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縱橫、層巒疊嶂,作為我國轄區面積和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重慶時刻經受著各種考驗——
崖邊景區的人流如織、極端天氣的驟然切換、背街小巷的民生瑣事……每一處都凸顯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復雜性與緊迫性。
2025年8月18日,重慶召開市委六屆七次全會,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既是鞭策也是方向。
當前,重慶在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無論是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的高效調度,還是數字賦能社區管理、交通指揮等,都離不開治理理念的創新。只有以全方位改革、系統性思維破解治理難題,才能給出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重慶解法”。
以“全局之思”破解“大城市病”。交通、環境等多重載體構成城市這個復雜系統,它們功能交叉、問題相疊,增加了城市治理的難度。因此治“大病”還需要“大手筆”,這首先體現在機制重構上,如重慶推出“大綜合一體化”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一盤棋”謀劃、“一張圖”推進,打破行政藩籬,防止城市治理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面。其次,需要城鄉統籌發力。城鄉二元結構是超大城市的特征之一,要依托城市副中心建設進一步擴大中心城區的輻射效應,通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提升、鄉村產業厚植等讓城鄉之間的要素自由流動。
以“數字之思”提升管理效能。當前,數據正成為重慶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關鍵資源和力量。一方面要繼續夯實數字底座,深化數據歸集,打通數據流通的“毛細血管”,增強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的運算速度與服務能級;另一方面,要挖掘新質生產力的增長點,利用AI等技術為更多復雜場景提供可追溯、可執行的解決方案,圍繞醫療、社保、養老等領域,借助“AI+場景”模式,讓服務更貼近企業與市民的日常需求。
以“人文之思”彰顯城市溫度。城市的核心是人。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不僅要在“山水網”中追求高效率,還要在“坡坎崖”間“繡”出精細度,更要在“煙火氣”中醞釀人文美。要始終牢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不斷豐富和暢通群眾的建議渠道,將來自基層的聲音轉化為治理的良策。同時,在制定政策時做到換位思考,既要考慮執行共性,也要考慮群體差異,真正讓“民意公約數”在城市治理中實現最大化。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重慶以持續而深刻之“思”,不斷探尋著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之道,爭取為走好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提供可借鑒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