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紅色課程《軍墾贊歌》為例,闡述了紅色基因庫項目在社區推廣中的實踐路徑、成效與意義,并通過探討紅色課程的設計、推廣過程以及社區反饋,揭示紅色基因在社區傳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過文化活動增強社區居民的文化自信與民族歸屬感。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獨特精神標識,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追求和價值觀念。紅色基因庫的建設是新時代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舉措,旨在通過數字化、系統化的手段,將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可廣泛傳播和教育的素材。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一期)紅色基因庫試點單位之一,積極探索紅色課程進社區的實踐路徑,通過課程設計與推廣,將兵團精神、老兵精神和胡楊精神傳遞到基層社區,取得了顯著成效。
紅色基因庫項目的推進,不僅是對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更是對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有力踐行。通過紅色課程進社區,紅色基因得以在更廣泛的基層群體中傳播,為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方法。
紅色基因庫項自的背景與意義
紅色基因庫建設的背景。紅色基因庫的建設是響應國家文化戰略的重要舉措。2020年6月30日,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辦公室發布《關于做好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一期)紅色基因庫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了紅色基因庫建設的目標與任務。這一項目旨在通過數字化、系統化的手段,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與保護,使其在新時代發揮更大的教育和文化價值。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憑借其豐富的文物資源和深厚的歷史底蘊,成為首批試點單位之一。紅色基因庫的建設不僅是對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更是對紅色文化傳承的創新。通過數字化技術,紅色文物和歷史資料得以更好地保存和展示,避免因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而丟失。
紅色基因庫建設的意義。紅色基因庫的建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首先,它有助于保護與傳承紅色文化遺產。通過數字化技術,紅色文物和歷史資料得以更好地保存和展示,避免因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而丟失。其次,紅色基因庫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平臺。通過網絡和多媒體手段,紅色文化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廣泛地傳播到社會各個層面。最后,紅色基因庫的建設有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紅色基因庫的建設,可以更好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
紅色課程《軍墾贊歌》的設計與推廣
課程設計。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的紅色課程《軍墾贊歌》以館藏文物為基礎,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生動的紅色教育課程,尤其在走進社區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該課程圍繞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館藏的2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即1950年短皮大衣和1952年女式軍棉衣,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通過觀看視頻《沙海老兵》《軍墾第一犁》《一件軍大衣》《翻開60年前中國女兵進疆第十集》《邊境線上的“活界碑”》《薪火相傳軍墾魂》,課程生動展現了軍墾前輩扎根新疆、建設新疆、奉獻新疆的感人事跡,將軍墾故事與現代教育相結合,借助視頻、圖片等多種展示方式,使聽眾更直觀地感受兵團精神的內涵。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博物館充分考慮不同受眾的需求,尤其是社區居民的接受度和參與感。針對社區居民,課程內容更加通俗易懂,注重情感共鳴,通過貼近生活的語言和生動的案例,引發聽眾的共鳴和思考。這種以社區為主的設計理念,使紅色課程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提升吸引力和影響力。
推廣過程?!盾妷ㄙ澑琛返耐茝V工作從2021年6月起至7月下旬完成。7名宣講老師分赴師市5個街道(社區)、企業、醫院、軍營,以及周邊各團場授課100場,課程時長45分鐘,覆蓋2萬余人。通過生動講解和多媒體展示,吸引了大量社區居民和企業員工積極參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推廣過程中,博物館特別注重與社區的互動,課程結束后都會安排互動環節,邀請聽眾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這種互動不僅增強了課程的參與感,還促進了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同時,博物館還通過社區宣傳欄、微信群等渠道,提前發布課程信息,吸引更多居民參與。通過這些措施,紅色課程的推廣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紅色課程進社區的實踐成效
豐富社區文化生活。紅色課程《軍墾贊歌》的推廣為社區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講述軍墾前輩的故事,社區居民不僅了解了兵團的歷史,還深刻感受到兵團精神的偉大。這種文化活動的開展,豐富了社區居民的精神生活,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社區居民對紅色課程的反饋非常積極。許多居民表示,通過聆聽課程,他們對兵團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兵團精神有了更直觀的感受。這種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還增強了他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兵團精神的傳承與弘揚。紅色課程進社區的核心目標是傳承和弘揚兵團精神。通過課程的推廣,兵團精神的內涵得以在社區層面廣泛傳播。社區居民和企業員工通過聆聽課程,對兵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發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家鄉的歸屬感。這種精神的傳承不僅有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還能激勵人們在新時代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兵團精神的傳承與弘揚,不僅體現在社區居民的反饋中,還體現在他們的實際行動中。許多社區居民在課程結束后,自發組織學習小組,繼續深入學習兵團精神。一些企業員工則將兵團精神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通過紅色課程的推廣,兵團精神在社區中得到廣泛
走進一四三團社區

走進向陽街道

走進一五二團社區

傳播和深入踐行。
文化自信與民族歸屬感的增強。紅色課程進社區的實踐,有效增強了社區居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歸屬感。通過了解兵團的歷史和文化,居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增強了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居民們堅定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紅色課程進社區的實踐啟示
文化活動的多樣化與創新性。紅色課程《軍墾贊歌》的推廣實踐表明,文化活動的多樣化和創新性是吸引群眾參與的關鍵。通過多媒體展示和生動的講解,紅色課程成功吸引社區居民和企業員工參與。這啟示我們在開展文化活動時,應注重形式的創新和內容的多樣化,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在實際推廣過程中,博物館采用了多種創新手段。除了傳統的講解和多媒體展示外,還增加了互動環節、現場問答、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這些創新手段不僅增強了課程的趣味性,還提升了聽眾的參與度。
文化活動的教育性與娛樂性相結合。紅色課程的推廣不僅具有教育意義,還兼具娛樂性。通過講述生動的故事和展示豐富的多媒體資料,課程在傳遞知識的同時,也為聽眾帶來愉悅的體驗。這種教育性與娛樂性相結合的方式,有助于提升文化活動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在課程設計中,博物館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的結合。通過講述軍墾前輩的感人故事,課程不僅傳遞了兵團精神的內涵,還激發了聽眾的情感共鳴。
文化活動的廣泛性與針對性相結合
紅色課程的推廣既注重廣泛性,又注重針對性。在推廣過程中,課程不僅面向社區居民,還面向企業員工、中小學生等不同群體。這種廣泛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的方式,有助于擴大文化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在推廣過程中,博物館根據不同的受眾群體,設計了不同的課程內容和形式。針對社區居民,課程內容更加通俗易懂,注重情感共鳴;針對中小學生,課程增加了互動環節,通過提問和討論,激發學生的興趣;針對企業員工,課程結合實際工作,強調兵團精神在現代企業中的應用。這種多層次、多角度的課程設計,使紅色課程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提升課程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紅色課程進社區的未來展望
擴大推廣范圍。未來,紅色課程《軍墾贊歌》的推廣范圍將進一步擴大。除了在師市各團場和街道(社區)推廣外,還將逐步向周邊地區和更廣泛的社區延伸。通過擴大推廣范圍,紅色基因的傳播將更加廣泛,兵團精神的傳承將更加深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博物館將與更多的社區、學校、企業和單位合作,建立長期合作機制。
豐富課程內容。隨著紅色基因庫項目的推進,紅色課程的內容將不斷豐富。博物館將繼續挖掘館藏文物的內涵,開發更多具有教育意義和文化價值的課程。通過豐富課程內容,紅色課程將更好地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提升文化活動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在課程內容的開發過程中,博物館將注重與專家學者的合作,邀請歷史學家、文化學者等參與課程設計,確保課程內容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創新推廣方式
未來,紅色課程的推廣方式將不斷創新。除了傳統的現場授課外,還將利用網絡平臺和新媒體手段,開展線上課程推廣。在推廣方式的創新過程中,博物館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線上課程平臺,提供視頻課程、在線互動、學習資料下載等多種功能。同時,博物館還將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渠道,發布課程相關內容,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
上述紅色基因庫項目的推進,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平臺。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的紅色課程《軍墾贊歌》進社區實踐,是紅色基因庫項目在社區推廣的重要探索。通過課程設計與推廣,兵團精神得以在社區層面廣泛傳播,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得以豐富,文化自信與民族歸屬感得以增強。未來,隨著紅色基因庫項目的不斷推進,紅色課程的推廣范圍將進一步擴大,課程內容將不斷豐富,推廣方式將不斷創新。
(作者單位: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