活潑的氣氛,讓演出顯得更接地氣,更貼合現代人的審美心理。
四、結語
在諸多地方戲曲劇種當中,秦腔憑借獨特的風格魅力,彰顯了傳統戲曲藝術的精髓,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丑角作為秦腔戲曲中的重要行當,能夠活躍舞臺氛圍,豐富觀演體驗。本文結合秦腔戲曲中的經典作品,如《三滴血》《周仁回府》等,分析秦腔丑角的藝術特色,進而探討丑角在秦腔演出中的表演技巧。秦腔丑角演員不僅要深入理解劇本內涵,把握角色個性特點,還要以豐富的動作塑造人物形象,通過相應的唱詞助推故事情節發展,同時還要結合現代觀眾的審美心理,汲取其他藝術形式的精華,取長補短,創新表演技巧,進一步增強丑角表演的藝術張力,推動秦腔藝術實現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折哲,蘭宇.關于秦腔丑角表演的現代意識分析[J].藝術品鑒,2020(30):18-19.
[2]鄧衛鋒.淺談秦腔丑角的表演[J].當代戲劇,2010(04):46-47.
[3]薛廣民.努力探索復合創新型的戲曲丑角藝術之路[J].戲劇之家,2019(21):16-17.
[4]水靜香.淺談秦腔丑角的特點[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3(12):22.
[5]王詩芮.文旅融合視域下秦腔藝術博物館創新驅動策略探究[J].名家名作,2025(08):87-89.
[6]劉官朝.秦腔丑角表演及語言幽默藝術[J]戲劇之家,2016(24):61.
[7]張昭.秦腔丑角表演及語言幽默藝術[J].戲劇之家,2015(03):15.
[8]張波.秦腔丑角表演漫議[J].當代戲劇,2014(04):26-27.
[9]雷秦川.試談對秦腔丑角的認識[J].大舞臺,2010(10):78.
作者簡介:王小平,男,中專,甘肅省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三級演員,研究方向:戲曲舞臺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