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望得見大海的人,不會在乎池塘里的是非。”池塘和大海,不可同日而語。一個渺小,一個巨大;一個水波不興,一個波浪滔天。一個人若是久處池塘大小的天地,口里、眼里、耳里便都是池塘里的是是非非,只要他不離開池塘,一輩子就只有池塘一般的胸懷和格局。
如果站得足夠高,也許能看到煙波浩渺的大海。一個人一旦望得見大海,精神面貌就不一樣了。他見到了從未見過的世界,湛藍的海水,白色的浪花,嶙峋的礁石,都是池塘所沒有的景致。有了寬廣的視野,人的心境隨之開闊,心境一開闊,萬事都能容得下了。正如豐子愷先生所言:“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大海用它博大的胸懷,教會人如何以一顆寬廣的心去包容世間萬物。
若要望得見大海,先要有對大海的向往。然后努力追逐,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尋到大海,從而達成夢想。然而事實是,總有一些人明明已經站在大海邊,卻仍然望不見大海,因為他們已經看慣了池塘,看什么都是池塘。
站在海邊卻望不見大海,是一件很無奈而又悲哀的事。一個人的眼里,如果只有一汪水,他就會只盯著這汪水,心里便只有這汪水,即使讓他守著波濤洶涌的大海,他的心里也只有那個死寂無波瀾的池塘。這樣的人,即便身處廣闊天地,內心依舊狹隘,無法真正感受到大海的寬廣與自由。
一個人,如果胸懷似海,就會寬容豁達,無論在哪里,都能望得見大海,即使站在池塘邊,依然可以望得見大海。真正的寬廣,不在于身處何地,而在于心處何境。當我們學會以一顆寬廣的心去看待世界時,那么,無論身處何方,都能感受到大海的浩瀚與寬廣。
(摘自2025年2月22日《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