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223(2025)18-1400-03
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表現包括眩暈、視覺障礙、感覺障礙、肢體麻木、復視和共濟障礙等。該病致殘率高達 80% 以上,其中重度致殘患者占 40% 以上,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還顯著影響其生活能力。臨床護理路徑是住院患者護理模式的標準化方案,其針對特定人群,以護理時間為橫軸,以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制定科學合理的日程計劃表[-2]。通過實施該計劃表,護理人員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開展護理工作。本研究通過臨床對比觀察,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醫院2021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按隨機數字作者單位:271200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 45~78 歲,平均 61.23±2.36 歲;病程 1.5~6.8 年,平均 4.8±0.5 年。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 42~80 歲,平均 59.87±3.49 歲;病程 1.4~7.4 年,平均 4.5±0.8 年。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臨床護理路徑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根據患者個體化恢復情況實施相應護理措施。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實施規范化護理計劃,具體措施如下。
(1)人院第1周護理:患者入院當日,醫護人員全面評估病情和生理狀態,經多學科討論制定個體化康復方案;開展患者及家屬健康教育,系統講解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機制、病理生理、防治措施、注意事項及護理要點,提高疾病認知水平;實施患肢擺放、轉移和抗痙攣康復護理,通過積極溝通評估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治療心態。
(2)第2~8周護理:基于首周護理效果評估,預測疾病進展趨勢,針對存在問題優化護理方案;完成全面體格檢查,收集家屬反饋意見,持續改進基礎護理,動態調整康復計劃;按照“由易到難、由被動到主動”的康復原則,專業指導患者進行翻身、站立、坐臥及行走訓練,以促進神經和運動功能恢復[。
(3)出院前護理:基于康復效果評估,制定科學、具體的出院后康復計劃;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制定個性化家庭護理方案,對家屬進行規范護理操作培訓;建立聯系方式,預約家庭隨訪時間,提供持續性居家護理指導及問題解決方案。
1.3觀察指標
(1)運動功能及神經功能評估:采用Fugl-Meyer評分量表評估運動功能,每項評分標準為完成2分,部分完成1分,不能完成0分,共計50個單項,總分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評分越高提示運動功能越佳。應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神經功能,評估項目包括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上肢運動、下肢運動、肢體共濟失調、感覺、語言、構音障礙和忽視等11個方面,總分 0~42 分。0分表示無卒中癥狀; 1~4 分為輕度; 5~15 分為中度; 16~20 分為中重度;21~42 分為重度。評分與卒中病灶體積呈正相關。
(2)護理滿意度評估:采用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患者及家屬滿意度。量表總分100分,其中 0~59 分為不滿意; 60~80 分為基本滿意;81~100 分為非常滿意。護理滿意率 σ=σ (非常滿意 + 基本滿意)例數/觀察例數。
(3)生活質量評估:使用成人版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評估生活質量,包含物質生活、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4個維度,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佳。
1.4數據分析方法
運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護理滿意度為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 % ),組間率比較采用 χ2 檢驗;Fugle-Meyer運動功能評分、NIHSS神經功能評分和GQOL-74生活質量評分為計量資料,符合或近似正態分布,用“均數 ± 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 t 檢驗。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ugle-Meyer、NIHSS評分對比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Fugle-Meyer、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護理后,兩組Fugle-Meyer評分提高,NIHSS評分降低,但觀察組患者的Fugle-Meyer評分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2。
2.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GQOL-74量表4個維度(物質生活、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評分及總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3。
表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ugle-Meyer、NIHSS評分對比(分)

表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率對比

表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3討論
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其發病與腦動脈閉塞、頸外動脈狹窄、椎動脈閉塞及血栓形成密切相關,具有較高的致殘率,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還會阻礙運動功能和神經功能的恢復[5-6]。
在臨床護理實踐中,由于護理人員操作不規范、護理措施與患者個體需求不匹配、患者依從性差等因素,常導致康復護理效果欠佳,影響患者運動功能及神經功能的恢復。因此,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具有重要意義[7-8]。對患者而言,該措施可使其明確護理計劃及執行情況,提高參與依從性,增強醫患配合,并提升自我護理能力;對醫護人員而言,臨床護理路徑有助于全面評估患者病情,確保護理服務的規范性和高效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Fugl-Meyer評分、NIHS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并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評分亦顯著高于對照組,證實了在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護理的作用及效果。
綜上所述,將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應用于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運功功能和神經功能的恢復,有效改善患者在護理后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4參考文獻
[1]王潔荷,王莉,陳萍.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在高壓氧治療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22,29(2):254-256.
[2]李娜.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及對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的影響分析[J]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學報,2022,32(1):101-102.
[3]劉琳.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采用中西醫結合急診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22,36(1):88-90.
[4] 葉志英,葉麗,榮曉霞,等.基層介入臨床護理路徑在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東方藥膳,2022(8):239-240,243.
[5]李偉.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臨床觀察[J].健康女性,2022(32):181-183.
[6] 陳俊彥,丁莉,孫一璠.臨床護理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及滿意度分析[J].藥店周刊,2022,31(5):133-135.
[7]張麗華,李勝,洪燕.腦卒中偏癱患者行早期康復護理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中國療養醫學,2021,30(11):1131-1136
[8]王鐵燕,蔡霞,王琪.臨床護理路徑聯合PDCA循環管理用于腦卒中患者護理中的有效性研究[J].養生大世界,2021(13):239.
[9]韓靜,洪瑛.基于循證理論的臨床護理路徑結合目標導向式重復性功能訓練對腦出血術后患者功能恢復、康復積極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4):126-128.
[2025-04-0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