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宣傳動員是發揮婦女群體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婦女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中國婦女》雜志于1939年6月1日在延安創辦,1941年3月停刊,在此期間發揮了重要的輿論宣傳作用。該雜志通過宣傳動員全國婦女同胞,不斷激發婦女的參戰斗志和愛國熱情,對抗戰勝利和婦女解放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婦女》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動員婦女
全面抗戰時期,為了廣泛調動婦女參加抗戰的積極性,推動婦女運動的發展和婦女自身解放,《中國婦女》應運而生。該雜志報道內容豐富多樣,涉及婦女問題的各個方面。
宣傳教育重要性,啟蒙婦女思想。全面抗戰時期,婦女的文化教育受到社會高度重視,但因陜甘寧邊區的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封建思想濃厚,女子受教育機會較少,婦女的思想覺悟程度不高,更談不上自我解放意識的覺醒。為此,《中國婦女》高度重視對婦女進行文化教育,啟蒙婦女思想,引導婦女文化進步。《陜甘寧邊區突飛猛進的女子教育》一文中描述邊區幾乎是一個沒有女子教育的地方,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這種狀況發生了極大改變,女子教育也得以飛速發展,不僅加強了邊區婦女教育的宣傳工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邊區婦女教育的發展。文章更是肯定“這種為婦女大開方便之門的教育,除蘇聯外,世界上是沒有的。”
《中國婦女》對冬學進行了專門宣傳報道,鼓勵婦女參加冬學運動,以提升婦女的文化知識水平。《抗戰兩年來的華北婦女工作》介紹了華北地區開展識字班的情況,《號召婦女同胞參加冬學運動》重點強調了陜甘寧邊區開展婦女冬學運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婦女通過學習文化知識,文化水平普遍提高,逐漸認識到爭取平等的重要性,啟蒙了自我解放的思想。與此同時,《中國婦女》的文章貼近婦女真實生活,積極宣傳各種文化活動,讓婦女感知受教育的優點,宣傳中國女子大學的成立、冬學運動、農村訓練班和識字班等多種教育形式。這些教育形式尤其是免費的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婦女的文化水平,促使其思想覺醒。
宣傳倡導婦女解放。《中國婦女》對婦女解放和男女平等進行了廣泛宣傳。多篇文章揭示了婦女群體長期受到的壓迫及根源,使婦女群體清楚地認識自身的處境,掙脫封建束縛,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中國婦女》在1940年12月刊登了明秋的《華北婚姻制度及解決華北農村婚姻問題應持之態度》一文,文章明確提出“實行婚姻自由,反對買賣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納妾,禁止早婚、買賣童養媳”。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婦女意識到與男性平等的地位,婦女的自我意識被進一步喚醒。創刊號題詞對婦女群體進行了深刻鼓勵并寄予厚望,希望中國婦女在自我解放的同時,能夠積極投身抗戰,投身民族解放。其他文章也闡述了婦女解放的必要性,探索了婦女解放道路。同時,還宣傳中外婦女解放的具體做法。這些文章為號召婦女爭取平等權利,實現自身解放發揮了極大的宣傳引導作用。
宣傳抗戰女杰和婦女模范,動員婦女投身革命。全面抗戰爆發后,投身抗戰的女杰數不勝數,成為《中國婦女》宣傳報道的重點內容。《中國婦女》用多篇文章介紹了當時邊區涌現的模范婦女。在《中國婦女》塑造的典型形象中,既有抗戰女杰,又有模范婦女干部和模范勞動婦女。

《中國婦女》通過報道婦女的抗戰事跡、革命精神和優秀品質,塑造了許多鮮活的抗戰女杰形象。《華北敵后的婦女英姿》一文講述了敵軍對邊區進行掃蕩時,三名婦女同志設計使敵人放下槍支,合力殺死敵人的英勇事跡。對于婦女英雄李林在抗戰中浴血奮戰、壯烈犧牲的事跡,《中國婦女》刊登了多篇文章進行歌頌和悼念,如《民族女英雄——李林之死》《悼女英雄李林李桂芳等同志》等。《悼女英雄李林李桂芳等同志》贊揚:“李桂芳等十三同志數年來為抗戰和婦女解放事業,艱苦奮斗。不僅是我們女共產黨員的光榮模范,而且是全國同胞所敬愛的婦女英雄。”
婦女干部對婦女工作的開展和運行承擔重要職責。《一個模范的女區長》介紹了殘疾婦女劉生榮在任區長期間,鼓勵和帶動群眾積極參加大生產運動,深受人民群眾愛戴的事跡,描繪了鮮活的模范婦女干部形象。對模范勞動婦女的報道和宣傳集中體現為突出婦女在邊區生產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陜甘寧邊區婦女生產運動通訊》《生產突擊在我們一一中訓班》等文章表彰了在生產、開荒、紡織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勞動模范。《中國婦女》對模范婦女事跡的積極宣傳和熱情贊頌,激勵更多婦女為爭取民族解放而英勇奮斗。
《中國婦女》進行婦女宣傳動員的顯著特征
以婦女解放與民族解放為主要內容。該雜志發表許多文章宣傳婦女解放的相關內容,包括婦女解放的必要性、婦女解放的路徑等。首先,《中國婦女》積極倡導改革舊婚俗,發展文化事業,鼓勵婦女沖破封建禮教,使婦女的思想受到洗禮和教育,促進了婦女思想解放,奠定了婦女解放的初步基礎。其次,《中國婦女》引導婦女參政議政,幫助婦女獲得政治權利。該雜志曾推出“三八”與憲政特輯,鼓勵婦女初步參與選舉,使婦女的參政意識有所提高。伴隨婦女政治意識的覺醒,她們的民族意識也得到增強。最后,《中國婦女》動員婦女參加社會生產,獲得經濟地位。在各抗日根據地開展大生產的形勢下,《中國婦女》刊登婦女參加生產建設的文章,報道模范婦女,鼓勵婦女參加生產、自給自足,極大地推動了婦女自身解放,也為民族解放提供了物質基礎。
以宣傳典型模范婦女為重要抓手。為動員廣大婦女群體的生產積極性,激發婦女的抗戰熱情,《中國婦女》進行了廣泛的榜樣動員,運用典型宣傳,塑造了眾多模范婦女,將其作為激發婦女工作熱情的重要舉措。《中國婦女》塑造的模范婦女英雄以李林、李桂芳為代表,通過一系列報道,塑造了鮮活的婦女英雄形象。
除此之外,在大生產運動背景下,《中國婦女》挖掘了許多婦女勞動模范。例如,《生產突擊在我們—中訓班》刻畫了廣大婦女參加生產,積極勞動的場景,“路黎同志一荒山上每次生產最緊張最熱烈的時候,都能看見她漲紅了臉揮動著一把寬鋤頭,很快把四周黑土變成黃色。”同時,抗戰女杰李桂蘭,身殘志堅投身一線的優秀婦女干部劉生榮,蘇聯戰斗女英雄拉斯科娃等婦女模范,指引中國婦女的前進方向。模范婦女的閃光點使廣大婦女同胞產生共鳴,積極向優秀女性靠攏。
《中國婦女》進行婦女宣傳動員的成效
全面抗戰時期,《中國婦女》積極宣傳動員婦女參加生產,支援抗戰,發揮了重要的輿論作用,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促進婦女自我意識覺醒。作為專門研究婦女問題的雜志,《中國婦女》對促進婦女自我意識覺醒,實現婦女解放進而推動民族解放發揮極大的宣傳動員作用。《中國婦女》強烈抨擊封建禮教,真實描寫邊區婚姻狀況,轉載多篇文章宣傳進步的婚姻觀念;倡導男女平等,宣傳婦女解放思想,動員婦女走出家門。
同時,《中國婦女》還刊登文章說明婦女受壓迫的根源,探索婦女解放道路,宣傳文化教育,鼓勵婦女參加冬學、識字班等提高文化素質,這使廣大婦女逐漸認識到自身與男性是平等的存在,自我意識逐漸覺醒。除此之外,該雜志充分肯定婦女在社會生產中的作用,宣傳表彰婦女勞動模范,向社會展示婦女的生產能力,動員更多婦女參與生產獲得經濟獨立。這不僅肯定了廣大婦女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也促使婦女自我意識覺醒,認識到婦女解放只能依賴自身,獲得經濟獨立進而成為獨立的個人。全面抗戰時期,《中國婦女》緊密結合婦女工作和婦女運動,高度重視婦女問題,把解放婦女、促進婦女自我意識覺醒作為宣傳動員的一項重要任務,刊載大量文章,激發婦女同胞參加生產、接受教育、參政議政的積極性,促使邊區婦女實現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解放,實現自我意識覺醒。
推動婦女解放運動發展。《中國婦女》在全面抗戰時期對廣大婦女群體進行了宣傳動員,宣傳報道婦女解放思想和國內外婦女解放運動,使越來越多的婦女思想覺悟提高,自我意識覺醒,有力地推動了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
首先,《中國婦女》發表大量文章改革舊婚俗,分析中國的婚姻制度和家庭性質,使廣大婦女深刻理解自身在家庭中的角色,進而敢于沖破封建禮教束縛,實現自身解放。其次,《中國婦女》動員婦女同胞參加生產,以實現經濟獨立。為了激發婦女的生產熱情,《中國婦女》積極刊登婦女生產的文章,報道生產模范、紡織模范等。廣大婦女積極生產,不僅在邊區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為支援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最后,《中國婦女》重視婦女文化素質的培養,發表多篇文章,動員婦女參加冬學、識字班等教育活動,學習文化知識。除此之外,《中國婦女》宣傳報道國內外婦女運動的開展情況,介紹婦女運動的理論和經驗,給各地婦女運動提供理論指導,為廣大婦女投入自身解放和民族解放運動做了理論和思想準備。《中國婦女》以其強大的輿論引導力量推動全國婦女運動發展。
激發婦女抗戰熱情。全面抗戰時期,《中國婦女》動員婦女同胞參加抗戰,支援前線,極大地激發了婦女群體的抗戰熱情。為了呼呼更多的婦女參加抗戰,《中國婦女》發表大量文章報道邊區和各地的婦女模范。在抗戰女杰、模范婦女的激勵下,更多的婦女加入生產和抗戰,在支援前線、救助傷員、努力生產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婦女》還號召廣大婦女積極動員親屬抗戰。廣大婦女同胞鼓勵自己的丈夫、兒子、兄弟參軍上前線,邊區掀起了送軍熱潮,《走向解放的冀西婦女》就刻畫了這種感人的畫面。《中國婦女》用鮮活的抗戰事跡,激發婦女的抗戰熱情。在《中國婦女》的宣傳動員下,廣大婦女群體的抗戰熱情被激發,走出家門投身抗戰或支援抗戰,為贏得民族解放事業的勝利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