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空經濟,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是新的經濟增長極和增長引擎。發展低空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一、低空經濟的戰略作用
(一)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
低空經濟產業集群龐大、應用領域廣泛、創新帶動作用明顯,對國民經濟具有顯著的拉動效應。國際經驗表明,作為低空經濟主導產業的通用航空業投入產出比為 1:10 ,就業帶動比為 1:12 。2023年美國通用航空為美國GDP貢獻了1781億美元,約占美國經濟比重的0.64% ,并帶動130萬人就業。如果我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國外傳統通航發展水平,將極大地拉動制造、服務、金融、能源、文化旅游等相關產業提質增量發展。中國民航大學航空經濟發展研究所(AIR)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指數研究報告(2019—2023)》顯示,2019年和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發展指數分別為100和328.35,增幅為228% 。其中,產業成長增幅為 157% ,低空運營、飛行器制造和保障服務產業成長增幅分別為 31% 、 143% 和 20% ;經濟貢獻增幅為 264% ,GDP類、就業類指標增幅分別為 299% 、 203% ??梢?,中國低空經濟發展增幅( 228% )明顯大于同期國民經濟增幅( 30% ),揭示了低空經濟處于裂變式增長階段;經濟貢獻增幅( 264% )遠大于產業成長增幅( 157% ),印證了低空產業經濟帶動特點,蘊含著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在國家大力支持及各方重視下,中國低空經濟發展已按下“加速鍵”,有望在2030年形成萬億元級市場規模,這將成為經的新引擎。
(二)為改善民生福祉提供新手段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在追求更好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更可靠的社會保障等各方面。發展低空經濟,可有效促進公共服務高級化,可有效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人民實現美好生活提供有效支撐。近年來,隨著“政務無人機化”的加速發展,無人機在航空應急救援、醫療救護、政務執法等領域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安系統已成為我國無人機保有量最大的行業之一,無人機數量從2014年不到100架快速發展到目前的萬余架,在刑事偵查、治安管理、禁毒、交通管理等警務飛行任務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助力和保障。

游客乘坐滑翔機在空中俯瞰敦煌大漠風光。圖/中新社
(三)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新空間
基于區域性、立體性特征,發展低空經濟在我國當前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中無疑將發揮重要作用,打造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低空經濟能夠加速推動區域經濟由“平面”向“立體”模式轉變,進一步提升協調聯動水平。改革開放40多年來,鐵路網、公路網和航空運輸網相繼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低空經濟將進一步豐富空地協同發展模式,拓展經濟發展的空間維度和層次,推動區域經濟全方位和立體化發展,打造協同互動、優勢互補的空間經濟新格局,為沿邊開放開創新模式、開辟新領域,是融合區域內經濟支柱產業與低空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新途徑。例如,通過發展低空物流、公務飛行、低空水域監測、公共管理和服務等,將對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成渝都市圈等區域發展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低空經濟的美好前景
飛行是人類的夢想,隨著航空科技日新月異、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低空經濟發展將幫助更多的人實現飛天夢想。從交通方式來看,從步行到馬車,再到汽車和火車的發展,人們交通出行只是二維空間速度和能源的變革。但低空產業的發展,不僅有能源方式從傳統燃油向電動、新能源的轉變,駕駛方式從有人到無人化,以及運行速度的變化,也有從二維平面向三維立體的空間躍升,推動人民生產生活主空間從地面向低空拓展。低空活動從傳統作業延伸到生產生活各領域,是向天空要發展的實現,是空域資源的價值變現。特別是,依托我國在新能源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的工業基礎優勢,規模龐大、豐富多樣的低空應用場景優勢,以及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等,未來以無人機為主的低空裝備將更加普適、泛在、多樣,低空經濟勢必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當前來看,低空經濟已被廣泛認定為最可能像新能源汽車一樣成為下一個“換道超車”的新領域、新賽道。城市空中交通又是低空經濟領域中極其重要的業態,將成為直接推動低空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主力軍。有關金融機構紛紛作出預測,全球城市空中交通會在2040年之前達到萬億美元規模,潛力巨大。中國、美國、歐盟、德國、英國、加拿大、日本、以色列、巴西等國家和地區普遍出臺相關戰略舉措,構建低空經濟版圖,力圖搶占發展制高點。
三、低空經濟的時代要求
低空經濟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我國歷經幾十年通用航空業發展、空域改革和科學技術積累,多方因素疊加而推動的,是將技術與實體經濟進行深度融合的新興領域。發展低空經濟,一是經濟發展的現實要求。低空經濟的高速發展,已成為我國重點打造的新增長引擎。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將傳統二維地面經濟拓展為三維立體經濟,更加體現在與地面經濟的深度融合,輻射帶動了各領域的融合發展,有效解決了傳統發展模式面臨的瓶頸問題。二是技術革新的集中體現。新技術能夠引領創造需求,當前,以無人駕駛、垂直起降為代表的低空經濟,使低空出行的獲取更加容易,可加速將航空活動范圍由偏遠機場、空曠上空等人口低密度區拓展到城市上空等人口高密度區,從運輸航空的上萬米高空出行下沉至3000米以內的低空大范圍出行。而且,5G、北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集中應用在低空交通管理中,將加快推動以“電臺 + 雷達”等有人為主的管控模式向無人駕駛、智能網聯模式轉變。三是融合發展的顯著趨勢。低空經濟的發展不是孤立的,須與區域經濟和數字經濟充分結合。其中,與數字經濟結合體現在低空經濟成為產業數字化的重要領域,數字化貫穿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綜合服務各領域。四是產業綠色發展的新要求。碳約束時代“雙碳”目標倒逼產業轉型發展,主要大國圍繞綠色低碳標準的博弈持續升級,相較于傳統航空產業,我國在低空領域,以電動飛機為代表的新能源航空器正在加快推動低空產業轉型升級,產業綠色低碳化發展程度越來越高。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顛覆性技術革新時間大幅縮短,帶來中國引領全球新一輪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低空經濟既承繼了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eVTOL等為支撐的新型低空生產服務方式,將人工智能、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等前沿技術融合創新和集成應用,形成了一種容納并推動多領域協調發展的極具活力和創造力的綜合經濟形態,成為全球產業重構的新賽道。以無人機為主導的低空經濟不僅產生了量變,而且引領航空制造業在生產組織模式、產業生態、生產關系等方面發生了質變。航空制造業的生產組織模式正在從項目型向批量型轉變,主制造商一供應商的產業關系將重塑,高水平專業化配套公司將更具話語權,例如,機型按照電池、衛星通信等來設計。以往研發一款航空器,往往需要耗費數年甚至十幾年時間,而現在的無人機,僅僅需要幾個月就可以更新換代,模塊化批量化供應將更加普遍。除了制造領域,低空經濟也在低空飛行、低空保障、低空管控等方面對傳統固化的模式提出了新挑戰、推動了新變革。低空經濟引領的變革,促使航空產業更加開放,技術創新更加活躍,帶動作用更加明顯。人類工業革命進程表明,交通、能源及通信技術的變革,往往是推動產業革命的主動力。結合低空經濟的特點來看,新型低空飛行器就是交通革命、能源革命與信息技術革命相結合的時代產物,具有顛覆性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海濤,丁志龍,劉永粵.警用無人機實戰應用技戰法探究[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23,35(02):81-86.
[2]郭辰陽,敖萬忠,呂宜宏.充分把握發展機遇,加快推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J].財經界,2022,(25):36-38.
[3]韓瑋,江紅玲,閆卉.打造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建議[J].現代國企研究,2024,(06):40-43.
[4]郝照平.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航空工業力量[J].智慧中國,2024,(04):18-20
[5]雷童堯.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J].新西部,2024,(05):87-90.
[6]李凱,丁曉宇,吳沂寧.eVTOL航空器研制現狀及發展趨勢[J].民航管理,2023,(12):40-44.
[7]沈映春.低空經濟:“飛”出新賽道[J].人民論壇,2024,(08):74-79.
[8]王卉.發展通用航空對海南地區經濟影響分析[J].科技展望,2014,(19):182-183.
[9]徐政,鄭霖豪,程夢瑤.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與實踐構想[J].當代經濟研究,2023,(11):51-58.
(本文節選自《低空經濟:以新質生產力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中國發展出版社,2025年4月第1版,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