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5)18-1428-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group narative nursing management in nursing interns in the intensivecareunit (ICU)of thoracic and cardiac surgery.Methods Sixty nursing inters from the thoracic and cardiac surgery ICU who workedattheFirstPeople's Hospitalof Neijiang CityfromJulytoDecember 2024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 subjects.Onthe basisof balanced andcomparable baseline data such asgenderageand internship periodbetween twogroups ofstudents,theyweredivided intoacontrolgroupandanobservationgroupaccording tothedoublecolorballmethod,with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adopts conventional manageme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s group narrative nursing management.Comparethesatisfaction levels of two groups of teachersand students,as wellas their levels of alarm fatigue,psychological stressandnegativeemotions.ResultsAfterthenursing wascompleted,thesatisfactionscoresofthe teaching staffand stud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those in thecontrol group,whilethe students'alarm fatigue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Before the group narrative ursing maagement interventionthre was nstatisticallysignifcant diference in HAMD,HAM,Qnd SPB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Pgt;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negative emotion scores ofbothgroupsofstudentsdecreased,butthe HAMD,HAMA,PSQIand SPBSscoresoftheobservation group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of group narative nursing management in ICU nursing intensof thoracicand cardiac surgery is goodwhich can efectively relievestudents'psychological pressre andanxietyanddepression,helpimprove work efciencyreduce students' alarm fatigue,and enhance the satisfaction of both teachingand mentoring parties.
【KeyWords】Group NarrativeNursing;Nursing interninthe ICUofThoracicand Cardiac Surgery;Psychological stress; Negative emotions
胸心外科重癥監護室(intensivecareunit,ICU)是國內醫院對于胸心外科重癥患者的首選監護科室。受限于患者病癥嚴重程度、心電監護儀報警等緊張環境、專業醫護知識和技能提升需求等因素,胸心外科ICU內極易形成高壓環境,這也導致護理實習生在長期面對工作壓力時易出現焦慮、抑郁、職業倦怠、報警疲勞、信息交流缺失、自我感受負擔等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直接影響工作效率,甚至會造成護理不良事件和醫患糾紛。既往研究顯示[1-2],胸心外科ICU護理實習生常規管理仍以調休、評優等外部激勵措施為主,管理內容缺乏對于護理實習生內心情緒的關注。團體敘事護理則是以研究對象為中心,以研究對象心理狀態改善為目標,以傾聽研究對象故事為途徑,通過引導研究對象講述內心困惑和壓力,幫助其重構生活經歷和疾病體驗,為研究對象提供持續的情緒安撫和心理支持,從而激發其內心力量和積極情緒,舒緩心理壓力[3-5]。團體敘事護理更加注重人文關懷,而其應用在胸心外科ICU護理實習生護理管理中,不僅同樣可以借助敘事技巧引導ICU護理實習生傾訴心理壓力和工作委屈,幫助外化身心問題,并獲得情感理解和支持,從而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并增強工作專注度,緩解其報警疲勞,還能夠提高護理實習生共情能力和溝通技巧,提升帶教雙方滿意度。本研究通過對比觀察,探究團體敘事護理在胸心外科ICU護理實習生中的應用效果,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24年7-12月在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工作的胸心外科ICU護理實習生60例為研究對象。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實習期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基礎上,按照雙色球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中,男7例,女23例;年齡 19~22 歲,平均 20.52±0.87 歲;實習 4~8 周,平均 6.24±0.19 周。對照組中,男8例,女22例;年齡 19~22 歲,平均 20.50±0.83 歲;實習 4~8 周,平均 6.23±0.18 周。兩組學生上述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征得胸心外科護理實習生同意。
1.2學生管理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內容包括: ① 外部激勵措施:重新制作工作時間表,對于連續工作超24h 、連續夜班等長時間工作的ICU護理實習生進行調休安排,至少 24h ,同時在進行科室優秀實習生評選時,也以工作時長、夜班工作情況作為參考; ② 學生報警疲勞程度:對ICU護理實習生定期進行培訓,了解心電監護儀等設備運行狀態和參數設定,同時根據患者病情結合醫囑設定心電監護儀報警閾值,減少設備誤報警出現。
1.2.2觀察組采用團體敘事護理管理,具體措施包括:
(1)ICU護理實習生心理壓力分析:收集護理實習生個人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學歷、實習年限、既往學習成績、工作內容、工作時間、睡眠質量、情緒表現、生活習慣等,據此分析護理實習生在工作中面對的主要壓力源和心理壓力表現形式,其中主要壓力源包括工作時間長、ICU設備報警應激、病情觀察、和帶教老師(或護士長、醫生等)溝通時的信息對接問題、知識體系不完善與技能操作不熟練等,主要心理壓力表現形式以焦慮抑郁情緒和睡眠質量下降為主。
(2)敘事引導: ① 鼓勵護理實習生講述自己的故事,例如工作時間和生活時間沖突帶來的問題、ICU設備報警為自己帶來的應激和緊張疲勞感、和帶教老師(或護士長、醫生等)溝通時的信息對接問題、對于日常考核及出科考核帶來的學習壓力等; ② 護理實習生在講述自己故事的同時,其他人需要放下手中事情,耐心、專心、細心傾聽,避免講述者產生被孤立、被厭惡、被嫌棄、被忽略、不被重視、無所謂等心理波動。傾聽講述者主訴時,也要做到眼晴直視、正對面坐,講述者情緒到時需給予正面反饋,如拉手安撫、點頭、贊同語言等言行。而面對講述者,其他護理人員在進行上述積極反饋表示理解的同時,還需要將自身作為傾聽者的情感正確傳遞,如告知講述者某些突發情況不可避免,但面對突發情況你做的非常好,自己換位后不如你。
(3)敘事總結及提出解決方案: ① 針對工作時間和生活時間沖突帶來的問題:應由護士長組織重排工作時間表,避免長期夜班、連續工作,可以調休和交接班作為主要措施,保證護理實習生能夠得到充足休息和個人生活時間; ② 針對ICU設備報警帶來的應激和緊張疲勞感:ICU護理實習生可及時記錄患者病情變化、生命體征變化、心電監護儀參數變化情況,經過培訓后在臨床帶教老師指導下能根據患者病情設定正對性報警閾值或關閉非必要報警,則需立即通知帶教老師; ③ 針對和帶教老師(或護士長、醫生等)溝通時的信息對接問題:和帶教老師、護士長、醫生進行信息對接時,由ICU護理實習生陳述并填寫患者現有情況,包括現有病情表現、即時心理狀態、醫護工作依從性、治療用藥、出現的不良反應、醫囑等信息;由帶教老師、護士長、醫生對上述ICU護理實習生傳達信息進行審閱、評估、總結,經多方溝通,共同記錄建議和推薦采取的護理措施或護理方向; ④ 針對知識體系不完善與技能操作不熟練:先進行統一的科室知識書面教育,包括各疾病類型、發病原理、疾病癥狀、疾病治療藥物、治療術式和各類器械介紹、術式操作細節、注意事項、心理安撫話術、醫護結合流程,以及醫院規章制度等內容,教育形式可為教學大綱和教材、PPT、視頻、不定時操作實踐和現場觀察等,教學結束,通過帶教老師、護士長、醫生制作統一考試試卷,考試內容為上述知識,最后對試卷進行評估打分; ⑤ 針對病情觀察:由護理實習生核對患者就醫背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床號、主治醫生、既往病史、疾病及診斷(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同時及時記錄患者基礎體征變化趨勢(血常規、血壓、心率、動脈血氣等)、藥敏結果等。
1.3觀察指標
(1)帶教老師滿意度:學生和帶教老師、護士長、醫生進行信息對接結束后,采用醫院自制帶教老師滿意度量表,評估兩組帶教老師對學生的滿意度。量表為 0~100 分,評分越高顯示帶教老師對學生滿意度越好。
(2)學生滿意度:ICU護理實習生出科后,采用醫院自制ICU學生滿意度量表,評估兩組學生對科室帶教的滿意度。量表為 0~100 分,評分越高,學生對科室帶教滿意度越好。
(3)學生報警疲勞程度:患者轉出ICU后,采用醫院自制ICU心電監護儀護士報警疲勞量表,評估兩組學生報警疲勞程度,包括焦慮、煩躁、注意力難以集中、頭痛、無奈、情緒淡漠、遺忘其他工作7項內容,量表為 0~35 分。評分越高,學生報警疲勞程度越高。
(4)學生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護理前和護理結束后,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定量表(PSQI)、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S),評估兩組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HAMA包括14個子項,HAMA為 0~80 分。HAMD包括17個子項,每個子項為 0~2/4 分。PSQI為 0~21 分。SPBS包括3個維度10個條目,SPBS為 0~50 分。四者評分越高,學生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越嚴重。
1.4數據處理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分布,以“均值 ± 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計算構成比或百分率,組間構成比或率比較采用 χ2 檢驗。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帶教老師滿意度及學生滿意度、報警疲勞 程度比較
學生實習結束后,觀察組帶教老師滿意度和學生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而學生報警疲勞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1。
2.2兩組學生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比較
團體敘事護理管理干預前,兩組學生的HAMD、HAMA、PSQI、SPB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干預后,兩組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評分均降低,但觀察組學生的HAMD、HAMA、PSQI、SPB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2。
表1兩組帶教老師滿意度及學生滿意度、報警疲勞程度比較(分)

表2兩組學生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比較(分)

3討論
胸心外科ICU是醫院收治胸心外科危重急癥患者的重要科室,相較于普通病房護理人員,ICU護理人員需具備更加專業、細致的護理知識和技能,同時由于ICU內工作繁忙、環境緊張,ICU護理實習生更易感受到高強度工作壓力,長此以往,不僅會導致自身出現焦慮、抑郁、失眠、自我感受負擔等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還會造成職業倦怠、報警疲勞、信息交流缺失等問題,進而誘發護理不良事件和醫患糾紛[8-9]。故而,黃文嫣等[]學者認為,對胸心外科ICU護理實習生定期進行心理疏導管理,有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保證心理健康,減輕職業疲勞,并減少患者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目前,胸心外科ICU護理實習生常規管理仍以調休、評優等為主,實際應用中,上述外部激勵措施難以從護理實習生內心出發,關注其心理情緒變化。因此,本研究提出在胸心外科ICU 護理實習生中實施團體敘事護理管理方案。團體敘事護理過往常用于患者臨床醫護工作,通過引導患者講述故事,表達自己面對醫護工作的疑惑和壓力,繼而醫護人員秉承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的人文關懷護理原則,實施心理疏導、耐心傾聽、主動回應、情感傳遞等措施,促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被需要、被關懷,有助于針對性激發其內心力量和積極情緒[1I-12]。而今,通過將團體敘事護理管理應用于胸心外科ICU護理實習生中,不僅同樣可以引導護理實習生傾訴壓抑已久的心理壓力、工作委屈和負性情緒,幫助改善其心理狀態,還能夠進一步提高護理實習生共情能力和溝通技巧,提升工作效率,緩解報警疲勞,協助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13-15]。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帶教老師滿意度和學生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學生報警疲勞程度、HAMD、HAMA、PSQI、SPBS評分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首先,收集ICU護理實習生個人資料,能夠為分析其在工作中面對的主要壓力源和心理壓力表現形式奠定基礎;其次,敘事引導一方面鼓勵護理實習生講述自己經歷的故事,也即是幫助其宣泄內心壓抑已久的委屈、壓力和情緒,有助于在后續采取針對性管理措施進行調整,另一方面,傾聽者耐心、專心、細心傾聽態度和點頭、贊同等言行上的主動回應可以使講述者找到心理安慰,更愿敞開心扉,進而舒緩緊張、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此外,適當的情感傳遞也可以使講述者感受到被理解、被需要、被尊重、被關注。再次,對于講述者敘事的總結和解決方案的提出作為團體敘事護理管理的核心,針對工作時間和生活時間沖突帶來的問題:由于胸心外科ICU護理工作的繁忙,現階段僅能夠從工作時間安排入手,最大程度避免護理實習生工作和個人生活時間的沖突,如若無法避免,則需通過調休、按時交接班進行彌補生活時間的缺失;針對ICU設備報警帶來的應激和緊張疲勞感:通過ICU護理實習生對患者病情變化、生命體征變化、心電監護儀參數變化進行觀察記錄,能夠幫助護理實習生針對不同病情變化設定報警閾值或關閉非必要報警信號,一方面可以減少心電監護誤報警出現,另一方面也能夠使ICU護理實習生對仍然出現的報警信號給予高度重視。而面對報警信號的出現,護理實習生通過報警閾值初步判斷患者病情,繼而判斷該病情變化是否會誘發報警信號,最后做出對應的正確或錯誤報警信號處理。該過程有助于提高ICU護理實習生對于報警信號有誤的判斷和處理能力,同時可以最大程度緩解護理實習生對于心電監護誤報警的疲勞應對狀態;針對和帶教老師、護士長、醫生溝通時的信息對接問題:ICU護理實習生對于患者現有情況的傳遞可以使帶教老師、護士長、醫生知曉患者此時生理體征指標和心理狀態,有助于使后續病房護理措施的制定和實施更具針對性;針對知識體系不完善與技能操作不熟練:由帶教老師、護士長、醫生等帶教團隊帶領的科室知識教育能夠為護理實習生奠定堅實的胸心外科ICU知識體系和理論基礎,并在后續的科室實踐教學中予以指導,有助于護理實習生了解不同疾病特征和診斷、治療流程與重點等核心,從而完善知識體系,培養操作技能;針對患者病情觀察:通過ICU護理實習生核對患者病歷和就診資料,可以對上述和帶教老師、護士長、醫生溝通時的信息傳遞進行補充,能夠協助患者病情觀察和治療趨勢評估。不過本研究樣本選取范圍有限,后續仍需進一步分析團體敘事護理管理在胸心外科ICU護理實習生中的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團體敘事護理管理在胸心外科ICU護理實習生中的應用,能夠減輕其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緩解學生報警疲勞程度,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交接效率,并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
4參考文獻
[1]孫詩涵.基于敘事療法的團體心理輔導對臨床護士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干預性研究[D].沈陽:遼寧中醫藥大學,2024.
[2]楊先鋒,趙小云.正念減壓療法在臨床護士職業倦怠干預中的應用——基于文獻資料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4,42(18):156-160.
[3]成玲.敘事護理對緩解ICU護生實習壓力的效果觀察[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22.
[4] 岳麗,程璐,李鳳云,等.團體心理資本干預對重癥監護室護士心理彈性、情緒狀態和職業倦怠的影響[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2,42(9):2248-2254.
[5]成玲,陶月仙,莊一渝,朱瑩.ICU實習護生參與敘事護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2,40(9):88-90.
[6] 劉瑞娟,張小玲,蘇柏梅,等.正念認知療法對護士心理壓力的臨床干預研究[J].心理月刊,2024,19(7):19-21,86.
[7] 馬蕾,姜艷,宋慶娜,等.三階段敘事療法對ICU護士第二受害者經驗及支持、睡眠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9):120-123.
[8]肖裕紅,李春艷,李景環,等.團隊心理干預對婦產科護士心理彈性及不良情緒的影響[J].婦兒健康導刊,2022,1(10):192-195.
[9]朱穎,周衛萍.ICU護士職業倦怠與心理健康干預效果研究[C]//上海市護理學會.第六屆上海國際護理大會論文匯編(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2024:702-703.
[10]黃文嫣,宋玲花,廖少娜,等.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在ICU護士敘事能力與反芻性沉思的中介效應分析[J].護理學報,2024,31(1):17-21.
[11]高淑平,任之珺.敘事護理對改善ICU護士心理健康狀態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9,34(22):76-79.
[12]方慧玲,底瑞青,張美月,等.敘事教育對ICU護士職業態度積極性、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3):63-66.
[13]張冬敏,步惠琴,黎夢筍,等.敘事性帶教模式對重癥監護室新護士核心能力、專業技能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21,33(9):1213-1215.
[14]張文瑜,張丹,張娜.敘事教育培訓對重癥監護室護理人員同理心及溝通能力的影響[J].內科,2020,15(4):493-495.
[15]陳藝,謝紅珍,徐習,等.聯合運用教學工作坊與敘事醫學在重癥監護室醫護人文培訓中的效果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20,22(1):91-93.
[2025-04-28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