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貧寒家庭,
走出“一門四進士”
在廣東歷代狀元中,為何倫文敘的故事最廣為傳頌?這與他在詩文方面的造詣以及貧寒出身有關。
倫文敘字伯疇,號迂岡,為明朝南??h黎涌(今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黎涌村)人,生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卒于正德八年(1513年),葬于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羅村。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他接連拿下會試、殿試第一,實現“連中兩元”,一舉成名。
倫文敘出生在一個十分普通甚至是貧窮的家庭,這是由文史學者郭曄旻根據其父母墓地隨葬品少,以及倫文敘生前同僚、經筵講官兼修國史、玉牒領司經局事劉龍為其所撰寫的墓志銘推測而得。一般來說,墓志銘會溯源家族史,但倫文敘的墓志銘中只用一句語焉不詳的“隱德不仕”帶過,可見倫文敘并非出身于名門大戶。
作為廣東明代第一位狀元,倫文敘自小便與眾不同,聰明好學才思敏捷,是周圍一帶小有名氣的神童。即便家中并不寬裕,父母也并非讀書人,但依然用心栽培倫文敘。在閑暇之時,父親教他讀書識字、背誦詩詞。正是在父親的影響下,倫文敘熱愛讀書,在《廣東通志》中記載:“天性溫醇,德器和粹,望之知為君子,居學以書史為長,手不釋卷……”也正是因為倫文敘渴求學習,在屢次偷聽講學被私塾先生發現后,私塾先生將其收為學生并免費授課。
然而好景不長,后因私塾先生病逝,年幼的倫文敘被迫輟學。一位粥鋪老板看倫文敘終日饑腸轆轆,心軟之下,便承諾每天給他一碗粥吃。多年后,獨占鰲頭的倫文敘仍不忘恩情,前去探望當初的粥鋪老板,并給粥題字命名為“狀元及第粥”。“狀元及第粥”自此也成了嶺南特色名小吃,廣受當地市民喜愛。至今,每逢中考、高考等節點,不少家長還會特意為孩子買上一份及第粥,沾一沾“及第”的好意頭。
回望明朝弘治十二年的這一場科舉考試,可謂是“龍爭虎斗”。有名滿天下的蘇州才子唐寅,也有未來的心學大師、哲學家王陽明,可見倫文敘這個“狀元”的含金量有多么足。而讓倫文敘一直被老百姓記掛著的,當然不僅是一個狀元頭銜這么簡單。倫文敘長子倫以諒為正德十一年解元(鄉試第一名),同年中了進士;次子倫以訓為正德十二年會元(會試第一名),殿試榜眼(殿試第二名),授翰林院編修;三子倫以詵,嘉靖年間進士,官至南京兵部武選郎中。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在《五里四會元》中稱贊道:“世復稱父子四元雙進士,海內科名之盛無出其右?!?/p>
因為“一門四進士”實在罕見,因而倫家在廣州“福地巷”的故居被當地人視為“福地”。《南海百詠續篇》曾記載,“福地巷,在西門擢甲里內,明侍講學士倫文敘世居也,伯疇父子昆弟俱由儒士擢鼎甲一時榮盛故?!比绱思绎L家教,當時明朝皇帝御賜在倫文敘家鄉黎涌村前建牌坊,上書“中原第一家”。
“鬼才狀元”不假,
輕佻形象應不實
雖說狀元自是稀有之物,然而能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一片漣漪、被世人所記得的狀元才是真正的稀少。倫文敘在明史無一字記載,而在數百年后的現代,仍時常被提及。除了其令人嘖嘖稱奇的良好家風,更多的是他“鬼才”人設。作為廣府地區講古佬的“掌上明珠”“座上賓”,倫文敘出現在不少戲謔搞笑的民間故事中。
在一眾故事中最為精彩的莫過于“倫文敘三戲柳先開”。據傳為在倫文敘赴京趕考期間,一位名為柳先開的考生在湖廣會館的門口貼上紙條“新科狀元柳”。倫文敘看著覺得不服,便在下方寫下“未必”二字。由此兩人便展開一場對聯對戰:柳先開首先出聯“廣東花未發,湖北柳先開”,而倫文敘則毫不客氣地回敬“湖北柳先人不中,廣東花發狀元來”。
沒想到在殿試時兩人又撞上了?;实圩寖扇艘浴懊髟隆睘轭}賦詩,柳先開搶先作詩:“讀盡九州十國嶺,吟成四海五湖詩。月中丹桂連根拔,不許旁人折半枝。”而倫文敘不慌不忙地說:“潛心奮志上天臺,瞥見嫦娥把桂栽。偶遇廣寒宮未閉,故將明月抱歸來。”相比之下,倫文敘詩句中顯露的大氣讓柳先開敗下陣來。
倫文敘還是連環畫、粵劇戲曲、影視作品的主角。許多人知道“倫文敘”這個名字,可能是通過1994年的香港電影《倫文敘老點柳先開》。影片中由香港演員張衛健扮演倫文敘,其中不少臺詞對子更是成為粵語諧音流行語。
但電影及小說中的倫文敘給大眾留下更多的是輕佻的印象。中山大學古文獻研究所教授黃國聲曾在文章里提到,這種形象翻轉源于1948年《星報》連載的《鬼才倫文敘》,是作者為迎合大眾口味而杜撰的。
雖倫文敘留下的作品不多,僅有《迂岡集》《白沙集》以及幾首詩歌。從其作品《吊古》“鳳樓寥寂金蓮步,燕館荒涼玉樹歌”、《口占柬友》“竹徑啼鶯窺客過,沙洲飛鷺傍人回”等詩句中,都能感受到作為狀元的語言功底,詩風沉凝典雅,用典精當。
而作為倫文敘的好友,劉龍在墓志銘中這樣描述:“君器量深厚,與物無競而篤于為義?!笨梢?,在友人心中,倫文敘是溫和而大度之人。
狀元文化深植民間,
催后人苦學奮進
佛山市禪城區石灣街道黎涌村,因曾出過南漢時期狀元簡文會、明代狀元倫文敘“雙狀元”而聞名,被稱為“狀元村”。
走進黎涌村巷道狹窄,地面布滿青苔,隨處可見各具特色的嶺南建筑。穿過幽暗的古巷,路過一排排青磚瓦房,得以見到名聲在外的“狀元井”。相傳,簡文會、倫文敘兩大狀元曾飲此井水長大。古井旁有碑文介紹,為市級保護文物。周邊居民對于時?!皩ぞ痹煸L的旅客,顯得早已習慣。“倫文敘是我們村的名人,跟他相關的景點有人來‘打卡’,我們也會覺得很高興。”黎涌村居民表示,作為“狀元村”村民,從小他們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學會尊師重道、傳承文化,不負先人盛名,“如今村里誰家中有小孩要考試,也會來狀元井邊洗把臉、洗個手,討個好意頭”。
近年來,黎涌村通過大力挖掘、傳承以倫文敘為代表的狀元文化底蘊,持續擦亮“崇文尚學、狀元黎沖”品牌,推動古村實現活化?!盃钤濉钡拿烂仓饾u傳開,成為不少外地游客眼中必到的“文化打卡點”。
而在南海區獅山鎮羅村,則有著一個以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為主題、以倫文敘為主線的公園——狀元公園。狀元公園以倫文敘為中心人物,上山途中有倫文敘從舉人、貢士、進士到狀元的主題雕塑群,山頂狀元亭可鑒賞“獨占鰲頭”奇石,觸摸“金筆”即席“揮墨”,瞻仰“倫文敘雕像”。園內還有以倫文敘生平故事為題的藝術浮雕,以及金榜題名景墻、科舉知識欄,激勵后人傳承積極進取、報效國家的愛國精神。
回看倫文敘,他因貧寒起家金榜題名的事跡深受人們贊頌,衍生出無數的傳說,形成了獨特的狀元文化。而在今天,他的故事仍廣為流傳,并被賦予了更多新時代含義,引導更多人了解“鬼才狀元”立志成才、鍥而不舍的苦學精神,忠信孝悌、謙恭儉約的為人精神,積極進取、報效國家的愛國精神。
(泡泡糖摘自“羊城派”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