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2278/j.issn.2097-5309.2025.09.042
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中國傳統文化,這些文化瑰寶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更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與科學精神?!蛾P于加強與改進新時代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意見》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梢娡诰蛑袊鴤鹘y文化的教育價值,對于培養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初中生物肩負著傳播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素養的重任。但受應試教育影響,當前初中生物教學存在重知識輕能力、缺乏人文關懷等問題,將中國傳統文化融人初中生物教學,有助于拓寬教學視野,創新教學方法,提升生物學科的育人功能。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與道德理念,將傳統文化融入初中生物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領略中華文化的精髓,感受傳統智慧的魅力。通過對傳統文化中生物學思想的學習與理解,學生能夠從更廣闊的視角審視生命現象,加深對生物學原理的認識,提升文化修養與人文素質。傳統文化中關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理念,有助于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熱愛自然的情懷,樹立正確的生態觀與價值觀,實現全面發展。
2.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關于生命的科學,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使生物知識顯得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巧妙地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滲透到生物教學中,能夠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教師可以引用古代文獻中對動植物的生動描述,講述傳統醫藥中藥材的功效,解讀寓意深刻的生物寓言故事等,激發學生探究生命奧秘的欲望。傳統文化與生物知識的聯系能夠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使枯燥的生物概念變得鮮活有趣,提高學習生物的積極性。
3.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與辯證法思想,體現了先民對自然規律的探索與對科學真理的追求。將這些思想融人生物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例如《呂氏春秋》中記載了許多動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本草綱目》則體現了古人系統分類與歸納藥物知識的科學態度。通過學習,學生能夠領悟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學會運用理性思維與邏輯推理分析生物問題,培養嚴謹求實、大膽質疑的科學精神,為未來從事科學研究奠定基礎。
4.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礎。通過在生物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祖先在生物學領域的重大貢獻,感受傳統智慧的時代價值。許多現代生物學理論,如物競天擇、協同進化等,都能在古代文獻中找到思想淵源。這些發現能夠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同時,通過比較中西方文化中的生物學思想,學生能夠客觀認識不同文明的特點,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借鑒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樹立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觀,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二、初中生物教學的現狀分析
1.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
當前初中生物教材的編寫與教學內容的設置,存在著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許多生物學知識缺乏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生難以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實用價值。教材中的案例與素材往往過于抽象,不能有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隔離感。同時教學中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培養學生運用生物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操作,這種脫離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不僅影響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也制約了學生生物素養的提升。
2.教學方式單一枯燥
目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仍以傳統的講授式為主,教師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灌輸。這種單向的知識傳遞方式,缺乏師生互動與學生參與,課堂氣氛沉悶乏味。教師注重概念與原理的講解,卻忽視了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與發現知識的過程。學生缺乏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難以激發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此外,教學手段較為單一,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流于形式,未能有效融入教學過程,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3.教學評價重結果輕過程
當前初中生物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片面性,過于強調學習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學生的學業成績成為評價的唯一標準,期末考試的分數高低決定了學生的好壞。這種結果導向的評價方式,片面追求知識的量化與可測性,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與進步。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過度重視應試訓練,卻忽視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核心素養的培養。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導向,不利于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
4.教材編寫缺乏人文關懷
現行的初中生物教材在編寫上過于注重生物學知識的系統性與邏輯性,卻忽視了生物學習與人文素養培養的結合。教材缺乏對生命意義、生態環保、倫理道德等人文主題的關注,未能充分挖掘生物學知識中蘊含的情感價值與人文內涵。同時,教材選用的案例與素材缺乏時代感與現實意義,未能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這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難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人文情懷。
三、初中生物教學中創新應用中國傳統文化策略
1.融入傳統農業文化,拓展教學內容
將傳統農業文化融人初中生物教學能夠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現代生物知識的同時,感悟古人在農業生產中的智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古代農書中的農時節氣、土壤肥培、品種選育等內容,領會其中所體現的生態平衡、物種進化等生物學原理,通過學習這些傳統農業知識,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加深對現代農業科技的認識,激發愛農情懷與創新意識。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田間實踐,參與農作物的種植與管理,在親身體驗傳統農耕文化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培養勤勞樸實的品格。這種融合傳統農業文化的生物教學,不僅能夠擴充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內涵,更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創新能力。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植物的生活》第一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傳統農業文化的相關知識來拓展教學內容,在講授種子萌發、營養生長以及開花結果等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融入《齊民要術》《農政全書》中蘊含的傳統農業智慧。通過解讀“春分麥起身,清明桃始花”等蘊含物候規律的農諺,分析農時節氣背后的生物學原理,讓學生感悟到先民在長期農業生產實踐中總結出的植物生長發育規律。同時教師還可以補充傳統農業中的嫁接、雜交育種等技術,引導學生探究其生物學基礎,理解人工選擇在農業進化中的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之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種植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傳統農耕文化,在勞動實踐中進一步領會生命發育的奧秘,提高動手能力與綜合素質。通過融入傳統農業文化,學生不僅能夠擴充生物學視野,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能夠增強文化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激發愛農情懷與創新意識。
2.融人傳統醫藥文化,創新教學方法
中醫藥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生物學思想。將傳統醫藥文化融人初中生物教學能夠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中醫藥理論中的藏象、經絡、本草等知識,領會其中所體現的系統論思想與辯證法智慧。例如,通過學習五行學說,學生能夠理解生命系統的整體性與動態平衡性;通過了解中藥的四氣五味,學生能夠認識生物活性物質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案例教學等方法,設計與醫藥文化相關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蛘咴谥v授人體免疫系統時,可以設計“中醫如何防治感冒”的案例,引導學生分析中醫藥預防與治療疾病的原理,理解中醫藥的整體觀與辨證論治思想。教師還可以開展中藥園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識別與栽培常見藥用植物,親身感受中藥材的藥性特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觀察能力。這種融合傳統醫藥文化的生物教學,能夠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融入傳統生態文化,加強環保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智慧,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將傳統生態文化融人初中生物教學能夠加強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與責任意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領會其中所蘊含的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等理念。比如說《管子》中提出的“工者因地制宜”,強調因地制宜、循環利用;《呂氏春秋》中記載的“一樹植,萬物安”,體現了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的重要性。通過學習這些傳統生態智慧,學生能夠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意識,加深對人與環境相互依存關系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當前的環境問題,設計與傳統生態文化相關的主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根源,提出解決對策。比如說在講授生態系統穩定性時可以設置“河流污染的危害與治理”的探究主題,引導學生分析河流污染的生態影響,探討傳統文化中的護水理念對于當代水環境保護的啟示。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生態實踐活動,如參與校園綠化、濕地保護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傳統生態實踐的過程中,提高環保意識與責任意識。這種融合傳統生態文化的生物教學能夠加強學校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生態道德與可持續發展觀念,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4.融入傳統飲食文化,滲透健康理念
將傳統飲食文化融入初中生物教學能夠滲透健康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與生活方式,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傳統食療方中的藥膳搭配、養生智慧,領會其中所體現的營養平衡、食療養生等健康理念?!八幯a不如食補”的觀點強調日常飲食對于保健養生的重要性;“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體現了順應自然節律、調理陰陽平衡的養生之道。通過學習這些傳統飲食理念,學生能夠掌握科學的膳食搭配原則,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與傳統飲食文化相關的探究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悟健康生活的真諦。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節日食俗,開展“健康飲食伴我行”主題教育,引導學生從傳統飲食文化中汲取營養智慧,摒棄不良的飲食習慣,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這種融合傳統飲食文化的生物教學,能夠拓展健康教育的廣度與深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提高自我保健意識與能力。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人體生理與健康(一)》第二章《人體的營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傳統飲食文化的營養保健智慧,滲透健康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先融人傳統食療方中的代表菜肴,如“四神湯”“藥膳粥”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接著,教師可以講解各種食材的營養成分與保健功效,如何通過合理搭配來實現膳食的營養均衡。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穿插介紹中醫“藥食同源”“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等食療養生理論,幫助學生理解傳統飲食文化的科學內涵。最后,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延伸探究任務,如搜集整理家鄉的傳統美食及其營養價值,了解節日食俗背后的健康養生理念等,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自覺摒棄偏食、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養成健康文明的飲食方式。通過融入傳統飲食文化,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營養與健康的基本知識,還能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飲食傳統,提高健康素養與生活能力。
總之,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將其應用于初中生物教學能夠拓寬教學視野,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立足學科特點,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加強傳統文化與現代生物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科學觀,同時,教師應加強傳統文化修養,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為傳統文化融入生物教學提供保障。只有實現中國傳統文化與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機融合,才能真正發揮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何靜《談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國文化信息協會《2024年文化信息發展論壇論文集》2024年。
[2]張艷《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河南科技學院2023年碩士論文。
[3]魏琳璐《初中生物學教學中融入中醫藥文化的實踐與研究》,云南師范大學2022年碩士論文。
[4]張艷鳳《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實踐研究》,青海師范大學2022年碩士論文。
[5]馬春華《新時代初中生物課堂滲透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及路徑優化》,福建省商貿協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十一)》2021年。
[6]朱吉平《中國傳統文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西華師范大學2019年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