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多年前,一艘艘滿載絲綢、瓷器、茶葉、香料的商船在廣西北部灣的碼頭聚集,穿梭于南海、印度洋之間,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長達千年的繁榮。潮起潮落,時代變遷,曾一度沉寂的北部灣被兩項重要決策喚醒:其一,國家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其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2025年8月6日,細雨朦朧,記者來到廣西北部灣諸港之一的欽州港,只見不同顏色的集裝箱猶如積木般堆積,和藍色的龍門吊形成一個個“機械矩陣”。2019年至202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累計統籌資金超1000億元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展現了一個后發展、欠發達地區對新通道建設的誠意和開辟新經濟走廊的渴望。如今,中國西南、中南地區通過這條通道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新的物流通道環線。
地處西部陸海新通道出海口及陸路口岸關鍵節點的廣西,可以做什么,還應怎么做?在《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提出的“基本建成”目標年,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進南寧、欽州、崇左等地,探尋新通道給廣西發展格局帶來的深刻變化。
通道通道,暢通才是“道”
一條物流新通道的開辟,意味著通道沿線區域產業經濟布局的重大調整。站在北部灣港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作業區,對此感受尤為清晰。
集裝箱吞吐量從2019年的382萬標箱提升至2024年的901萬標箱,增速位列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前列——這是北部灣港交出的亮眼答卷。
這背后,有國家戰略的強力牽引,也有強基建、優航線的務實行動。
在廣西欽州港,全球首個采用“U”形工藝布局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順暢運行,集裝箱卡車可直接開進目標區域,純電動IGV(智能導引運輸車)、滑軌式OCR(光學字符識別)理貨系統協同作業,港口管理井然有序、忙而不亂。
“自動化碼頭投入使用后,不斷刷新紀錄。2024年6月,碼頭船時效率達221.9自然箱/小時,較開港時提升227.2%。”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盛港碼頭有限公司操作部副經理楊鋒告訴記者,“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出海口,欽州港如今可以實現‘鐵海’聯運‘下車即上船、下船即上車’。”
2025年7月,1271輛長安汽車采用“鐵路籠車+滾裝船”的“鐵海”聯運模式,從北部灣港出發,發往沙特達曼港、阿聯酋杰貝阿里港。外貿“新三樣”走北部灣港的頻次不斷提高,前景向好。“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滾裝航線偏少、規模化運營不足等問題,培育壯大滾裝航線,助力‘西部造’汽車出海。”北部灣港欽州碼頭有限公司業務部經理助理袁秋紅表示。
通道,通道,暢通才是“道”。無論是水路,還是公路、鐵路,廣西均把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在位于崇左市憑祥市的友誼關口岸,智慧口岸自動化集裝箱接駁區的自動吊裝系統和IGV(智能導引運輸車)排列整齊、整裝待發。“待越方項目建成后,口岸將實現24小時無人化智能化通關。”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口岸運營部部長李思東介紹。
一河貫通,通江達海。在平陸運河馬道樞紐建設現場,即將完工的省水船閘如龐然大物橫亙在航道之間,百舸爭流的未來景象呼之欲出。平陸運河2026年建成通航后,西南地區的貨物經平陸運河出海,較經廣州港出海將縮短內河航程560公里以上。
“往廣東方向出海可以通航3000噸級至4000噸級船舶,從南寧出海可以通航5000噸級至8000噸級船舶,平陸運河將使廣西內河水運網絡發生重大變化。”廣西平陸運河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黎明鏡表示,平陸運河不僅僅是一條運河,還將深化廣西與西部其他地區交通、物流和產業合作,帶動各種要素資源加速向運河沿線匯聚。
夯實“硬聯通”,也要提升“軟環境”
“公司現在每個月的訂單金額超過400萬美元,我們目前最迫切的任務是擴大產能。”廣西自貿區中馬聯盟數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指著智能液晶顯示終端全自動生產線告訴記者,語氣頗為自豪。
2022年6月,中馬聯盟數顯公司落戶廣西欽州保稅港區,量產不久即迎來海外訂單高峰。當初選擇落戶于此,除了看中欽州港輻射全國、面向東盟的便利物流條件外,還有啟運港退稅政策的優惠。
通道建設,不僅要夯實基礎設施“硬聯通”,還要提升制度治理“軟環境”。
欽州港是享受國家退稅優惠政策的啟運港之一,貨物在欽州港裝箱啟運后即可辦理退稅,大幅縮短企業的退稅周期,提高了企業的資金周轉和使用效率。如今,以北部灣港為離境港的啟運港退稅政策范圍,已擴增至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的四川、重慶、貴州、云南等7個省份的10個鐵路場站,越來越多的貨物通過“江鐵海”多式聯運在北部灣聚集出海。一攬子政策優勢帶來的“軟環境”提升,也加速了產業向北部灣集聚。
盛夏的憑祥萬通物流園,榴蓮的甜香氣息撲面而來。越南牌照的冷鏈車魚貫駛入接駁區,工人們麻利地將榴蓮轉移至國內貨柜。
“從越南產地到物流園區,過去要7天到10天,智慧化通關投用后,4天就可到達。”廣西萬通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毅介紹。
跨境貨車的通關接駁效率頗能反映西部陸海新通道互聯互通“軟環境”的現狀。在通關口岸,記者看到,貨車司機輕點手機上的“智慧友誼關”App即可查看車輛通關狀態,刷卡后,電子閘口秒級抬桿。“實現無紙化申報后,單車通關時間減少了75%。”友誼關邊檢站執勤一隊副隊長韋福義介紹,多重功能疊加下,通道運輸優勢正加快轉化為廣西經濟發展勝勢。
不只是“通過”,還要更多地“留下”
通關過貨、物暢其流,是以憑祥為代表的口岸城市和以欽州為代表的港口城市最重要的功能。這些連接著國內外兩種資源的城市,在發展中也希望讓資源充分流動起來——不只是“通過”,還要更多地“留下”。
“以前只是收租金的房東,現在我們是商戶的產業合伙人。”黃毅說。萬通物流園的轉型之路,是通道沿線企業努力破解“過路經濟”的縮影。
借助西部陸海新通道帶來的機遇,這家物流園聯合商戶嚴控品質,打造自有電商品牌“南疆臻選”,將東南亞的榴蓮、山竹等產品通過電商平臺直銷全國。
這不僅是黃毅的發展思路,也是物流園區直接參與電商貿易,從“運營”向“經營”轉型的破壁之舉。
產業鏈落地生根的故事也在崇左高新區生動上演。崇左理文紙漿制品有限公司行政部人員介紹,公司落地崇左后,不僅一期就具備年產30萬噸漿、40萬噸紙的能力,還帶來了40萬噸衛生紙后加工等全產業鏈配套。
在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海鐵”聯運班列上,這家企業生產所需的竹漿等重要原料源源不斷地從重慶運來;崇左基地的包裝線上,一捆捆成品抽紙被印上越南語、泰語等,準備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銷往東南亞……“渝桂共造一張紙”的故事,背后是廣西從“過貨通道”轉型“黃金走廊”的決心。
周末,重慶市民與親朋圍坐在火鍋旁,店里暢銷的蝦滑、丸子,是欽州中馬國際冷鏈中心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配送而來,這些來自東南亞的產品通過冷鏈物流成為中國餐桌上的常客。而重慶的檸檬鮮果,也通過同一條通道成為東南亞飲品店的暢銷好貨。這一刻,新通道建設的成效在百姓餐桌的煙火氣里具象化了。
回到最初的問題:西部陸海新通道給廣西帶來了什么?它攜帶著發展的契機,也孕育著區域躍升、溝通世界的磅礴力量。身處其中的每個人,不管有沒有意識到,都已被它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