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2278/j.issn.2097-5309.2025.09.021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單純的語言技能訓練難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語言資源與文化價值。將傳統文化融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還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題意義,培養其跨文化交際能力。新譯林版(2023—2024年秋季新教材)小學英語教材在注重語言技能培養的同時,也強調文化意識的滲透。基于此,本文探討如何在傳統文化視角下優化小學英語閱讀主題意義探究教學。
一、融入傳統文化元素,豐富閱讀材料
1.引入傳統家庭觀念與習俗,拓寬閱讀視野
在講解“MyFamily”這一主題時,教師可以巧妙融入中國傳統家庭觀念與習俗,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并深化對家庭文化的理解。首先,教師簡要闡述春節的起源與意義,強調家庭團聚作為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的重要性,為學生構建起一個關于家庭與節日的文化框架。接著,呈現一篇精心挑選的英文短文,詳細介紹春節習俗,如年夜飯的豐盛寓意、守歲的深情守候、拜年的恭敬禮儀,讓學生在字里行間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和深厚情感。為加深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家庭春節期間的特色活動,如親手包餃子寓意團圓,貼春聯寄托新年愿景,放鞭炮慶祝辭舊迎新。鼓勵學生運用英文描述這些充滿溫情與趣味的家庭瞬間,既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又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自豪,使家庭成為傳承與創新文化的橋梁。
2.選取傳統文化相關英文材料,豐富閱讀資源
除了引入傳統家庭觀念與習俗外,教師還可以積極選取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英文閱讀材料,如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英文小故事或短文。這些材料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閱讀體驗,還能幫助他們在閱讀中學習新詞匯、了解新句式,提升英語閱讀能力。在選取材料時,教師應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和適宜性,確保內容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例如,可以選擇一篇關于中秋節的英文小故事,講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傳說,以及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的習俗。通過閱讀這樣的故事,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到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還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3.引導學生創作帶有傳統文化元素的作品,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為了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教師可設計一項創意寫作任務,讓學生在掌握春節習俗知識后,親自創作一篇介紹自家春節習俗的英文短文。在創作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他們以獨特的視角和生動的語言,將家庭春節的點點滴滴以英文形式娓娓道來。教師可提供具體的寫作指導,如建議學生按時間順序敘述春節期間的各項活動,或引導學生對比自家習俗與其他地區習俗的異同,以展現中國春節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完成作品后,組織課堂分享會,讓學生用英語講述自家的春節故事,既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又增強了傳統文化的傳播意識。
二、創設文化情境,增強沉浸體驗
1.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秋天情境,營造文化氛圍
多媒體技術以其直觀、生動的特點,成為創設文化情境的重要工具。在講解“Autumn”一課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如視頻、音頻等,創設一個與秋天相關的文化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感受到秋天的氣息。具體實施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簡要介紹秋天的特點與象征意義,如秋天的涼爽、豐收的喜悅、落葉的飄零等。隨后,播放一段精心挑選的介紹中國秋天景色的視頻。視頻中可以展示楓葉林中的紅葉如火,隨風飄落;可以展現金黃色的稻田在微風中搖曳身姿;還可以捕捉農民們忙碌而喜悅的豐收場景。這些畫面不僅美麗動人,而且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氛圍,能夠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秋天的世界中。通過視頻的播放,學生不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秋天的美麗與寧靜,還能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雙重享受,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秋天的魅力和意義。
2.設計秋天相關文化活動,動手實踐體驗傳統文化
除了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一系列與秋天相關的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楓葉書簽制作活動。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楓葉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如它代表著秋天的到來、歲月的流轉以及生命的頑強等。然后,引導學生親手挑選形狀完美、顏色鮮艷的楓葉,用剪刀裁剪成合適的形狀,并在書簽上書寫祝福語或詩句。在制作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還能通過親手觸摸和感受楓葉的質地、欣賞楓葉的美麗色彩,更加深入地體會到秋天的魅力和傳統文化的韻味。
3.引導學生分享作品與感受,加深秋天理解
完成楓葉書簽制作活動后,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與感受。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書簽成品,講述制作過程中的趣事和體會,以及自己對秋天的理解和感受。在分享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自信心,還能通過玲聽其他同學的分享,了解到不同人對秋天的不同理解和感受。這種多元化的交流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加深他們對秋天的全面理解和認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分享的內容與教材內容相結合,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例如,可以讓學生用英語描述自己書簽上的祝福語或詩句的意思,或者用英語講述自己與秋天相關的故事或經歷。
三、設計層次性問題,引導深度探究
1.激發初始興趣,探討個人愛好
在教學之初,教師可以通過提出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后續的深度探究奠定基礎。針對“MyFavoriteHobby”一課,教師可以首先提出:“Whatisyourfavoritehobby?”(你最喜歡的愛好是什么?)這個問題既簡單又貼近學生實際,能夠迅速引起學生的共鳴。在學生自由討論自己的愛好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Whydoyou like thishobby?”(你為什么喜歡這項愛好?)這個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并表達自己對愛好喜愛的原因,開始涉及個人情感和價值觀層面,為深人理解文章做準備。為了融人傳統文化元素,教師可以適時提問:“Is there any traditional hobby that you oryourfamilymembersenjoy?”(你或你的家人有沒有喜歡的一些傳統愛好?)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關注傳統文化中的愛好,如書法、剪紙、茶藝等,既豐富了討論內容,又增強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興趣。
2.深入閱讀理解,挖掘文章內涵
在學生初步交流了個人愛好之后,教師可以精選一篇英文短文,介紹一位熱愛中國傳統書法的外國人的故事,既貼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又融入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短文生動描繪了這位外國人對中國書法的濃厚興趣和不懈追求。閱讀完畢后,教師設計了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章內涵。首先,基礎理解層面的問題是:“What is theperson's favoritehobby in thepassage?”接著,教師提問:“Howdid the person start thishobby?”引導學生關注愛好起源的細節。進而,教師深入追問:“What challenges did the person face and how didtheyovercomethem?”促使學生思考挑戰與成長的過程。最后,教師提出:“What joysand benefits has this hobbybroughttotheperson?”引導學生探討愛好對個人成長和幸福感的積極影響,深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3.促進思維拓展,鼓勵創作分享
在深入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布置一項寫作任務,讓學生結合所學內容,寫一篇介紹自己愛好的英文短文。在寫作前,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啟發性問題,如:“How does your hobby reflect your personality or culturalbackground?”(你的愛好如何反映你的個性或文化背景?)這個問題鼓勵學生從更深層次思考自己的愛好與自我認同、文化傳承之間的關系。學生完成短文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分享活動,讓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的愛好,并分享寫作過程中的思考和感悟。在分享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相互提問,如:“Whatinterestedyoumostaboutyourclassmate'shobby?”(你對你同學的愛好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或“Howdoesyourclassmate'shobbycomparetoyours?”(你同學的愛好和你的相比怎么樣?)這些問題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進一步拓展了他們的思維。
四、開展文化對比活動,培養跨文化意識
1.介紹節日起源與習俗,奠定文化對比基礎
在教學之初,教師應先向學生詳細介紹春節與圣誕節的起源與習俗,為后續的文化對比活動奠定堅實基礎。對于春節,教師可以講述其悠久的歷史淵源,如年的傳說、鞭炮驅邪的習俗、貼春聯和窗花的傳統等,同時強調春節作為家庭團聚和辭舊迎新的重要時刻,在中國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對于圣誕節,教師則可以介紹其宗教背景,如耶穌誕生的故事,以及圣誕樹、圣誕老人、互贈禮物等西方習俗,讓學生感受到圣誕節作為西方重要節日的歡樂氛圍。在介紹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語言的生動性和趣味性,通過故事講述、圖片展示、視頻觀看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兩個節日的基本信息,為后續的文化對比做鋪墊。
2.組織小組討論活動,探討節日異同之處
在學生對春節和圣誕節有了初步認知后,教師可精選一篇英文短文,內容涵蓋這兩個節日的起源、習俗及慶祝方式,確保語言難度適合小學生閱讀。短文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激發學生興趣。閱讀完畢后,教師組織小組討論,圍繞“春節與圣誕節的異同”展開深入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從文化背景出發,探討兩節在家庭聚會上的溫馨氛圍、食物準備的豐富多樣、裝飾布置的節日特色等相似之處。同時,鼓勵學生挖掘它們的文化差異以及傳統習俗的獨特之處。通過對比分析,學生不僅深化了對兩節的理解,還在口語表達中得到了提升,培養了團隊合作與批判性思維能力。
3.制作英文匯報材料,展示跨文化理解
小組討論結束之際,教師可布置一項富有挑戰性的匯報任務:制作一份關于春節與圣誕節對比的英文匯報材料。此材料需融合文字敘述、圖片展示與圖表對比等多元形式,全面剖析兩節在起源、習俗、慶祝方式及象征意義等方面的異同。制作過程中,教師應悉心指導,幫助學生錘煉語言,提煉核心觀點。同時,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將個人見解與情感融入其中,使匯報材料既具深度又富趣味。匯報展示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悉心聆聽,積極提問,互提建議,營造活躍的課堂互動氛圍。此活動不僅展示了學生的跨文化理解成果,更在相互學習中拓寬了他們的國際視野,提升了跨文化交際能力。
五、實施文化拓展任務,提升綜合素養
1.介紹傳統動物形象,奠定文化認知基礎
在教學之初,教師應先向學生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動物形象,為后續的文化拓展任務奠定認知基礎。龍、鳳、麒麟等動物形象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們不僅象征著吉祥、尊貴與力量,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故事。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講述、形象的圖片或短視頻,向學生展示這些動物形象的外貌特征、傳說故事以及它們在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在介紹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語言的簡潔明了,確保學生能夠理解并記住關鍵信息。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動物形象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如節日裝飾、藝術品創作等,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2.制作英文海報任務,融合創意與實踐
在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動物形象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之后,教師可精心設計一項富有創意的英文海報制作任務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動物形象”海報設計。學生需根據個人興趣,選取龍、鳳、麒麟等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動物形象作為主題。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渠道廣泛搜集相關資料,并結合所學英語知識進行海報創作。制作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將所選動物形象與傳統文化元素巧妙融合。以龍為例,學生可細膩描繪其飛騰于云彩與火焰之中的雄姿,展現龍的威嚴與力量。海報上還需配以詳盡的英文介紹,闡述龍的傳說故事、象征意義及其在中國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3.展示交流海報作品,共享文化閱讀成果
海報制作完成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海報展示與交流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可以依次展示自己的海報作品,用英語介紹所選動物形象的特征、傳說故事以及制作過程中的創意和想法。其他同學則認真傾聽,提出問題或建議,進行互動交流。通過展示交流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展示自己的文化拓展成果,還能在相互學習中拓寬視野,增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同時,學生在用英語介紹海報的過程中,能夠鍛煉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升英語閱讀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優秀的海報作品張貼在教室的墻壁上或學校的展示欄中,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與英語閱讀的樂趣。
在傳統文化視角下優化小學英語閱讀主題意義探究教學,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與英語閱讀能力,還有助于他們深入理解文章主題意義、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融人傳統文化元素、創設文化情境、設計層次性問題、開展文化對比活動及實施文化拓展任務等具體做法,教師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羅麗清《基于主題式情境的小學英語教學途徑分析》,《校園英語》2024年第16期。
[2]盧偉《基于學科育人價值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英語教師》2024年第23期。
[3]張妍《基于主題意義的英語閱讀教學育人路徑探尋》,《試題與研究》2023年第30期。
[4]朱蘭蘭《基于主題意義引領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探析》,《求知導刊》202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