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隨著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演出市場日益繁榮,觀眾對演出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演出監督作為演出院團管理中的關鍵角色,貫穿于演出項目的各個環節,對保障演出順利進行、提升演出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貴州,獨特的地域文化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演出形式,如苗族歌舞表演、侗族大歌演出等。然而,在演出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演出活動要想吸引更多人的關注,提升演出監督的管理效能至關重要。因此,本文深人研究演出監督在演出院團管理中的重要性及路徑優化措施,以期推動貴州演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演出監督的職責
演出監督的工作范圍廣泛,涵蓋文化藝術創作、表演和傳播的全過程。從演出項目的立項推介、作品編排,到各部門人員、物資的指揮協調,再到演出的營銷推廣和成本核算,都離不開演出監督的參與。其工作性質屬于管理學范疇,即運用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和協調等管理職能,確保演出項目的順利推進。在藝術表演方面,演出監督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舞臺管理經驗和舞美設計制作能力等綜合性專業素養,以更好地保證演出的藝術質量。
例如,貴州省歌舞劇院在籌備一場展現貴州民族風情的大型演出時,演出監督要與編劇、導演溝通,深入了解創作意圖,把握演出的主題和風格。同時,要協調舞臺設計團隊,根據貴州獨特的山水風光和民族建筑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臺場景;還要組織演員進行排練,合理安排排練時間和場地,確保演員能夠充分理解角色,進行精彩的表演。
三、演出監督在演出院團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保障演出進行
演出監督在演出過程中承擔著“總指揮的關鍵角色,負責全方位協調各部門工作,確保演出各環節緊密有序銜接。在演出籌備前期,演出監督要對場地、設備、人員等關鍵要素展開細致且全面的檢查與準備工作。例如,貴州遵義某劇院在一場大型演出籌備期間,演出監督提前一個月便深入劇院場地,對舞臺的安全性、音響設備的音質效果、燈光系統的穩定性以及后臺的化妝間、道具間的布局等進行逐一排查。經檢查發現,部分燈光設備存在老化現象,可能影響演出時的照明效果。演出監督及時要求技術人員進行維修和更換,確保燈光設備在演出時能正常運行。
在演員方面,演出監督會提前與演員進行溝通,了解其行程安排和身體狀況,合理安排排練時間,避免演員因過度勞累或時間沖突而影響演出。在正式演出過程中,演出監督更要時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以應對各類突發事件,進而保障演出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據不完全統計,在貴州地區每年舉辦的各類演出中,約有 20% 的演出會遇到不同程度的突發狀況,而在有專業演出監督把控的情況下, 95% 以上的演出都能解決突發問題,順利完成。
(二)提升演出質量
演出監督是演出質量的核心把控者,其在排練和演出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在排練階段,演出監督憑借專業的藝術素養和豐富的經驗,能夠對演員的表演進行細致入微的指導和監督。例如,貴州某歌舞團在排練以布依族文化為主題的舞蹈節目時,演出監督通過觀看排練,發現部分演員在舞蹈動作的幅度和力度上未能準確展現布依族舞蹈的獨特韻味。演出監督隨即與舞蹈編導溝通,針對演員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如調整動作幅度與力度、強化節奏感等。經過多次排練和指導,演員的表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舞蹈動作更加流暢自然,情感表達更加飽滿,舞蹈節目的演出質量也隨之提升。
此外,舞臺監督還要對舞臺布景、燈光、音響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確保這些元素能夠與演出內容完美融合,營造更好的演出氛圍。例如,在一場大型實景演出中,演出監督在彩排時發現舞臺布景的色彩搭配與當地苗族文化特色不符,未能充分展現出苗族文化的藝術魅力,而在舞臺布景上增加苗族傳統服飾中的標志性色彩元素后,舞臺效果更加符合演出主題。同時,舞臺監督還對燈光和音響效果進行優化,根據演出情節的發展,合理調整燈光的亮度、角度和音效的強弱,增強了演出的藝術感染力。
四、當前演出監督在演出院團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人才短缺
當前,演出市場中專業的演出監督人才相對匱乏。部分演出監督由行政或藝術崗位轉崗而來,缺乏演出監督特有的復合型知識結構。在實踐過程中,這些人員往往難以準確把握藝術創作規律與項目管理要求的平衡點,導致對排練進度把控、舞臺技術銜接等關鍵環節的監管流于表面。部分院團試圖通過短期培訓彌補缺陷,但缺乏系統化的職業培養體系,使人才梯隊建設始終存在斷層風險。這種狀況不僅制約了單個項目的藝術呈現,還從長遠上削弱了院團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一些小型演出院團甚至沒有配備專門的演出監督,導致演出過程中出現管理混亂、質量不高的問題。
(二)管理機制不完善
部分演出院團的演出監督管理機制存在漏洞,仍沿用傳統科層制管理模式,未能建立與藝術生產規律相匹配的彈性管理框架。具體表現為:創作部門與行政部門權責邊界模糊,應急事務的決策鏈條過長,質量監控節點設置不合理等。例如,在跨部門協作時,常因審批流程冗長錯過最佳調整時機;而事后總結又往往止于表面歸因,未能形成有效的經驗固化機制。同時,缺乏對演出監督工作的考核評價機制,無法對其工作效果進行科學評估,不利于演出監督工作的持續改進。
(三)技術應用滯后
技術迭代速度與行業應用實效之間存在顯著脫節。傳統人工巡檢、紙質報批等方式仍占據主流,導致演出監督將大量精力消耗在機械性事務上。以舞臺機械管理為例,先進院團已采用物聯網傳感器進行實時狀態監測,而部分演出院團仍依賴人工經驗判斷設備安全性。這種技術代差不僅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更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技術應用滯后限制了藝術想象力的實現——當創作團隊提出創新構想時,演出監督常因技術應用局限而被動采取保守方案。這種技術的局限影響了舞臺呈現效果的提升,使院團陷入“技術滯后一藝術平庸一市場萎縮”的惡性循環。
五、演出監督在演出院團管理中的優化路徑
(一)構建多元人才培育與引進生態
首先,應突破傳統的院校合作模式,探索“產學研創”一體化的人才培育路徑。演出院團可與本地高校、藝術研究機構以及知名演出企業進行合作,打造演出監督人才實訓基地,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還能深人項目實踐,參與從前期策劃到現場執行的全流程工作。例如,在苗族蘆笙舞劇的創作演出中,學生在實訓基地導師的指導下,負責協調演員排練、準備舞臺道具等工作,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專業技能。
其次,針對在職演出監督人員,可以設立“人才成長進階計劃”。提供豐富的線上線下培訓課程,內容涵蓋前沿的演出管理理念、跨文化藝術交流案例以及新興舞臺技術應用等。定期組織演出監督到國內外優秀演出院團交流學習,參與行業高端研討會。例如,安排演出監督前往百老匯觀摩學習經典音樂劇的制作管理流程,拓寬視野,吸收先進經驗,使其快速提升專業能力。
最后,在人才引進方面,演出院團應構建更具競爭力的引才機制。除基礎薪酬提升外,可建立“藝術人才安居工程”,通過人才公寓、租房補貼等方式,解決演出監督人才住房問題;創新構建榮譽激勵體系,設立“演出監督人才貢獻獎”,對推動演出事業發展中有突出貢獻的人才給予獎勵,并將獲獎與職稱評定、項目資源傾斜掛鉤;推行“首席演出監督”崗位制度,賦予其在藝術生產中的決策參與權,吸引既懂藝術規律,又精通項目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二)構建數字化動態管理機制
首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搭建演出監督數字化管理平臺。在演出項目籌備階段,平臺可整合劇本分析、演員信息、場地檔期、市場需求預測等數據,為演出監督制訂科學合理的演出計劃提供數據支持。在演出過程中,通過物聯網設備實時采集舞臺設備運行狀態、演員表演數據等信息,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平臺自動預警,便于演出監督及時做出調整
其次,建立演出監督工作的動態評估機制。改變傳統的定期考核模式,采用實時反饋與階段性評估相結合的方式。根據演出項目的不同階段設定關鍵指標,如排練進度達標率、演出質量觀眾評分、成本控制偏差率等。通過平臺實時收集數據,對演出監督的工作進行動態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指導,促進工作持續優化。
(三)推動前沿技術融合創新應用
當前,數字化浪潮正深刻改變著演出行業的生態格局,亟需將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入演出監督工作體系。
首先,在元宇宙技術應用方面,可著力打造高保真虛擬演出環境,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構建1:1還原的劇場空間,使演出監督團隊能夠開展沉浸式預演。這種虛擬排練模式不僅能實現舞臺調度、演員走位、燈光音效等要素的精準模擬,還能突破物理空間限制,預演特殊場景效果。例如,在以神話傳說為主題的演出中,演出監督可借助元宇宙平臺設計虛擬舞臺布景,測試演員與數字場景的交互效果,優化表演節奏和視覺呈現,顯著提升演出的藝術表現力和技術完成度。
其次,在人工智能應用層面,應建立演出大數據分析平臺,運用機器學習算法對觀眾畫像、市場反饋、票務數據等進行多維度挖掘,為監督決策提供智能支持。例如,當AI系統分析發現貴州侗族大歌在青年觀眾中的關注度持續攀升時,演出監督團隊可及時調整演出曲目編排和宣傳策略,既能滿足市場需求,又能促進非遺的創新傳播。
技術的創新應用不僅能提升演出質量和工作效率,還將推動演出監督工作向智能化、精準化方向轉型升級。
六、結語
演出監督在演出院團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其不僅影響著單場演出的藝術呈現效果,還是提高藝術品質、保障演出安全、實現經濟效益的關鍵保障。隨著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演出市場呈現出多元化、專業化的發展趨勢,這對演出監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構建專業化人才梯隊、健全科學化管理體系、推動智能化技術應用等優化措施,能夠全面提升演出監督工作的規范性和創新性,提升演出監督的管理效率,使演出院團實現藝術價值與市場價值的雙重提升,為演藝事業的繁榮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白云飛.演出監督:舞臺幕后的“全能管家”[J].中國京劇,2023(06):105-106.
[2]李琴.演出監督在表演藝術中的地位和職責[J].藝術大觀,2023(06):112-114.
[3]張毅東.試論演出院團管理中演出監督的作用及優化措施[J].中國民族博覽,2023(03):87-89.
[4]林慧敏.演出監督對舞臺藝術表演的作用[J].藝術評鑒,2022(04):185-188.
[5]祝文思.演出監督在演出院團管理中的作用及優化途徑分析[J].藝術品鑒,2021(27):38-39.
[6]蘇昊.論演出監督與舞臺演出的關系[J].參花,2025(16):93-95.
[7]歐陽多思.現代舞臺管理中舞臺監督的作用分析[J].大眾文藝,2025(09):47-49
[8]顧瑞平.演出監督在表演藝術中的地位與職責[J].藝術家,2025(02):140-142.
[9]馬毅.歌劇演出中舞臺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參花,2024(24):68-70.
[10]馬熙程.論演出監督與舞臺演出的關系[J].文化月刊,2024(08):79-81.
[11]程琳.淺談演出監督在項目執行及演出市場分析中的重要作用[J].文化月刊,2024(07):140-142.
[12]朱耀強.試論藝術院團管理中演出監督的作用及優化措施[J].文化月刊,2023(12):159-161.
[13]楊慶嘉.舞劇演出舞臺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戲劇之家,2023(04):24-26.
作者簡介:龍華,男,本科,貴州省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四級演出監督,研究方向:舞臺藝術演出監督、侗族文化風俗)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