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的重慶,驕陽似火。走進重慶市江津區吳灘鎮郎家村,卻能感受到比驕陽更熾熱的發展脈動。
郎家鄉村振興農文旅綜合體項目一期正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重慶華硒泡菜有限公司的加工廠里機器轟鳴,一批批游客走進聶榮臻元帥故居……這片土地,早已跳出傳統意義上的“鄉村”概念,成為紅色熱土與綠色發展交相輝映的生動樣本。
郎家村是聶榮臻元帥的故鄉。1899年,聶榮臻出生在郎家村石院子,他的少年時光在石院子、沖口私塾、聶氏染房、插旗寺小學度過,家國情懷和報國理想也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百余年來,這份精神血脈薪火相傳,滋養著一代又一代郎家人。
2021年,郎家村入選中組部、財政部開展的推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自此,這片土地將紅色血脈注入鄉村振興實踐中,在“紅色”與“綠色”的交融中,書寫出鄉村蝶變的美麗篇章。
激活紅色資源,點燃發展引擎
郎家村的變化,始于2021年。
入選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后,郎家村的紅色資源才真正被激活,發展空間隨之全面打開。
“過去,郎家村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業村,雖然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紅色資源,但一直未能真正轉化為發展動力。”吳灘鎮黨委組織委員吳梅回憶道。
從地理格局看,郎家村位于江津、永川、璧山三區交界處,交通便利,從江津城區驅車,經永津高速公路半小時即可抵達。村子地勢平坦、氣候溫潤、水源充沛,是適宜農耕的沃土。然而,真正讓郎家村區別于其他鄉村的,并非自然稟賦,而是聶榮臻元帥。
8月20日下午,郎家村黨委副書記蔡俊杰帶著記者走進聶榮臻元帥故居。
白墻灰瓦間,聶榮臻元帥故居仍保留著百年前的質樸與靜謐。就是在這里,聶榮臻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自勉;也是在這里,他立下了實業救國的遠大志向。
與故居一公里之隔的,是沖口私塾和聶氏染房。聶榮臻曾在私塾接受啟蒙教育,也曾在染房幫父親挑水染布。那口古井至今仍在,仿佛還回蕩著百余年前少年的腳步聲與讀書聲。
“聶帥在郎家村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這片土地也孕育了他的信念與初心。”蔡俊杰說。
這份信念與初心,后來不斷開枝散葉。從赴法勤工儉學,到在黃埔軍校投身革命,再到參加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擔任新中國成立后的“科技主帥”……聶榮臻的一生,與民族獨立、國家強盛緊緊相連。
為進一步盤活用好“紅色家底”,從2021年開始,郎家村在聶榮臻元帥故居系統性保護的基礎上,復原保護沖口私塾、聶氏染房等遺址,并梳理聶榮臻生平事跡,生動呈現他的成長軌跡。
2021年4月,郎家村依托聶榮臻元帥故居、沖口私塾、聶氏染房、插旗寺小學等紅色資源,成功將聶榮臻故里景區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并成立景區管理公司,開展游客接待、紅色研學和會議服務等專業化運營。短短兩年,郎家村已接待游客開展紅色教育100萬人次。
紅色遺址不再是靜態展陳,而是推動鄉村發展的關鍵力量,讓郎家村在振興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紅綠”相融,產業迸發新活力
隨著游客不斷涌入郎家村,位于聶榮臻故里景區核心區的象外婆莊園生意日漸紅火。面對操著不同口音的客人,莊園老板張祖林忍不住發問:“是誰介紹你們來的?”
很多人回答:“是聶帥‘帶’我們來的。”
這句話,讓張祖林更加慶幸當初的選擇。
張祖林和丈夫原本從事農業生產資料和技術推廣工作。2016年,他們在江津多地考察后,最終將種植基地落在郎家村,“因為這里是聶榮臻故里,注定有不一樣的發展潛力”。
事實證明,張祖林的判斷沒錯。這些年,郎家村的發展方向迎來重大轉變,張祖林也隨之調整公司的發展思路。2024年,她投資建成集住宿、采摘、觀光和農產品加工體驗于一體的象外婆莊園。
在這里,游客既能體驗田園樂趣,又能感受紅色文化。得益于聶榮臻故里景區帶來的人流,莊園的生意一直很好,在炎炎夏日依舊客源不斷。
“郎家村原本就是重慶市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核心村,花椒、蔬菜、水果等特色農業產業基礎雄厚。在紅色旅游的帶動下,這些產業得以提檔升級。”吳梅說。
如今,郎家村已有數十家農家樂、民宿,還吸引不少企業前來投資,發展業態日漸豐富。
2021年,華硒泡菜公司看中郎家村“紅色+綠色”的資源優勢,流轉20余畝土地建設泡菜加工廠,把村里的無公害蔬菜轉化為規模化、品牌化的特色產品,推動一二產業深度融合。
也是在這一年,郎家村引進重慶聶居子桐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打造農文旅綜合體,項目總投資約1.2億元,目前已流轉600余畝土地種植桃樹,接下來還將打造燒烤露營、水上舞臺、鄉村咖啡、兒童天地等文旅項目。
過去,郎家村只是象外婆莊園的一處種植基地。去年,張祖林將公司總部從江津城區搬到郎家村,把全部資源和力量投入這片沃土……
“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以來,郎家村緊扣‘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理念,已引進企業4家,重點打造現代農業、民宿產業、兒童樂園等農文旅融合項目,讓游客既能感悟聶帥從小立志救國的崇高理想,又能欣賞田園風光、體驗鄉村生活。”吳梅介紹。
如今,郎家村的農文旅產業鏈已初具規模,從紅色故事到田園體驗、鄉村風光,紅色基因在這里催生綠色產業,滋養著鄉村發展的無限可能。
賡續紅色血脈,煥發時代新風
聶榮臻,是郎家村最鮮明的精神符號。紅色精神不僅留存于遺址中,還浸潤著村莊的發展,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郎家人。
從象外婆莊園出來,記者踏上了一條特別的村道——雙擁大道。路邊的一塊塊展板,記錄著退役軍人的故事。
“郎家村有70多位退役軍人,對于一個村莊來說,這個數量是非常多的。通過展陳,我們希望將紅色精神代代相傳。”吳梅說。
在郎家村,紅色精神在新時代有了新的表達,呈現出新的時代風貌。
結合產業發展實際,郎家村成立了蔬菜、農業發展、制種3個產業黨支部,把黨組織建到產業鏈上。黨支部牽線搭橋,讓郎家村迎來西南大學、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單位的專家團隊,他們走進田間地頭,幫助村民解決種植中的技術難題,并引進羊肚菌等新產品、實施玉米大豆套種等試驗,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
退休老黨員楊宗敏,帶頭成立“楊大姐”黨員調解工作室。在村民矛盾調解現場,總能看到她耐心勸說的身影。從家庭瑣事到土地糾紛,她已成功化解矛盾百余起,服務群眾1000余人次,調解出郎家村的文明新風。
今年7月,吳灘鎮創新開展“講好聶帥故事·賡續紅色血脈·賦能鄉村振興”講解員培訓。70余名學員中,有鎮里文旅崗位的干部、企業工作人員,還有村里的民宿老板、鄉村教師等。他們把紅色故事和鄉村變化講給更多游客聽,讓郎家村的發展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紅色精神在這里賡續傳承,綠色發展在這里蓬勃生長,一幅精神有根、產業有勢、生活有味的和美圖景正在郎家村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