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藝作為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瑰寶,產生于民間,植根于人民,自古以來便是百姓的日常娛樂方式之一。從口傳心授、師徒傳承的民間藝術,到逐漸成為系統化、規范化的現代藝術學科,曲藝走過了漫長的歷史進程。面對新時代曲藝藝術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更高質量的舞臺、呈現更高標準的演出是一項勢在必行的任務。在此過程中,演出監督的崗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曲藝作品中演出監督的內涵
曲藝是我國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它可以在田間地頭、街頭巷尾露天演出,也可以在高雅的劇院里娓娓彈唱,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革新,收音機里的聲音變成了電視機里的音像,又隨著網絡普及出現在每個人的電子產品中,具有了更廣泛的傳播力。演出監督是一項綜合性的職業,在創作者、表演者、舞臺其他工作者、受眾等之間起到“黏合劑”的作用,最終的職責是保證演出作品的順利呈現,要求從業者既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和舞臺專業知識,又具備管理、協調、溝通的技能,可以看作是表演藝術的第二導演。
對于“ 演出監督”的定義和需求,似乎更多停留在演出場景布置較為復雜、演出流程較為繁復,需要多工種、多元素協同合作的舞臺藝術中,而對于一個人就能說一臺書的“文藝輕騎兵”來說,似乎少了些用武之地。現代人審美的攀升對曲藝舞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曲藝佳作更需千錘百煉、精心打磨,對曲藝演出的監督自然顯得愈發重要。如近年來曲藝劇《鹽阜往事》將眾多曲種融合共生、加以戲劇化舞臺展示,音詩畫評彈《徐霞客》舞臺對聲、光、電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揚州曲藝《永遠的長征—梨花又開放》可移動背景道具的設置,無不是將曲藝的魅力與舞臺的感染力相互疊加、相得益彰。無論是大型演出還是較為短小精悍的常規曲藝表演,為了給觀眾呈現完整且優質的演出,對舞臺工作的管理、分配、協調,均需通過演出監督來制定周密計劃、統籌各項資源,使得藝術生產過程更為科學。
二、曲藝作品中演出監督的作用及重要性
在曲藝作品生產和演出的過程中,演出監督的工作涉及各流程的各方面,具體職責可以分為演出前、演出中和演出后3個階段。
演出前期,演出監督要主動盡可能與創作者進行溝通,深度剖析曲本,充分了解作者創作意圖和作品表達的形式和內容。密切參與導演對各環節、各部門的指導工作,在立足實際的前提下制定周密計劃,協調燈光、音響、服道化等各工種的具體實施,細化流程,落實分工,確保各個部門的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隨著前期準備的逐步完善,演出監督的工作進入排演階段。在排練環節,演出監督要與導演和作者深度詳盡地溝通,熟悉導演擬定的排練計劃,以總體演出進度為基礎,進行時間安排,做好項目預算,并組織演出人員共同研習曲本,分配演出任務,對布景、燈光、化妝、服裝、效果、道具等方面舞美的布置做到督促和跟進,在深刻理解導演創作意圖和現場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安排和掌控,確保導演在指揮排練時場內外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通常情況下,彩排需要多次進行,演出監督要在這一過程中做好演出情況和細節的深度了解和詳細記錄。演出現場,為確保整個演出的順利進行,演出監督需要把控演出中的每一個細節,保證各部門按預定計劃完成各模塊工作,合理安排演員表演、道具遷換、舞美切換、主持人串場、謝幕等環節,以及針對演出中可能的突發狀況做好應急預案,確保演出流程結束。
演出之后,作為演出監督要做好記錄、總結,收集演出中的問題和亮點,還要重視作品與觀眾的互動,走近觀眾,聽取他們的反應和意見,整理反饋給演出團隊,據此有針對性地對曲目進行調整,為后續的打磨提升提供依據、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演出監督在曲藝表演中肩負確保演出質量、協調各部門、管理時間、維護秩序、提供藝術指導、優化觀眾體驗以及記錄總結等職能,在藝術生產的完整流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和優化作用,是演出成功的關鍵角色。
三、現代曲藝作品中演出監督角色的困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觀眾對演出市場的審美需求也不斷提升,好的演出不僅僅是帶來高水準的藝術表演,更要給人心靈的愉悅和美的享受。在曲藝演出的現代化進程中,演出監督的角色既面臨傳統藝術規律與當代技術、管理思維的碰撞,又承擔著推動曲藝傳承與創新的雙重責任,這就對演出監督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
(一)藝術與管理的沖突
演出監督能對曲藝作品生產過程的各種資源實現有效的協調配置,及時處理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但也常因此而陷入“流程管理者”與“藝術干預者”的角色沖突之中。曲藝表演的靈活性要求監督工作更隱形,而非強勢介入。比如在某些曲藝演出中,演出監督對傳統模式的堅持能防止藝術失范,但也可能墨守成規,導致擠壓創作者和表演者的發揮空間,削弱演出的靈動性和內容的多樣性,阻礙曲藝的創新發展。曲藝節目有時會因為演員的即興發揮而難以控制時長,但若為適應現代劇場標準化管理,機械執行時間表,則可能會壓制演員的表演,導致傳統表演的煙火氣流失,無法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
(二)需求與能力的錯位
演出監督是一個綜合性的崗位,需要有與時俱進的藝術修養、鑒賞能力,要有較強的組織、協調、管理能力,也要有對現代技術的掌控能力。然而,當前有些演出監督工作者思想較為因循守舊,監督方式單一生硬,缺乏對現代觀眾審美水平的了解,缺乏現代舞臺技術知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忽略了各部門主動協調配合、各司其職的重要性,導致舞臺的呈現落于俗套,或者無法及時處理演出中的突發狀況,破壞演出效果和舞臺藝術的整體性。
(三)資源與發展的困境
演出監督的工作在一部優秀作品的生產、一場高質量的演出中無疑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曲藝傳統的演出形式和普遍對于曲藝演出形式較為“簡單”的刻板印象,導致曲藝的演出監督很難“破圈”,監督的工作體系構建和人才培養模式不夠完善,對監督一職的重視程度也有待提升,甚至在一些中小型演出團體中,演出監督還要身兼劇務、宣傳、行政等各項工作,導致核心職能弱化,未能實現對作品生產流程的全面和全程管理,難以形成更加高效的工作模式,導致演出監督流于形式。
四、現代曲藝演出監督的優化策略和發展方向
(一)角色重構,積極轉變思想觀念
為了更好地提升曲藝作品生產中演出監督的質量和效率,從業者需重新審視自己在作品生產流程中所處的地位和發揮的作用。首先,藝術作品是為人民服務的,那么作品生產流程必然是一個以人為本的過程。演出監督應當把自己的身份從單純的“管理者”轉向為“服務者”,調動參與其中的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個人在工作過程中有獲得感和成就感,保證團隊同向發力,實現各環節的有效對接與配合,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讓流程規范化、高效化。此外,曲藝本就是一門貼近百姓、重視與觀眾互動的藝術門類,以人為本的思想同時體現在與觀眾的互動上。演出完成后,演出監督要走近觀眾,聽取他們對作品的意見和建議。假如漠視觀眾的審美取向,結果必然是與觀眾的理念產生隔閡,甚至導致失去市場、失去觀眾。另外,演出監督要尊重藝術規律,明確權責邊界,優化監督理念,厘清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實現一體化與模塊化相結合的工作思維,將大型的演出生產按照藝術生產規律分為若干小的流程和步驟,制定各個模塊的工作計劃,保證各模塊順利運行的情況下,共同服務于整體的作品生產。最后,要加強對市場化規律的認識和理解。市場化是傳統藝術的出路,除了關心藝術本身,演出監督還要充分了解市場動態,了解不同地區、不同劇場、不同觀眾的觀看需求,制定一系列更加科學、可行的演出方案,同時擴大優秀作品的宣傳范圍和宣傳渠道,讓曲藝作品為更多的觀眾知曉和認可。
(二)能力升級,不斷創新優化工作方法
演出監督從業者在個人能力提升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工作方法進行有效的優化和更新,以更好地適應藝術生產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趨勢,使演出監督路徑得以拓展,為藝術生產提供有力支持。首先,要提升演出監督的溝通協調能力、舞臺管理能力、藝術修養等個人素質。以上能力既是基礎,也是演出監督從業人員不斷進步的墊腳石,尤其是隨著演出監督工作的專業性逐漸增強,難度逐漸增大,演出監督人員的藝術思維、統籌全局的能力也要與時俱進,可以通過舞臺知識和舞臺經驗的不斷積累、專業技能的不斷提升,更好地展現監督的功能。其次,可以引入更加多樣化的舞臺技術和演出監督技術,比如學會合理地運用現代科技優勢建立數字化監督平臺,第一時間對演出情況進行監督和反饋,使得各相關部門對發現的問題能及時處理,實現更高效快捷的監督模式。同時,還可以借助大數據對相關市場情況和演出情況進行分析,以便及時調整作品生產的內容和方向。最后,演出監督人員要學會建立涵蓋藝術生產全過程,包括設備故障、輿情危機等各種現代風險的應急體系,做好防控預案和部門分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跟蹤管理,及時發現并將演出中、演出后可能出現的風險影響降低到最小可控范圍內。
(三)生態改革,推進行業標準現代化
首先,在制度層面,建立起能使作品生產各個環節更加規范、各個部門和人員的工作模式更加標準、適應當今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演出監督工作體系,進行更為細致的職責劃分,讓藝術生產的流程更加清晰可見,避免交叉重復性的工作,提升演出監督工作的質效以順暢作品生產的流程。其次,針對曲藝演出的特點,設置更適應曲藝演出監督的專項課程和輔導培訓,強化技術管理與傳統藝術的雙重鍛煉,培養出更具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同時又具備較高藝術素養和藝術思維的復合型演出監督人才隊伍,逐步建立人才梯隊。最后,引入更具實操性的量化指標評價體系,比如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數據分析機制,直觀了解市場和觀眾對作品的反饋,以便發掘作品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演出監督的后續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建立更適合現代曲藝演出的監督體系。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文藝事業的蓬勃發展和觀眾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曲藝藝術也面臨著現代化轉型,一個成功的作品、一場精彩的演出必然會融入更復雜多樣的元素,演出監督的工作也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機遇。演出監督既要以規范化管理提升作品生產效率,又要守護曲藝的傳統魅力;既要擁抱技術賦能,又要避免淪為工具的附庸。因此,通過提升個人能力、轉變思想觀念、創建現代體系等途徑提高演出監督工作質量,才能更好地向觀眾呈現曲藝作品的魅力,推動曲藝藝術在現代化浪潮中的傳承、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編:《演出監督》,人民日報出版社,2018年。
[2] 林杰彪:《現代舞臺演出管理中舞臺監督的作用闡釋》,《北方音樂》,2020年第17期,第239—240頁。
[3] 趙麗華:《淺談戲曲演出監督的素養和職責》,《中國京劇》,2021年第4期,第82—85頁。
[4]費強:《分析演出監督在藝術生產中的重要作用》,《藝術品鑒》,2024年第24期,第120—123頁。
(作者:江蘇省曲協干部)
(責任編輯/陳琪穎)